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一本经|俗语
就那一本经|俗语
县里党校的高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里推送了一篇《家里都有一本经》的短文,说的是他祖父教他《三字经》《百家姓》的事儿。
他在文末说,每逢过年,都要买本历书,“读读上面的文字,念念我的爷爷”。不足千字的文,留下的是纸短情长。
高立老师说的“一本经”,说的是具体的经卷。其实,皖北村人那里,“一本经”的意思,可能还要宽泛一些。不只是具体的经书,也可以是一个人所擅长的那一项。
乡间的农事,很多都是做起来容易。正所谓“庄稼活不要学,人家咋做俺咋做”。但要做得好,有模有样,庄稼高产,不容易。有的人耕田犁地,拿手;有的人掂锄头锄地,在行。这都可以看作他们的“一本经”。
从前的农家副业,尤其是编筐打篓之类,非心灵手巧的人都做不来,或者做不像样。但也有的人,偏偏干这些事上手快,编出来的东西“适衬(合适)”,模样还俊俏。拿到集市上售卖,能有个好价钱。这也是他们的“一本经”。
皖北农人看来,“一本经”就是一个人的一样本事,一样手艺。虽说“艺多不压身”,但能把一样技术,一样手艺学好,做好,达到出类拔萃的境界,那就是掌握了一种“撑不死饿不坏”,或者“吃不完用不清”的本领了——已属不易。可见,他们对“一本经”,内心里是很看重的。
而在不同的语境中,皖北农人说的“一本经”,就感情色彩而言,还可能完全相反。比如“就那一本经”。
我自觉是个身无所长之人。干农活,体力不够。做生意,脑力不够。给个职务,闯力不够。很多方面,我跟老婆孩子都差远了。但似乎也不完全是。比如我可以掂笔,写几段文字——也许这个,早都OUT了。
尤其是在做饭一应家务上,我做得慢不说,还没有条理。正因此,我老婆常常拿这个奚落我:你也“就那一本经”了。
其实在她的心中,我的“就那一本经”,还是值得表扬的。她也曾以此为骄傲。只是可惜,我没能学好做饭这“一本经”。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韩愈在《师说》里面说的。我眼瞅着“就那一本经”,做遥想状: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穷尽世上的每一本经。那个,真叫“我太难了”。让科学家参加运动会,让体育老师去教数学,让唱曲儿的看画展,让庄稼把式来写诗歌,让医院里面的高手来编段子……好像我们都可以不屑地对他们说,也“就那一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