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泉州方言
原创: 林泉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在唐代以后为我国海外交通的重要城市之一,是闽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而泉州方言在清代鸦片战争之前一直是闽南方言的代表,通行于泉州鲤城老城区的泉州音也就成了泉州话的标准音。其方言不但保存了泉州原有的地域方言,也综合了河洛以及一些外来语而形成。泉州方言的表达丰富多采,有用泉州方言形成的生活中常用俗语,有用方言或以方言音的文字来作对句、讲故事、作诗、猜字,同时也对地方音乐、戏曲的影响很大。应该说,泉州方言中形形式式的俗语、五色话、对句、诗词、故事、字谜等都是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地方志和一些资料载,泉州的有关地方言著述主要有
《拍掌知音》,编辑者与年代未详,此书为研究泉州方言文白异读的重要参考资料。
《彚音妙悟》,作者黄谦,清代泉州人。书序题“清嘉庆五年(1800年),为泉州地方韵书。
《晋水常谈录》,作者蔡鸿儒,清代泉州人,辛酉(1801年)拔贡。书中辑录、考释的词语、俗谚217条,记录了200多年前泉州方言的一些词汇,现在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俚言征》,作者庄俊元,清代泉州人,道光丙申(1836年)进士。书中辑录泉州方言中的俗语,里谚808条,其中多数的考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存有手抄本。
《畅所欲言》,编撰者杨介人,清末民初泉州人。是书印行于清光绪丁未年(1907年),为泉州方言的通俗读物。
泉州方言与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后,泉州方言研究有了很大发展,泉州成立了泉州方言研究会,依附于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并创办刊物《泉州方言》报纸。《泉州方言》刊登过不少有关研究文章,为泉州方言研究者展示平台。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编辑出版的几套《泉州历史文化丛书》中就有学者王建设夫妇编著的《泉州方言与文化》一书,出版于1994年。是本较为科学性,系统性地分析、介绍泉州方言的诸多现象、特点,为泉州方言的研究较为全面的力作。
1986年,泉州市文管会出版了旅菲老华侨许龙宣编撰的《分类、注释闽南谚语选》一书。
1987年,晋江县文化馆的曾阅先生编著的《闽南谚语》出版。此书收录闽南谚语930条,分别为二字以上或多句式对句。
1991年,泉州的中学教师李于右(笔名落陀)也编印一本《泉南杂录》,书中有一篇“闽南方言词语琐谈”。
这些有关泉州方言著述所收集、列举的泉州方言词语多是在口头流传的,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
笔者最近有幸见到《于门林炳璋抄集》和《解人颐》两种毛笔抄本。其内容有流传在社会上的一些文人趣联、妙对,或是猜字。
有的是通常只在人们聚集在一起聊天时才偶然讲述的;有的是出现在故事集内,有的则比较少见或没有听见过的。抄本中的这些泉州方言对句、诗词、猜字都用繁体汉字书写,有的则用字音同而字意不同的谐音字,读起来都显得风趣、生动,但有的是只有那些年长的泉州人才能看懂。下面列出一些抄本中的对句、诗句、猜字与读者共赏,笔者略加分类、注释(按语)。
趣对
1、贞前贞后贞无路;心狂心热心发火。
2、借来借去借无钱;挨东挨西挨过年。
3、炊糕炊粿炊菜包;做衫做裤做年兜。
按,以上三对形容过年的忙碌情况,以及贫困之人过年的苦衷。“贞”字读“精”,第一对的上句即到处找不到工作或借不到钱之意。
4、清源山三十六洞;洛阳桥一百二丈。
5、洛阳阳坑坑尾内;海尾尾山山中央。
按,上二对以泉州地名、桥名组成。
6、香香两两;口口烟烟。
按,此对句以名词、量词组成。重叠的字读音不同,意思就不同。
7、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8、当初若无■■喀;今日安有辘毒■。
按,第8对又云为:若无当初崎岖乞酷咳;那有今日哈呵认■锵。据传上两对句为明代进士秦钟震所作,是为揭底、挖苦人家的趣联。第8对的上句是铁匠拉风箱、打铁的声音,下句则为欢庆场面的吹唢呐、敲锣打鼓的声音。对句用的是方言谐音字,并非都是真正的原字。
9、■醒姿娘穿■醒衫,■醒■醒;陷脬先生戴陷脬帽,陷脬陷脬。
按,“■醒”在泉州方言中为靓丽、漂亮之意;“陷脬”则为臃肿。
10、枪入药,药入枪,枪响浓烟散雾;瓶插花,花插瓶,瓶破落花流水。
11、鲎勺亦是鲎,鲎肉亦是鲎,鲎揭鲎。铁鎚着用铁,铁钉着用铁,铁打铁。
按,鲎勺是用鲎壳做成的舀汤器物。鲎为生活在海中的甲壳动物,肉鲜美可以吃。
12、绿豆洗豆生,豆生请先生,先生食豆生,障生响生;秫米炊米糕,米糕请阿哥,阿哥收米糕,渣糕泥糕。
按,“豆生“即是泉州人用绿豆催芽的豆芽,做菜食用。“障生响生”在泉州方言为“要怎么办?”、“为什么会这样?”之意。而在此对句中则为“怎么样老是这样的菜(豆生)?”“查糕泥糕”在方言中是指不太好的东西,这里是说送人的米糕 不高档,对句有点搞笑。
13、竹作栋梁,不异人间草茅;
纸为墙壁,自是阴府华堂。
按,这对句是比喻民间丧事做“功德”用纸、竹篾做成的“纸厝”。
14、一口道破天下事;双手操纵百万兵。
按,此对为木偶戏对联。
15、泮宫宫口七七饼;蓝桥桥顶煎煎■。
按,泮宫,位于泉州市区中山中路前段东侧;蓝桥,旧时在泮宫附近,现已废。“七”字在这对句中为“拭”字的谐音字,“七饼”即为食品中的春卷,“七七饼”则为做春卷皮。“煎■”是闽南用米碾成粉,或用面粉与花生仁、切碎的葱花等和成后煎(炸)熟的一种食品。
