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预测05 | 今年必考的电商直播&网红带货,可以提高30分!(内含真题解析)

大家好,欢迎光临新一期的考点预测专栏!

此前我们为大家准备了5G以及人工智能、短视频、区块链大专题👇:

考点预测01 | 吐血整理的5G专题,为你打包奉上!(内含真题解析与考点预测)
考点预测02 | 人工智能有新考法?这几个出题方向请注意!(内含真题解析)
考点预测03 | 万字解析!短视频近三年考点内容都在这里(内含真题详解)

考点预测04 | 近两年火到不行的“区块链”,真题喜欢这样考!(内含真题解析)

随着泛生活化“直播 +”概念向垂直领域方向的发展 ,“直播 + 电商”模式在 2019 年进入发展元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更使得电商直播进入发展“快车道”。

那么,直播电商及其优势是什么?直播带货的特质和应用成果如何?“直播带货”将如何重构传媒业?基于直播+电商的传媒业的未来生态如何?

一起来进入本专题吧!

一、近两年真题一览
直播电商作为新兴热点,主要出现在20年的真题中,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1、论述:电商直播,网红带货问题加措施  (2020 辽宁大学)
2、论述:网络直播带货刺激消费,也导致非理性消费,谈谈看法(2020 长安大学)
3、评论:淘宝直播推广产品的营销策略 (2020 北邮)
4、简答:短视频平和网络直播平台的差异 (2019 武汉大学)

5、论述:网络新闻直播的传播特征、问题、措施。(2019 复旦)

6、评论:主播在直播中侮辱国旗国歌,调侃民族悲痛历史,相关平台公布惩治措施,包括禁封直播空间、冻结账号、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2019 大连理工)

二、真题考点解析
1. 考察题型
简答、论述、评论为主,分值为15--30分为主,题型跨度不大,在准备时需要做好核心专题的内容准备。
2. 考察角度
直播电商作为一个新兴潮流,在2020才开始陆续有重视前沿热点的学校开始考察。根据对2020的考题分析,考察方式主要为直播电商的特点、应用、现状、以及对我国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算是对新热点浅尝辄止的考察方式,因此在准备时仍需抓稳基础内容。
3. 考察趋势
根据真题来看,关于区块链的考点,未来的考察趋势会围绕直播带货的现状、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直播电商对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影响、与媒体融合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如“直播电商的现存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或如“直播电商如何促进媒体融合”等题目。
三、文献分析与学界研究重点
2020年,直播电商在学术界讨论的重点都在哪里呢?小铎根据最新学术论文,总结整理了以下6个方面!
1、直播电商的传播学分析
赵子忠,陈连子.直播电商的传播理论、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及反思[J].中国广播,2020(09):11-18.

张志安.直播带货中的传播学启示[J].新闻与写作,2020(09):1.

李嘉卓.传播学视角下的直播带货[J].新闻与写作,2020(09):4.


2、直播带货与媒介融合
梅倩.媒介融合的壁垒、破局与效果探析——基于“小朱配琦”带货直播的分析与思考[J].新媒体研究,2020,6(17):81-83.]

徐森.直播带货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创新[J].新闻世界,2020(08):47-50.

赖雅红.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直播带货及媒体融合发展的启发[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9):132-133.

张云.浅析传统媒体直播带货的优劣势——以江苏新闻广播为例[J].视听界,2020(05):94-95.


3、直播带货与传统媒体

赵宇杰.央视主播网络直播带货对传统媒体创新发展的启示[J].视听,2020(09):28-29.

谢丽君,彭榆博.浙江卫视直播带货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9):109-110.

李伊.论传统媒体的直播带货[J].中国广播影视,2020(17):86-89.

洪涛.直播带货:媒体融合的新尝试[J].新闻世界,2020(10):39-41.


4、直播带货与公益传播、扶贫

潘聪平.数字场景时代“县长直播带货”现象解读[J].青年记者,2020(24):38-39.

张留勋.新媒体语境下公益传播的路径探索——以“央视公益直播带货”为例[J].记者观察,2020(24):103-104.

吴铁中.全媒体时代“县长直播带货”的成效及思考[J].新闻潮,2020(08):20-21+27.

陈蓉.“直播+电商+短视频”精准扶——东方卫视《我们在行动》第五季从“心”出发[J].传媒,2020(17):24-26.

