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太极隐士叙写太极历史越千年

原创正说武术

2020-05-08 09:52:00

作者:李通国

提起太极拳,我们多数都会知道“张三丰”,李连杰演绎的电影《太极张三丰》早已是深入人心。不过,是谁最早把张三丰与太极拳联系起来的,从而,太极拳有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历史传承路线?也许,有人会说,那一定是杨家吧!杨露禅大师最早传授拳术在北京,他的后代也尊张三丰为祖师,著作中可是明明有张三丰事迹记载的。

不过,后人回忆录中的杨露禅大师并不能说不清太极拳究竟是何人所创。杨家传人续写太极拳历史要晚得多。真正传出成体系的太极拳历史的人,是鲜为人知的一个隐士,其人也可能是民国太极拳高手中的佼佼者。

一个习练太极拳者颇为陌生的名字——宋书铭。

练拳的隐者

习练太极拳者知道宋书铭的人并不多,即使对太极拳历史颇为感兴趣者,也多是通过许禹生、吴图南等人的讲述才知道太极拳历史上原来有一个从不事张扬的怪杰。宋书铭在民国北洋时期身居中国政治中心北京,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的幕僚,身怀绝技,却甘于寂寞,无心与俗世的热闹和繁华。有太极推手绝技,却没有人能够晓得。偶然的机会被教育部副司长许禹生慧眼识才,随为天下人所知。

一向让人们心生向往的以“魏晋风度”扬名历史的时代,身居庙堂之上的王康琚在《反招隐诗》中写到:

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

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放神青云外,绝迹穷山里。鹍鸡先晨鸣,哀风迎夜起。

凝霜凋朱颜,寒泉伤玉趾。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

推分得天和,矫性失至理。归来安所期,与物齐终始。

多么相似的一幕!这真是“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宋书铭莫非就是武术界的大隐之士。

一 结识袁世凯赴京

对宋书铭的生平履历以及他所达到的文化程度人们知之甚少,无法与同时代的士子比较品评。宋书铭的出生年龄没有确切的纪年,与他过往甚秘的许禹生在书中一笔带过没有道出他的年龄,及至王新午则说“时有遗老宋氏书铭参其幕,精研易理,善太极拳,时年已七十矣”【见注释1】,但从上下文意思也无法确切推断,时年究竟是袁世凯执政那一年,或是许禹生带来众生拜师宋书铭的1916年,而王新午1919年从许禹生主持的体育专科学校毕业。

喜欢太极拳的王新午对许禹生所宣讲的太极拳耳熟能详,他关于“宋书铭之太极拳”一文有引自许禹生文章的内容也有阐发的内容。宋书铭的简历可能是这样的:

宋书铭,男,河北(清朝称直隶)保定人,大约生于1840年左右。幼承家教文武双修,精通易理,清末以诗词闻名。袁世凯在保定工作期间与宋书铭结识。

袁世凯在直隶有两次任职机会。

1898年袁世凯擢升直隶按察使护理【见注释2】同时仍主持其小站练兵工作。

不过袁世凯此次在直隶任职护理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天,1898年9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奉旨入京。此时袁世凯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小站练兵,按察使护理是兼任,主要是为他的进一步升职做铺垫,短短三天也许袁世凯本人并未实际到任。此次在保定的工作更像是在名义上,当然也就没有结识地方上名人的机会。

紧接着袁世凯开始了官运亨通的旅程。1899年做了山东巡抚,是年40岁的袁世凯首次出任封疆大吏。1901年袁世凯受命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见注释3】此次袁世凯已经不是最初的候补侍郎身份的护理了,而是以山东巡抚职务的署理,任期一年。1902年底实授,去掉“代理”二字,正式任命为直隶总督,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大清国政坛实权人物。

宋书铭与袁世凯的缘分就是在此时开始的。

大清的直隶总督府不是今天的河北省会石家庄而是保定。直隶总督府,位于今天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是中国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级衙署。宋书铭正是保定小有名气的知识分子。

袁世凯是立志改变中国现状的官吏,也难怪李鸿章会赏识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包括废科举、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事务。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

袁世凯少年时期生性顽皮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后来进入军队谋发展。但是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尽管袁世凯因为称帝事件备受后人诟病,但他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推行者和实践者。古代有远大抱负的官员通常都有这样优秀的“癖好”或者说是传统——纳士

