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轻松驾驭片段教学,不妨分门别类找规律

与之前的版本不同,统编版教科书有着自身的特质。片段教学必定需要随之而改。如果还用老办法,按照老一套进行,也许就会露出“马脚”——教材吃不透,设计想不通。而片段教学的选拔性与淘汰功能,不容我们在这方面留下遗憾。

以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为例,我们整册观照,梳理出片段教学的规律,提出“分门别类”的设想,帮助大家把复杂的事做简单,轻松驾驭统编版的片段教学。

最为首要的事:分类

分类,就是让自己从繁重劳作中挣脱出来的基础。统编教科书从大的角度,可以分为“普通型”课文和“特殊型”课文。特殊型课文专指“策略单元”与“习作单元”中的课文。除此之外,都属于普通型。而普通型课文又可以按照“是否有标记*号”,分为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不论哪一类课文,从文体角度来区分,仅归为三类:

第一类:特殊型文体。

教材中的诗歌就是此类,如《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等。本册还有一种更为特殊的“节选组合”型,例如《古人谈读书》,就是几个片段组合在一起的特殊文体。

第二类:功能型文体。

文章具备一定的功能。例如为了介绍,为了说明,为了解释等。如《太阳》《松鼠》《风向袋的制作》等,此类文章,服务并致力于抵达一定的目的,实现一定的功能。

第三类:散文。

此处说的“散文”,范畴大于文学性文体中的“散文”,宽泛地指各种记叙性、描写性、抒情性的文章,都归为这一类。可以说,除了第一、二两类外,其余都是“散文”。

这样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根据不同类型找到规律,总结归纳出不同类型课文的片段教学操作法,实现化大为小,化繁为简。

先谈谈特殊型文体的片段教学

此类片段教学的重点就是凸显文体的特殊性。例如片段选自阅读策略单元,设计时应注重对策略的认识,策略的提取,策略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又如习作单元,设计时应注重对片段中涵盖的写作知识点的学习,对写作方法的获取,对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等。

特别说明:诗歌篇幅较短,不能再拆解为“片段”,因此进行片段教学的概率相对小。

总之,特殊型文体的片段教学,除了做好下文所说的“规定动作”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在设计时突出其特别之处,在短短十几分钟的虚拟教学展示中,让评委感觉教师对教材的特殊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这一认识,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学科素养的体现。

假定片段选自第五课《搭石》,此课属于策略单元,在片段教学中就可以设计“统计阅读时间”“比对阅读速度”“处理阅读中不理解词语”等,注重指导在遇到不理解的词时,跳过去往下读,并将其归纳为“快读阅读的策略”。面对此课片段教学,不要落入俗套地分析哪里用了比喻,哪里用了排比。

再谈谈精读与略读的片段教学。

针对精读课文的片段教学,务必设计一到两处“精致”的教学。例如,精致的文本解读,精致的词语解释,精致的语法分析,精致的修辞品读,精致的写法探索,精致的内涵意蕴感悟。所谓“精致”就是提示在设计时不要“一句带过”,要“反复多次”,从不同角度,展开学习过程,呈现丰富的学习结果。“精致”的基本教学策略可以表述为:出示样本——分析样本——提取知识——运用迁移。经由这四个步骤,给评委留下较为强烈的“精致”印象。

略读课文的片段教学,则要营造出“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特征。片段教学中,不断表示教师的意图,就是让学生自主表达,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实现智慧共享。设计中,要抑制教师的言行,至少要滞后于学生的学习。不妨先虚拟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师再进行回应,并做好总结与梳理,最后提炼出学法知识点。此类片段教学中,要确保组织一次小组合作,或者安排针对一个“大问题”的探讨,体现自主学习特色的。

例如设计《珍珠鸟》的片段。教师可以提及本单元学习的目标为“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可以出示之前的学习结果,具体表述为:我们通过学习,从《白鹭》《落花生》《桂花雨》这三课中了解到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景抒情这三种抒发情感的方法。此次学习《珍珠鸟》,可以运用之前所学,迁移到具体片段内容中,针对某片段中的内容,合作完成。

最为实用的:基本的操作方法

参与片段教学考核的教师,都希望获取基本的,类似与通用的操作方法。基于“片段教学”的虚拟性,类似“流程化”的操作法,可以总结为四个“不”:

第一个“不”:目标导航不能忘

统编教科书3——6年级的单元导读中,都写明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建议在片段教学一开始时,就直接亮出本单元的目标,然后再指向本次片段学习的具体内容,以此体现教师对统编教科书编撰特色的把握。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为“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片段教学中,教师可以第一时间表述目标,然后用一句引导语——“如何能够在阅读时,读得更快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直接切换到本次学习的片段内容。这样的操作步骤,凸显教师对统编教材中教学目标的清晰认识。

第二个“不”:课后练习不能少

统编教科书中每一课的课后练习,就是学习的指南,更是片段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依据。建议教师在片段教学开始时,直接亮出目标后,引出相关的课后练习作为设计的切入口。例如《将相和》的片段设计中,教师可以直接提出“你读了以下片段,需要用几分钟呢?有哪些快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能运用?”一开始就提出课后问题,而且明确表示这就是“课后练习第一题”。

当然,也可以在片段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也可以在最后总结是点明。例如,学习部分片段后,教师提出“刚才大家用到的是哪些快速阅读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分享吧。”虚拟学生分享的内容后,教师总结“这些方法都可以让自己读得更快。恭喜大家完成了课后的第一道练习。”之后再推进其他段落的学习。

对课后练习题的重视,体现了教师对统编教科书编撰特点的明了,展示了教师对教材的尊重与基本认知,能让所展示的片段教学具有统编特色。

第三个“不”:助学系统不能丢

统编教科书中编撰有交流平台、批注、导语等不同类型的助学系统。在片段教学时,不能对这些助学系统不管不顾,反而应充分予以运用。

例如《牛郎织女(二)》为略读课文。课题下就编撰有“导读提示”这一助学系统。具体表述为“用上一个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配的是什么文字?”设计片段教学时,不妨直接亮出导读提示,让学生围绕着提示展开自学,片段教学的步骤清楚地拟定为:快速自读,设想连环画,为连环画配文字。

第四个“不”:规定动作不能漏

语文学习有着特殊的“语文味”,包括听、说、读、写、思五项能力;涵盖字、词、句、段、篇、语、修、逻这八字宪法。在设计片段教学时,要注重保存这些基本内容,做好语文学习的“规定动作”。如:片段教学中至少要有朗读指导,要有生字教学,要有写作方法探索,要有关键字、词、句的品读与分析等。这些“规定动作”的出现,让片段教学显得内容充实,又富有语文味。

例如《慈母情深》片段教学中。可以针对“我的母亲”这一反复手法的运用,融合进行朗读指导、写法指导。宁凿一口井,不挖十条沟,做足一处指导,能让片段教学更显丰富与饱满,还能在评委的认识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为大家总结所谓的“规律”,意在减轻老师们的负担,获得些许轻松。但“规律”属于上位的思维方式,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转化,更离不开对每一篇文章的精致解读。

(作者单位: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编辑 | 海宝
校对 | 围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