陈欣,涂丹.浅析“媒体+精准扶贫”下的电商直播模式[J].新闻前哨,2020(09):19.


5、直播带货的冷思考
喻国明,冯菲.区块链对后真相的重新建构[J].社会科学文摘,2019(11):14-16.

邢毓雯.消费主义视域下网络直播带货现象的文化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8):7-8.

周舒燕.直播带货热潮背后的文化解读[N]. 社会科学报,2020-09-24(004).

栾轶玫,张雅琦.人设奴役与数字劳工——异化理论视角下的直播带货[J].传媒观察,2020(10):19-26.

张津瑜,贾广惠.浸润、蔓延与极化:消费主义文化下的直播带货现象解析[J].东南传播,2020(08):89-92.

林莘宜,樊丽.当前网络直播带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媒体研究,2020,6(17):49-51+58.


5、直播带货与广告营销

吴幼祥,蔡林娥.媒体+直播带货的定位及边[J].传媒,2020(17):19-20.

肖珺,郭苏南.算法情感:直播带货中的情绪传播[J].新闻与写作,2020(09):5-12.

王佳航,张帅男.营销模式迁移:场景传播视角下的直播带货[J].新闻与写作,2020(09):13-20.

从论文可以看出,目前学界对直播电商的研究,处于一个鼓励创新与反思并重的阶段。
通过对学界研究的梳理,如上文在真题解析中提到的,重点主要是基础内容,但也要注意与广告营销、公益传播等的关联,另外还需此现象有一定的新闻评论思考所以该专题一定要好好准备。
四、真题考察内容
接下来,木铎将各位学界大牛们的直播电商研究成果整理成稿,希望大家牢牢把握,在今年的试卷上拿到高分!

1
 直播电商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电商直播起始于2016年,从最初以内容建设与流量变现为目的起步尝试,至今产业链已逐步完整化、多元化。目前直播带货作为直播电商发展的新风口,引领直播电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拉动社交、内容、电商等各平台的流量势能,助推传统媒体转型,直播带货几乎成为各大平台的标配。

(1)直播电商交易规模爆发式增长

商务大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另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直播电商入局行业及标杆品牌运行案例大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同比增长226%。同时,直播电商行业规模仍未饱和,发展空间较大,预计未来两年仍会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随着内容平台与电商交易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预计2022年直播带货的渗透率可以增长到20.3%。

(2)“双十一”与“618”的仪式消费文化使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新引擎

2019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达2684亿元,同比增长约25.7%;开场8小时55分,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额突破100亿,超过50%的商家都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2020年“618”期间,直播成为电商平台提升用户黏性、刺激下单付费的有效利器,各平台纷纷布局,凭借直播带货硬核引流。6月1日,淘宝直播单日成交支付金额超过51亿元;截至16日,淘宝直播引导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50%;自2016年上线直播功能以来,天猫“618”直播开播场次逐年攀升,今年开直播的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60%。直播带货价值凸显,成为消费行业的新趋势。

(3)电商型MCN机构快速增长,助推直播带货产业化发展。

MCN进入中国后迅速本土化,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近年来,随着KOL“内容种草”模式的成功变现,电商类收入逐渐成为MCN机构继广告后另一项重要的盈利来源。由于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主打短视频等内容的MCN机构纷纷开始转型,搭建电商团队,进入电商直播的战场。

电商型MCN机构上游对接商品供应侧及主播,下游对接分发平台,兼具网红孵化、内容生产等多重角色,帮助平台批量化管理分散的主播,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内容变现,助推直播带货的产业化发展。随着直播带货成为各平台的经营标配,直播生态中的电商型MCN机构数量也迎来一轮激增。截至2020年3月,淘宝直播MCN机构已经超过1000家;截至2020年6月,抖音电商型MCN机构超过400家。

由于头部MCN机构在主播资源、内容创作等方面有先发优势,在产业链的各环节渗透程度也较高,因此MCN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

(4)直播带货成为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突破口

传统媒体正处于融合转型关键阶段,利用直播带货的发展风口,与内容平台、社交平台以及电商平台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尝试将直播增长的人气转变为“私域流量”,重塑主流媒体影响力。

