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湿

​中央生湿:

中央:

阴阳交会之所

阴属水

阳属火

水火交会

而生湿气

为长夏之令

以化生万物

央者,阴阳二字

双声合为一音也

天阳地阴

下下相交,南热北寒

水火相交,遂蒸为湿

西洋言,谈养炭轻四气,弥漫地球

而古圣,只以中央二字,已赅其义

中央生湿

湿生土

土生甘

甘生脾

脾生肉

肉生肺

脾主口

在天为湿

在地为土

在体为肉

在藏为脾

在色为黄

在音为宫

在声为歌

在变为哕

在窍为口

在味为甘

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

湿伤肉,风胜湿;

甘伤肉,酸胜甘

气道中医有别于众多流派其它中医

从气机气态角度讲中医的理论临床

东方西方南方北方

并非指狭义的方向

当然也还包括了

整个气机的方向

气机的方向

无南也无北

无东也无西

是一个

在气团之内

所处的位置

借助东南与西北

比喻气团的位置

气团的

偏东偏西

偏南偏北

中间的气团

是一种什么

性质和事态

这就决定了

整个构成的

气团的要素

用五来分就是

东西南北和中

这气团的分类

中央生湿:

中央混合

既不偏上

也不偏下

既不偏左

亦不偏右

居在中间

而不凝滞

或者并非

凝滞不化

这里是讲中央的

混合之气的特点

和在生理病理

及在自然方面

的表现

“中央”的解释:

中央

“东西南北中”

“长夏”

脾主四季

主四季的

最后一月

什么意思

这是古人

对于中央

脾气土气

的说明

万事万物,五行当中

无时无刻,也都得有土气

没有土气,就是真阳测见

完全的木火金水

是不可以想象的

四行当中

都有土气

古人想到

巧妙办法

把土藏在

春夏秋冬

四季中的

最后一月

让你理解

这个道理

如春天

两个月是木气

一个月是土气

夏秋冬亦然

古人用意

非常含蓄

但很深刻

它就明确

告诉我们

春夏秋冬

四行当中

都有土气

是必须的

也就是说

摸到心脉

心脉当中

必含土气

胃气之脉

肝脉弦中

也有缓和

过弦即病脉

太弦即肝脏

的真阴外露

导致一个

完全的弦脉

那就是死脉

同理肺肾

都是如此

不要小看

脾旺在四季

四季是,什么意思

实际是,这么回事

土气为什么:

不在四季之首

而在四季之末

这里有一个

开合转成的

因素在里面

也就是每一季变化到

另一季当中必有争斗

也就是从春天到夏天

春气(任何气)

都有神气组成

都是一个气团

气团

不是散乱的

而是聚合的

聚合当中有散漫

散漫当中有聚合

一滴水滴在桌上

就行成一个水滴

而不会铺延开来

人身之气

绝不会和

自然之气

完全融合

而是中间里头有

皮肤和卫气护卫

这是气团自私的表现

自我生存能力的体现

大家更深刻的了解

气机更深刻的道理

从春天到夏天中间

必然发生所谓战争

王朝更迭

没有任何,一个王朝

会很顺利,就能过度

这王朝衰败

那王朝起来

不产生战争

不产生矛盾

绝对不可能

四季相交交替容易致病

战争和气机进退的过程

或胜或负

春气夏气相争

夏天秋气相争

全都是在

最后一月

开始产生

秋天和冬天

也是一个样

立春立夏与

立秋立冬前

整一个气机

交争的过程

从刮风下雨

能明显体会

从夏天后就一场秋雨一场寒

24节气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

把土气搁在了四季:

吐气时杂气的代表

不仅缓和

土气中有

四行之气

把土气放在每个四季王朝的最后

有着深刻的用意,和现实的体会

比如春天和夏天

当中夹杂着土气

春天败亡,夏天长养

必有土气,在里交割

土气不仅缓和

而且杂沓杂乱

每一个四季

春夏秋冬的

最后一个月

都有好多事

12生肖中

辰戌丑未

即又叫作:

四库

四余

四杂气

这里见生死

春天是寅卯

变辰加土气

然后就进入

夏天巳和午

这个辰即是:

春气转夏气

交气的过程

同时又是

冬天水气

灭亡之时

很多生机的运化

都藏在四库当中

也就是四季当中

四季的重要性:

土气在整个生机

流转当中的作用

时刻都体现出来

大家不要,简单认为

居于中央,就可以了

它里面还夹杂

更复杂的问题

所谓“湿”并不是指:

风寒暑湿燥火的湿

教材:

湿性重浊

重者沉也

湿为水类

会有重量

湿邪致病

重浊沉重

头重如裹

周身困重

四肢酸沉

是狭义的一个湿

主要是病理之湿

没有说生理之湿

或者说正气之湿

读黄帝内经和五脏辨证时

对这几个湿,要正面了解

教材的说法欠妥

其它的也都一样

如果我们

不能理解

湿的概念

变成

病理之湿

或者不足

或者亢进

也都无从

根本把握

学习气道中医

可以全面把握

“湿”的

二种解释:

生理之湿

病理之湿

体内

要有生理之湿

没有湿就燥化

病理之湿

气机凝滞

当然不好

湿是一团气:

缓和婉转流畅

而具生机之气

有两大属性:

