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见·非遗故事5】这个豫东小村,绵长3000年酒香满满的乡愁

这个豫东小村,绵长3000年酒香满满的乡愁

文/刘起旭  图/王富杰

“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2019年最后一天,前往谷熟镇朱阁村采访,离村1里许,就嗅到了浓浓酒香,那香气轻柔、优雅、纯净、还有一丝丝的甜味混杂其中,实在有想喝几口的冲动……
汤都红粘谷酒第十代传承人杨威,坚守传统工艺,地锅、沙缸蒸小酒
闻香识途,我们径直走进村子深处的“汤都红谷”酒厂。一进复古式厂区大门,汤都红粘谷酒传统制作技艺各项流程的墙体文化便映入眼帘,汤都红粘谷酒生产展示厅,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现代与古典有机结合,好一派生产与观光一体的新型厂区。忽然一股微风,一缕清新的小酒香扑面而来,直沁心脾,转脸一看,在暖暖的夕阳斜射下,只见一位大娘正将热气腾腾、晶莹透亮的红粘谷出锅。
《虞城县志》载,商朝第一位帝王汤的都城就建在今天的谷熟镇——汤都。汤的辅臣、奴隶出身的宰相、烹饪鼻祖、中草汤药的创始人伊尹在这里建功立业并寿寝此地。汤都红谷养生酒和红粘谷小米就在这样一个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并传承下来……忽然一句“请到制批作坊感受传统手工制酒的神奇吧”把我们从历史长河拉回到了现实中。原来是汤都红粘谷酒第十代传承人杨威从外边洽谈生意回来了。

冬日阳光混着红粘谷的浓郁香味,弥漫着一片神秘而又温馨的氛围

地锅煮出红粘谷米批金灿灿

在制批作坊,第九代传承人杨明领,一边制批一边介绍家传:“汤都红谷”酒是原生态纯红粘谷酿酒,传承于杨氏祖传秘方,原料、器皿、蒸馏等酿造工艺和方法都很讲究,原料仓储、谷子脱皮、煮米制批、发酵、地锅蒸馏、储酒、分装等都是纯手工制作,技术要求精湛,“那小酒,夏季直接饮用甘凉清爽、消疲降暑;冬季加热到50度,谷香味更浓更好喝。”

五谷养生,红谷为首。红粘谷是汤都红粘谷酒的主料。

“五谷养生,红谷为首。”领我们去包装车间的路上,杨威说,《本草纲目》载,红粘谷别名老粘谷、风迎花、红苋菜、白苋菜、银苋菜、田银苋,谷粒呈红色黑齐,米色蜡黄,红粘谷酒可作药引子,是治疗骨风湿疼痛的偏方,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适量饮用红粘谷酒,能改善肌体新陈代谢、软化血管、养容颜、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自从杨威返乡带领村民创业,不光生产小酒,还生产红粘谷养生小米。”正在赶制包装的贫困户、村民魏金莲高兴地说,“最主要的,这都是杨总带领我们贫困户种植、加工、销售的。”
“其实俺就是想家了。”神情憨厚、皮肤黝黑、体型略胖的杨威,语气像个孩子,但谈话中给人一种农民的地道、军人的豪迈、商人的睿智。“俺退伍后在外闯荡,卖过手机、开过银楼、做过皮具买卖,却始终放不下对家乡的牵挂,最怀念小时候父亲用红粘谷酿的酒。”
气泡在不停的涌动,发酵的过程很漫长,那是诗意的酝酿和对未来仙境的渴望……
漫步酒坊,一缸缸正发酵的红粘谷酒在酒缸里不停的涌动出气泡,醇香扑鼻;隔壁的仓库里,已经包装好的红粘谷酒和养生米码放得整整齐齐。包装上印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进入了公司主页,可以看到产品的详细介绍,并直接下单购买。“每年能卖出四五万斤红粘谷酒、70多万斤养生米,现在最苦恼的是供不应求,订单很多,生产跟不上。”杨威从展架上取下一瓶,“尝尝吧”,顺手打开瓶盖递来,实在忍不住那酒的清香诱惑,轻轻呡了一小口,自唇过舌经喉直奔脾胃,香醇、柔和、温暖,不多时,沉醉如入云端仙境……

小酒淋出,看一眼就醉,呡一口,如入仙境……

如今,杨威还是朱阁村精准扶贫种养殖合作社法人代表。“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帮忙打理谷场、发酵酿酒,一个月下来都能有千余元收入。像俺一样跟着酒坊脱贫的有70多户哩。”贫困户王凤云一边干活一边接受采访。

本村村民、贫困户加入“汤都红谷”酒旗下的合作社,家门口务工致富

“将来规模大了,还得多招一些村里的年轻人,管理和物流都需要人来做。”杨威说,2017年,在镇里的支持下,他的红粘谷酒酿造技艺成功入选商丘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借着这股东风,打造了红粘谷种植+红粘谷小米+红粘谷养生酒加工及销售的一条龙特色产业链,通过地租、用工、分红等形式带动村里72贫困户脱贫。

一缸缸正发酵的红粘谷酒在酒缸里不停的涌动,散发醇香、孕育希望

室外滴水成冰,说一句话哈一团白雾,但杨威专心致志介绍,浑然不觉寒冷。他说,“目前,已建有3000多亩的红粘谷种植基地,将来想把俺镇打造成一个集红粘谷造酒、酒糟养牛、牛粪还田、沃土增产于一体的特色小镇。现在正在打造一个文化广场,传播红粘谷酒酿造文化和技艺,让更多人喝到朱阁村酿制的红粘谷酒,品味3000年历史。”