曹操的《短歌行》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一代枭雄急于建功立业一统天下时思贤若渴的心情。而此时雄心勃勃的袁世凯何尝没有。

袁世凯,这个清末重臣,与他的老师李鸿章以及他的师爷曾国潘一样都有结识地方贤人的习惯。正如河北老乡杨露禅被王府赏识、孙禄堂为徐世昌赏识,此刻的宋书铭也得到了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赏识,不过与前两人不同的是,他是因为自己的学识才华而不是他不凡的功夫。真不知道袁世凯结识宋书铭时是否了解宋书铭高超的武功,或者知道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隐士,但他相信他一定是有才干的人。

l905年前后此时已经65岁左右的宋书铭结识了袁世凯,入其幕府,做些文案工作。六十五岁,今天是大多人已经退休的年龄。不过“退休”这个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古人全然没有这样的概念。自古有才不在年少,也不在年高,才华只与个人有关。今日那些行业大佬即便在体制内工作,国家也不刻意限制他们的退休年龄,才华横溢的人永远是少数,所以他们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1907年袁世凯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宋书铭随同前往。太极隐士宋书铭开始了他北京时代的生活。

他似乎在武功上从来无意于与任何人争雄,却于无意间的比试掀起了太极拳界的波澜。

习武的隐者

二 结识许禹生显身手

宋书铭任职民国总统府,也算得上是公务员。和任职民国教育部高教司主事(相当于副司长)的许禹生,同在中央政府部门,相互之间难免有来往。有共同太极拳嗜好的两个人遂相识成为忘年交。1912年许禹生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从许禹生成立研究社之后才带着一帮职员与宋书铭交流太极拳推手一事推算,许与宋的结识应当是在民国袁世凯执政时期。在民国成立之前,许禹生在大清学部(中国最早的教育部)工作,此时的袁世凯还是大清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宋书铭追随袁世凯却是身在保定,宋许二人还无缘相识。袁世凯执政时间是1912—1916年,宋许二人交往也是在1912—1917年这段时间。1916年时宋书铭大约76岁的年纪,此时77岁的杨健侯都已经不再出山了。

不过,若是论及养生拳术倒是罢了,可是如是拳术是要“战斗”的,现实的格斗总是不如传说来得那么容易那么轻巧,触之击飞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想象,文学家夸张的语言,现实的格斗可从来没有发生过!无论拳术的来路如何,先人如何精心打造,多么蹊跷,总是要用实战来证明的。

宋书铭的拳术当然不是徒有虚架。

宋书铭究竟是功夫非凡之人,许禹生竟然根本不是对手。面对耄耋武者,壮年的许禹生不禁惊叹。许禹生与属下教员中的太极拳好手纪子修、吴鉴泉、刘彩臣、刘恩绶等人讲述了和宋推手较技之经过。年过六旬性情庚直的纪子修不相信真有此等神人,于是撺掇许禹生、吴鉴泉、刘彩臣等五六人,相约一起造访宋书铭。

太极拳的较技方式是推手,练太极拳的人见面莫不切磋一番,见识一下对方的高下,就像精通拳击者见到会功夫的人总想比较一下高下一样。古今中外凡是会点功夫的人大约都有相似嗜好吧!

不管怎么说,太极推手是那个时代,人们通常承认的技击方式。

待到和宋书铭一接触,方知古稀之年的宋书铭的确身手不凡,武技高深莫测,接手瞬间,纪、吴等人无不跌出丈外。

许禹生等人与宋书铭切磋之后,一帮人也纷纷向宋书铭请教。

许禹生因宋书铭身怀绝技,多次聘请他到“体育研究社”执教,宋皆坚辞不授,最终只充当了顾问。

许禹生也感觉到宋书铭所练太极拳的蹊跷之处。

这摆在眼前的事实使许禹生真正相信,可能太极拳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发展中还有另外的出处。宋书铭所藏《太极拳总纲目》,为许禹生、吴鉴泉等传抄。许禹生后来在《太极拳势图解》中专门用一节写《太极拳之流派》对宋书铭之说大量引用。

