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于睡觉的独特理论
睡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对于睡眠的看待是异常重要的,不少名人在其著作中都对睡眠进行了自己的阐述,今天的我们研究这些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人,并对于我们的睡眠质量提高提供帮助。
古人眼里睡眠是一种学问,一种境界,还是养生。
古人对于睡眠时间则是笼统要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已有“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那么何为人定呢?古人将现代一天的24小时,划分为十二个单位:即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配之以十二地支,对应时间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人定之时,就是亥时,相当于现代21点至23点。 此外,人定还被称为“定昏”、“夤夜”,意思是:夜深了,该上床睡觉了。而且古人对于最晚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还有要求,最晚不过子时,即23时到1时,过子时,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则认为“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熬夜读书将严重透支健康。谢肇淛看到有人彻夜读书,累得呕血,觉得不可思议。 起床是“五鼓而起”,就是现在四点便要起床。
历朝历代的人中宋人是最会睡的,著名的有苏轼和陈抟。苏轼是躺在床上过一会再入睡称为“瞑目听息”,目的在于“务在定心胜之”。每日“五更初起”。起来后不是立即投入工作和学习,而是先梳头洗脸一番,穿戴整齐后,再找一张干净的床榻“假寐”。这样的“假寐”,即我们所说的囫囵觉。苏东坡乐于假寐,并深得其妙,称“数刻之味,其美无涯;通夕之味,殆非可比”。 作为前人的陈抟更是不输苏轼,他是我国道教史上重要人物,人称“陈抟老祖”。陈抟的“善睡”,据《宋史·陈抟传》记载,陈抟“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意思是陈抟一觉能睡一百多天。因为太能睡了,陈抟还有“睡仙”之美誉。
他是一个“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的人,因其会睡,引得宋太宗赵光义征召,据传宋太宗给陈抟作诗称:“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但陈抟不为所动以《答使者辞不赴诏》回应:“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 这是何等厉害的睡觉境界!其实,陈抟已不是单纯的睡觉,而是把睡觉当成了一种修身和养生的手段—“导养及还丹之事”,他也因此活了118岁的高寿。
除此之外,还对于睡觉姿势有着具体研究。人的主要睡姿:仰卧、俯卧、侧卧三种,这三种姿势哪种好?古人有个七字评价:“侧龙卧虎仰瘫尸”。最讲究睡觉的宋代人还总结出一套理论,如南宋著名理学家蔡元定曾推出22字《睡诀》:“睡侧而屈,觉正而伸,勿想杂念。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然而经过现代科学证明,古人这种仰卧、俯卧、侧卧长时间的話并不好,并且还要因人而异。仰卧式:一般婴儿的睡姿都是这种姿势。对婴孩来说,好处是对后脑勺以及面部五官的塑形有良好的帮助。就成人来说,约有1/5的人习惯仰卧式睡眠。这种睡眠姿势对关节炎、关节疼痛有缓解作用,对男性生殖系统健康也有促进作用。但是肥胖的人和有心肺疾病的人不宜选用这种睡姿。因为肥胖的人睡眠过程中舌根容易后坠,堵塞后鼻孔和呼吸道,可以出现或加重打鼾症状,并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另外,这种仰卧的睡姿,不利于完全打开呼吸道,对患有心肺疾病的人来说,会引起血氧严重不足,加重原有疾病,甚至在原有疾病基础上诱发心肺疾病急性发作。要特别注意的是,醉酒的人一定不能用这种仰卧的睡姿,在护理酒醉的人时,要帮助其呈侧卧位,口鼻保持通畅,不要被覆盖。俯卧式:即背朝天平躺。一些孩子和年轻人习惯这样的姿势。虽然这种睡姿可以防止打鼾,但长时间以这种姿势睡眠,会导致孩童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以诱发磨牙现象,损害牙釉质。特别是在硬板床上长时间以这种姿势睡眠,易导致手臂部麻木和疼痛等神经压迫症状。另外,由于头面部侧俯在枕头上,枕头过高或过低都会加重颈部肌肉和颈椎的压力,长此以往,易患颈部肌肉运动障碍和颈椎病。除非特殊体位需要,建议不选用这种睡眠姿势。侧卧式:分为左侧和右侧卧位。一般来说,这是很多人最喜欢的睡眠姿势,据统计,约有3/5的人选用这种睡眠姿势。由于面部侧面受压,这种睡姿很容易增加面部皱纹,特别是嘴角和眼角及眼眶周围的皱纹。尽管这种睡姿影响了面部美容,但是国内外相关睡眠研究专家表示,左侧卧的睡姿有助于减少胃食管反流,利于食物消化,可减轻某些胃病及胃食管反流患者反酸、烧心的症状。而右侧卧的睡姿则非常适合心脑血管病患者,因为这样的睡姿不会压迫心脏,还可以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对于这种睡姿引发的面部美容方面的欠缺,可以用柔软而轻滑面料的枕头来做一部分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