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一本名著的产生背后发生了什么
都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书籍的创作者大概是阶梯工程师。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创作,给文字浇灌上灵魂,让思想流动千年,才推动着我们的进步。
一看就是崇高又神圣的创作!但是,文豪们的创作套路,原来竟是这样的?
01
雨果:快拿开快拿开,快把我的衣服拿开!
维克多·雨果
(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你大概想象不到,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完成的:
雨果穿着一件从头直达脚面、只适合在室内穿的针织衣服,披着一个灰色大披肩,把自己锁在一个只开了一扇窗的小房间里,并且把其他衣服全锁柜子里,靠把自己关起来才能专心写作。
当然,这一切是因为快到截稿日期了,但是雨果喜欢出去散步转悠,书却一直没写完,所以,出版商下了deadline:已经宽限过2次了,这次你再不按时完成,每迟交一周就要付1000法郎的罚金!
于是,雨果为了让自己抛却杂念,搬家到一条只有他所在的那栋房子才有人住的街道,放弃他最钟爱的散步,远离朋友来访和聚会活动,并且锁起能穿出门的好看衣服,让自己套着丑丑的针织衫来写书。
不过这样的创作方式有奇效!据雨果写给朋友的信中所说,他在这段时间内写的手稿,堆起来可能有塔楼这么高!甚至还想给《巴黎圣母院》取名叫《出自一瓶墨水》。(当然最要感谢截稿日期)
02
易卜生:宿敌是我进步的动力
亨利克·易卜生
(Henrik Ibsen,1828年—1906年5月23日)
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写下的《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戏剧,是世界各国戏剧舞台上的经典作品,他的创作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欧美戏剧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当时易卜生名声如日中天,而同时期还有个后起之秀,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后世称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也许是风格地位都有些相似,所以俩人相互厮杀许多年。
那时世界上影响最大的戏剧是《玩偶之家》,斯特林堡曾创作了戏剧《结婚》作为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反击,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篇与《玩偶之家》同名的小说,同样的女主角,在易卜生笔下是拥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在斯特林堡笔下就有诸多不是。
话剧《玩偶之家》▼
当然易卜生也不甘示弱,据说他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斯特林堡的画像放在自己书桌上,看着它来激励自己的斗志。也许《群鬼》、《人民公敌》等精彩戏剧都是在斯特林堡画像的注视下产生的。
03
歌德:说好了,差一分差一厘就算不上一根羽毛笔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
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大多数人知道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知道他的“给傻瓜让路”,却不知道他的本体其实是羽毛笔。
歌德对羽毛笔的要求可以说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羽毛笔不能削得太短,也不能太长;羽毛必须除掉;墨迹未开的纸页必须在炉前烘干,而不能用沙来吸干;这一切都必须无声无息地进行,不能打扰他的专心致志。”
看到这里螺蛳君表示这真的不是大文豪不想写书找的借口吗?难道这就是《原浮士德》是歌德口述让别人记录出书的根本原因?
《原浮士德》故事较片段化,衔接不流畅,不完整。与后来的留存的手稿对比,可看出有很多变化。
不过根本原因是歌德的创作观念发生了转变,他后来遇到了灵魂伴侣席勒,在他的敦促和鼓励下,歌德完成了后世完整的《浮士德》。与《原浮士德》相比,作品主旨也已经由表现个体命运转变成呈现人类命运的缩影。
其实大多数人在专心干某些事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点怪癖,除了以上的几位,还有靠烂苹果气味提神醒脑爆发灵感的歌德好基友席勒、写一个角色就入戏过深的福楼拜(据说写包法利服毒自杀时,自己也感觉到了中毒,于是上医院)、必须在床上躺着写作的普鲁斯特……
当然还有螺蛳的X老师,创作的动力那都是咖啡给的!饭可以不吃,但没有咖啡绝对不行!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作家的怪癖?或者自己又有什么特别的小仪(guai)式(pi)呢?欢迎来和螺蛳君分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