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智原创丨梦回吹角丹心在

梦回吹角丹心在

文/赵远智

受友人之托,为《纪念魏瑞珍入党75周年书法集萃》撰写跋文。起初,多有谦辞,又恐却之不恭,便慨然允诺下来。

魏老淡漠功名,却视名节为生命,倘若不是因为此次纪念入党75周年书法集结集付梓,想必那些久未触碰的不凡经历,依然沉眠在他的记忆深处。我不厌其详查阅梳理这位世纪老人的事迹资料,心里陡然生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动;堤岸仿佛被海水轮番拍打着,待潮水褪去,被海水抚平的沙滩上满是烁金碎银,令人感奋的事例俯拾皆是……

沿着尘封已久的来路,我走近八十年前那段凄风苦雨的峥嵘岁月,那位英雄小八路的英气姿容,也便渐渐疏朗清晰起来,顿觉允诺之举虽草率贸然,却可值此向血染征衣的先辈,祭出内心深处仰之弥高的深深敬意,如是,当属泽被后人的莫大荣幸了。

魏老德高望重,已近期颐之寿,半世戎马、荣光等身,虽无殊功异德的惊人之举,却平中见奇、微中见著,以点滴之积,汇聚波澜壮阔的滔水之容;以卵石之微,筑磊高山仰止的倚峰之姿。

回首中国共产党诞辰百年来的艰辛历程,对晚生后辈而言,似已成典藏密敛的遥远往事,而与魏老,则情逾骨肉恩同再造。如魏老这般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大经历于一身的在世前辈,已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其活化石般淬炼成钢的传奇经历,像参天古树,镌刻着寒来暑往的四季年轮;像击水磐石,见证着风雨剥蚀的沧桑岁月。

落笔之前,前去拜见采访魏老,一为敬慕已久的惴惴之情,二是本人对中国博大精深书法艺术只鳞片爪、所知甚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恐稍有不及,浅见了魏老的翰墨风骨。

魏老体魄之健令我惊诧,九十五岁高龄,声若洪钟,起坐自如,身板的硬朗健硕,宛如历经了高炉铁砧无数次火星激溅的锻打,追溯起风雨如晦、战火硝烟的往昔岁月,老人更是响遏行云、激情难抑……

魏老1926年出生于山东高青一户贫苦农民之家,13岁弃学,在大舅四舅引领下参加革命,20岁入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一直从事文艺宣传工作,九死一生,荣获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四次。

国破家亡的民族危难时期,魏老年龄尚幼,两位舅舅对这个小外甥挚爱有加,不仅关注他的生活,更是在他人生目标选择上倾尽心血。与其让小外甥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还不如参加八路军,在革命队伍中经受锻炼,再说,国之不存,何以家为?

大舅孙玺凤早年与周恩来、陈毅、李富春一同留学法国,因理想信念相通,抗战时期,由陈毅、李富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玺凤岳父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四次出任国民议会议长的吴景濂,溥仪《我的前半生》自传中对吴多有提及。民国早年,吴风云一时,坊间曾有“南有孙中山,北有吴景濂”之说,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1917年8月吴景濂南下,出任国会众议院议长,为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四处斡旋,功莫大焉。九一八事变后,日特头子土肥原贤二多次请吴回伪满主持政务,吴拒不复出。七七事变前夕,吴与中共地下党会面,表明爱国立场。如今,广州黄花岗烈士墓旁,一棵细叶榕树迎风而立,围栏石刻“众议院议长吴景濂手植”。

上世纪20年代末,孙玺凤留法回国后,以法学博士之尊,经岳父吴景濂找到冯玉祥,再由冯辗转找到韩复榘,表明求职意愿。曾亲断公案的韩复榘对法学博士的到来颇为器重,遂安排其到第三路军出任军法处副处长。不久,韩又将孙玺凤调入直隶国民政府行政院威海卫行政区,出任专员。

