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徽州 宏村韵味
从黄山下来,大巴到达宏村已是晚上7点左右,华灯初上,在迷蒙的灯光中我们拖着行李随地陪排队进了村子,穿街串巷走了一段石板路,来到下榻的客栈。客栈是一座徽式建筑的民居小院,布置得古香古色。一楼就是大堂兼餐厅,老板烧得一手好菜,佐以自家浸泡的药酒,三十几号人热热闹闹地享用了一顿美美的晚餐。这种集体聚餐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沦为斗酒大赛,直到深夜,大家才在一天登山的疲惫和酣酣的醉意中陷入沉睡。
清晨早早醒来,身体还带着浓浓的宿醉,但想起期盼已久的画面,还是挣扎着起来,洗漱之后带上相机,悄悄下楼出门,嘎吱一声推开院门,不知道是否吵醒了睡梦中的小伙伴。
穿过一条短短的巷子,一头扎进了这"画中的村庄":石板街道,粉墙青瓦,依依垂柳,涓涓流水……村外是大片的田野,正深秋时节,青山含黛,稻谷金黄,空气清新。走在村道上行行摄摄,一架马车慢悠悠地踏着“得得”的节奏迎面而来,一位老农坐在车上,神态淡然,恍如穿越。
沿村道行不多时,绿荫掩映,碧波荡漾,一片清澈的湖泊呈现眼前。拂晓的湖面还未完全苏醒,氤氲的水汽仿佛是夜的纱巾,缥缈而宁静。绿树、碧荷、白墙、黛瓦、红灯笼,还有远处柔和的青山轮廓,都倒影在这如镜的湖面,如诗如梦。这就是闻名已久的宏村南湖。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人口繁衍,光靠村中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 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三面古树参天,青藤盘绕,禽鸟鸣唱,垂柳枝叶婀娜,湖面绿荷摇曳,拱 卫这粉墙黛瓦的徽式建筑,另有一番景致。
独自沿着湖岸悠游,庄严的宅门深锁,巍峨的门楼却显现出古朴味道;水上的秋荷已经开始萧索,却还有一两枝花蕊还在新鲜绽放;迎面三三两两的行人,大概都和我一样趁着早晨的静谧来舒展心底的清梦;而那湖边浣洗的阿婶却只管安然舞动捣衣杵,将一湖碧水搅出细细的涟漪……
一拱小桥将整个湖面分为两半,如神来之笔。南湖湖面呈大“弓”形,“弓 背”为两层湖堤,贯穿湖心的长堤如箭在弦上,引而不发,拱桥则为羽 族。远峰近宅,跌落湖中,浮光清影,明暗协调,动静相宜,一幅幽深雅静的图画,一卷清新明丽的诗篇。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环湖一周尚未走完,刚发的微信朋友圈早已点赞无数,客栈内的小伙伴们也纷纷闻风而动,询问方位。
回客栈用过早餐,与众团员再次进村时,南湖沿岸已经是人头攒动了。过小桥长堤,我们跟随导游开始深入宏村,走进那些古老的建筑。
南湖书院就位于南湖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由时年93岁的翰林侍讲梁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又名“南湖书院”,是当时的宏村教育中心。书院门临碧水,风光独好,内部古朴典雅,是宏村古建筑群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南湖书院后门通往一个小院子,旁有戏 台祠 堂等建筑,引人注目的还是院子正中这棵枯树,枝叶全无,却遍体青葱直通通刺向天空。院子附近,马头高墙耸立处,椿和堂、敬德堂等古宅错落其中,敬德堂尤为宏村古建筑代表。
敬德堂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代表了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它建于清初顺治年间,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
“敬德堂”主人喜好种植花草盆景,在正屋前留有充裕的地方,并在院子左边放置一间木制小房,相当于温室。
连接一座座巍峨的门楼和高耸的马头墙的,是一条条幽静深邃的石板巷子,漫步其中,能听见自己的足音在墙角回响,很容易就在脑海里浮现出宋词的绵柔、戴望舒的清冷、以及方文山歌词中错乱拼凑的印象。而伴随着深巷迂回旋转的除了思绪,还有那墙角潺潺不尽的细细水流。
宏村的缠绕全村的水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已由600年的历史。水系是按照牛的形象设计,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宏村人的祖先善于利用自然溪水,他们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牛肠”在流入村中的“牛胃”月塘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向村外被的“牛肚”的南湖。再次过滤后,流入河流。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一绝。
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更为奇妙的是,这牛肠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
