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研医三界大咖对话,深度剖析中国医疗机器人何时来到我们身边?

足不出户!看世界机器人大会

8月22日-8月27日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欢迎关注“机器人大讲堂”微信公众号,主页面回复“直播”,即可获得“大讲堂小助手”二维码。扫码添加好友,即可加入预约直播间群。足不出户!观看世界机器人大会精彩直播访谈!

前情提要

8月23日,机器人大讲堂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战略合作伙伴,开设了特约媒体直播间,就“中国的医疗机器人何时来到我们身边”为话题,邀请高校、医院、企业优秀代表,就中国目前医疗机器人普遍面临的困惑、对企业学者的一些建议、国内CFDA认证的必要性和弊端、以及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医疗机器人潜在市场前景等一系列切实的问题展开了激励的讨论,干货满满,无论你是学者、企业家或是投资人都不容错过。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段星光教授为主持人,同时苏州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中瑞福宁机器人沈阳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丹华女士,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主任医师张海钟先生也出席了本次圆桌论坛。

以下是本次圆桌论坛,专家讨论的干货集锦(为了抓重点,有些许修改):

段星光:医疗康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里面细分的一个方向,非常热门,但也存在问题,因为它与人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国家严格监管,有这样的规章制度认证各种流程,所以一个是特别热的研发甚至产业推广,另外一个是很高的门槛,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所以在这个方面我想有请孙老师,去剖析一下这样的局面。如何既能够迎合这种热点的研发,又能够让这种热点真正实现产品化,真正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孙立宁:这个话题的实际上也是医疗机器人面临的一个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要选题的时候要冷静,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特点,在机制上体现政、产、学、研、资和各方面综合的一个系统;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2025里边把生物医药跟高端医疗器械列为国家的重点支持方向,这就给我们带来政策上的一种解决的途径;另一方面,在研发过程中一定要跟医生结合,制定好的手术方案和系统。同时要配套出两个最重要的平台,一个是标准,再一个,国家建立相关的检测平台,减少在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如果这几个方面具备了,这个风险就会降低。所以因此总结一下,还是围绕在政、产、学、研、资各个方面的互补,在国家的政策引导下,能够打造一些共性的关键性的平台,更重要的跟资本市场和企业去合作,也许能够好好地跨越过去这个门槛。

段星光:医工结合非常关键。有请张主任站在医生的角度对于医疗机器人,介绍一下在哪些方面的应用能够更快,能够更有效?

张海钟:目前中国的医生资源匮乏,治疗过程中会耗费医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能有一个很好的机器人或者医生来操纵机器人,让医生的劳动强度大的降低,医生的操作精度更好的提高,那无疑会对治疗和缓解医生看病难起到一个绝对好的作用。我作为牙科医生,也做了一款牙科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的前端现在已经可以生产了,如果款能拨下俩,可以送给你,你拿回家自己给自己洗牙,这样既保护了全家人的牙齿,就像剃刀一样方便。通过机器人我们还可以进行远程治疗,节省病人和医生的时间精力,这样能为国家节约很多医保费用。

段星光:医疗机器人是一个高技术、高门槛、高附加值的,还有高资本和高投入,张总,您作为企业家对这个事情怎么看?我投入这么大投资,这么大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对一个甚至是未知的一个产品,能不能拿到注册证,能不能走进市场的门槛,你必须要跨过才可以。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特别想听张总您的看法。

张丹华:中瑞福宁作为一个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有情怀,但真正这个产品要落地其实遇到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包括财力投入,包括国家认证、投资。中瑞福宁在四大方面,分别是养老、助残、医疗、教育这四个方面我们在发力在做。这个医疗机器人从我们企业来看其实是分四大方面:一个是就是外科手术机器人,再有一个是康复机器人,还有一个是医用服务类机器人,最后一类是实验室机器人。所以从我们企业来看这四个方面都是属于咱们医疗机器人的研究方面。

在产业化上面刚才孙院长提的非常好,首先国家政策要有导向性支持,这个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一个定心丸。再有就是标准化,我们也非常期待标准化,这个产业链就非常多、非常长,如果中间的标准化能尽早出台的话,我们有一部分就直接从市场上采买,而不用自己再重新研发,这一下研发的费用就会降低很多,风险就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可控,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医疗机器人它的专业性非常强,就像张医生这样的专家在整个研发过程中的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产学研平台是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晰的架构。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我们进产品过程中感觉到国内CFDA的认证对于产业化这块有助力,但是我们感觉到还是有改进的空间,比如说肝脏手术介入治疗的机器人,它已经在美国拿到FDA的证书,在欧洲也有CE的认证,但是进入中国的时候要重新做CFDA的认证,还要有临床,最少可能要两年到两年半。所以这个CFDA认证我们想是不是可能有一个改进的空间,比如说跟国际FDA和CE的标准有一个统一协调,是我们企业的呼吁。  

