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逝去的武林》里的几段话谈谈真实的形意拳
这本书作者是个编剧,但引用的是原形意拳真拳师的口述,所以从这些文字里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原版形意拳是怎么回事,究竟是传统武术健将在擂台上发挥的那样很正常科学的格斗术呢,还是玄学假大湿所谓的仙术吹牛。
就像形意拳劈拳叫“劈抓”,不但要劈出去,还要抓回来,能抓回来的拳才叫劈拳,因为有个回旋劲,一去不回头的拳打不了人。(逝去的武林)
这说明形意拳也是快打快收的,其实能打的格斗技要么快打快收,要么出手不回连招不断,这很正常。打一拳在空气停顿几秒,那根本没法打。
李存义说:“形意拳,只杀敌,不表演。”形意拳难看,因为拳架既不是用于表演也不是用于实战,它是用来出功夫的。
拳架出功夫可以举一例,练形意拳总是挤着两个膝盖,磨着两个胫骨轴,一蹲一蹲地前进,用此打人就太糟了,两腿总并在一块,只有挨打的份。其实挤膝磨胫的目的,是练大腿根,大腿根有爆力,比武时方能快人一筹,这是功夫。(逝去的武林)
练法和打法的区别,平时练的各种动作,老话叫“出功夫”,其实就是各种发力体能训练,那时候没有那么多器械,只能靠做各种运动来反复训练,而打法是独立的,更不是今天看到的武术表演套路。
形意拳是“久养丹田为根本,五形四梢气攻人”,首重神气,所以眼神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他教徒弟管眼神,身子步法要跟着眼神走。他说,比武是一刹那就出事,一刹那手脚搁的都是地方,就赢了。所以他校正学员拳架极其严格,不能有分毫之差,说:“平时找不着毛病,动手找不着空隙。”(逝去的武林)
这是说打架一在眼神,二要距离感打击位置正确,拳架要正确,防守要不留空隙,三是出招要有爆发力,奔着一招制敌的目标去。
我第一次见薛颠,一见他的状态,就知道是个跟尚师一样的人,一天到晚身上走着拳意。他轻易不说话,一说就是大实话。
比如他送我一对护手钢钩作见面礼,见我很喜欢,就说:“使双钩的窦尔敦也就是在戏台上厉害,能赢人的是剑棍刀枪,这东西没用。”我觉得特逗,哪有这么送人东西的?(逝去的武林)
这是说老前辈对于兵击实用性的认识,不会需要花里胡哨的东西而是真正追求实战。
尚云祥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逝去的武林)
脚的发力方式。放到今天都是很科学的。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祸害中国人,程廷华拎着大砍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的洋鬼子就蹦下来一刀劈死,转身又上了房。他杀的人一多,给盯上了,最终被排子枪(洋兵队一起开枪)打死。他是武林的英雄,八卦门的成就者。(逝去的武林)
英雄,致敬。怒打脸,传统武术古代主要就是杀敌的,白莲教、天地会抗清,也练洪拳、形意拳。李存义也是以杀洋人闻名的。
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能有这么大区别,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所以,说一个练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唐师当年和孙禄堂齐名,以腿快著称,他能认可薛颠快,我就信服了薛颠。(逝去的武林)
这是在说形意拳的步伐,以及发力“力从地起”的理论,跟现代搏击一模一样。
尚师的这一迎,就是大势。所谓“大势所趋”,练的是身法的动态趋势。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窜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
云法的大势,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转了个身。几次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逝去的武林)
