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巨头Uber十年亏损,烧钱模式给投资者敲响警钟
网约车巨头连年亏损,
到底能否找到盈利突破口?
十年亏损折射行业怪圈
据了解,Uber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网约车业务,Uber的网约车服务目前在全球700多个城市运营,该核心业务在本季度迎来巅峰,调整后净营收为30.3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23.42亿美元相比增长30%。
当下,几乎没人会否认共享出行、网约车是改变人类出行以及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伟大创新。因为不管是消费者的无车可用的抱怨,还是私家车主面对油价飞涨的无奈,网约车都填补了这个空白,再到近年冠以“绿色出行”的概念,的确想不火都不行,但是现实却非常残酷,网约车行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网约车巨头Uber的困境仅是冰山一角,整个网约车行业都在这个怪圈中蹒跚前行,国内头号玩家滴滴出行亦是如此,根据资料显示,滴滴于2018年全年亏损109亿元,与2017年亏损25亿元相比,同比亏损扩大了4倍多,而2019年遇到资本寒冬,更让滴滴出行难上加难,滴滴至今已亏损400多亿元,如果无法及时获得“输血”,其结局怕是不堪设想。
连占据市场份额90%的滴滴出行都如此,其他的网约车公司已经进入淘汰赛。2019年,武汉网约车公司斑马快跑被列为失信企业名单,而AA出行、爱的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公司也在今年遭遇过欠薪风波。而比滴滴更早入局的易道也已被边缘化了。
网约车市场的瓶颈直接波及到了网上租赁市场,据统计,截止2018年,中国的共享汽车企业超过100家。但到了2019年年底,除了gofun、EVCARD等少数几家外,道路上已难见分时租赁汽车的身影。
网约车盈利突破口何在?
从网约车市场发展来看,亏损依然是行业的主旋律。即使企业估值持续走高,Uber市值达到惊人的629亿美元、Lyft市值164.47亿美元,滴滴估值也达到了550亿美元,但对于任何一家网约车巨头而言,盈利模式和亏损似乎是个永恒的难题。
而根本原因从开始这个模式就是非正常的。从网约车行业新兴之初,商业运转模式便有资本的大量涌入,让这些公司根本不用考虑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来与对手竞争,甚至不用考虑盈利,要做的只有不断投放和补贴,反正总会有资本撑腰。
这个模式我们见的太多,很多互联网公司发展初期都是如此,只要有资本市场补充血液,任何新产品新业务都是拿钱砸出来的,不断地跑马圈地,积攒自己的用户数量,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流量入口,才能获得更多的投资。
这样的套路同样被用于网约车行业。先拿国内市场来说,在滴滴和Uber、快进行打车大战时,比拼的就是谁家的补贴力度比较大,简单来说就是烧钱。最终滴滴拖死了大部分对手,吞并快的,收购Uber中国,市场份额一度超过90%。
2019年已经是Uber连续第十年亏损。不同于往年,如今的投资者已经偏向于理性。相比于疯狂地增长,他们现在更重视公司的盈利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共享经济将迎剧变
Uber已经清醒的认识到这个问题,竭尽全力在作出改变。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在发布财报后就表示,Uber将削减成本,以带来更多稳定用户并尝试增加高端车型出行服务的使用率。
同时Uber公司将考虑放弃其他一些国家的外卖业务,同时会在Uber Eats当前排名第一或第二的市场展开收购。通过这两方面的措施,Uber Eats将会减少对用户的补贴,这将推动Uber的支出在今年第二季度大幅下滑。
但是Uber这招并不明智,属于断腕求生。当年Uber在中国地区就是如此。Uber在中国将网约车业务出售给了滴滴,而在东南亚也与当地龙头Grab进行了合并。这样尽管能大幅度减少支出,有助于加快实现其盈利目标,但同时大大削减了平台的发展空间,导致之后与其他公司的差距逐步缩小,甚至可能丢掉领军者的地位。
分析指出,问题不在于Uber能否短期盈利,问题是在今年年底强行实现盈利,对他们的长期发展轨迹是否有利。目前尚不清楚推动强行盈利将如何影响Uber的单车和滑板车等业务,这些业务被认为处于亏损状态。
这还不是Uber遇到的最大麻烦,此前Uber的商业模式依赖于运送乘客和外卖,而随着美国各州和各城市试图提高司机工资、缓解拥堵和提高安全性,这种模式也受到了各地监管机构的质疑。
而Uber押宝的新业务自动驾驶,还亟需巨大的资金投入,这无疑给Uber盈利又雪上加霜。目前Uber旗下包括共享打车、送餐、货运、其他业务和自动驾驶部门(ATG)等五大业务,其中自动驾驶是其看好的未来发展方向,Uber此前表示将在无人驾驶方面再投资10亿美元。可见Uber在实现盈利之前,还有大笔支出要投入。
目前来看,Uber想要盈利不容乐观。Uber的现状为互联网市场敲响警钟,在资本的裹挟下蒙眼狂奔,不计成本地扩张的模式未来是否还能行得通?
© 好文回顾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财经下午茶
微信号 : featea
微博:@下午茶财经
▇ 欢迎加入
茶粉的大家庭
网络 |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