魏老四舅孙明光,1935年参加学潮,1936年加入共产党,曾任山东民宣队队长、山东学联主席,领导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孙明光受中共山东分局组织委托,去威海联系已经出任威海卫行政区专员的大哥孙玺凤,讲明来意,共同组织发动了威海起义,起义成功,旋即成立威海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八路军清溪独立第三大队,孙玺凤任司令员,孙明光任政委。不久,两人做主,带上13岁的小外甥参加了八路军。

八路军队伍多以农民战士为主,魏老虽高小肄业,却识文断字粗通书法,加之聪敏灵透,传令、通讯从不误事,颇受首长喜爱。

有人讲,人是教育的结果,环境的产物。13岁参军便风餐露宿、出生入死的魏老,是血脉纯正的共产党人,他很难相信,民国年间的一批巨擘翘楚,风云际会、处高临深,会和自己的身世有半个基因的关联。

以上内容,所以赘述,实为一种弦外之音,家国一体、唇亡齿寒,自然随历史洪流水乳相融、荣辱与共。可以设想,如果没有两位舅舅的引领,魏老的命运轨迹想必就是另外的样子——背负青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亦或行走于僻壤乡间,在陋室执笔讲授《弟子规》《常礼举要》;逢年过节为乡亲代笔家信、书写吉祥喜庆的春联对联……

可他的后半生偏偏与书法有了结缘,并且笃诚一生,须臾难以割舍。

坦率讲,魏老书法虽笔精墨妙,却并无与生俱来的天赋异禀;勤能补拙,亦可锦上添花,作为部队大熔炉久经淬炼的文艺战士,在抗敌救亡宣传中,他执笔饱蘸的非翰墨而是白石灰水,非纸张椽笔而是石墙灶刷,非唐宋词赋华章、而是令敌闻风丧胆的匕首投枪。

真正对书法艺术有系统有步骤研习临摹,还是他1964年转业到山东省工展馆后。那时均是相关国计民生、阶级教育的重要展览,前言和标题须庄重醒目,每有展出,均需到社会上躬请名家代劳。身为展览工作室负责人,魏老见长此以往不仅误事,且效率甚低,于是便亲力而为操笔上阵,假以时日,竟可独当一面。

不久,他心底深处隐隐涌起不安的躁动,热切的目光开始被一种朴拙险峻、舒畅流丽的字体所点燃吸引——那字体上承汉隶、下启唐楷,雄峻伟貌、意态奇异,宛如一座巨大丰盈的宝库。纵观中国历代书法的流变,凡遇变革嬗变,先行者必会到其碑壁下仰瞻膜拜。

是,那是魏碑!

作为后世书法楷模的魏碑体,笔力劲硕、结体方严、点画峻利、内圆外方,在阔大的展厅中,经灯光渲染烘托,给人以浑然天成、美不胜收之感。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魏老整日伏案疾书、临池研习,墨香的熏染,令他陶醉其中废寝忘食。回想三十年前,随祖父在乡间读书,刚开始接触书法,日寇铁蹄便已踏过黄河径直南下,梦断寒窗的他只得在两位舅舅安排下弃笔从戎,随部队四处辗转。自此,书声墨香随烽火硝烟远逝,一别竟是三十余载。如今,世事造化之缘,终又再次将他引领到书法殿堂的门阶下,仰赖兴致蛮力冲上几阶,便已气喘吁吁,方觉此行所涉竟为天路……

对魏碑经年不辍的凿壁研磨,使魏老的书法渐呈古拙劲正的笔意,始露得其真传的端倪之相。与道中同仁切磋或补壁参展,人们啧啧称奇、不吝誉美之词,深感这般高龄之下,还能有如此的眼界笔力,实为难能可贵。声名日隆之下,一些藏家和书法爱好者纷纷登门索字,更有不少名头盛极一时的机构邀请参展,颁授名目繁多的奖项。魏老一向谦恭示人、低调行事,一生从未在厄运遭际下低头叹息,唯独耻见虚妄的褒奖赞誉。