例如,2020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加入淘宝公益直播活动“我为湖北胖三斤”,邀请薇娅进行直播,51万只武汉鸭子在1秒钟内被抢光;5月1日,“央视boys”首度同台直播带货,3小时成交5亿元。5月10日,央视新闻再度联合天猫、淘宝进行了“小朱配琦第二季国货正当潮”带货直播,近6000万名网友观看,销售额超7000万元。除了央媒,地方媒体也纷纷布局直播带货,发挥传统媒体区域影响力。2020年1月12日,《大河报》联手快手等平台同步策划了“我为河南两会来带货”的特别报道,邀请代表、委员们带货,推广扶贫产品;3月19日,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助农战‘疫’”公益行动,通过电视新闻报道推广农产品;4月30日,《齐鲁晚报》“果然视频”直播间邀请随山东援鄂医疗队奔赴湖北的记者与主播一起推荐湖北美食,共有27万网友在线观看,总成交额18230元。

就目前发展来看,传统媒体的直播带货虽然主要是以公益传播为主,但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商业模式,能够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的新融合,帮助传统媒体有效盘活广告资源,拓展服务模式,实现多方共赢,这是传统媒体对未来融合发展新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5)直播带货凸显社交新价值。

传统电商购物场景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社交行为。事实上,购物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社交行为和生活方式。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人们的购买行为是为了解决基本的物质生存需求,产品的实际功能在消费者的购买权重中占据绝对比例。而当今,体验感和享受服务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购物体验感的关键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社交,社交成为新时代交易的入口。

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商营销模式,体现了线上社交的商业价值。不管是社交平台、内容平台还是直播平台,直播带货本质上都是基于消费者对主播的情感依赖,消费过程中的强交互性也正是传统电商所缺少的。因此,主播与消费者的社交互动对其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

2019年“双十一”当天,百雀羚品牌方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如约出现在李佳琦直播间,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甚至有人退掉预约的产品来表示对李佳琦的支持。这种举动的背后,是消费者在与主播的长期交互中对其建立了信任感,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个人选择。


2
 直播作为媒介技术,何以产生社会性的建构力量?

作为媒介,直播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它打破了围观与参与表达的界线,直至直播出现且普及后,以一对多、乃至多对多方式进行即时可交互传播才成为每一位普通网民都能拥有的权利,另一方面,直播极大丰富了场景的构成形态与功能属性,构建了未来消费和生活的种种新场景。

正是凭借自身简单而特别的媒介技术逻辑,直播引发了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经由媒介交往和发生关系之模式的变动,使得直播本身的媒介形式作用于人类社会形态的意义远胜于其传播的内容,甚至直接出现媒介所造就的行动场域与社会场域(胡翼青,杨馨,2017)。

例如在社会表达方面,以草根为主体的直播形式颠覆了传统视频中原有的精英阶层与组织化传播的表达,受众开始以自身的价值维度重新定义什么内容更值得关注,在商业形态方面,直播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与营销模式,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拉力和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因此,无论是社会整体表达渠道与媒介使用习惯的转变,还是传统产业与“直播+”的业态再造,从宏观上看,直播对整体社会形态、关系规则、实践逻辑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媒介技术逻辑的普适性影响(莱克维茨,2019233),直播加入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人类主体以直播开展实践,与之产生个体关系,并以直播的传播逻辑建立关系。在此基础上,直播这一数字技术拥有了塑造社会的力量。


3
 直播带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直播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消费及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直播带货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

(1)消费者的审美个性被重塑。

直播带货过程中,由于技术、文化等多因素的介入,消费者的主体性正在被重塑。电商直播的消费场域通过引导消费者的趋同心理,建构消费认同,影响消费者的个体选择。2020年,中国消费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近三成受访者表示其消费行为受主播影响。

在直播过程中,主播通常扮演的是具有一定声誉和信任度的“意见领袖”角色,通过特定的称谓和互动方式,将消费者从被赋权的主体变为自己或者品牌的“粉丝”,而“粉丝”型消费者在主播的引导下,或在群体效应的冲动下,让渡了自己的审美个性、消费习惯和决策意识,成为单向度的消费者。即便是垂直类主播选择的个性化商品,经由直播间的大范围推广和平台的破圈层传播,也极易造成“千人一面”的审美趋同,消费者的个性逐渐被重塑。

(2)消费主义文化引发无序消费

目前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转型,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单纯重视商品的物质性效用转向注重商品的精神性效用,消费模式随之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消费已经不单单是人们用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功能性活动,它已逐渐成为人们表达和实践某种趣味、格调、信念、价值的文化性活动。

