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音黄钟调,冬至与“黄钟大吕”
古人崇拜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冬至这天去采集天地真正的声音,作为音乐之根本,然后推算出其他调式。这就是古琴中的黄钟调。
冬至一阳生
但是在古代,人们是如何寻找到这个吻合点的呢?这也就是如何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知道《千字文》的应该记得这四个字“律吕调阳”,这就是确定节气方法的总结,而且第一个确定的节气就是“冬至”。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子时就是夜里11点到1点,但古人没有钟表的时候,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是子时的开始呢?用“律吕调阳”的方法,在确定冬至是哪天的时候,也定出了哪个时间点是“子时”的开始。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这个方法……
十二律相关对应表
“律吕”,也就是古代乐律,分六律和六吕。和现在的音高的名称差不多(钢琴的黑白12键)。比如我们熟悉的黄钟大吕就是12律中的,第一位的律和吕。这个工具是什么呢,就是“空竹管”;《宋书》载“制十二管,以听凤鸣,以定律吕”。把12律又分为6律和6吕,即按照由低音到高音排列,位置在奇数的就是“律”,在偶数的就是“吕”。制定好了律吕,如何用他来调阳(确定冬至和子时)呢?
黄帝时代的乐师叫伶伦(泠伦),据说律吕是由他发明的,他也可以算是中国音乐的始祖了。他模仿自然界的凤鸟鸣叫的声音,选取了形制一样的竹管12根;并分雄鸟声音6种为“阳律”,雌鸟声音6种为“阴吕”。这样律吕和阴阳就相对应了。这12根形制一样的空竹管,削成一边斜,一边齐的长短不一,其中最长的9寸,最短的4寸6,(和现在的排笛差不多,见上图);然后在空竹管里面装满暇莩(xiá fú,芦苇薄膜烧成的灰,当时能找到的最轻的物品)。
雕像 伶伦
接着是拿到西北的阴山,主管并排排列,斜的一段插在土里,接收地气;竹管周围蒙上布幔,再加盖上屋子,不让接触到任何的风。做好了准备工作,就是随时观察着,到了一定时间最长的那根空竹管里的暇莩,就会自己飞出来,并且发出“嗡”的声音。这根竹管就被命名为“黄钟”,发出的声音高低就是这个音律的高低。这能飞出来,因为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干扰,完全就是地气的作用,此谓“阴阳交替物候动”。
我们知道,阳气上升,这推动暇莩飞出竹管的就是地表以下的阳气。这个时间就是冬至,阳气开始动了,因此有了“冬至一阳生”;而灰飞出的那一瞬间就是子时。这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为什么分12节、12气;12节定月份。其中的12气就是对应律吕的。
古音中十二律吕。它们分别对应12个月,好像有点星座的意思。
读音:黄钟(huáng zhōng)、 大吕(dà lǚ)、太簇(tài cù) 、夹钟(jiā zhōng)、姑洗(gū xǐ)、中吕(zhōnglǚ)、蕤宾(ruí bīn)、林钟(lín zhōng)、夷则(yí zé)、南吕(nán lǚ)、无射(wú yì)、 应钟(yìng zhōng)
引《续汉书》:候气之法,为土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密布缇缦於室,中以木为案,每律各一,内痺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以葭莩灰实其端,案历而候之。其月气至,则灰飞而管通,盖音声之道与天地之气通,故取律以候气。
张景岳:“自一至九,九九八十一而黄钟之数起焉。黄钟为万事之本。故针数亦应之,而用变无穷也。”《灵枢·九针论》:“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
所以冬至对古人有着非常大的意义,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因为冬至这一天是气象变化至一阳生,即易经卦象里的“地雷复”一卦,土地之中有气所吹出,吹响了黄钟的宫音。说明了地球的在阴之极之后一阳复生的能量放射。
因为三分损益法推出的音律不是平均律,所以一开始古琴的声音会没有流行音乐那么悦耳动听,但是沉下心来,仔细品味,才发觉越听越耐听。
《律吕精义》的作者朱载堉,大明的皇子。大明的皇子没当皇帝的都超级有才华,对古琴做出卓越贡献的朱权宁王就不消说了,《神奇秘谱》造福了后代多少琴人。而这一位郑世子更是不得了。他是个绝对的怀疑论者,对古代的律吕采取了全盘推翻的大胆举动,他说谁告诉你们黄钟管就是九寸的啊,班固王莽之流都是伪作,三分损益法也不精确,所以干脆自己算自己推。朱载堉用横跨81档的特大算盘,进行开平方、开立方的计算,提出了“异径管说”,并以此为据,设计并制造出弦准和律管。之后他的成就简直就是西方的键盘音乐之鼻祖,因为他创造了“十二平均律”,没错就是现在唱歌作曲用的调子!
中国著名的律学专家黄翔鹏先生说:“十二平均律不是一个单项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计量科学、数学、物理学中的音乐声学,纵贯中国乐律学史,旁及天文历算并密切相关于音乐艺术实践的、博大精深的成果。” 十二平均律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