坦率讲,艺术需要气节操守,更需轩辕胸襟和释弃尘念的执着;他鄙夷大行其道的攀龙附凤之风,对喧嚣歧路上的金钱开路,更是嗤之以鼻,所以极少去附庸风雅之地凑趣,更少在谓之雅集的俗浊之隅觅得其踪。

如果说与魏体结缘,是始自火红年代的工作所需,但切入骨髓难以释怀的,还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殷殷召唤;魏老的耳际,时时有轰鸣之声令其坐卧不宁,那声响是召唤,时隐时现,模糊而又清晰,陌生而又熟稔,几经相峙博弈,终在某个时辰,一个孕育已久的圣果分娩坠地、破茧而出。

是,这次是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丰美沉厚、雍容典雅,凝结承载着令人仰慕的大唐气象。对于一个人而言,凡是倾心相奉的,一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没有道理,也没有缘由,全遂顺了心的牵引佐使。

由一般书法到魏碑,继而由魏碑再到颜体,这是魏老书法艺术经历中的两次重要抉择。已近耄耋之年,还在翘首瞻望,还在孜孜求索、苛责求全自己,实在需要超常的毅力和勇气。艺术上,他渴望挑战自己和所谓的不变之法,渴望绝处逢生的一线生机;生活中,他没有圆融处世的心机,敢于直面百变人生。谦恭,不是失语禁声、不据理力争的理由,他始终坚信,率性坦诚,才是对人的最大尊重和生命的本愿,而不是异化的苟且。这就是魏老特立独行的异质个性,生命中似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能,供其周而复始地释放、燃烧、裂变、涅槃……

如今的魏老,笔力遒劲、功底深厚,心无旁骛的持重与飞扬无束的灵动,互为关照、相映成趣。静观细缜,笔墨中有栉风沐雨的胸襟和横戈跃马的豪迈,此种感染力穿透力,绝非生成于画桌几案的苦吟,而定与卓绝岁月和砥砺磨难相关:那里有只身一人擒获五名敌军官兵的断喝,有淮海战役探入敌军阵地前沿的劝降呐喊,有抗美援朝释冰化雪的快书短韵,有长岛要塞遁入洪荒的潮起潮落……

1985年离休后,得闲的魏老更是笔耕不辍,书法造诣日臻成熟,成为颇具名望的省及全国老年书法家,并且荣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教育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山东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淮海书画院名誉院长;美术作品曾参加海军第一届和全军第二届美展,并由《人民日报》《美术》等报刊选登;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及全国书画展览中获奖,并获首届当代退休老人书画作品大赛特别奖、日本东京第三届国际书画展览优秀奖……

魏老诸多书画作品落款常以“沂蒙战士”自诩,烽火连天岁月的熏染陶冶,使他血脉中自幼便腾涌着猎猎如帜的红色基因。如今,他的脉搏律动,依然心驰神往地离不开两样东西——沂蒙情结和书法。

魏老兴趣爱好广泛、聪灵毓秀,胸中包裹着色彩纷呈的大千世界;琴棋书画样样熟谙,唐诗宋词烂熟于心,无论宏幅巨制,还是尺牍小品,皆有倾尽其力的不凡呈现。最具心志情怀的,还是超常的手工制作,奇技淫巧、无师自通,仿佛已入通灵之境。采访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让我心头为之一怔,他的台案上排列着几组微型木制手工:纺车、小推车、地排车、战士戎装、枪支大刀,无不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我瞬间想起了蒙山沂水、煎饼大葱、支前的滚滚车轮、炮火下的过江船队,以及一幅幅倒在黎明前的年轻身影……

在幽静的院落内,在斑驳的树影下,这些呼呼摇动的纺车、吱吱作响的小推车、凛凛闪亮的长戟大刀,仪仪威严的抗敌战士,与那位童心未泯的“沂蒙战士”昼夜相伴,或摇臂呐喊着一路奔来,或静望着促膝相守,或缄默着背身拭泪,或吟咏着忘情高歌……

这时,你确信,老人一半的生命,已融留在了梦魂牵绕的蒙山沂水,和那片血泪浇灌的热土盘根错节、融为一体……

还有一半是他倾尽毕生心血的书法,践行一生、初心未泯:

