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企业家:放牛娃成亿万富豪,戴18元领带,家用超3000元需报账
牛根生
2005年,中国出了一位姓牛的牛人,把自己全部的股份都捐赠出去,成为“全球捐股第一人”,他就是蒙牛创始人牛根生。
放牛娃成伊利副总裁
牛根生,1958年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生父一家都是农民,家庭贫困,一家人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只能把年幼的牛根生卖给养父,换了50元。
由于养父母家没有孩子,所以期望栽根立后,给他取名根生。养父母是以养牛为生,所以牛根生从小就跟牛结下了不解之缘。
养父母家里环境一般,加上牛根生从小也不太爱读书,所以牛根生20岁就开始出来谋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养牛工人。
25岁的牛根生开始进入伊利集团当放牛工人,从最底层开始做起,勤勤恳恳,吃苦耐劳,花了16年的时间,40岁就成了伊利的高管,从默默无闻的普通养牛娃变成伊利副总裁。
伊利乳业
在伊利乳业工作那段时间,由于人缘好,业绩又好,员工非常爱戴牛根生,很多中层底蕴都是牛根生一手一脚培养起来的,当时可以说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高层觉得地位受到了威胁,感觉牛根生功高震主,职场上的朋友应该懂得。
牛根生开始受到了排挤,作为一家大公司副总裁,就连调动一部分小额资金都受到阻碍,要申请,甚至连买把扫把都要审批打报告。
牛根生觉得不对劲,发现在伊利乳业继续呆下去也没任何意义,一而再,再而三的辞职,最终董事会同意了,还附带一个奇葩的条件:要求牛根生外出学习不能少于两年。对于事业有成,年轻有为的人来说,这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在北京大学读完两年书之后,牛根生也成熟了不少,回去伊利已经呆不下去了,开始找新的工作,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别人一听到40来岁的人来找工作都一口拒绝。
既然找不到工作,干脆自己做生意,一开始打算开海鲜大排档,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还是无法实现。
牛根生
在牛根生心灰意冷的时候,在伊利的老部下都纷纷辞职,跟牛根生下场一样,都受到了打压,大家都明白,不是自己带出来的人,只能把他们逼走。
迫于无奈,牛根生手底下又有这么多人才,开始自主创业。
创立蒙牛,成乳业四强
于是1999年,蒙牛注册成功,当时蒙牛有很大优势,首先是专业人才,手底下的就是现成的;其二,都是混这个行业,对市场知根知底;其三是他们手底下还掌握不少供应商和客户。
当时牛根生为了避免发生不愉快的冲突,牛根生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
牛根生
蒙牛一开始就是个中小企业,这里有个小插曲让蒙牛因祸得福,广告牌被砸事件。
当时蒙牛广告铺遍呼和浩特的大街小巷,广告牌广告语: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蒙牛的广告牌一夜之间被砸的稀巴烂。
深挖的媒体给蒙牛免费做了一次大广告,大肆宣传蒙牛这是什么企业,遭到这样的打击。
虽然广告牌受到打击,但是让蒙牛从默默无闻变成呼和浩特街头小巷都知道的企业。
蒙牛被砸的广告究竟是出自谁手?虽然牛根生没有指名道姓,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蒙牛
2002年,蒙牛乳业被国内一家知名媒体称为“中国发展最快的企业”,只花了两年时间,营业额差不多暴涨20倍,堪称中国奇迹。蒙牛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崛起,成为中国乳业的赫赫有名的品牌。
2004年,牛根生豪砸3亿拿下电视台的黄金广告,被称为“标王”,蒙牛乳业也从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变成了国内乳业四强。
同年,蒙牛集团挂牌上市,牛根生一夜之间身家上亿。
“中国第一抠”
牛根生被外界冠名为“中国第一抠”,因为不管牛根生去到哪里,他习惯戴着一条18元的领带,去到哪里都不愿意住豪华的酒店,就住蒙牛的招待所。不用招待的前提下,用餐也是能省则省,有时一碗面条,有时一碟咸菜足矣,不爱主张浪费。
工资一直都拿的比手下还少,因为有80%捐赠出去。手下坐豪车,他坐普通奥迪。太太一个月家用就是3000,超过要报账。
蒙牛广告
这就证明牛根生抠门吗?这叫省吃俭用,没必要浪费就不浪费。
牛根生曾经说过: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不该花的钱乱花,那是越位;把钱用在刀刃上,那才叫责任。
公益事业企业家
牛根生可是“全球四大捐赠巨头”榜上有名的,其他三位分别是: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
从2006年到2015年底,老牛基金在公益事业贡献了10亿元。
老牛基金会创立以来,公益慈善高达171多项目。
牛根生
牛根生创业史告诉正在创业的小伙伴们,不管在创业时期遭受多大的打击,都要坚持下来,只要坚持下来,才能看到未来,不能半途而废。
也说明了:企业和企业的竞争总是有的,但是要光明正大,赢也要赢的光彩,没必要搞下三滥的手段。
如今的牛根生已经退居二线,把自己的的财富交给了信托监管,继续坚持做慈善公益。
希望有更多人企业家像牛根生一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知小伙伴们,对这位中国牛人有何感想呢?欢迎留言分享。
喜欢的关注一波,了解更多的名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