直播带货的火爆背后正是基于消费结构的转型特点,大兴消费主义文化以拉动消费者的非必需消费。例如,某些彩妆类带货主播在直播间摆满各大品牌的商品,以此刺激受众的感官;还有部分主播利用营销技巧为商品增加附加值,让受众对商品产生“仰视”的态度,使受众陷入消费的伪欲望。虽然直播带货在客观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忽视,但也极易使部分受众陷入娱乐、炫富等非理性消费、冲动消费的漩涡中,负面影响深远而长久。

(3)技术和资本对消费行为的隐性控制

移动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先进的视听技术加快了视频化生存时代的到来,算法技术将趣缘群体引入直播间,技术赋能使电商直播实现了全景式传播。但技术不是中立的,技术价值观背后遵循的是平台的资本逻辑,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受到技术及其背后资本的隐性控制。

直播的算法技术基于用户的社交圈层与历史浏览数据等信息对用户进行个性化标签分类,并推送与其相关的主播或者直播,同时,算法还会通过过滤气泡过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主播及直播。表面上看,算法技术是通过挖掘用户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推送,但用户长期被大量同质化商品或同类商品的直播包围,被迫强化了对某类产品的认同,消费行为受到技术及资本的隐性控制。

(4)监管缺位导致行业乱象频出

直播带货是目前最热的发展风口,无论是品牌商家,还是各大内容社交平台,直播带货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标配。各种主播带货神话吸引了众多网红,同时,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也涌入直播间。然而,在直播带货的野蛮生长势头之下,直播行业面临缺乏监管带来的诸多乱象。随着直播带货频频“翻车”,其背后的问题不容忽视。


4
 直播带货发展的优化路径

在直播电商未来的发展中,主播、平台、监管部门应各负其责,共同发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

(1)打造专业直播团队,丰富购物场景。

首先,应打造专业的直播带货团队,增强带货主播的专业性。李佳琦直播不粘锅翻车、叶一茜被质疑数据造假、罗永浩因带货“花点时间”而为产品质量致歉等事件,都体现出直播带货的主播团队对商品选择的不专业和不谨慎。面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主播群体缺乏全行业专家,无法对各类商品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试用,而在对商品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主播的“代言式带货”对消费者而言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主播团队应增加专业人员,诚信带货,积极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应拓展更加丰富的直播购物场景,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传统媒体通过专题直播的形式进行深度挖掘,参与多项公益直播活动,不但引领助农直播风潮,大力推广、支持国货,还关注到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混乱无序的新电商树立起直播带货的行业标杆。因此在今后的直播电商发展中,MCN机构及主播应更多地关注狂欢式消费行为背后的文化缺失,弘扬社会核心文化价值,呼唤人文理性,丰富文化生活,使公众更多地关注文化消费和自身文化修养,引导公众在纷繁的消费主义文化中保持清醒、理智和独立思考。同时要响应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号召,积极开展公益直播,丰富直播购物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平台管理机制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我国直播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部手机和一个账号就能开始一场直播。多元化的平台管理机制为直播带货带来了机会,但也为管理增加了难度。平台应当加强对入驻商家、主播的主体资质和交易行为规范,督促商家亮照亮证经营,培养主播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主播的职业素养,保证直播信息真实合法,不得进行虚假宣传,禁止欺骗、误导消费者,禁止诱导用户进行平台外交易。同时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行为严厉惩处,完善平台的运作机制,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此外,想要平衡直播行业生态,还要严查严打数据造假行为,敢于戳破流量泡沫。平台和商家应主动要求主播提供真实的营销数据,严厉打击利用虚假购买或事后退货等方式骗取商家佣金的行为,严格取缔违规营销广告,对出现商品质量及售后问题的主播严惩不贷,倒逼直播行业正规化发展。

(3)加强行业自律,加大监管力度

2020年6月24日,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对网络直播营销中的商家、主播、平台经营者、主播服务机构和参与用户的行为提出规范,对平台按照电商型、内容型、社交型进行分类管理。这一行业自律规范的出台,有利于遏制直播带货乱象,规范网络直播营销活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8月3日,国家网信办联合8部门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研究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明确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将内容供给导向、打赏金额标准、主播带货资格与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紧密关联,建构激励高质量信息内容供给的直播账号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主播带货行为,促进网络直播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相关部门还需要制订直播带货的行业法规,实现法律的硬约束,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完善投诉监督渠道,定期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成立相关部门对不同类别的平台和主播进行针对性管理。


