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夫妻带娃乐享山里时光:像“李子柒”那样 靠近心中美好
当网友们借助视频,热情地围观李子柒的田园生活时,有人已经把它活成了现实。
一对90后小夫妻把哈尔滨的学区房租了出去,回到老家伊春市美溪区大西林农场,买下了村边一栋破旧的小二楼,历时一年半,把它改造成了“网红小院”,种下一片向日葵花海,被全国网友点赞30万次。
女主人山百惠自己设计了一块刻着“山里时光”字样的木牌,下面还写了一行小字:平常日子,简单美好。
这对小夫妻从山里走出来,在城市里读大学、工作,又选择回到山里生活。在他们看来,这既不是“逃离”,也不是“佛系”,只是在探寻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就像山百惠对生活报记者说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我们只不过想让当下的生活,离自己心目中的美好更近一点儿。”
王剑峰和儿子
受李子柒启发
“年轻人竟然也可以有这种活法儿”
山百惠和王剑峰都是伊春人,俩人是高中同学。大学时一个在齐齐哈尔,一个在哈尔滨,谈了四年的异地恋。
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们留在哈尔滨工作,不久后辞职创业,卖家乡的木耳和蜂蜜。俩人经常全国各地跑生意,渐渐打开了销路,婚后在群力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学区房。
2015年,山百惠怀孕后回到伊春,原本是想在亲人身边方便照顾。然而住久了,她渐渐不想回城里了。山百惠一直很喜欢李子柒,从她有20万粉丝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李子柒给了她启发,也改变了她的观念:“以前人们回村儿,要么是养老,要么是在城里混不下去了,没想到,年轻人竟然也可以有这种活法儿。”
山百惠也想在山林里有个家,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她想让儿子垚垚有个可劲儿撒欢的童年,还能多陪陪父母。而这个连根网线就能赚钱的时代,也让卖山特产的他们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
改造前破旧的小二楼
去年,山百惠和丈夫相中了村边闲置的小二楼,这里原来是村民为了在附近种木耳盖的,面积只有30多平方米,而她的户口在当地,可以买房。起初家里的老人们不同意:“放着城里的大房子不住,你们跑山里干啥去?生活多不方便!”一番劝说之后,夫妻俩最终还是花1.3万元买下了小二楼,并从去年4月开始着手改造。
正在干农活的山百惠
小院改造的一砖一瓦
都凝结着家乡的人情和温度
跟“万能”的李子柒不同,在小院改造之初,山百惠和王剑峰只能打打下手,因为他们身旁有一群强有力的“外援”。
如果用一个流行词,来形容山百惠的老爸,应该是“口嫌体直”。他虽然嘴上希望女儿一家留在大城市,但孩子回到身边后,老两口打心眼里高兴。老山会做木匠活儿,开过建材商店,深度参与了小院改造的规划和施工。他还叫来了一群老友,那些从小看着山百惠长大的叔叔大爷们,一起帮忙换梯子、修露台、搭凉亭、上房顶铺稻草。干活时,自然也少不了老家亲戚们的助力,亲戚们帮忙拔荒草、种果树、维修家门口被洪水冲坏的小桥,就连山百惠年近八十的姥姥,偶尔也来“指导工作”……
山百惠用近百个小视频,记录下了这些辛苦的劳作和温暖的瞬间,也让无数外地网友感受到了东北农民的朴实和热情。正如她在视频里说的那样:“小院改造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凝结着人情和温度。”
这个以前“宁可花钱也不求人”的90后感触颇多,她对生活报记者感慨道:“我重新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对待家人和朋友。”
王剑峰和金毛“蓝莓”
不断“解锁”新技能
把砌灶台当成玩“成人乐高”
在亲友们帮忙做好“基础建设”后,夫妻俩开始自己上手了。他们以前几乎没干过活,这回边研究琢磨边实践,解锁了很多新技能。
砌灶台
他们用木板自己做置物架、浴室门,浇筑水泥底座,在小院里安装了太阳能主灯,还在露台周围装饰了很多浪漫的小串灯。由于室内的灶台比较矮,做饭容易腰疼,王剑峰花5天时间,参考网络教程,在凉亭里砌了个室外灶台。“你见过从来没干过瓦匠活的人,就敢自己砌灶台吗?”面对媳妇的调侃,王剑峰打趣道:“我这玩的是成人乐高!”