不期望搏获功名,但诚愿一生相守。

有人讲,就书法艺术而言,有宗师巨人,但无巨宗师人的肩膀;没有一帧秘笈可以传世,没有一级台阶可以省略。

没有。

所以,95岁的魏老还在攀登——

似乎仍是第一步,坚实而有力,铿锵而传之久远……

(2020年9月)

【作者简介】赵远智(男),原济南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作家、编剧。其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飞天奖”、“金鹰奖”,省级、国家级奖项。现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0)

相关推荐

  • 曾国藩16幅书法欣赏,书友:笔力雄劲快似刀,果真是个刽子手

    曾国藩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但历史上有许多为人争议颇大,书法却写得不错的例子.远的不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晚清四大名臣"中曾国藩的书法作品.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即有人称曾国藩为完人.圣 ...

  • 赵远智原创丨书画家孙云水印象

    书画家孙云水印象 文/赵远智 明朝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一生的精神遗产被后人凝结为"逸气.贵气.大气",其后专指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画作为文人画. 理性的概念之说虽丹书铁劵, ...

  • 赵远智原创丨诗意的行走——书法家韩澈印象

    诗意的行走 --书法家韩澈印象 文/赵远智 传统教育的劝学古训中,时时耳提面命告诫后生学子专心致志,不能心有旁骛,因为术有专攻. 对此,我深信不疑:芸芸众生无不浊骨凡胎,即便天赋异禀,也不可能跨学科在 ...

  • 赵远智原创丨书画家韩大安印象

    书画家韩大安印象 文/赵远智 惯常的思维定式中,艺术家大多是些放浪形骸的不羁之士,但倘若认识了韩大安,并与其浅斟小酌,想必先前认知会有颠覆性改变-- 木讷寡言.腼腆羞赧,即便杯盏交错酒酣耳热,仍规言矩 ...

  • 赵远智原创丨画家孙树林印象

    画家孙树林印象 文/赵远智 在笔者结识的书画家中,孙树林可谓极具个性特征的一位. 一是画家惜墨如金,对出手的画作锱铢必较,即便青睐者登门索求,也绝无信手急就.蕴奇待价的不恭及鄙吝之作流出: 另是对自己 ...

  • 赵远智原创丨画家宋文利印象

    画家宋文利印象 文/赵远智 近几年的齐鲁画坛,一个淡雅脱俗的名字虽未在飞阁流丹的画展振裘持领,也未在美协的典册名录中熠熠生辉,却在画届同仁和坊间藏家间不胫而走,引得人们纷纷啧奇侧目. 她叫宋文利,初识 ...

  • 赵远智原创丨苛责的底气

    苛责的底气 文/赵远智 八十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远离了子孙绕膝的庭院,远离了玩伴的嬉戏追打,远离了繁星密布的朗朗夜空,远离了蒲扇微风和依依袭来的歌谣-- 在一个有了手机电脑,就没有了童年光景的影像世界 ...

  • 赵家豪原创丨用别开生面的“一分钟画像”向复员老兵致敬

    用别开生面的"一分钟画像"向复员老兵致敬 文/赵家豪 当艺术与军旅在京城碰撞.美学与忠诚在军营交融,美丽的秋天和我们轻轻诉说了一场永不散场的青春.近日,武警北京总队执勤九支队某部迎 ...

  • 赵启安原创丨群星璀璨看另类——三国名将之赵云人生理念管窥

    群星璀璨看另类 --三国名将之赵云人生理念管窥 文/赵启安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儿生平志已酬,乃是古代能臣名将的人生追求,至于心系黎民,稳社稷,保太平,使百姓免遭乱离炭涂灾难者,实乃凤毛麟角之另类.赵云 ...

  • 黄远智丨​2021年4月25日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记

    作者简介 黄远智,男,1973年生于广西藤县.清华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曾任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副总工程师,现任中电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业余爱好文学和写作,在清华大学就读期间便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