安纳玛莱 | 有时候需要表现出愤怒
安纳玛莱·斯瓦米(Annamalai Swami, 1906-1995)
《安纳玛莱·斯瓦米 - 最后的谈话》一书的封面,由大卫·高德曼编撰
安纳玛莱·斯瓦米 - 最后的谈话
Annamalai Swami – Final Talks
作者:安纳玛莱·斯瓦米
编撰者:大卫·高德曼
中译者:灵智宝鬘翻译团队
第十一篇
问:当我在德国的时候,经常会在薄伽梵的照片前打坐,感觉很宁静。有一天,当我像往常一样在照片前打坐时,从照片上薄伽梵的眼睛中射出了一道光。光从照片中流出,笼罩了我。不久后,我就进入了一种安宁的、幸福的、超越时间的状态,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我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体、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有的只是平和宁静与觉知。那次的体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使我内心产生了想要再次体验它的强烈渴望,但我再也没能找回它。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没有任何进展。我怎么才能重新得到这种体验呢?
安纳玛莱·斯瓦米:通过不断地参问自性:“是谁有了那种体验,又是谁失去了它?谁又渴望重获它?是谁有了关于这一切的想法?”如果你遵循这种方法,你最终会明白自己到底真正是谁。
你所拥有的体验并不来源于外在的某处,它已经在你之内了。要去找出,体验是对谁而有的。
问:为了进行自性参问,我们不得不用到那个制造出很多烦恼的、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妄心。为什么要这样呢?
安纳玛莱·斯瓦米:那个我们用以参问自性的心是纯净的心,即萨埵之心(sattvic mind)。通过这种萨埵之心来进行自性参问,我们就能除去心的染污,也就是罗阇(rajas)和多磨(tamas)的属性。如果你能持续用萨埵之心来参问自性,最终,它将会融入真我。
问:前阵子我感到非常沮丧,也无法摆脱这种沮丧的状态。有一次当我进行每日的转山经行时,我在“薄伽梵之桥”(距离拉玛那道场约四英里的一个涵洞的护墙)上停了下来,并开始闭起眼睛观想慧焰山。突然之间,抑郁的心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平和宁静。这种沮丧之感从此便一去不复返了。
安纳玛莱·斯瓦米:有沮丧情绪的那个并非是你。你的真实本性就是平和宁静。不要把自己认同于妄心或由它产生的抑郁状态。这些都不是你。
问:这种沮丧离我而去后,我发现自己一直处在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中。不久后,我遇到了一个印度女孩,并爱上了她,有时会冒出念头来,想要娶她。结婚是明智的吗?这样做会不会对我的修行(sadhana)造成妨碍?
安纳玛莱·斯瓦米:这个女孩对灵性修行感兴趣吗?
问:是的。她经常拜访寺庙,也会读一些修行类的书籍。
安纳玛莱·斯瓦米:如果她能在灵性追求上与你步调一致,那将会是个很大的帮助。但如果伴侣中的一方对灵性话题缺乏兴趣,缺乏兴趣的那方就会拖累另一方,除非感兴趣的另一方在灵性上非常坚定有力。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总是会伴随着争吵和摩擦。如果伴侣双方都有着想要了悟真我的共同渴望,那么婚姻生活就是可行的。否则就是一种阻碍。
问:我们如何才能在身处各种日常事务时依然坚持修行?这很难。
安纳玛莱·斯瓦米:罗摩克里希纳(Ramakrishna)也曾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他打了一个孩子玩快速转圈游戏的比方作为解答。如果你就这么转,那很快就会头晕目眩而摔倒在地。但如果同样是一个孩子,他在转圈的同时,伸出手臂紧紧抓牢一根柱子,如此就能使他一直站着而不摔倒。在这个令人眩目、不断旋转往复的轮回世界里,如果你能坚守对真我的信念,就能屹然不倒。
我可以再给你举一个例子。若你用手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去直接切开菠萝蜜,里面有一种难闻的乳白色粘液,会粘在你的手指上,让你很难取出果实。并且事后还要花费好几个小时才能把它擦洗掉。但是,如果你在开始工作前就往手指上抹点油,这种乳白色的液体就不会影响到你,因为它无法粘到你涂了油的手上。
如果没有某种保护的话,碰触世俗琐事确实也会像这样粘稠、不舒服。但如果你涂上了“忆念真我”之油,就能在这世上游刃有余了,不会被任何事情粘住,或是给你带来任何麻烦与不便。当忆起真我时,生活中的一切都能平稳运作,对那些正在做的事情,也不再会有任何的执著了。
问:当您在道场从事繁重的劳作时,是怎么做到坚持修行的?