形意拳整劲儿的特点。切记。这也是内家拳跟其他格斗术的区别,哪怕胳膊不动,也要用身体发力,实战时候,是一个冲撞的力量,其实特别像摔跤、相扑、柔术的风格,所以你凡是看到那种傻子一样把练法当打法来用,一拳一脚或者抡胳膊打架的,都是假货。
看了这些,以及我之前发过的那么多战绩帖你还不能形成正确认识、客观看法的话,只能说,你已经没救了。谁都拯救不了一头装睡的。
有人说,这是小说。那肯定的,这当然不是什么正规文献。但是格斗这种东西,主要靠老师教自己悟刻苦练,不是看什么“拳谱”能学会的,我摘录的其中的段落,是我认为说的很实在的东西,你看完了在回复。如果实在的东西,你也不能认同,那你确实只配活在最底层。不然你乱喷吧务删你楼你也只是白废精力
说形意拳难看也主要是有这个猴蹲身,练拳时,处处都有只猴子蹲着,可想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后,有张狂的招数。蹲身先练了膝盖,所以猴蹲身一变,就是扬身膝击,名猴挂印。这一蹲一扬,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紧一驰,只不过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挂印的下一变是“猴摘桃”,就是抓敌人脸,泼妇打架一般,这是为膝击作掩护。不抬腿是立于不败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险道,得有收场、后撤的技俩。这连抓带点,练着滑稽,打起来狼狈,但这一番乱七八糟,兴许就乱中取了胜。比武时要懂得挑事端、找头绪,无理取闹一下,也许就乱了对方。(逝去的武林)
说的多么具体?拳腿膝组合使用方法。抬腿还是不抬腿要注意什么说的很明白。老祖宗就是说话太具象,生怕后辈不懂,结果还是被认为玄幻这是因为某些人根本没接触过格斗。
人在抬重物时,会用蹲身起身的方法抬,摔跤要用上腰胯方能胜人,一抡拳头反而忘了。满族人的跤法叫鞑子跤,练踢带摔,一近身就用脚铲人胫骨。光绪的父亲奕镮当时绰号“大力神”,是鞑子跤高手。有的跤场就托名是他传的跤,那就不好惹了。鞑子跤的基本功,一是跳黄瓜架,传说满族人摔跤的祖师家里种黄瓜,早晨起来就在黄瓜架下跳胯。
第二个有趣的基本功是撸草绳,就是一根小孩胳膊粗的草绳子,来回撸,体会“劲在两头”的感觉——象形术摇法便是练“劲在两头”,虚了这根绳子,或轻或重地练。(逝去的武林)
不用多说自己看吧,现代摔跤都能用到的基本功。
飞法在生活中常人也总用,比如过年时放鞭炮,点炮信子时,拿着香头的胳膊上的那种感觉,就是飞法——没这个拳意,不成功夫。飞法可以用在劈拳中,我们的掌是“叉叉手”,五指根都要叉开,一掌劈出去,含着掌心,精神在食指尖上。可以将这根指头当成点炮的香头,找着这感觉,象形术就进了形意拳。
其实,飞法是形意必得练出来的东西。但往往人练出来了却总结不出来,因为功夫是自然而成了。而且不管总结得多高明,只要落成文字,内行人见了,总有“这少一句那少一句”的感慨,武术这东西,说不全的。(逝去的武林)
有一说一,确实。老拳师文化不高有的是文盲,不像现代搞格斗那些人满嘴术语,所以这段话练过形意的都懂得是劈拳的发力方法,以及为啥学拳需要面授,看书、看视频是学不会的。
形意拳如同“火烧身”要找火烧到身上那种火急火燎的应激反应,才算出功夫了。飘飘欲仙,以柔克刚那不叫格斗。
炮拳两手有前后,马形是两只手的炮拳,两手齐出,好像呆板,但只要转起来,呆板的也就变化无穷了。这个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个身子的重量从这边翻到那边。所以练马形对出整劲,有好处。马形有践踏之意,动了手就不停,这个打法能先发制人。动手想快,光抡胳膊不行,脚下得踏上劲,手上才能快。所以马形抡着胳膊却练了脚。
马形成就了,脚下有弹力,随时可撩起伤人,冲着敌人的胫骨脚腕,撩上就踏,脚离地的时间越少越好。马形的腿击法,不是明目张胆,在抡胳膊的时候藏着。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学者,用“打一厘米”的方法好好揣摩,这是个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逝去的武林)
泰拳扫腿?传统武术早有了,而且更加暴力,具有变化性,隐藏在拳法中,虚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