五、21考点预测
结合最新研究动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几道预测题。
其一是关于直播电商与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转型契机,其二是关于如何借助场景助力直播电商营销。
请大家先在脑海里思考一下答案,再来看参考思路哦~

1
 直播电商与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转型契机
“主流媒体+ 直播带货”实现了内容属性与金融、服务属性的融合,在互联网平台上扩宽了新业务、新形态 ,无疑为传统媒体的未来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1)媒体融合要抓住新机遇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符合用户视频化、在场化、社交化、移动化的信息消费需求 ,借助“直播 + 电商”模式,传统媒体不仅成功输出了积攒的品牌价值 ,且为之后新旧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打造融合媒体技术体系是所有媒体融合的第一要素,传统媒体最重视的是内容生产 ,这是最大的优势也是维持自身公信力的根本。

但是,技术和渠道平台一直是传统媒体的“短板”,这些方面相对于移动互联网各种新兴的网络媒体没有优势可言。虽然技术并不是媒体融合的决定因素,但却是促进融合的重要驱动力。因此 ,媒体融合在将来的发展中要抓住新技术、新形式、新媒介 ,筑好“内容护城墙”的同时,也要积极的进行创新。

(2)  媒体融合要跳出媒体本身看融合

广告是传统媒体主要的收入模式,收入结构过于单一意味着对其他行业依赖过度 ,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普遍缺乏“抗打击”能力。在当前大环境之下 ,对于绞尽脑汁丰富运营模式的传统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来说,打破行业壁垒、实行跨界合作都是一个理想的方案。传统媒体拥抱互联网思维突破自我的关键点之一在于“开放”,这也是与社会生活融合的核心,不仅仅要重视媒体行业内部的开放 ,更要重视向外部开放。

外部开放就意味着要与社会的全部资源充分接触和合作 ,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快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在多种社会场景中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因此 ,主流媒体的转型不能仅限制于“媒体圈子”内的合作,更应该跳出熟悉的环境 ,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3)  媒体融合要强化服务能力

无论是直播电商还是媒体电商,都需要卓越的服务能力 ,而融媒体时代 ,能否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也成为了衡量媒体生存能力的标准。媒体的本质是“媒体服务提供商”,面对竞争激烈的传播生态环境,主流媒体需要时刻洞察用户需求变化和市场导向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内容生产、渠道分发、产品设计与流通,积极主动融入新媒体系统汲取经验强化自身的服务能力。保证内容质量和完善品牌形象的同时 ,更要转变语态 ,沉下心、俯下身 ,变传播为交流 ,不断向民间话语场靠拢,适应全新的服务时代。

(4)  媒体融合要以“用户体验”为主导

直播电商的核心是树立用户思维,以用户为中心 ,注重用户体验。所谓用户体验主要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主要分为感官、行为和心理三个层面。从原子式的大众到被动的受众,再到现在主动出击的产消者 ,融合媒体时代受众称谓的变化 ,不仅是概念的转变 ,更是观念的革新。技术赋权下,用户可以借助多种社交网络平台对内容进行生产、传播、转发、评论 ,是分散在社会网络中的节点 ,起到连接和发散的作用,成为新语境下媒体关注的重点。产品是与用户沟通最好的工具 ,主流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不仅要保证信息全面、客观这些基本素质外,还要考虑到信息产品的可操作性、互动性、友好性等问题。用户是媒体成长的生命力 ,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为媒体带来更高的品牌价值和更长运的发展前景。


2
 场景传播视角下的直播带货

算法技术将趣缘群体聚拢到直播间,视听直播技术弥合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缝隙,主播们通过实时互动和产品演示重塑了商品消费过程。场景究竟是如何作用于其中的呢?