安纳玛莱·斯瓦米:在那些日子里,薄伽梵大部分时间都有空,所以我能够定期得到修行上的指导。他让我去读《湿婆喜乐波涛》(Sivananda Lahari)、《一切为一》(Ellam Ondre)、《教示精华》(Upadesa Saram)以及他的其他著作。他还叫我去诵经(parayana)。所有这些都对我在工作的同时持续忆念真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室利·薄伽梵常说:“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抱有‘我正在工作’的想法。如果你能持有这种认知,工作就不会成为负担,也不会有任何麻烦能影响到你。”
不要把工作与禅修区分开来。如果你不去加以区分,你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就都能变成禅修。而且不要去分别拣择不同的工种。不要去想,“这个工作好,那个不好。”如果你能对所有工作都一视同仁,那么任何你所做的工作都将有益于你的修持。
问: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并跟人打交道,其中的某些人还会想要占我们的便宜。保持安静和出离心是一方面,但我们是否应该表现得如此安静和不为所动,以至于让他人利用了我们的柔顺而恣意妄为?
安纳玛莱·斯瓦米:你可以内在安静而外表强悍,如果那是你在这世上所必须扮演的角色的话。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条蛇的,它生活在街边的灌木丛下。每当有人经过灌木丛时,这条蛇就会搞出很大的动静来,还想要去咬他们。这给走近那里的人带来了很多麻烦。
一天,有一位苦行僧途经此处,那条蛇就像往常一样,表现得很凶猛。
这位懂得与动物沟通的苦行僧说道:“保持安静,别咬人。你没必要这么惹是生非。去过平静的生活吧,别去打扰路过的行人了。”
蛇听从了建议,从那天起,它的习性完全改变了。它静静地蜷在灌木丛下,再不去打扰任何经过的行人。
没过几天,当地人就意识到蛇不再对他们构成威胁了,但他们非但没有因此而感到欣慰,反倒开始向蛇抛掷石头,或是想办法赶走它。人们对蛇有着这种本能的反应,只要一看到蛇,就会不由自主地采取暴力的举动来对待它。蛇一开始并没有理会这种挑衅,但很快它就意识到,这种新的事态发展并不比之前的情形要好。
几天后苦行僧来了,他问蛇,新生活过得如何。
“并不太好,”蛇回答道。“采纳了你的建议后,我受了很多苦。我一直很平静,也不再给任何人带去任何麻烦,但因为我的镇静和隐忍的表现,人们反倒开始占我的便宜,向我扔石头并一直攻击我。他们以前从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我可能会报复,会去咬他们。”
苦行僧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我劝你要冷静,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被动地待在这里任由别人伤害。以后再有人来找你麻烦,你就装作要去咬他们的样子。你可以外在表现的很生气,但内在仍然是平静的。”
从那时起,这条蛇就采取了新的策略,对每一个经过灌木丛的人都发出嘶嘶声,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它依然有潜在的攻击性。这足以让人们对它敬而远之。
如果局势需要,我们都可以像这样去做。有些时候是需要表现出愤怒的。我们可以扮演愤怒的角色,但同时也要明白,我们只是在扮演一个特定时刻所需要的角色。这一切上演之时,我们的内在仍然可以是平和宁静的。
第十一篇完
点击“
喜欢作者”,支持原创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