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选粹|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守住农耕文明之魂等
(标题即论点,掷地有声。)
①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要守住农耕文明之魂。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根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我们要切实增强对农耕文明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到农耕文明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开篇点题,从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文化自信角度肯定了农耕文明的重要性。)
②农耕文明对健康人格培育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人的清静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自然本质是清静的,长期自然清静环境的熏陶,必然有助于清静性格的形成。而清静对发展又具有重要意义。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其次,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一个人的节俭性格。农业的产量较多地取决于自然的特点和规律,而大自然的供给总是有限量的,这对浪费必然是一种约束,会促使人在行为上更崇尚节俭。再次,人性中质朴性格的形成,也离不开农耕文明的熏陶。大自然的朴实无华和厚重,必然更有利于养成人性的质朴厚道。最后,农耕文明也有利于培育敬畏人格。大自然的神秘性和无私性,也为敬畏人格的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重要性分析。农耕文明对培育清净、节俭、质朴和敬畏等健康人格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③振兴农耕文明需要农村有农耕人。留住农耕人和培养农耕人,关键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此,各级党委要把乡村人才振兴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激活现有本地乡土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要把一些高学历、懂技术、爱农业,在农村能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来;三是要发挥好新乡贤作用,激励乡村成功人士致富思源、回报桑梓,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紧迫性分析。振兴农耕文明的做法之一:留住农耕人和培养农耕人。方法具体,有指导意义。)
④村庄建设要留住乡愁。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重视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也留住乡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古镇、古村落、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紧迫性分析。振兴农耕文明的做法之二:村庄建设要留住乡愁)
⑤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对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魅力和新风采。(紧迫性分析。振兴农耕文明的做法之三: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注意“从……到……”的句式。)
⑥大力发展乡村中医药产业。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发展中医药产业有利于发挥农村土地等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从国家文化建设角度看,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客观需要。(紧迫性分析。振兴农耕文明的做法之四:大力发展乡村中医药产业。)
⑦振兴农耕文明,乡村组织振兴是前提和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要努力培养一支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真正深入群众,真心依靠群众,真情关爱群众,真诚服务群众。(紧迫性分析。振兴农耕文明的做法之五:振兴乡村组织。)
(题目即观点。“云游”生动形象,吸引读者注意力。)
①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各地围绕主题纷纷推出活动。与往年不同,相关活动大都立足于“云游”二字。(开篇由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引出相关活动大都立足于“云游”的话题。)
②“拂云游四海,弄影到三山。”与旅行家云游四海不同,这里的“云”游博物馆大抵是线上观看之意。也有相同之处,比如同样浪漫,同样大开眼界,同样充满着奇遇。当前,受疫情影响,公众无法像往常那样实地到博物馆一游。而避免聚集和扎堆,以“云”游的方式参观博物馆,未尝不可。(论述“云”游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③对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不同的人或有不同的解读,但不可否认,“云”游博物馆体现了一种观者的平等。此外,通过“云”游的方式尽可能领略不同文化的博物馆,打量、欣赏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历史,体现出的正是多元和包容之意。换言之,博物馆还是那些博物馆,是亲临现场还是线上“云”游,丝毫不妨碍我们对不同文化的亲近和热爱。
④“庚子鼠年的开篇有些特别,特别长,特别宅,特别紧张,特别到亲朋好友难聚首,特别到行人只能隔罩两相望,特别到广州博物馆只能暂停开放。”这是今年2月初广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官微上发布的一段话,一时间让无数人动容。近期,各地的博物馆陆续开放,但还是有人选择“云”游,而不少博物馆也乐于为游客“云”游提供方便。多年以后,我们一定会记得这个不一样的国际博物馆日,一定记得“云”游的独特体验,也一定记得抗疫期间的守望相助。
