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文心——走近著名画家吴静山

吴静山,1943年生于广东顺德。上世纪60年代曾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受到潘天寿、陆俨少、沙孟海等指教,后回到广州。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华鼎国学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胸有山河万壑生

——走近著名画家吴静山

传统是最好的老师

根深才能叶茂,身为广东省唯一的中央文史馆馆员,吴静山的艺术造诣得益于上法古人,研习百家,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土壤中吸收营养。

生于1943年的吴静山,自幼跟随黄君璧的学生李云学习山水画,后随方人定学习花鸟画。18岁那年,他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得到了潘天寿、陆俨少、沙孟海等老师的赏识和指导,潜心研习中国传统艺术。从此,他以“清四僧”(石涛、八大山人、髡残、渐江)、“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徐渭、潘天寿、齐白石、高剑父、高奇峰为师,苦心钻研,笔耕不辍。后来在广州,他有幸得到容庚的赏识,并将容庚家藏的一万多幅唐宋元明清名作借回家临摹,其中不乏明代大画家戴进的《江山一揽》这一类罕以示人的真迹。在那段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的研习、临摹中,吴静山对传统绘画的理解与造诣,得以迅速提升。

“中国艺术博大精深,每个朝代不断演变,传统里有精髓,传统里有要义,学中国画必须学习传统,上法古人。故人即古人,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不学古人,等于放弃了向好老师学习的机会。”吴静山始终坚持师承传统的理念,认为现代艺术界“反对临摹”是一大弊病,理由很简单:学古人方可推陈出新。

“画家的悟道分为渐悟和顿悟,在没有悟道前,千万不能丢了传统的根,否则难成大器。”吴静山说,直接的例子就是齐白石和张大千。

传统怎么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吴静山善于总结分析各家各派的特点,将其梳理、归纳成高雅、雄壮、古拙、奇特等类别,纲举目张,撷取其中最灿烂的艺术之花为已所用,慢慢消化,直至融会贯通。他画的花鸟,有潘天寿的大气、雄奇、老辣,有齐白石工笔鱼虫、写意花草的构图,有林良不拘一格的自由。他画的山,有陆俨少的文雅、醇厚。他的书法篆、隶、楷、行草各体皆备。集雄奇、秀雅、古朴于一身。他画的水,像马远的,像陆俨少的,像李公麟的……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他看得更远,登得更高,最终融会贯通,自成风格。

用心写生追求神韵

吴静山自称为“苦行派”,为描摹山川壮美,他十余岁起就走出家门,跋山涉水,用双脚丈量大地。他一个人横渡漓江、富春江、新安江等,观水流,访名山;他花了半年时间沿着长江边采风,画下30米长的大卷《长江万里行》;他18次登上黄山、13次登上泰山,以及反复攀登过各大名山……正是这种对山水几乎虔诚的热爱,方使笔下的山和水有了灵魂。

说到写生,吴静山经常提起古代画坛的一则美谈:天宝年间,唐朝大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奉命到嘉陵江写生作画,三个月后回来,李思训带回一筐手稿,吴道子则两手空空,唐玄宗问起,吴道子说:“我没有画草图,都记在心中了。”唐玄宗不信,让吴道子在大同殿上作画,吴道子慨然承诺,拿出画笔勾勒草图,着墨上色,不到一天工夫,一挥而就画出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图。唐玄宗见置不由得击掌称赞:“吴道子一日之迹,与李思训三月之工,各尽其妙。”

一日之迹和三月之工,吴静山推崇前者。他走访名山大川,从不对景写生,而是用心写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思接天地,融会贯通,下笔如有神,四尺整纸的山水作品,他一天就能挥就。比如《黄山大观》是他今年为了举办“一默如雷”画展而作,10幅画创作时间不到一个星期,但动笔之前,有他18次登上黄山的观察和积累。

吴静山的艺术灵感,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细致的观察。他师从潘天寿画花鸟,潘天寿喜欢画鹰,他却爱画与百姓生活更亲近的小鸟。为了能近距离观察禽鸟,他经常观察各类禽鸟的生态,通过现象捕捉禽鸟的特点和灵动之美。如他的《丰收图》,以仰视的视角截取了稻田收割的一角,沉甸甸的稻谷上落着一群麻雀,金黄的色调和热闹的鸟群,仅观感就令人愉悦,似乎能听到鸟儿的啾啾声,歌唱生活的美好。

“艺术必须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要带动群众提升艺术理念和审美标准,不能跟在群众的背后,一味地媚俗。”吴静山说,他所画的,都是经过他消化过的,带着自己的情感和智慧。“画家不是照相机,必须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强化。形似,不如神具。”对此,吴静山举了一个例子:有位画家给一位贵族画肖像,画完了觉得略嫌不足,便在贵族的颊上加了三根毛,此有如神来之笔,一下子把贵族俏皮的特征表现出来。

