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必备的制度和技术条件
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必备的制度和技术条件
来源:文旅商君
-
农业供应链金融就是农业农村金融机构将农业核心企业及其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加以整合和连结,通过他们之间相互的产业关系和财务联系而创造相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提升整个农业产业链上所有企业和参与者的信贷可及性,同时农业农村金融机构利用他们之间的产业和财务关系并运用新的金融科技与信息手段,极大地提高信息的完备性和对称性,有效降低融资风险。
-
供应链金融的视野不再只是局限于对单一企业进行融资服务,而是着眼于一个“系统”展开金融服务,着眼于通过这个系统中各个主体的相互关系而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并通过他们之间的关系而确保信贷的安全性。
-
然而要有效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
-
1、农业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发育
-
农业企业尤其是核心企业(龙头企业)的成长以及企业制度本身的完善,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个大型农业企业(无论这个农业企业是加工制造业还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还是物流企业)的诞生,往往意味着在它的周围会带动出一大批上下游产业,这些企业的成长,能够构建一个集生产商、物流商、分销商、仓储机构等为一体的产业集聚体。
-
农业农村金融机构就可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根据其供应链关系而构建供应链金融体系。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随着各种市场要素的集聚作用的加强,我国农业企业正在迅猛发展,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完整产业链的大中型农业企业,这些农业企业对于上下游产业的整合能力正在迅速增强。这些龙头企业中,既有实力雄厚的农业加工制造企业,也有大型的农业物流仓储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规模较大,其产业整合能力也非常强,这就为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2、农业企业命运共同体和产业链的构建
-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要素市场化的推进,农业企业之间的交易更加频繁,其经济和技术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天然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关系。这一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使得农业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主体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愿意以自己的信用来为对方增信,愿意以自己的风险承担行为为对方降低风险,从而达到共荣共生的目标。
-
商业银行正是利用了这一共同体关系,设计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企业与合作社以及农户之间的特定财务关系纽带(如相应的抵押、质押、担保、保险、信托关系等),为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提供各种保障机制。
-
3、金融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保障农业信息的完备性和即时性
-
商业银行在服务于数量庞大的农业主体(尤其是中小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农户)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来自于信息,因为农业的信息极为分散且不对称,而且信息获致成本在传统模式下是非常之高的。
-
在以往农业各产业链条和各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尚不紧密的时候,在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是缺乏效率的,因而农业各产业链条和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完备的,相互之间不能获得有效的即时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饲料生产商就难以为养殖合作社或养殖户提供担保,一个蔬菜加工制造商就很难为一个蔬菜生产合作社或菜农提供担保。
-
但是在密切的共同体关系和产业链关系中,农业企业之间、农业企业和其他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信息更加对称和完备,同时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农业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有效,信息的完备性、正确性和即时性大为增强。一个仓储物流企业和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很容易获得关于自己的客户的所有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不仅是对称的(可靠的),而且是即时的(可以以低成本迅速获得),从而使得一个商业银行能够在金融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借助这些信息正确评估客户信用并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
4、农业生产的组织化
-
一个有效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必须与规模化农业和产业化农业相联系,而不可能建立在一个细碎化的、原子化的、分散化的农业组织之上。
-
因此,在原来的传统小农体系之下,注定是很难发育出比较成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当前,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十分迅猛,小农经济正在逐渐被有组织的大农经济所取代,而家庭农场、大型中养殖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在经济联系和制度架构上更容易与大中型龙头企业相对接,更容易与其他经济要素相对接,这就为供应链金融的实施提供了农业组织条件。
-
而同时,规模化农业经营组织对接小农户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这就为供应链金融服务于农户提供了制度组织条件。比如一个牛奶加工企业可以与很多个具备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和养牛合作社进行对接,而这些家庭农场、养殖大户和养牛合作社又可以通过各种产权和要素连结的形式与农户对接,从而使得商业银行服务于农户有了现实可能性。
-
在实践中,牛奶加工企业可以为奶牛养殖大户和奶牛合作社进行担保,从而使它们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而奶牛养殖大户和奶牛合作社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再进一步带动小农户的发展。
-
商业银行要利用供应链金融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首先就要洞察自己所在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和农业产业链的构成状况,从而为系统性地设计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流程奠定基础。
-
5、银行抵押担保机制的完善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
-
银行要不断灵活创造新的抵押担保机制,比如针对渔业的滩涂抵押机制、针对林业的林权抵押机制、针对养殖业的抵押机制等,还要为各主体之间的灵活的担保关系创造条件,用不同的抵押担保产品适应不同的农业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
-
6、银行信息管理系统、信用评估系统和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变革
-
商业银行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在新的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科技条件下,银行获得信息的成本大为降低,银行的信息渠道也空前拓展。商业银行应具备较高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具备完善的金融科技硬件和软件设施,要与各个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平台、仓储平台、大型企业等主体充分分享信息,接入相关端口,有效获得有关客户的信息。同时,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商业银行要大力改造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信用评估系统(模型)、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系统,以增强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风险处置能力。
-
7、农村农业产权交易体系的完善
-
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要成功有效运作,就必然涉及到抵押物的处置问题,就必然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产权交易问题。这就要求农业农村必须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体系。
-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各要素的产权交易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各地因地制宜,建立了很多农村产权交易所,通过即时的信息披露、通过规范的契约文件、通过产权交易双方平等的交易关系,实现农村农业各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这为供应链金融实施后商业银行和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产权交易奠定了制度基础。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化、企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深入推进,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变革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虽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基本具备了比较好的发展条件,可以说,农业供应链金融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