⑤疫情再凶猛,也阻碍不了人们对多元文化的拥抱,对不同历史的探究。“云”游博物馆就是阅读人类发展史,就是走近璀璨的文明记忆,在不知不觉中能够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多到博物馆看一看,就能领受到不一样的精神洗礼。(“云”游博物馆反映了观者的平等、抗疫期间的守望相助和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⑥2008年1月,多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为民众免费参观博物馆提供了方便之门。博物馆好进了,内容会不会好看?这是人们的疑问。从全国各地铆劲开展的精彩活动看,现在的博物馆的确越来越好看。好看之后,还要有人看,特别是怎么吸引到年轻人看,吸引中小学生看。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
⑦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地方尝试将“文博+校园”变成“行走的课堂”,以更好地激发中小学生主动亲近博物馆;还有的地方推出博物馆微型分馆,展出陶片、大型打制石器、磨制石斧等,并带领孩子动手制作陶器。诸如此类的措施,都有利于孩子对博物馆的兴趣、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而如今,“云”游博物馆盛行,怎么才能提高孩子的参与度、沉浸感?有关部门应想出更多的妙招、高招。(“云”游博物馆盛行,但也应想办法吸引年轻人和中小学生的兴趣。)
⑧“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孩子需要“进修”,成年人也需要进修。为此,博物馆应有个性,不能变得“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只要博物馆办出特色,“博”出“干货”,讲得有吸引力,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打卡”,从而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也火起来。(发出呼吁,展望未来。)
(题目即论点,对仗工整,别有趣味。)
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亿万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在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我们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经历了许多紧张的时刻,也有过遗憾、悲伤。同时,我们也时常被一类特殊的文字感动、激励,这就是家书——抗疫家书。(开篇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引出令人感动、激励的对象——抗疫家书。)
②疫情防控期间,一本名为《抗疫家书》的书籍出版,其中收录的家书,有的来自一线医务工作者,有的来自党员干部,有的来自他们的子女、爱人。信中的表达各异、故事不同,却能给读者带来同样的感动。不久前,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推出抗疫特别制作版,节目从全国抗疫战斗中精选出感人至深的书信,邀请明星在家朗读并完成录制。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通过朗读的形式呈现出来,令人感动,引发热烈反响。与抗疫家书相关的内容之所以带来如此多感动,不仅在于书信本身,更因为书信中承载着太多共通的情感、共同的记忆。(抗疫家书令人感动的原因之一:书信中承载着很多共通的情感和记忆。)
③展读一封封家书,其中谈到最多的,就是面对疫情时的“抉择”。“当更多的中国孩子有了危险时,我站了出来,这是职责所在,也是从小刻在骨血里的精神传承。”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生余腊梅这样写道。“对国家需要而言,我们是武装到牙齿的‘先锋部队’。儿子不是‘出走’,而是胜券在握地‘出征’。”北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文力面对父母,既有愧疚,也有自豪。“视频中的你蹲在高速收费站的角落,脸上全是被口罩勒出的压痕,满眼的红血丝,我向来明白身为交警的你责任重大、工作繁琐,可仍旧是不忍心。”一名警察的亲人表达着作为一线工作者家属的担心。一字一句、一行一段,传递着温暖、信心和感动,更流淌着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家国情怀。
④家书纸短,家国情长。如果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与国,就很难真正理解中国人民在抗疫中的奉献与牺牲,真正读懂深藏在每一封家书背后最赤诚、最真挚的情怀。一对年轻夫妻,丈夫是民警,妻子是医务工作者,双双走上一线,父亲在临别时嘱咐:国难时刻,你们得上!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海外华侨华人捐来大批物资,有人甚至走遍所在国家、辗转多个渠道筹措口罩,并不宽裕的留学生拿出生活费捐给祖国。无论身在何处,无论是在信里还是在信外,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一个人都搭把手、出份力,国家就一定能渡过难关,每个小家也才能安享幸福生活。(抗疫家书令人感动的原因之二:传递着温暖、信心和感动,更流淌着中华民族代代相承的家国情怀。)
⑤没有人生而英勇,却可以选择无畏。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有更多普通人挺身而出、无私奉献,他们没有留下家书,他们的故事甚至可能无人知晓。但正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底气。“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让我们继续肩并肩、手挽手,朝着胜利前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出发。(总结升华,提出期许。)
(题目即观点,“不止是为了”引人深思,富有启发性。)①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
②这一刻,值得尽情欢呼!(开篇交代8名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消息引发轰动。)
③60年前,中国登山队队员王福洲、贡布、屈银华登上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也是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珠峰之巅。
④一说到登山,说到为何攀登珠峰,不由得想到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山在那里”,这是来自远山的召唤,更是来自内心的信念。“我”在这里,山在那里,惟有攀登才能抵达,惟有穿过重重险阻,才能登上巅峰。
⑤古人云:“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古往今来,攀登高山都是对意志的锤炼,也是对自我的超越。而攀登世界最高峰,则独有意味,这是人类挑战极限的体现,与意志有关,与团队精神有关,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有关。(攀登世界最高峰所需要的前提条件:惟有攀登和穿过重重险阻。)
⑥这一次登山队员带着使命而登——测定珠峰高度。“世界之巅”究竟有多高?