书画兼修越老越辣

中国画讲究笔墨功夫,线要有轻重快慢,一波三折,“粗而不狂,细而不纤”;墨有浓淡干湿,有张有弛,“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而画家的情感,尽在笔墨之间。吴静山深谙书画同源的道理,早在十余岁时便临摹了汉魏碑帖、钟繇小楷、唐人写经等,在后来的学习中,又进一步研习张旭、怀素、二王、八大等作品。他认为“临帖比临画更需用功,因为读画可以用眼用心,但字的结构太严谨,除了读字还得认真临习,否则难以上手。

中国文人艺术一直强调诗书画三位一体,这在吴静山的画中表示得尤为突出。他的画,秀雅的题款与画面相得益彰,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细品下来令人如饮甘饴。在《东坡赤壁》中,他将《赤壁赋》巧妙地题上了画面中间的山石,令作品构图空灵,又另出新意。他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经常以古代诗文为主题进行创作,还原诗歌中的景物,诗画合一。秋山、秋水、秋雁、孤城、独舟,配一首刘长卿的《平湖秋色》,秋水长天的寂寥乡愁拂面而来。

吴静山爱古诗词,空闲常翻阅,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可以涵养他的艺术情操。他说:“五十岁以前,大家画的画都差不多,但五十岁以后,底蕴、修养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越往后越明显,这就是厚积薄发。”

长达数十年对传统艺术的研习和生活的积累,吴静山终于迎来了创作的旺季,他的艺术创作能量“喷薄而出”,虽古稀之年,仍以充沛的精神,饱满的热情,赤诚的心态,孜孜不倦地进行大手笔的创作。

(0)

相关推荐

  • 传承与革新:中国近现代花鸟画的衍变

    文/ 周忠庆"新浙派"写意花鸟画在近现代花鸟画衍变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起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蔚然而成风气.黄宾虹.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等名家聚集浙 ...

  • 从吴轲阳艺术看文艺家当以何立天下

    有学者将当代著名油画家吴轲阳老师的艺术创作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用西洋油画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第二个阶段是雕铸画,第三个阶段是生命画.这种分法既反映了画家在艺术追求上的三个探索历程,也反映了 ...

  • 吴山明:近距离看潘天寿

    吴山明 书画江山 昨天 潘天寿作品  我附中前就认识潘天寿先生,我跟潘老的渊源关系跟其他人稍微有些不一样.1950年前后,吴茀之先生帮我父亲介绍了他楼下的一套住房.这房子原来是潘老住的,他搬到荷花池头 ...

  • 【翰墨书画】著名画家吴云石作品欣赏

    吴云石(吴建国),字:云石,木然,196O年出生,江苏靖江市人.研读于清华美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现代彩墨艺术院画家.清华美院韩墨现代彩墨工作室研究员.画家.靖江市艺术研究会 ...

  • 大文创研究院 成功签约著名画家吴红

    2021年3月7日,大文创研究院成功签约著名画家吴红. 编辑 吴红,原名:吴爱红,1978年出生于河南省沈丘县,自小喜爱书画,现为沈丘美术家协会会员,沈丘县文化志愿者协会会员,画作<红梅放春&g ...

  • 桑建国︱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核心画家60家笔墨研究展

    展览前言 纵览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关于传统与革新.继承与改良的思潮与论战纷起,中国画家不断地找寻国画未来的出路和方向,是镜鉴西方绘画还是继续叩问古老的中国画体系?时至今日,当代画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 ...

  • 叶烂/翰墨文心——当代中国画名家中堂楹联作品学术观摩展

    中堂书 画是自唐宋以降最为重要的家居场景应用样式,在中国传统家居的布局中,厅堂是最为讲究,最为用心的地方,中堂一般以大幅的竖幅字画悬挂在厅堂正中,两边配以与字画内容相关联的书法楹联,谓之中堂,正是取义 ...

  •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吴辉忠

    [艺术简历] 吴辉忠,男,广东饶平县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贡献奖"获奖者. 在齐白石纪念馆展出的<流芳千古>(右一作 ...

  • 收藏与推荐:当代著名画家吴淑清作品赏析

    吴淑清(笔名:汉青) 1996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多年从事中国画技法及理论研究.进修于清华美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民盟美术院画师 ...

  • 民国海派著名画家吴树本作品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8-04-04 06:14:23

  • 年度评选名家名作——著名画家吴淑清

    [艺术简历] 吴淑清(笔名:汉青) 1996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多年从事中国画技法及理论研究.进修于清华美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 ...

  • 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东顺

    个人简介: 吴东顺,生于1967年,祖籍孔子故里山东济宁,现居北京.当代著名画家,自幼受到先辈的熏陶浸染,酷爱书画.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于永茂,白石门下李可染再传弟子,擅长画山水.花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