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场比赛20粒点球 网友:伪球迷顺便涨了点知识
“这次世界杯太闷了!”
各国球迷都对这届世界杯有抱怨,原因是什么?点球太多了!
36场比赛20粒点球。
有网友算了一下,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世界杯结束,点球总数可能多达32个!
难怪被网友戏称“点球世界杯”。
至于原因,除了赛场上正常比赛所造成的“意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VAR“慧眼”识球。
对于世界杯史上首次引进的高科技,抛开公平与精彩的争议,VAR确实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与往届世界杯同阶段相比,错漏判确实也少了许多。
问题来了:VAR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VAR英文全称是Video Assistant Referee,是足球专用术语,意指视频助理裁判,其实质是使用视频回放技术帮助主裁判作出正确判罚决定——VAR本身不会作出任何决定,而是帮助主裁判作出决定。
VAR示意图
说白了是一项辅助技术手段。
第一次运用是在2016年12月15日世俱杯半决赛上,鹿岛鹿角3:0战胜国民竞技的比赛中,裁判依据VAR判罚了点球。
实际运用中由1名裁判组长和3名助手组成四人VAR裁判组。
视频裁判团队包括 1 名视频助理裁判(VAR)和 3 名视频助理裁判助理(AVAR)。此外还需要 4 名回放专员(RO)为视频裁判团队提供协助,从现场拍摄到的各种角度中筛选出有用信息。
VAR场外运用场景
这些人各自分工很明确。
VAR视频助理裁判负责视频画面的分析判罚,提醒或被主裁判提醒使用VAR视频分析;
RO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从几个乃至十几个不同机位的摄像机画面中,找到争议判罚(进球)的回放,并选取最佳角度提供给VAR裁判;
国际足联官员记录操作室内情况,并将信息通过电脑传输至球场内的大屏幕及现场的媒体解说席;
需要启用VAR裁判时,回放控制室内几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自规定的工作。
VAR室内场景
其中国际足联官员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防止有人串通一气,暗箱操作。
据报道,淘汰中,还将增加两个超慢回放摄像头,确保每个争议球判罚的可靠性。
不过,点球多了,也让我们伪球迷见识到了一些神乎其技的进球,比如电梯球、落叶球、香蕉球等。
先上图,体验一下精彩绝伦的进球给我们带来的酣畅淋漓的快感。
这届世界杯C罗的精彩进球↓↓
换个角度欣赏↓↓
C罗这脚任意球,也就是俗称的“电梯球”(也有人说是三合一混搭球),总之看着就让人激动的想来一瓶。
下面我们再见识下“香蕉球”和“落叶球”。
精彩绝伦的贝氏弧线↓↓
战无不胜的落叶球↓↓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些球是怎么踢进去的呢?
别急,小编一一为大家详解一下。
先来说说“香蕉球”。
香蕉球,因为球的运动轨迹是弧形的,类似香蕉形状,因此以“香蕉球”得名。“男神”球员贝克汉姆就以擅踢香蕉球著称,有“贝氏弧线”的美誉。
这是怎么形成的呢?
实际上,香蕉球(弧线球)在物理现象中叫“马格努斯效应”。
由于所踢球的位置不在球的正中,使球在飞行过程中,两侧被带动的空气流速以及气压不同,球会自动朝空气流速快的方向变向,从而产生让门将措手不及的转弯。
“香蕉球”示意图↓↓
动态效果图↓↓
巴西左脚将罗伯特·卡洛斯
在1997年四国邀请赛上的这记“天外飞仙”↓↓
我们再来看看“落叶球”
所谓落叶球,就是当用力踢皮球的中心部位时,它就会朝一个方向飞去,当靠近球门时会突然下沉,就如一片枯叶从树上落下。
具体的物理原理是,如果一个前进的球体同时向前旋转,这个球达到最高点后会急速下坠,弧度比正常的抛物线大。
示意图↓↓
真人示范↓↓
球场表现↓↓
对于电梯球,可能有人就知道不多了,到底什么是电梯球呢?
跟香蕉球(弧线球)截然不同,电梯球本身没有旋转,初始速度很快,迅速上升且突然下坠,有人形象地比喻为“先将电梯迅速升到3楼,再急速降到1楼”,因此得名“电梯球”。
电梯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飞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飘忽感,会出现左右S型诡异路径,让守门员不好防守。
电梯球到底是什么物理原理呢?
2012年,世界上很有名的物理学家Cohen和他的学生发表过一篇论文,详细解释过电梯球的物理原理。
Cohen教授认为,对非旋转球体,当起始速度小于末端速度时,球体成抛物线运动,而当起始速度远大于末端速度时,球下落时急坠。
还是不明白的话,那用图说话。
起始速度非常快↓↓
注意!球本身没有旋转↓↓
门前突然下坠↓↓
球飞行时飘忽不定↓↓
这三种介绍完了,有人可能说C罗在这次世界杯上的进球有点“香蕉球”的感觉,不管哪种进球,有一点是肯定的:
那就是C罗都给自己的球技跪了
- END -
近期热点文章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iOS12 beta版的八个bug我们体验完了 你还要升级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