自己搭的“狗别墅”
他还亲手做了个豪华的实木狗窝,有当地网友送来一只金毛,取名叫“蓝莓”。在制作狗窝的小视频底下,一位网友的观后感颇为好笑:“看见躺床上玩手机的老公,我上去踢了两脚……”值得一提的是,从小在城里长大的“蓝莓”,下乡后也迎来了“狗生巅峰”,它在院子里自由奔跑、晒太阳,在小河里洗澡,过上了狗狗向往的生活。
“蓝莓”迎来了狗生巅峰
装修时,夫妻俩也给6岁的儿子垚垚布置了任务:给他一桶圆形的小木片,装饰二楼露台外墙的踢脚线,小家伙贴得有模有样。
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山百惠和王剑峰以前不会干农活儿,“快三十了,这才第一次下地”。他们在亲人的指导下,在园子里种土豆、豆角、倭瓜、黄瓜、柿子,以及一片美丽的向日葵花海。
他们的田园生活,也让网友们操碎了心,大家问题一箩筐,很关心“山里有没有老虎?”“夏天不会被蚊子咬死吧?”“山里住久了,会不会感到无聊?”山百惠笑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她生活的地方虽然静谧,但不闭塞,没发现猛兽。他们从300米外的三姨家扯了电线和网线,开车20分钟就能到城里,买东西、取快递都挺方便。他们周末进城逛早市,傍晚偶尔也会进城“搓一顿”。
比起那些难题,夫妻俩更在意的是这样的日常:早上推开门,远山雾蒙蒙的,周围都是鸟叫声,空气中有淡淡的青草味。走出小院20米就能挖野菜、采蘑菇,天热的时候,在家门口的小河里镇西瓜和饮料。晴天的时候,他们侍弄花草、果菜,下雨的时候,坐在二楼的茅草檐下听雨声……
种满向日葵的小院
“我们不是在表演田园生活
也不会被田园束缚”
在小院里,最开心的人其实是垚垚。垚垚在伊春市里上幼儿园,平时住在姥姥家,离小院40分钟车程。不过,他随时电话召唤父母,“快来接我去小二楼玩”,每周要往返好几次。
在家门口的小河里镇饮料和水果
小院的夏天,最适合聚会。节假日,山百惠和王剑峰经常约上亲友们,做一桌子地道的家乡菜,一起吃吃喝喝。发小们拖家带口地从附近赶来,哈尔滨的朋友也来旅游。垚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小河里泡脚丫,在院子里玩成泥猴,在苞米地里玩捉迷藏……这个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离大城市似乎越来越远。
垚垚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夫妻俩曾纠结过,到底要不要带着儿子回哈尔滨上学。认真讨论后,最终决定让孩子在伊春市里读小学,“先让孩子有个相对自由快乐的童年”。至少眼下,他们既不想“鸡娃”,也不想委屈自己,更舍不得离开日渐苍老的父母。
“我俩都不是名校出身,现在过得也挺幸福,不仅衣食无忧,还让种木耳的老乡们,平均每年能多赚3万块钱,我们想给那些打算返乡创业的人增加点信心。”山百惠对生活报记者说,她也希望能给孩子做个榜样,换一种不那么焦虑的活法儿,向孩子证明,幸福是多样的,成功的方式不止有一种。
明年,儿子上小学后,他们打算白天在小院生活,傍晚回市里陪孩子。他们还准备在院子里做个大秋千,给孩子打造一片写作业、玩玩具的专属区域……
夜色中的小院
“我们不是在表演田园生活,也不会被田园束缚。等到大雪封山的时候,我们会回到城里猫冬。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我们都来去自由,只不过一直在选择最舒适也最适合自己的生活。”山百惠笑道。
来源:龙头新闻客户端
文字: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 周际娜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制作:薄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