⑦测定珠峰高度,极其不易。这次登山队一路走来,颇多波折,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冲顶时间一再延迟,让人感叹“胜利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一步一步走下去”。但登山队永不言弃,始终咬定目标,经过多次调整,一次次铆劲前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攀登珠峰万众瞩目的原因之一:登山队员带着测定珠峰高度的重大使命。)
⑧这次攀登珠峰,万众瞩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测量珠峰高度使用了一些“黑科技”。据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用于珠峰测高;大量装备国产化,无论是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测高)有质的提高;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此外,在这次登山过程中,我国首次实现5G信号覆盖珠峰峰顶。
⑨诸如此类的细节,让人无法不激动、不振奋、不自豪。给珠峰量“身高”,是个技术活,没有科技发达,没有国力强盛,没有经济发展,没有稳定环境,就不可能精准测出珠峰“身高”。一定程度上说,这是对国家实力的一次测试,也是对国家科技水平的综合检验。如果了解国家有关部门为此做出的各项事前准备,就更知这次测量的不容易、不简单。(攀登珠峰万众瞩目的原因之二:测量珠峰高度使用了一些“黑科技”。)
⑩“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次登顶成功,激荡人心,带给全国人民澎湃而强大的精神力量,特别在当下,更能激励我们迎接挑战,攻坚克难。
⑪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代表通道”上表示:“过往比赛中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恰恰正是我们最团结、最顽强、最忘我的时候。接下来的道路还会有很多很多困难,希望我们同心协力,一起加油。”这里说的尽管是体育比赛,却有丰富隐喻,在人生路上,在国家发展路上,也不是如此?
⑫人生不等于比赛,但比赛处处可见。人生如登山,每一步都是一个高度。越是困难,越需要团结、顽强和忘我,就像女排姑娘那样,就像登山队那样。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惟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惟有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才能站在巅峰。(攀登珠峰成功的重要意义:带给全国人民澎湃而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国人迎接挑战,攻坚克难。)
⑬“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将登山精神化为求索的勇气、行动的动力,离宏大目标的实现就一定越来越近。(总结升华,提出希望。)
(题目即观点。“打开青春”搭配新颖,生动形象。)
①据报道,最近正值全国多地陆续开学复课之际,钟南山院士寄语全国学生。他说,有国才有家,有大集体才有小集体。疫情还没过去,大家时时记住,我们每个人心中除了有一个“小我”,还应该有个“大我”。(开篇点题,以钟南山院士的寄语引出青少年心中要有个“大我”的观点。)
②钟南山院士此番话虽是对学生说的,但对社会公众,其实也有很好的启迪。回顾本次战“疫”,我们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积极成果,使社会秩序逐步得到恢复,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前方有白衣天使冲锋陷阵,后方有无数群众的自我隔离,亿万人拧成了一股绳,正如钟南山所说,大家都作出了奉献,自己也保得了平安。
③很多时候,人们似乎感觉不到“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的份量,感觉这句话与自己关系不大。但这几个月的战“疫”,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追求“大我小我”高度统一的社会实践大课。普通个人的居家隔离看起来没那么轰轰烈烈,但亿万人的步调一致,让我们较快地取得了积极的抗疫成果,再次印证了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激起奔腾的浪花,一个人的努力只有汇入时代的洪流,才能更有价值。“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疫情只是暂时的,只是时代画卷中的一个截面,待疫情过去,当我们再次全面提速,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奋力奔跑,每个人对眼前的学业、手中的工作,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启发学生“以青春之我,成就大美中国”,让他们懂得,这才是正确打开青春的方式。(现实性分析。正是因为全国人民心有“大我”,团结奉献,我们才取得了积极的抗“疫”效果。)
④追求“大我小我”高度统一的背后,是中国人浓厚的家国情怀。“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是很多中国人自小就熟悉的谚语。如今,钟南山院士说“有国才有家,有大集体才有小集体”。个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本次战“疫”,再次深刻阐明了这一点。如果疫情迟迟得不到控制,进入更大规模的暴发,武汉就不会迎来“解封”时刻,就不会让当地市民面对久违的“晚高峰堵车”产生幸福的感觉,全国的人们就无法在明媚的春日里赏花游园。如今,虽然社会生活和经济秩序还未完全恢复正常,但一家家工厂的开工,一间间店铺的开门,使人们又获得了收入,一个个家庭又有了生活的奔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和国不可割裂。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实现民族复兴之所以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离不开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探究本源:追求“大我小我”高度统一的背后,是中国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⑤钟院士本次寄语固然是借战“疫”有感而发,但梳理他多年来的言行,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他心中牢固的家国情怀和“大我小我”的高度统一。“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如今,以钟院士为代表的一批人成为青少年心中的“超级英雄”,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青少年由表入里,理解英雄们的精神世界,鼓励青少年胸怀梦想,脚踏实地,学好本领,勇于奉献。(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提出希望:教育工作者要帮助青少年建立心中“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