(1)场景建构情感动员机制

场景是吸引用户,并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的一种社交与商业的情境。在各界带货主播营造的场景策略中,情感动员机制是其实现用户购买行为转化的核心动力。

首先,建造认同和信任关系。社会化媒体时代是一个“关系”时代,而“人”正是关系的核心。在一次次的场景链接中,正是“人”的媒介符号在起作用,特别是一种信任的符号品质。在展演式场景中,主播策划安排各种场景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人设”,与用户互动、与其他主播连麦,不断强化自己的虚拟身份 ,对“ 货 ”进 行 专 业 解 读 ,以“货”营造品味生活,使粉丝迅速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带货量。如李佳琦在直播时对一些口红色号的测评与挑选,挑出适合不同肤色的色号推荐给屏幕前观看直播的用户,并以此实现“真心换真心”的口碑传播。

其次,建造沉浸式购物狂欢仪式。一方面,作为发起直播的主播们深谙用户的“猎奇心理”,他们将自己的“后台前置”,或者部分地打破前台和后台间隔,实现场景的混合转换。主播提前策划好在直播“表演”过程中的计划安排,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过精心的包装设计后展露给观看的用户,用户沉浸在其中;另一方面,主播在直播场景中设置激发互动的环节,唤起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直播间形成互动的狂欢氛围,促成用户购买行为。例如薇娅,直播开播就先来一波抽奖吸引人气,中途再用不间断地抽奖维持直播间热度。从单纯的文字到emoji 表情再到各种表情包和礼物打赏,伴随着主播的声音和动作“表演”,薇娅的直播间成为了一个购物狂欢仪式。

 (2)场景塑造新的时空关系

在新媒体产品设计中,场景主要应用于特定场景下适配信息和服务,多维时空关系的塑造使得直播用户能获得立体的多个维度的良好体验。

首先,直播带货中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缝隙不断弥合,线下时空关系与线上时空关系的穿梭联动提高了用户购物体验。场景的营造为用户提供了更立体的媒介空间,在新的时空关系里,用户实时互动,不仅有视觉体验,还有亲临现场的真切感受。例如在一款农产品的直播带货案例里,平台根据用户画像预测拣选推荐用户,刷到直播的用户会实时看到还在田野里晒太阳的水果,真实场景及主播的“现场吃”激活用户食欲,便捷的购物流程使得用户随后可以下单,虚拟场景在真实生活中实现复制,而线下一些网红店的推广又使得这款网红水果在真实生活中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

其次,直播场景重新塑造了多维时空关系,用户在并置的时空关系中永远“在场”。以往的二维空间的消费在直播场景的推动下变得更立体化。用户在一个虚拟空间里,围观并参与网络主播以特定人设展演的营销直播,但同时他们又在现实场景中完成其他事情,身处异地的用户也能实现直播间互动;甚至可能因为同时打开几个计算机界面,同时穿梭在几个虚拟场景之中。对于直播间中的一些参与者来说,直播的呈现模式对于他们而言,不再那么重要,甚至货物是什么也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身处其中。

(3)场景传播推动虚拟社群的连接

网络直播间被称为网络新部落,这一称谓形象地阐释了直播带货中虚拟社群的互动与连接特征。虚拟社群的互动与连接加深了用户与主播、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流量与购买行为的转化。

在场景空间里,人们通过“观看”或“表演”建立在视频中的联系。在与自身兴趣、价值观一致的围观人群中,消解了社会身份差异和社会行为的层次,社群内及社群间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其强制性和约束性极小。无论是前台表演者还是后台观看者,视频构建的场景让人们沉迷于视觉效果,忘记个体差异而认同自己是有着相同兴趣、爱好、追求的社群中的一份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之间的界限变得宽松且可以自由流动,大家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自己喜欢的“人”和“物”的讨论中,实现了即时的共创共享和团购。

虚拟社群是直播场景的延伸。在直播结束后,热度可以通过场景转移至虚拟社群获得延续。线上虚拟社群之间的进出门槛相对较低,自然而然地用户也就能够实现在不同社群之间的自由流动,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彼此的社群,使得场景切换频率不断增加。在虚拟社群中的用户更多的是基于情感上的共鸣,在不断地互动讨论中实现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毕娇娇,朴银姬.“直播+电商”模式——媒体融合下主流媒体的转型契机[J].新媒体研究,2020,6(14):1-4+19.
[2]喻国明,杨嘉仪.理解直播:按照传播逻辑的社会重构——试析媒介化视角下直播的价值与影响[J].新闻记者,2020(08):12-19.
[3]黄楚新,吴梦瑶.我国直播带货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优化路径[J].传媒,2020(17):11-14.
编辑 | 考拉学姐
策划 | 考拉学姐
主编 | Deca学姐
END
#回见#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新浪微博:木铎新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