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377万?所以,研究生也要开始烂大街了吗?

译言·译眼看世界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还有2天就要拉开帷幕了。自去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后,今年又持续大幅增长至377万人。而随着研究生逐渐扩招,关于“考研热”这个话题的讨论也不绝于耳。今年迫于新冠新冠疫情,“考研热”进一步膨胀,成为人们就业的缓冲剂。

随着就业门槛的升高,很多时候读研不再是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自我升造,而往往成为寻找更好就业的必备工具。你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01

财富视域下的教育贬值

在最近的一次人文论坛上,达夫·麦克唐纳就他最新出版的一本关于大学教育的书籍展开讨论。该书名为《金护照:哈佛商学院、资本主义的极限和MBA精英的道德失范》。在讨论中,麦克唐纳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我们的社会总是把失败与经济上的窘迫联系起来,而不是道德的匮乏。

从本质上讲,在我们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成功就等于高薪,失败无外乎低收入;然而,麦克唐纳在其演讲指出,真正的失败与金钱无关,而是与道德有关。

然而在大多数人眼里,大学教育早已被看作赚钱的敲门砖。美国资本主义则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因为它把财富与成功混为一谈,降低了教育的价值。资本主义精神深深地扎根于美国文化中,让我们从小就相信努力工作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这既能培养舒适(甚至可能是奢侈)的生活方式,也能得到同龄人的尊重。

反过来,高等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资本社会的语境下也难以彰显,反而成为了人们功成名就的牺牲品。许多大学生认为他们的本科教育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为了将来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很少有人把真正的大学教育作为一种目标。

这与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无关系。自二战后的GI法案(GI法案即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为军人提供教育援助以来,大学规模便开始日益扩张。如今的大学已经发展到如此庞大的规模,以至于人们开始质疑高等教育学位是否仍有价值。

在过去的20年里,博士和硕士的数量飞速增长。从稀缺性原则来看,越稀缺的事物往往被赋予越高的价值,因此当硕博学位数量猛蹿时,从理论上讲便意味着学位的贬值。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美国社会现在将本科学位称为“新的高中文凭”,言下之意则是本科学位的贬值。在本科学位日益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们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学位,为自己在就业市场创造更高价值。这也是“考研热”的一个重要原因。

02

高等教育价值的转变

在此种语境下,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主流认识也发生了转变:在很多人眼里,高等教育不再是一个思想启蒙、研究调查、发现自我的殿堂,而是成为了资本社会中又一个有利可图的职业的敲门砖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71%的千禧一代将“能够赚更多的钱” 列为他们报考大学的最重要原因,比例远远高于那些为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为研究生继续深造做准备”的人。

这一研究结果体现了当代人读大学的真实心态。珂斯-森木佛妮·约翰逊说:“我与一些大学新生交流,他们有的承认对自己填报的专业并不感兴趣,有的则是父母已经为他们安排好了工作,自己只是来大学混个文凭。”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大多数能负担基本生活费用的职业都至少需要本科学位,更不用说高薪职业了。在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下,人们更是对高等教育趋之若鹜,而不知其内在价值。

此外,高等教育的费用也是荼毒大学教育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报道,州内学生在公立大学一年的平均费用为20,090美元,州外学生为34,220美元。私立学校的费用,包括学杂费,几乎可以达到两倍。

在当代美国社会,初入职场的学生必须先处理好日益加重的大学债务经济负担,才能开始积累个人经济收益。因此,如果学位似乎不太可能带来高薪工作,那么偿还学生贷款的压力可能会让学生不敢去攻读他们热衷的本科专业。这就可能会使大学教育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因为学生们都去追求那些能带来高薪的热门专业。

03

大学学位的内在价值

从本质上讲,高昂的学费,加上人们将成功等同于财富的观念,已经削弱了教育本身的重要性,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完全消磨了从本科经历中学习的乐趣。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美国人被灌输了一种虚幻的观念:即使你每天讨厌你所做的工作,只要你的工作薪水高,你就会在世界上名利双收。

这种情绪是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而这些人中的很多正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追求学位的人群。

美国心理学协会的记录显示,41.6%的大学生表示有长期焦虑的经历,而36.4%的学生表示经常有抑郁的感觉。从逻辑上讲,如果有更多的学生上大学是为了在教育中找到个人意义和自我成就感——一个比金钱更重要的目的,那么这些数据或许会有所下降。

这也引起了对大学学位内在价值的讨论,人们都在思考大学学位在多大程度上为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做了准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