随着许禹生的《太极拳图解》出版太极拳的身世始为世人所知。

隐士,有才华的知识分子

三 太极拳流传越千年

宋书铭《太极拳总纲目》已不知所终,不过我们能从许禹生的《太极拳图解》了解宋氏传出的太极拳历史传承的信息。

宋书铭书中提供了太极拳的源头。

“世之传三丰先生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其善拳术。洪武初,召之入朝,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授以拳法,旦以破贼,故名其拳曰武当派,或曰内家拳。内家者,儒家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又因八门五步,为此拳中之要诀,故名十三式,言十三法也。”【4】

没有直接点明张三丰所精通的拳术就是太极拳,不过对太极拳有些许了解的人大约看到“八门五步”“十三势”这样的字眼,大约不约而同地会想到太极拳。

“(张三丰)传张松溪、张翠山。先是宋远桥与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七人为友,往来金陵之地,寻同往武当山,访夫子李先生(可能指李道子)不遇。适经玉虚宫,晤三丰先生,七人共拜之,耳提面命者月余而归,自后不绝往拜。由是而观,七人均曾师事三丰,惟张松溪、张翠山传者名十三式耳。”【4】

这是传说的第一种传承方式:张三丰传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其中张松溪、张翠山传十三式,宋远桥一支辗转传到了后代民国的宋书铭。

另一种说法是:

“或曰三丰系宋徽宗时人,値金人入寇,彼以一人杀金兵五百余。山陕人民慕其勇,从学者数十百人,因传其技于陕西。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者,得其眞传,名闻海内。”

“温州陈州人多从之学,由是由山陕而流传于浙东。又百余年,有海盐张松溪者,在派中最为著名(见宁波府志)。后传其技于宁波叶继美近泉,近泉传王征南来咸,淸顺治中人。

征南之后,又百年,始有甘凤池,此皆为南派人士。其北派所传者,由王宗岳传河南蒋发,蒋发传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时有杨露蝉先生福魁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闻其名,因与同里李伯魁共往师焉。【4】

张三丰武技传播的南派支脉。

张三丰——温州人——浙江海盐张松溪——宁波叶继美(名近泉);张三丰——温州人——王征南——黄百家(黄宗羲之子)——甘凤池,这里将太极拳与他们所练习的内家拳扯上了关系。

张三丰武技传播的北派支脉。

张三丰——王宗岳——河南蒋发——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河北杨露禅。太极拳流派的描述,似乎在为太极拳寻找一个可靠的理由和出处。无论杨健侯,或是宋书铭,一路寻找下去,都可以传承有序地推算到太极拳鼻祖张三丰。

还有更为久远的说法。

可以追溯到唐朝。

“唐许宣平所传太极拳术名三世七,因三十七式而得名。其练法为单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之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有谓之曰长拳。后传宋远桥。”【4】

这是宋书铭流派太极拳宋远桥所学更远的推说,其中没有提到张三丰。

南派太极拳也推算到了唐朝。

“唐李道子传俞氏(江南宁国府泾县人)太极拳名曰先天拳,亦名长拳。俞氏所传之人,可知者有俞清慧、俞一诚、俞莲舟、俞岱岩等。”【4】

唐或宋距离民国都超过千年。

如此而论,太极拳历史源远流长,那一支脉都越千年。

宋书铭的出现,太极拳成为实实在在有源有流的功夫。

太极拳历史悠久,真不虚此言!

注释

[1]王新午.太极拳法阐宗.中国文化服务社陕西分社,民国三十一年

[2]按察使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相当于现代的省级公、检、法机关。隶属于各省总督、巡抚,为正三品官。“护理”是低级官员兼任高级职务的称呼。当总督出缺未能及时选派合适大员接替或虽已任命新总督但暂时不能到任时,便以低级官员代行总督职权,这种情况就称为护理。当时大多都有布政使护理总督。清代曾任护理直隶总督的有颜检、屠之申、文煜、裘行简、袁世凯、周馥等9人。除了袁世凯由候补侍郎护理总督外,其余8人都是由直隶布政使护理总督。袁世凯是个例外,能够破例是由于本人非凡的才干。

[3]署理则带有试用性质,一般是职务比总督低的地方官或京官升任总督需要经过试用阶段,待考察称职后再行实授。

[4]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太极拳流派一节”.北京科技出版社201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