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因为父亲是侵华日本军,一生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这句饱含哲理的话,出自日本十分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作品向来是被孤独所笼罩的,他乐意于深挖日本人的迷茫,困惑。写这样作品的人,当然也是极度通透,聪明的人。
艺术家,又总是被浪漫的思想所包围,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被灵感突袭的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妻子,去往巴黎,哪怕生活很糟糕也乐在其中。因此我们总是默认,这些艺术家们与我们不同,他们做出的许多事,我们普通人是无法理解的。绘画是如此,文学仍是这样,就像我们今天要提到的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
村上与父亲
关于他的书籍,大家应该很了解了,《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舞!舞!舞!》,这些作品都给日本的当代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村上春树甚至成为了日本对外的一种符号,也是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日本方面的大热门的候选人。作为一名作家,村上春树自然是成功的。
排除掉他作为作家的身份,村上春树的行事也总是轻而易举地引起舆论的波澜。就好像我们似乎都熟知的事,村上春树与他的父亲关系很不好。
其实小的时候,村上春树很尊重他的父亲,毕竟每一个合格的父亲的形象,在他们孩子的心里都是高大的,无所不能的。
村上春树也是。他的父亲总是对他很好,对人脾气不大好,但也没做过什么过分的事。而且,早些年父亲学过佛,每天早上要诵经,他说这是超度亡灵。
“超度谁的亡灵?”年幼的村上春树问道。
父亲慈爱地摸摸他的头,说是二战中死去的战友,以及死去的中国人。话题到这里结束,没人再说话。
侵华战争
多年后村上春树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曾经感慨或许自己心里是知道不该问,又或许当时的气氛不该问,总之父亲的形象在他的心里依旧光芒万丈,直到他得知,父亲曾经参与过侵华战争,得知侵华战争是一件多么罪恶的事情。父亲的形象崩塌了。
父亲语气平和地向还在上小学的村上春树讲述着二战时期的所见所闻,仿佛这些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早已经不重要,可是这怎么能不重要。他讲起那一次,他所在的军队要对一名中国战俘处刑,而那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杀害的战俘却不哭不闹,面容平静地安坐在那里。那一刻,他对中国的士兵抱有深深的敬意。
这份敬意,在村上春树看来却分外恶心。村上春树说,他并不清楚父亲是动手行刑的人,还是说只是观看的士兵队列中的一个,无论哪一种,都让村上春树不能忍受。他无法接受,却又看见父亲年轻时候写得俳句,字里行间赞颂崇拜着纳粹。他知道这是真的了。
父亲还是依旧待他很好,但这份好村上春树却实在无法消受。他开始想要了解那段过去。这份郁结成了刻在二人中间的沟壑,也化在了他的作品中。
每部小说中的主角,总是与父母关系淡薄,或是刻意淡化,或是干脆不交代,甚至更极端者,在2009年的新书《1Q84》中,将父亲塑造成为反派,让女儿与其对抗。
《1Q84》
其实这何尝不是村上春树同他父亲的对抗。而可怕的是,年龄渐长,村上春树逐渐变得与父亲更加相像。执拗地脾气,在文学上的天赋,这更是让村上春树慌张。他害怕父亲作为战士的狂热因子在他身上迸发,因此愈发躲着父亲。
村上春树开始更加迫切地想要知道他经历了什么。甚至怀疑他参加过南京大屠杀。于是他提心吊胆地查找资料,害怕自己身上流淌着这样残忍的血液。但结果让他松了口气,父亲所服役的部队,并没有参与这场暴行。
村上春树说,他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感觉像是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只是这也没能让村上春树放下这个郁结。父子二人还是因为一些小争执积攒的矛盾顺势爆发了。二人都扬言彼此不再往来。
