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词中罕见的一首“喜词”,记录了南宋对战金国少有的大胜仗

1127年,靖康之变后,北宋覆灭,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建都,史称南宋。南宋偏安一隅,整个政权下的臣民们几乎都有着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当然,那些求和的奸臣不算),故而,当我们在读南宋词人的作品时,所能感受的基本都是各种忧愁,“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稍微熟悉一点南宋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南宋一百多年的国祚中,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国内的安定基本上是依靠割地、纳贡、称臣等手段换来了,军事上的软弱被后人诟病,小佛每每读南宋史,心中都非常不平,对南宋统治者的软弱痛恨不已。

南宋打不赢外敌,不是没有名臣良将,也不是缺乏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只是他们不得重用,不被青睐罢了。岳飞带着岳家军北伐,收复失地,最后却被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实在是令人唏嘘。南宋历史上除了岳飞打过打胜仗之外,还有胡世将收复醴州、陇州、华州、虢州等地,虞允文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

虞允文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这次战役打得非常漂亮,南宋士兵在虞允文的带领下,在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在采石矶决战,取得大捷,金军南渡的计划破灭。时任抚州知州的张孝祥听说采石矶大捷之后,喜不自胜,做了一首《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记录这次大胜杖,这可是南宋历史上南宋词中罕见的一首“喜词”、“快词”: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全词一开始就给予了这次大捷极高的评价,把之前金国给宋朝带来的耻辱都洗得干干净净,“雪洗虏尘静”,本想亲自前去参战,只可惜自己是地方知州,不能擅离职守。谁来为这次大捷谱写悲壮的颂歌呢?还是我来吧,先让军士们在抚州城楼上吹响号角,庆祝这次胜利。我这个人生来就具有湖海一样的豪气,看看而今山河,已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过去被人威胁,现在挺直了腰杆。我现在兴奋地忍不住在夜里挑亮灯烛,检查自己的兵器,准备随时去与金国人拼一场。想那采石矶的战斗一定场面非常的震撼,江水掀起的波涛都想助我们把金国军队消灭的干干净净。

回想当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军,谢玄大破前秦军队,那时他们都年轻力壮,小乔才刚刚嫁给周瑜,谢玄还是一个佩戴香囊的翩翩少年,他们就已经开始建立人生不朽的功业,我们可以看出张孝祥对周瑜、谢玄的钦佩。只是可惜,当年周瑜战胜曹军的赤壁只能看见夕阳西下的残影,谢玄指挥作战的淝水之地只剩下那萋萋芳草,心中不免生出忧愁。我一定要乘风破万里,像祖逖一样在江中击楫发誓,在这里张孝祥巧用典故,表达自己想要恢复中原、赶走金人的豪情壮志。

整首词不仅写出了张孝祥听说采石矶大捷之后的欣喜之情,更表现了他的意气风发、他的豪情壮志。只可惜,张孝祥如辛弃疾一般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各地的政事中度过了最有斗志的年月。

参考资料:《全宋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