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怎样写作》| 如何写好文章,大师的10点建议

新的一年,想要在写作方面有些进步。

2019年末,买了三本关于如何写作的新书:《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怎样写作》《写作力:好文章的技巧、戒律与规范》。

2020年初这几天,一口气将这三本新书全部读完。

个人认为,最有用的要数第二本,叶圣陶先生所著的《怎样写作》。若从经济、高效的角度考虑,读了这本书,另外两本完全可以不读。因为《怎样写作》,对写作的方法、写作的技巧、写作的思路都进行了全面、具体又简明的论述。真正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大家经典,值得细细品味。

我总结了《怎样写作》中,作者的观点,大体有如下一些方面:

1. 写作之前要做好4项准备工作

第一,文章素材来源于生活。

写好文章的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要将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刚开始提笔写作时,觉得很有困难,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叶圣陶先生认为,缺乏写作素材,主要还是我们自己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写作素材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只要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中,内心与世界很少发生关系。”

当我们提笔写作,觉得生活中无事可写时,就得反观自己的生活,是否充实、积极、有趣味。生活态度改变、行为积极,才能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才有更多的写作素材。

第二,生活充实之后,还需得认真观察。

“我们要经验丰富,应该有意地应接外物,常常持一种观察的态度,将见环绕于四围的外物非常多,足以供我们认识、思索,增加我们的财富。”

“有些人对于什么都淡漠,不从这方面倾致,也不从那方面倾致,只是消极地对待,觉得什么东西总辨不出滋味,一切都是无边的空虚,世界是各不相关联的一堆死物,生活是无可奈何的消遣。所以致此的原因,在于生活的核心向来不曾接近过,永久是离开得远远;而所以离开,又在于不多观察,少具经验,缺乏切实的思想能力。”

有了充实的生活,加上认真地观察,才能为自己切实增加生活经验。如果只是囫囵吞枣、敷衍了事过日子,生活再充实,也是徒增忙碌而已,生活经验不会增加,写作素材不也可能增加。

第三,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

“要写通顺的文章,最要紧的是锻炼语言习惯。我们要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使人家听了都能够明白;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语凑在语言里。

我们还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不乱用一个连词,不多用或者少用一个助词。说一句话,一定要在应当‘然而’的地方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才“‘那么’,需要‘吗’的地方不缺少‘吗’,不需要‘了’的地方不无谓‘了’。

读了这一段,脸部有些发烫。我不就是那个乱用连词、助词,滥用“吗”“了”的家伙?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任重道远。

第四,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推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

咱们常常写些论说文章,阐明某些道理,表示某些主张,不是全都依靠推理下判断吗?人家说咱们的论说文章写得好,好像一张算草,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等下去,不由人不信服。推究到根底,不是因为推理下判断好才写得好吗?

文章要写得有理有据,写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须得强,不然只会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写不出好文章。

2. 写作要真诚

“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在写作上,‘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面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这个解释虽浅显,对于写作者却有一种深切的要求,就是文字须与写作者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

杜甫的感慨悲凉的诗是‘好的’,陶渊明的闲适自足的诗是‘好的’,正因为他们所作各与他们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具有充分的‘诚实’。

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发于自己的,切近于自己的,容易做得好。

只有扎根于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诚实地表达出,这样的文字才会有真情实感,也才能得到读者的共鸣。

比如,作家莫言,出生于农村,有在农村长期生活、劳作的经验,对农村、农民十分熟悉,且有感情,那他写出的关于农村、农民的文字,就比缺乏农村经验的作家更加接地气、更打动人。

从真诚写作的角度出发,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也得多多投入到生活中,多观察,多经历,才能有不同的体验,写出诚实的作品。

3. 写文章要懂得剪裁、组织

写作者在充实生活,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得到了一批好素材。如何将素材,整理成文章?就需要精心的组织。

作文的必须组织,正同做事的必须筹划一样。

将心中所想写成作文,离不开组织、剪裁、排次。

组织是写作的第一步工夫。

由既具材料到写作成篇,只是一串组织的工夫。要实行这种办法,最好先把材料各部分列举出来,加以剪裁,更为之排次,制定一个全篇的纲要。

就像一块玉石原料,要将它们打磨成精美的玉器,还得切割、锻造、重塑。

将一整块作文素材,组织、剪裁、排次,整理出中心主题,围绕中心主题分段描述,加之有意思的开头和结尾,才能形成一篇好文章。

所以,写作者,在提笔之前,需确定中心主题,列出大纲,建起文章的基本框架;然后组织材料,将框架填满充实。文章便不会偏离主题,内容也足够丰富。

4. 写文章要多多练习

作文也同诸般技术一样,要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必须经过充分的练习。

在练习作文中,首先要做到“像”。

你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若把画画的工夫来比拟,不就是做到了一个‘像’字吗?这可不能够三脚两步就达到。

如果能够这样当一回事做,写下来的成绩总会‘像’不远;渐渐进步到纯熟,那就无有不像——就是说,你要写什么,写下来的一定是什么了。

在练习作文时,要认认真真做好“像”的练习,反反复复,直到可以将心中所想,写出八九不离十。

5. 写成的文章可通过朗读进行修改

文章写成后,该如何检查修改?

把写成的文章念一遍是个好办法,可以检查是不是通篇上口。不要把它当文章念,要把它当话说,看说下去有没有不上口的地方,有没有违反现代语言规律的地方,如果它不是写在纸面的文章,是你口头说的话,是不是也那样说。

如此写出的文章才能通俗易懂,不拗口,被更多的读者所理解。

6. 文章结尾要意犹未尽

在写作文时,大家对开头都比较重视,容易忽视结尾。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

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这个结尾有物在人亡的感慨,有死者渺远的惆怅。不过一句话,含蓄的意义很多。这就是好结尾。

7.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如今我们都知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多阅读。这也造成阅读的误区,认为读得多就好了。

可叶圣陶先生在认为:

如果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的极简要的梗概,那不能不认为只是马马虎虎地读。马马虎虎地读是不值得鼓励的。养成了马马虎虎的读书习惯,可要吃一辈子的亏。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

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

所以,阅读时,要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就仿佛跟作者一块儿想过考虑过,到我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才能熟门熟路,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

综上,10点建议,从文章提笔前的准备,到提笔写作的原则、组织、练习、修改以及整理提高,都一一进行了描述,叶圣陶先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为我们留下了关于“怎样写作”的宝贵经验,值得写作者学习、深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