段星光:我们是不是有一种观念上的差别,对于制定CFDA认证的标准,这个是对人民负责,这里一定要按这样的流程去走。除此之外所有产品研发的过程来源于需求,这样的话对于我们医生在这里面参与的积极性,如果缺了这一块医疗机器人的发展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如何去选择真的有积极性,愿意把这个事情落地的医生,张主任您给我们一些建议。

张海钟:先借着张总的话题,为什么我们CFDA在批准的时候时间会比较慢呢?有一些情况,因为我们国家有一条就是专家评审的时候签字了是要终生对这个医疗产品负责,所以我们的专家是非常谨慎的。还有一个可能是国外的医疗器械可能跟我们的形态或者骨骼的大小会有细小的差异,那么我们在国内就要重新做临床前期,包括各个多中心的临床实验,然后才能进入评审。当然现在国家药监局也开设了一个绿色通道,我们国家自己的也会受到绿色通道的保护,它会优先评审、优先通过,只要它是安全的。我们知道所有的医疗器械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我们相信国家在这方面肯定会越改革越好,能够又快又好又保护我们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

段星光:感谢!从认证、产业化到处都有矛盾,而且我们国内现在开辟绿色通道,我想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有可寻的道路,能够促进我们医疗机器人的发展。现在医疗、健康、大数据联系很紧密,所以像医疗机器人这种手术机器人更刚性的角度我们考虑另外一个层面解决大数据医疗健康,在这点上孙老师您给我们谈一谈与我们人生命健康相关的发展。

孙立宁:医学与生命科学我认为是非常难的事情,世界上一个是天体的认识、一个是对生命的认识、一个是对物质的认识是最难的,永无止境。而且医生更强调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如何把医生个性化的知识和经验能够传递到更广泛的社会中来呢?人工智能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因为医用机器人强调的是安全,要体会到医生的经验。目前大量还是医生操作的机器人,说明我们现在的机器人智能化不够,如果说能够把医生的经验下载到机器人中去,达到局部支持半自动到自动的时候,这个人工智能绝对会发生很大的作用,但是路还很长,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张丹华:我想主要谈一下在康复机器人大数据方面的应用。我们在康复的时候个体的特性是非常影响最后的康复方案的,这个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就能做到初始方案的定制,它可以根据你个体的不同,采集你身体上的数据,给你量身定制一个方案。第二个方面,在你康复的过程中它随时收集你的变化数据,根据你改善的情况。这样,就算辅助的护士或者护工会根据事先设置好的人工智能程序就能做到很专业的建议和下一步的安排,让康复效果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张海钟:张总刚才讲的是一个特别鲜活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为什么病人都说看病要找老医生呢?其实老医生解决因为他读的书多,他经历的病人多,他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就多。那么我们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正好是集合了知识和经验。
段星光:张主任说的非常好,特别是在我们国内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匮乏,各个地区分布极端不均,把这样高端的、专家型的知识能够通过大数据、智能远程诊断的方式铺展开来惠及更偏远的地区这个意义更加重大,特别是对于我们国家这么多的人口。整个国内外医疗机器人的发展,不管是它的技术层面还是它的产业化层面,在这些方面它到底处于一个什么状况?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发展的宏观概念。

孙立宁:这个话题也比较大,前面看了一些材料,说在未来2025年以后,医疗机器人的世界将超过军用机器人的市场,达到170亿美金。这个数据就应该说明在近期医用机器人会在产业方面取得很好的进展。从近期的一些产品来看,像以天大、哈工大为代表的微创腹腔手术都基本进入到临床阶段,按照这个速度再有两到三年应该说能进入到应用阶段。在过去铺垫的专用机器人,像牙科、骨科等等,我相信在五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进入比较好的状态。

还有企业介入,康复这类前期基础比较好,如果通过平台建设和国家认证政策标准方面得到快速的发展,康复机器人方面五年左右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规模。从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来看,从技术本身又产生了很多新的一些形态,包括未来的血管注入、靶向机器人、单孔手术机器人,这些概念可能随着未来的发展还会促进现在的产业化过程。所以我们坚信在医用机器人这个发展过程中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