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名篇赏析《黄山记》 徐迟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冈岩的山峰。它巧妙地搭配了其中三十六大峰和三十六小峰。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硃砂的,丹红的,紫霭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然后,大自然又毫不悭吝地赐予几千种植物。它处处散下了天女花和高山杜鹃。它还特意委托风神带来名贵的松树树种,播在险要处。黄山松铁骨冰肌;异萝松天下罕见。这样,大自然把紫红的峰,雪浪云的海,虚无缥缈的雾,苍翠的松,拿过来组成了无穷尽的幻异的景。云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还有八潭,四瀑。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种走兽之外,又有各种飞禽。神奇的音乐鸟能唱出八个乐音。希世的灵芝草,有珊瑚似的肉芝。作为最高的效果,它格外赏赐了只属于幸福的少数人的,极罕见的摄身光。这种光最神奇不过。它有彩色光晕如镜框,中间一明镜可显见人形。三个人并立峰上,各自从峰前摄身光中看见自己的面容身影。

这样,大自然布置完毕,显然满意了,因此它在自己的这件艺术品上,最后三下两下,将那些可以让人从人间通入胜境去的通道全部切断,处处悬崖绝壁,无可托足。它不肯随便把胜境给予人类。它封了山。

鸿蒙以后多少年,只有善于攀援的金丝猴来游。以后又多少年,才来到了人。第一个来者黄帝,一来到,黄山命了名。他和浮丘公、容成子上山采药。传说他在三大主峰之一,海拔一八四○公尺的光明顶之傍,炼丹峰上,飞升了。

又几千年,无人攀登这不可攀登的黄山。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有个诗人来到。即使在猿猴愁攀登的地方,这位诗人也不愁。在他足下,险阻山道阻不住他。他是李白。他逸兴横飞,登上了海拔一八六○公尺的莲花峰,黄山最高峰的绝顶。有诗为证: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惜升绝顶,俯视天目松。李白在想像中看见,浮丘公引来了王子乔,“吹笙舞风松”。他还想“乘桥蹑彩虹”,又想“遗形入无穷”,可见他游兴之浓。

又数百年,宋代有一位吴龙翰,“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看来那时候只能这样,白天登山,当天回不去。得在山顶露宿,也是一种享乐。

可是这以后,元明清数百年内,极大多数旅行家都没有能登上莲花峰顶。汪灌以“从者七人,二僧与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登山队,“一仆前持斧斤,剪伐丛莽,一仆鸣金继之,二三人肩糗执剑戟以随。”他们只到了半山寺,狼狈不堪,临峰翘望,败兴而归。只有少数人到达了光明顶。登莲花峰顶的更少了。而三大主峰之中的天都峰,海拔只有一八一○公尺,却最险峻,从来没有人上去过。那时有一批诗人,结盟于天都峰下,称天都社。诗倒是写了不少,可登了上去的,没有一个。

登天都,有记载的,仅后来的普门法师、云水僧、李匡台、方夜和徐霞客。

白露之晨,我们从温泉宾馆出发。经人字瀑,看到了从前的人登山之途,五百级罗汉级。这是在两大瀑布奔泻而下的光滑的峭壁上琢凿出来的石级,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但我们现在并不需要从这儿登山。另外有比较平缓的,相当宽阔的石级从瀑布旁侧的山林间,一路往上铺砌。我们甚至还经过了一段公路,只是它还没有修成。一路总有石级。装在险峻地方的铁栏杆很结实;红漆了,更美观。林业学校在名贵树木上悬挂小牌子,写着树名和它们的拉丁学名,像公园里那样的。

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雄峻难以攀登。这时山路渐渐的陡削,我们快到达那人间与胜境的最后边界线了。

然而,现在这边界线的道路全是石级铺砌的了,相当宽阔,直到天都峰趾。仰头看吧!天都峰,果然像过去的旅行家所描写的“卓绝云际”。他们来到这里时,莫不“心甚欲往”。可是“客怨,仆泣”,他们都被劝阻了。“不可上,乃止”,他们没上去。方夜在他的《小游记》中写道:“天都险莫能上。自普门师蹑其顶,继之者惟云水僧一十八人集月夜登之,归而几堕崖者已四。又次为李匡台,登而其仆亦堕险几毙。自后遂无至者。近踵其险而至者,惟余侣耳。”

那时上天都确实险。但现今我们面前,已有了上天的云梯。一条鸟道,像绳梯从上空落下来。它似乎是无穷尽的石级,等我们去攀登。它陡则陡矣,累亦累人,却并不可怕。石级是不为不宽阔的,两旁还有石栏,中间挂铁索,保护你。我们直上,直上,直上,不久后便已到了最险处的鲫鱼背。

那是一条石梁,两旁削壁千仞。石梁狭仄、中间断却。方夜到此,“稍栗”。我们却无可战栗,因为鲫鱼背上也有石栏和铁索在卫护我们。这也化险为夷了。

如是,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今天已不再是艰险的,不再是不可能去的地方了。我们一行人全到了天都峰顶。千里江山,俱收眼底;黄山奇景,尽踏足下。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他们征服了黄山。断崖之间架上桥梁,正可以观泉赏瀑。险绝处的红漆栏杆,本身便是可羡的风景。

胜境已成为公园。绝处已经逢生。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看呵,这是何等的公园!