16、菜籽榨油油炒菜;茶枝烧火火煮茶。
17、白扇画梅,日日迎风花不动;红鞋绣菊,朝朝滴露蕊难开。
18、东鼓楼、西鼓楼、南鼓楼、北鼓楼,东西南北四鼓楼;孔夫子、孟夫子、程夫子、朱夫子,孔孟程朱五夫子。
按,程夫子即指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
19、喫苦是良图,作苦事,用苦工。费苦心,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喜闲游,说闲话,好闲事,闲人长作废人。
20、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汝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按,此对为某茶亭对联。
21、风入花亭,花尽亭空,风扫地;月临酒盏,酒干盏在,月回天。
22、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23、老爷娶小姨,九月生孩儿,虽然着恭喜,可疑;字簿写十七,竹籖打廿一,若默千字文,打劈。(“劈”,方言读“必”,裂开之意)
24、一财主家中请有两位教书先生,有时两位教书先生因矛盾会产生拌嘴吵架。财主出句调笑:一馆两先生,先生来,先生去,先生打先生;
一位教书先生即作句以对:
十口九土工,土工死,土工埋,土工埋土工。
按,泉州人称为人挖墓,埋死人为土工,有时称行为莽撞之人为“土工”。教书先生的对句是讽刺财主一家人都不斯文。
25、有位老学究谓一小童聪慧寿不永,作句云:
花开花谢,花谢花开,早开早谢,早谢早开;
小童即对云:
人生人死,人死人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笑话
1、三流:
看人家食,爱食不敢说,涎流。
食人家物,赶紧食,汗流。
请人家物,人家食了,目屎流。
按,“目屎”,方言中为“眼泪”。
2、四月:
向人借钱,说的风花雪月。
借去久未还,好比水底沉月。
冥日希望来还,犹如犀牛望月。
最后如数还清,恰似云开见月。
诙谐诗
1、云淡风轻夜半天,垂头丧气归床前,时人不识予心苦,终谓偷闲好拜年。
2、一姐不如二姐娇,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钱粉,装在八九十分妖。
3、时序匆匆岁已周,人予腊尾尚漂流,残梅入眼心先碎,爆竹传来更动秋。
4、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谁人识得其中意,莫学少年去荡游。
5、有一读书人游学在外,寄诗给妻子:游学在湖溪,寄书与吾妻,门前一口田,不许他人犁。
其妻回诗答云:田既无人锄,茅草发蒫菹,若不早归来,与人种番薯。
按,这夫妻的对答诗,虽有诙谐感,但认真一读,是有点黄的。诗中“蒫菹”两字,原注有“参雌”,方言读“车雌”,就是指变成蚊子的幼虫孒孓。旧时文人在白话写作中有时会穿插一点黄色的描写,不足为奇,如《金瓶梅》、《三言两拍》等古代白话小说。
拆字与猜字
一、拆字:
1、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2、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
3、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戟。
4、五人合伞(傘),众人皆受大人遮;四口成图(圖),三口全归外口管。
5、女子双生好;山人半属仙。
6、人曾为僧,人弗可以成佛;女卑曰婢,女又不妨称奴。
7、寸身言谢,谢天谢地;十口心思,思父思母。
8、六木森森,桃、柿、桂、梅,松柏;四山出出,泰、华、嵩、岳,昆仑。
二、猜字:
1、一字十一划,无横也无直。(谜底:淡)
2、九横六直,颜回问孔子,孔子想半日。(谜底:晶)
3、一点一划长,一撇到西门,佳人坐中央,心字做炕床。(谜底:应)
4、■伊二次,跶伊一次,因母看伊不成人。(谜底:海)
按:“■”字方言读音为“精”,即用拳头打人,“跶”字方言为踢。
5、夫人病得头难起。(谜底:天)
三、猜字诗:
1、言对青山不自青,(谜底:请)
两人土上失分明,(谜底:坐)
三人骑牛牛无角。(谜底:奉)
草木之中有一人。(谜底:茶)
2、虫入凤窝飞去鸟,(谜底:风)
七人头上长青草,(谜底:花)
大雨落在横山上,(谜底:雪)
半个朋友不见了。(谜底:月)
3、三人同日去观花,(谜底:春)
百友原来是一家,(谜底:夏)
禾火二人同相坐,(谜底:秋)
夕阳之下两枝瓜。(谜底:冬)
4、想当初单刀赴会,恨曹操一日难容,杀于吉尚存一口,姜伯约士女无归。(谜底:礼)
按,此猜字谜语的第一句,里面的“初”字,如去了一刀,那就剩下半礼旁的“礻”,第二句的“曹”字没了一日,余下“曲”字,第三句的“吉”字只存一存口,第四句的“姜”字去掉士,女,只剩上面的“■”。这样四句余下的笔划就合成一个繁写的“禮”字。
以上所举的泉州方言对句、诗句,猜字谜语等,还请研究泉州方言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并找出其中的方言读音,字意相同的原有文字来,以提高正确用好文字来表达泉州方言的水平。同时对笔者的按语看法给予指正。
(作者:泉州方言研究会会员)
注释:
《于门林炳璋抄集》,抄录者林炳璋(1911-1998年),泉州人。泉州市搬运公司退休人员,好书法,喜文艺。有《瀛洲故家世宝》、《于门林炳璋抄集》传世。
《解人颐》,抄录者徐泽厚(1881-1981年),字天保,号锡禧,泉州人。中医师,好书法,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