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上朝有多累?看完这些,你还想穿越回去当官吗?
大家都看过清宫剧,对官员上朝的场景一定不陌生: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大臣分列两侧,庄严肃穆、场面宏大。然而,真实的历史却并非如此,如果你看完这篇文章,估计再也不会梦想着穿越到清朝当官了!
一、上班时间太早
清朝虽然被人一直诟病,但与历朝历代相比,大多数的皇帝还算比较勤政。当然,这也是清朝极端专制的政体所决定的,皇帝不勤快一点,整个国家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了。
通常而言,皇帝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来办公,召见大臣。自雍正之后,清朝皇帝一般最先召见军机大臣,商量军国大事,然后才是其他的大臣,凌晨五六点才开始上朝。
问题在于,汉族官员不能住在京城里,都住在宣武门之外,要想上朝不迟到,凌晨两三点就得从被窝里爬起来赶路。据晚清官员恽毓鼎回忆,他上朝至少得走两三个小时,这还是去紫禁城。如果到颐和园上朝,凌晨一点就得起床。晴天倒还好说,顶多受点颠簸之苦,遇到雨雪天气,那滋味才叫一个酸爽。
起早摸黑走了几个钟头,终于到了紫禁城外,你以为就完了?非也!无论你多大官,多大的派头,都得在东华门外候着,马不能骑、轿不能坐,一律步行。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皇帝特赐“紫禁城骑马”或者肩舆的大臣,就可以骑着“穿朝马”、坐着“穿朝轿”进入紫禁城。不过,能获此殊荣的大臣少之又少,林则徐就是其中之一,可以骑马入城,在当时还引起不少满族权贵的不满。
到了凌晨五点多,终于开门了,守候在外的官员们依次进入。按照规矩,官员们进宫不允许点灯,据说是为了防火。赶上隆冬时节,凌晨五点多天还黢黑,官员们只能摸黑进宫。若有官员被特许点灯,后面保准跟着一长串“蹭灯”的。这种情况下,摔跤碰壁都是轻的,曾有官员因为雨天摸黑进宫,一头栽进护城河淹死了。
摸索着抵达太和殿,这时会有太监鸣鞭三响,提醒:皇帝要来了,大家保持肃静。随后,朝会才正式开始。跟电视剧里的不同,除了个别位高权重的亲王大臣之外,多数大臣都只能站在殿外。若是御门听政,那就只有皇帝一人坐在乾清门内,官员只能按照品级分列门外。
二、规矩太多
进了紫禁城,一举一动都得小心翼翼,穿什么衣服、说什么话、站立的位置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更不能大声咳嗽、说话。旁边还会有人拿个小本本记录,某某上朝交头接耳、某某上朝放屁,散朝之后会有处罚。如果遇到内急怎么办呢?凉拌,只能咬牙忍着,若是控制不住那就惨了。所以,官员们上朝之前可不敢乱吃东西,就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
当然,最考验人的就是“下跪”。只要上朝,官员们就得给皇帝施三跪九叩之礼,磕头不出声还不行,这叫“叩响头”。不过别担心,大殿上有专门的的覆甑,轻轻一叩就能出声,否则就是叩破了脑袋皇帝也听不见。因此,很多大臣都会事先贿赂太监,搞清楚覆甑的具体位置。
除此之外,丝绵护膝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即便有护膝,跪久了也难保不出意外,因此平日里还要勤练“跪功”。想当年慈禧六十大寿,李鸿章为了从容应对,每天在家练习磕头!
上一次早朝,所有的官员都是同一个感受:饥疲困乏。幸运的是,这种日子并非每天都要过。因为上朝分为三种:一是大朝,比如元旦、万寿盛典之类的,所有的京官都要参加。二是常朝,每月逢五逢十上朝,不过很少谈论具体朝政。三是御门听政,时间地点都不固定,但每个月肯定会有几次。
对一名普通的京官而言,上朝就是一次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一般人还真抗不来。看完这些,你还有想法回到清朝当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