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凤,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冈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眼花缭乱。这云雾或散或聚;群峰则忽隐忽现。刚才还是顶盆雨,迷天雾,而千分之一秒还不到,它们全部散去了。庄严的天都峰上,收起了哈达;俏丽的莲蕊峰顶,揭下了蝉翼似的面纱。阳光一照,丹崖贴金。这时,云海滚滚,如海宁潮来,直拍文殊院宾馆前面的崖岸。硃砂峰被吞没;桃花峰到了波涛底。耕云峰成了一座小岛;鳌鱼峰游泳在雪浪花间。波涛平静了,月色耀银。这时文殊院正南前方,天蝎星座的全身,如飞龙一条,伏在面前,一动不动。等人骑乘,便可起飞。而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来。笙管齐鸣,山呼谷应。风急了。西海门前,雪浪滔滔。而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码头上装卸着一包包柔软的货物。我多末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准可以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我穿过密林小径,奔上左数峰。上有平台,可以观海。但见浩瀚一片,了无边际,海上蓬莱,尤为诡奇。我又穿过更密的林子,翻过更奇的山峰,蛇行经过更险的悬崖,踏进更深的波浪。一苇可航,我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游兴更浓了,我又踏上云层,到那黄山图上没有标志,在任何一篇游记之中无人提及,根本没有石级,没有小径,没有航线,没有方向的云中。仅在岩缝间,松根中,雪浪褶皱里,载沉载浮,我到海外去了。浓云四集,八方茫茫。忽见一位药农,告诉我,这里名叫海外五峰。他给我看黄山的最高荣誉,一枝灵芝草,头尾花茎俱全,色泽鲜红如珊瑚。他给我指点了道路,自己缘着绳子下到数十丈深谷去了。他在飞腾,在荡秋千。黄山是属于他的,属于这样的药农的。我又不知穿过了几层云,盘过几重岭,发现我在炼丹峰上,光明顶前。大雨将至,我刚好躲进气象站里。黄山也属于他们,这几个年轻的科学工作者。他们邀我进入他们的研究室。倾盆大雨倒下来了。这时气象工作者祝贺我,因为将看到最好的景色了。那时我喘息甫定,他们却催促我上观察台去。果然,雨过天又晴。天都突兀而立,如古代将军。绯红的莲花峰迎着阳光,舒展了一瓣瓣的含水的花瓣。轻盈的云海隙处,看得见山下晶晶的水珠。休宁的白岳山,青阳的九华山,临安的天目山,九江的匡庐山。远处如白练一条浮着的,正是长江。这时彩虹一道,挂上了天空。七彩鲜艳,银海衬底。妙极!妙极了!彩虹并不远,它近在目前,就在观察台边。不过十步之外,虹脚升起,跨天都,直上青空,至极远处。仿佛可以从这长虹之脚,拾级而登,临虹款步,俯览江山。而云海之间,忽生宝光。松影之荫,琉璃一片,闪闪在垂虹下,离我只二十步,探手可得。它光彩异常。它中间晶莹。它的比彩虹尤其富丽的镜圈内有面镜子。摄身光!摄身光!

这是何等的公园!这是何等的人间!

————一九六二年作

黄山太美了,它以云海、奇松、怪石、温泉这“四绝”驰名海内,人们爱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要想成功地为黄山写照传神,非有一副大手笔不可,任何一般、平庸之作都会有愧于它,有愧于无数热爱、向往黄山的游客和读者。

徐迟是著名诗人和报告文学作家,他正是充分发挥了诗人浮想联翩和报告文学作者穷根究底的功力,进而把二者交织起来,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不同凡响的《黄山记》。全文特意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分开看,各有侧重,各呈异彩,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连接和过渡;合起来,又能互相映衬,层层渲染,最终收“蔚为大观”之效。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此文题作《黄山记》,而不作一般化的《登黄山》、《黄山游记》,正说明作者目光四射,穷搜博取,不囿于少数人短时间的游览登攀所得。

第一部分写得最为超凡脱俗。黄山的天都峰、莲花峰等够险够高的了,“高山仰止”这个现成的成语用在这里正合适,可是作者却别开生面,改取俯瞰的角度,请出“大自然”来,使之人格化,让它神奇地安排和规划江山。于是,在“大自然”的“巧妙搭配”下,“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接着,大自然“打开云库”,“委托风神”,把变幻莫测的云海、铁骨冰肌的松树、无数的走兽飞禽和奇花异草尽皆纳入黄山胜境。请看,经过作者这么一番改造和幻化,无知化为有情,分散变为有序,局部服从整体,谁还会辜负“大自然”即造化的一份厚爱和苦心!