随着巷子拐到宏村中心,眼前忽然出现一鉴波光粼粼的水塘,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 这就是宏村中心的月沼,当地居民称之为月塘,也是所谓"牛胃"。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人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遂聘请著名风水先生,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经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几代人持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即目前呈现之月沼。眼前的景象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没错,在电影《卧虎藏龙》中,俞秀莲和玉娇龙有一段水上打斗的画面就是在这里取景的。
如同兰溪诸葛八卦村中心呈现双鱼形制的钟池一样,宏村中心的月沼也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的理念,所谓“月盈则亏”,所以月沼并没有设计成象征着圆满的满月形状,而是刻意在临近汪氏祖祠这面修成一条直线,使之成为一个半月形,以期福泽绵长,生生不息。
宏村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月沼边上一幢庄严巍峨的建筑汪氏宗祠,又叫乐叙堂,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正厅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实,呈棱形。明间金柱也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头科之间有"平身科",均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头科16朵,平身科18朵,转角铺作"小拱头"。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由于是宗祠,正厅一扇大雕花落地屏风上刻着“朱子家训”,可见汪氏前人对于管理宗族事务所遵照的封建道德伦理。由于乐叙堂精美的建筑和雕刻,以及其附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已被列为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是黟县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工艺精细、层次繁复、精雕细镂、飞金重彩、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四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是村中最大及保存完整的民居建筑群。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个。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 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另一幢代表性古建筑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虽说规模不大,但门楼砖雕和室内木雕堪称精品。门楼上的砖雕刻得精细,而且层次比较多;室内木雕花样繁多,技法多变,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尤其书房中的四扇雕花门可以说是全村最为精美的雕花作品。
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静静伫立。高大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宕飞扬的韵致;灰白的屋壁被时间涂划出斑驳的线条,更有了凝重、沉静的效果;走进民居,精美绝伦的砖雕、石雕、木雕装饰入眼皆是,门罩、天井、花园、雕窗、家具,都在无声地展示着精心的设计与精美的手艺。
宏村古建筑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徜徉在这些古香古色的建筑群构造而成的一条条曲折蜿蜒的巷闾之中,幽静、雅致、迷离,仿佛时光回转到那些宋元韵味、明清秋风之中。而在巷子转角蓦然呈现的一群写生的安静人群,把思绪拉回现实的同时却又不免让人产生淡淡迷惘,不知自己是身处画外还是画中?
曲折的巷子忽然就把人带到了另一个村口,两棵参天古树织造的绿荫占据着村头大半个天空。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如一把巨伞,绿荫笼罩数亩之广。南侧的银杏树高20米, 形如利剑直刺天空。两颗古树树龄都在500年以上,堪称瑰宝。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 水树”,历经五百年风雨,默默守护着这座“画中的村庄”。
“黄山脚下小西湖”,沿着村道回环,脚步又情不自禁地转回到南湖岸边。正午时分的宏村早已人潮涌动,南湖沿岸尤其是湖心的长堤拱桥上更是摩肩擦踵,唯有湖中一泓碧水,依旧波澜不惊,静静倒影着青山、绿树、白墙,还有那五彩的游客。与湖水一样沉静的,是三三两两坐在湖边写生的青年人,或许哪一天,我们会从画展上看到他们关于宏村题材的惊世画作,一如陈逸飞笔下的江南印象?
中午,不得不和宏村说再见了。怀着恋恋的心情踏上返程的旅途,再见,徽州!车窗外掠过一帧帧诗意的图画,如一缕缕清浅的梦境,似幻还真,萦绕不去。生涯清梦浅,遗落古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