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对比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研究进展情况目前的微创模式是使用1到2个短切口来实现操作。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技术及思想的日趋成熟,也涌现出不同的微创的术式。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入路有后外侧Moore、Super-PATH;直接外侧Hardinge;直接前入路(DAA、Bikini)、前外侧肌间隙入路OCM、双切口入路等。以下分类综述各个微创小切口的优势及方法。
直接前入路
1.微创直接前入路
此种入路主要是在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缝匠肌-股直肌之间的肌肉间隙作手术切口。此入路对神经及软组织损伤小、出血量小,从而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降低其术后脱位率,并能促进其髋关节快速恢复。但该种入路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术者熟练地完成各项手术操作,才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另外,有些研究认为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易损伤患者股外侧皮神经,从而会导致其术后出现大腿部麻木或疼痛感。所以,临床上若想选择直接前入路需要医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并注意常见的并发症,这样才能使得DAA更加完善。
2.Bikini切口入路
此种入路是将大腿前方纵行切口改为腹股沟处解剖皮纹切口入路,作一长约7~9cm的斜行切口。相比于直接前入路,Bikini切口更加美观。同时此种入路不会增加患者切口出血量。另外,还有研究表明,因Bikini切口入路具有切口小优势,还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患侧肢体锻炼,从而能加快其预后恢复周期。但该种入路方式不适用于肌肉强壮或BMI值大于40kg/m2的患者,会增加其手术难度。
后外侧入路
1.Super-path入路
此入路由美国James Chow教授首创并报道的一种髋关节微创后外侧入路,该入路结合了经关节囊上部的superCap入路和经皮辅助通道的PATH入路的优点,又被称之为“不会因手术入路导致脱位”的手术。有临床报道证明SuperPATH入路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康复快及脱位率低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可使术者采取轻柔手法扭曲牵拉下肢,从而减轻患者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及下肢神经、血管牵拉挤压刺激,进而能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弊端在于切口小,因切口较小,导致术者视野及操作空间较小,从而会干扰其手术操作,并且,其难以保证过度肥胖(BMI>35kg/m2)、关节僵硬强直、先天髋臼发育较差、较浅患者的髋臼假体周围具有良好的包容性,易导致其发生早期假体松动,另外,既往存在髋关节手术史或需要翻修的患者也不宜采用该种入路。
2.后外侧Moore入路
由Scott-Katzman首创的一种后入路手术。此入路相比于传统后入路,后外侧Moore入路临床疗效更好,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后外侧小切口入路的优点在于切口小,安放假体方便,可以很好的的暴露股骨端,不需要过分牵拉和松解周围组织。
双切口入路法
2004年由Berger首次报道,是Smith-Peterson入路的改良,此种入路需作两个切口,第一个切口是长约4cm的前外侧切口,第二个是长约3cm的后路切口。由于该种入路可从肌肉间隙进入,不需将臀中肌及臀后外旋肌切断,同时还能保留关节囊,因此其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从而受到患者和临床医师青睐,但其需特制手术器械[39]。目前主要被临床用于治疗因疼痛而丧失功能、非手术治疗或其他手术治疗无效的髋关节其他疾病。其缺陷也是切口较小,导致术者无法直视切口内组织,从而影响其对假体的安放,并且还需其反复进行C臂机调整和定位,从而会增加透视时间、次数和辐射量。另外,体重指数大于30kg/m2、肌肉丰厚、关节畸形或者需要翻修的髋关节手术等患者采用该种入路会增加术者的操作难度,因此建议存在受上述禁忌证的患者应慎重考虑使用此入路,以免带给患者不必要的损伤。
前外侧入路
此入路是在Watson-Jone切口基础上演变而来,最先由德国OCM(Orthopadische Chirurgie Munchen)医院Rottinge和Huhe两位医生开展的,故又称OCM入路。OCM入路的优点是切口较小,且术后可以完整地保留关节囊,但其因其切口较小,术中难以直接取出股骨头,而是要采用特殊钳取出股骨颈后再取出股骨头。此类由于切口较小,会影响术中股骨假体的安放,因此,建议使用特制髋臼拉钩推开臀中肌,选择合适的假体。检查髋关节的稳定性。充分止血,视情况选择是否放置引流。术后3d左右可鼓励患者下地行走,7d左右可出院。
直接外侧Hardinge入路
直接外侧Hardinge是对Watson-Jones切口的微创化改良,此种入路通过借助特殊的体位及器械可以更好暴露术区视野,有效保护臀中肌及股外侧肌,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优点,并且直接外侧Hardinge入路多适用于BMI小于30kg/m2的患者。通过Hardinge入路可以将双下肢等长控制在理想的状态,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尽管如此,Hardinge入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其对皮肤切口的精确度要求较高,若切口位置偏移将会导致假体安置困难。采用该种入路还会减弱患者患肢外展肌力,原因为在手术过程中易损伤患者臀上神经的最下支,因此,就需要术者熟悉解剖和充分注意神经走行。
小结
微创技术并不只是手术切口较传统切口变小,而是微创技术对组织损伤小。相比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失血量低、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脱位发生率低等功等众多优势,成为目前临床治疗各种晚期髋关节疾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虽然,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临床为患者选择的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具有一定差异,对此,就需要临床了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方式研究进展情况,并从中选择最优入路方式为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
本文由骨科在线综合整理。
如有不正之处,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