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从天上,从辽阔的空间着眼,充满了浓郁的诗情遐想,那么第二部分则是落到人间,发挥了报告文学作者注重史料和事实的长处,梳理和展示了古人登山的史迹。这部分语言较为平实,但并非闲笔,其作用一是可以同第一部分空灵的描写相映成趣,二来可以用昨日登山之“险”衬托今日登山之“夷”,为第三部分作好铺垫。

第三部分写登天都险峰,第四部分写览奇丽云海。作者移步换形,不断变换方位和视角,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把雄峻瑰奇的黄山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是“松树”,远望时“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俯视时“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仰视时“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真可谓尽态极妍,不一而足。作者在描写“云海”时,从此时此地的视觉感受出发,升腾起想像的翅膀,时而觉得自己是从“繁忙的海港”扬帆出海,时而担心礁多浪险,“撞碎我的帆桅,打翻我的船”,时而又庆幸自己“一苇可航”,“到了海心的飞来峰上”……不用说,这样的描绘既逼真又传神,是很有吸引力的。

《黄山记》运用了大量的四言短句,富于跳跃性与节奏感,同时,作者又爱用骈散结合的句式,给人以一种扑面而来、目不暇接之感。由于这一切都是建筑在逼真的细节描写的基础上,所以总起来说,全文有繁富奇丽之致,而无雕琢堆砌之痕。

(0)

相关推荐

  • 黄山石,黄山之奇缘于石

    秀丽神奇的黄山,奇石.奇松.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那被誉为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更是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巧俏的奇石遍及峰壑山巅,它们天然成趣,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旁,或与奇松结伴,或与云雾共舞.奇石的 ...

  • 行走丨天上人间,黄山之约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因奇险峻璧.云海翻腾,峰峦清秀.松柏葱绿,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 前不久,经众多诗友极 ...

  • 第四届征文大赛 | 《黄山之旅》

    黄山之旅 作者:王亮亮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员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导.很高兴可以为大家服务,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黄山之奇. 黄山 ...

  • 黄山归来不看岳

    著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叹黄山:"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黄山,古称为"天子都".因为它雄伟秀丽,又神秘莫测, ...

  • 梦游中国‖梦里黄山【客都原创】

    梦里黄山 文/梦游中国 黄山是中国的名山,也是世界的名山.从小时候开始就一直向往黄山.      2003年8月终于从龙川乘火车首次踏上了黄山之旅.抵达黄山站后,马不停蹄乘车前往黄山景区.我们从后山云 ...

  • 散文名篇赏析:《静虚村记》贾平凹

    贾平凹 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的了. 前年初,租赁了农家民房借以栖身. 村子南九里是城北门楼,西五里是火车西站,东七里 ...

  • 散文名篇赏析:《黄山小记》菡子

    涵子 菡子(1921年3月-2003年6月5日),原名罗涵之,又名方晓,中国著名的女作家,散文家. 黄山在影片和山水画中是静静的,仿佛天上仙境,好像总在什么辽远而悬空的地方;可是身历其境,你可以看到这 ...

  • 散文名篇赏析《织席记》 孙犁

    真是一方水养一方人.我从南几县走过来,在蠡县.高阳,到处是纺线.织布.每逢集日,寒冷的早晨,大街上还冷冷清清的时候,那线子市里已经挤满了妇女.她们怀抱着一集纺好的线子,从家里赶来,霜雪粘在她们的头发上 ...

  • 散文名篇赏析《天山景物记》 碧野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们祖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 ...

  • 散文名篇赏析|阿兰:读书之乐

    读书与做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呢? 有时候我们感觉做梦是愉快的,于是几乎就不去读书.而当做梦的可能性被某种原因破坏时,读书便成了补救的良药.当年,我的父亲由于债务累累,心中烦闷,于是便一头钻进书堆里以寻求 ...

  • 中国散文名篇赏析:《保险柜里的人》林彧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 散文名篇赏析:《溪涧的旅次》 刘克襄

    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盛的生命力,能够赋予我强烈的安全感.连带的因了溪涧向下流出,最 ...

  • 散文名篇赏析:《小村即景》韩小蕙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 ...

  • 散文名篇赏析《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