原本没人以为是多大的事情。只是家庭内部的小矛盾罢了,父子二人血浓于水,总不可能真的不再往来吧。结果父亲身为家长的“尊严”不许他自己低头,村上春树对父亲身为侵华军人的身份感到羞愤与不齿,二人的关系就这样拧巴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面对日本
村上春树无法接受父亲对此的轻描淡写,然而在不断地与人交流中,他发现所有的日本人好像都这样。忍无可忍下,他决定远走他乡,去了美国。然而在异国的村上春树,却因此不得不与日本这个国家绑得更紧密。
他第一意识到,逃避没有任何的用处,必须要面对。所以他又回到了日本。一边思考着,一边写着作品。他不再写着清新欢快的抒情故事,而是试图去对抗那种对生命的轻蔑,不负责任的态度。所以反战,也是村上春树日后一大写作重点。
怀着这样的情绪,村上春树写下了《刺杀骑士团长》,并将父亲的经历融合到一个角色的人生里。他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批评,也有一些对战争的思考。或许是因为日本人更知道怎么样能够更戳痛日本人,这本书一经出版,村上春树就被日本的极端右翼所抨击。
甚至有人说,他是为了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而讨好中国。这些抨击村上春树都看在眼里,心里面满是对这个国家文人的失望。他不断强调要让日本人知道真实的历史,而不是听从日本政府的麻痹,他呼吁日本的政府对于南京大屠杀以及侵华事件作出道歉,然而得到的却是永久的沉默。
没有人会理会一个文人的呼吁,哪怕他是村上春树。
只是一个村上春树,也无法叫醒装睡的日本政府。所以,极端的右翼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出版村上春树的作品,抵制购买村上春树的新书。但他甚至在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最为严重的时刻,村上春树也是极少站出来,声援中国的日本作家之一。
或许村上春树确实是想要救赎自己,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对抗整个日本。可是村上春树并不想对抗整个日本,他想对抗的只有战争。
村上春树
终身的惭愧
或许也正是因为父亲给他讲述的中国战俘临死不惧的事情,对他影响很大。因此在提及死亡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总不断关联起中国。
他喜欢这个国家,却也对此心怀愧疚。因此他多次来中国学习,寻找灵感,却不敢吃中国的任何一道菜,任何一份食物。在高铁上,面对着热气腾腾的中国美食,这位老人独自吃着他从日本带来的罐头。
然而这些事儿实在是太容易让人误会,所以不少中国人都骂村上春树不尊重中国,歧视中国,所以才不吃中国的食物。只有这次,村上春树对这件事回应了。
村上春树说,他不配吃到中国美食。他的父亲,他的国家尚未对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做出道歉,他作为日本人同样感到羞耻与愧疚。
对这个国家抱有如此大的惭愧,能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已经是中国的仁慈,怎么还敢吃中国的食物呢?
或许是父亲留给他的恐慌太甚,村上春树与自己的妻子达成共识,此生都不会生育孩子。他怕自己的这份从父亲身上继承来的狂热会带给下一代,何况,现在的日本政府又极力地在历史课本中抹去侵华战争,自己的孩子哪怕出生后,也完全见不到事实的真相。
既然如此,还是不生罢。
村上春树夫妇
村上春树一边在日本本土受着谩骂与指责,一边坚持说出真相,用自己十分“日式”的实际行动,坚守着对中国的尊重。
可是这件事情却在许多中国人看来,是作秀,炒作,为了提升自己知名度的一种手段。村上春树不再回应什么。仿佛攻击他自己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是的,他自始至终想要的,不过就是那段历史被日本人承认罢了,误解与谩骂都是无关紧要的事。
然而这样一件看起来理所应当的事却变成了奢望。转眼间村上春树也七十多了。我们不知道他能否在有生之年等来日本对中国的一句道歉,就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或许是等不到了吧。
也可能,村上春树百年之后会回到他的那一片森林,在那里他会遇到迷失的日本人,在那里,他会与自己的父亲重逢。
最后,我想引用他在巴黎一场读者会上的话作为结语:“传达正确的战争历史是我们这一代应该做的事。有一些势力试图把只对本国有利的事情告诉年轻一代,我们必须要与他们做对抗。”
希望鸡蛋终有一天能击碎高墙,正义永远坚定地站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