一是缓和

二是

婉转流畅

而有生机

不具上述

两个要义

变成湿邪

湿者,缓也

湿缓慢保气

上蒸的过程

湿是

濡润滋养

万物之湿

没有这个湿气

万物不能生长

生理之湿即系,指脾气把

气血雨露之气,推动全身

必需有湿

若没有湿

便无濡润

中央湿

集合东西南北

所有气的综合

象调酒一样在中间造就了

一种适合万物生长的环境

这就叫湿

“氤氲之气”

“甘露”

是其美称

湿气又有,升降浮沉

它里面的,升降浮沉

接东西南北四行之气

如道家的黄婆

没有它金和木

不成婚姻之道

水和火

亦不能成

既济之道

比赖黄婆

缓和流畅

充满生机

才使四气

周转运行

可见湿气

多么重要

同时湿气

化成脾胃

的重要性

也在这里

略见一般

(0)

相关推荐

  • 肝火旺湿气重如何调理

    肝火旺湿气重需要清肝泻火.补脾祛湿. 中医认为长期的肝火旺盛.情志不畅会影响气机的运行,进而导致脾胃气虚,脾主运化,脾虚则影响水湿的运化,进而导致人体的湿气重.所以肝火旺湿气重既要清肝泻火.调畅气机, ...

  • 辛丑芒种 驱邪扶正

    2021年6月5日(农历辛丑四月廿五)18点51分,太阳到达黄经75°,北半球进入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芒种与芒相关,可以狭义地理解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芒种是夏三月的第三个节气,是辛 ...

  • “湿”气过多怎么办?湿气分3种,快来自测

    "湿"气过多怎么办? 湿气分痰湿.寒湿.湿热.傻傻分清,不要盲目"祛湿" 中医上有句古话叫做(胖人多湿) 我们先讲为什么会湿气过多? 1.脾主运化,脾虚就会生痰 ...

  • 易元解经:脾脏特点及功能

    易元解经:脾脏特点及功能

  • 治脾胃寒湿,这才是主方

    在广东治疗脾胃病, 其中最常见的是寒湿邪困脾胃证, 而治疗的常用方是平胃散. 今天沐子健从病理三要素的角度看这个祛湿的基本方. 病因--湿邪 病位--脾胃 病机--气滞 日常寒湿邪困脾胃有什么不适呢? ...

  • 19:30直播丨《黄帝内经》为什么说“中央生湿”

    今天 今晚直播<黄帝内经丨阴阳应象大论>第七节,这段的原文主要是讲"中央生湿". 时下正是三伏天,湿热交蒸,今年尤其以湿为甚. 脾胃阳虚的朋友,生活饮食上稍有不注意,就 ...

  • 滋阴又怕生湿,这样的胃炎如何是好?

    导读:今天学习阴虚夹湿型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与用药调护特点. 临床上遇到有的慢性胃炎患者,胃阴已虚,却又夹湿,治疗用药颇为棘手,就此问题,浅谈个人经验如下. 01 胃病阴虚夹湿,一般症状较多,其中具有特 ...

  • 脾虚生湿,湿多病多,一味中药“白术”祛湿气最强对手

    大家好,我是雷师兄.最近很多网友在后台私信总是问我脾虚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脾虚会引起湿气重,那么脾虚,湿气重,我们到底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调理呢? 今天就给大家来介绍一味中药白术,只要你能学会合理的搭 ...

  • 【脾生湿,湿加重脾虚!老中医常吃这3方】...

    一.心烦口渴.盗汗便秘--冬瓜芦根鸭块汤 准备:冬瓜二两,芦根一两,鸭块半斤,葱姜盐料酒适量.   做法:冬瓜洗净.削皮.切块:冬瓜皮切下装入纱布袋扎紧:将芦根.冬瓜皮用中火煮十五分钟后取汁去渣:将上 ...

  • 这5种食物会“生湿”,吃得越多,湿气会越重,平时尽量少吃一些

    这5种食物会“生湿”,吃得越多,湿气会越重,平时尽量少吃一些

  • 【脾虚易生湿,常灸这5穴,防止湿邪入侵】...

    [脾虚易生湿,常灸这5穴,防止湿邪入侵] 1. 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肚脐正中上四寸,艾灸此穴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能够消除眼袋,还可以改善面色.   2. 足三里 位于小腿前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是 ...

  • 吃水果易生湿怎么办?春季吃这4种水果既健脾又消积

    春季气候潮湿,湿邪最易困住脾胃,从初春开始一直到炎夏,家长都要及时地帮孩子祛湿:一方面要开抽湿器,降低居室内的湿度防外湿:另一方面,控制消化,减少摄入容易生湿的食物,消化好时健运脾胃防内湿. 而大多数 ...

  • 脾弱的人喝一口水都会生湿。

    脾弱的人喝一口水都会生湿. ​人不一定喝多了水就会产生湿.脾功能好,豪饮都不留湿.脾虚后,喝再少水,都会留湿.我观察湿之生成到消除,就领悟治湿大道以及水湿特性.你看,人过河,在水湿中,脚会沉重,叫湿性 ...

  • 卦解五毒月丨阴气暗生,阴阳二气相合而生湿

    唐文奇 传统中医唐略 今天 近些年来,一进入农历五月,报道蜱虫伤人事件就会频繁出现,轻则发烧.腹泻.浑身乏力等,重则危及生命. 其实危言耸听的蜱虫就是以前长辈们常说的蜱虱,以前农村的猫猫狗狗身上很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