虞见:图说您遇见的虞城

用照片讲述故事,用图片展示精彩。用相机和手机记录真实。一个片断,一段过往,一个回忆,所有精彩的瞬间,让我们的记忆更美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动人的故事,增加了美丽的片断。让我们一起拿起相机和手机,来记录虞城的变迁,来记录你我他的故事,来记录那些遗失的美好……每天早上五点半(周日除外),请到订阅号里找到【虞见】,浏览转发新的图片。草根平台,有你精彩:你来拍,我来发。

投稿要求:

专题组照:标题+单位+姓名+200字说明词+6—10张图片(每张照片下附说明词)。

单幅照片:标题+单位+姓名+拍摄时间+地点+一句话说明。

投稿微信:yujian476300(建议微信投稿,方便沟通)

投稿信箱:yujian0370@126.com

咨询电话:0370-3122688

投稿说明:微信投稿,直接以聊天形式发至微信号yujian476300即可(微信发图片时请勾选“原图”)。入选稿件按顺序推送。

重要说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图作品均属原创,如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平台有权追究侵犯原创权益的责任。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自亮《大堽美酒香》

    [阅读悦读丨书讯]<时光流沙·红颜殇>新鲜出炉! 文/王自亮 [作者简介]王自亮,河南省长垣县委宣传部.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到大堽,是一件酒事,也是一件美事. 远远的,就闻到了扑鼻的 ...

  • ​酒 /豫东坷垃头

    酒 文/豫东坷垃头 在这个木架作坊,与这个作坊 相伴的酒都散发着 泥土味道 黑黑的坛,憋闷着 用黑黑的眼寻找机会 撩倒几个酒徒 一杯酒一碟往事 醉 才能抱住影子 才能成三人 多想做一个酿酒的人 让爱情 ...

  • 区县新闻丨河南邓州:桃香酒香满戴岗

    带贫鲜桃酿玉露,桃香酒香满戴岗.2020年11月12日,浓郁甘甜的桃香与清雅微醺的冬桃酒的酒香,交织熏染着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高集镇戴岗村的千亩桃林,让戴岗的深秋和村民的生活,增添了温暖与甜蜜. 嗅着袭 ...

  • 【虞见·非遗故事3】鬼子肉、滚子肉,这块肉在七代人手里越做越香

    鬼子肉.滚子肉 这块肉在七代人手里越做越香 图/王富杰  文/于战超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可见驴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驴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胆固醇这&quo ...

  • 【虞见·非遗故事2】传承300年的虞城景家贡麻花

    传承300年的虞城景家贡麻花 图/王富杰  文/刘起旭 12月5日下午,踏着冬日夕阳,到李老家乡陈店集村拜访景家贡麻花十一代传承人景庆辉,刚拐进陈店集十字街,一股麻花伴着些许清新调和油的香味,便顺着微 ...

  • 【虞见·非遗故事1】巧手农民黄乐意的面塑艺术

    巧手农民黄乐意的面塑艺术 图/王富杰  文/虞小于 这个虞城农民,竟然用面制作出了巾帼英雄花木兰.嫦娥奔月.贵妃醉酒.关羽.张飞.赵子龙等古今名人! 黄乐意陶醉于自己的创作中 日前,走进虞城县非物质文 ...

  • 【虞见·百姓故事】俺从一套修脚刀做起!

    俺从一套修脚刀做起! 闻集敬老院 杜明艳 闻集乡朱楼村五保老人余秀英,97岁高龄,三个月前入住闻集乡敬老院,记忆中她最初来敬老院的时候两个人扶着走路,右侧脸上有鸡蛋大小一块擦伤,还有很深的血迹,把本来 ...

  • 【虞见·百姓故事】虞城:退休老师要为烈士立传韩老师

    虞城:退休老教师要为烈士立传 虞小勋 这几天,虞城县年近八旬的退休老教师韩宪臣似乎又忙了起来.他的一位知情学生说:我们都应该帮助韩老师. 韩老师在忙什么呢?原来,清明节前的一天,张集卢庙学校校长张秋芝 ...

  • 【虞见·百姓故事】迟开的茉莉花

    迟开的茉莉花 县交通局  倪全胜 这是我家的一盆茉莉花,去年家里有三盆茉莉,过冬时冻死两棵,就剩下这一盆了,因为她也是躲过严寒侥幸存活下来,所以,今年春暖花开时移出室外,模样一直蔫蔫儿,原本五月份到来 ...

  • 【虞见·百姓故事】就因为心里装着“责任”

    就因为心里装着"责任" 孙玉堂  韩宪臣 刘海涛照顾半瘫老伴已经17年了. 在虞城县卫生界,提到刘海涛,熟识他的人都是一句话:他太不容易了. 刘海涛同志1960年毕业于县卫校,,在 ...

  • 【虞见·百姓故事】状元小镇传佳话,寒门三子跃龙门

    状元小镇传佳话,寒门三子跃龙门 虞小勋   王正阳 近日,在状元故里虞城县古王集乡荣庄村,村民王凤平家接连走出三个大学生,在当地成为美谈.大女儿周慧萌高考时被烟台大学对外汉语系录取,后又考入中国传媒大 ...

  • 【虞见·百姓故事】看看俺家的“百花园”

    看看俺家的"百花园" 图文:倪全胜 俺叫耿长美,家住虞城县城郊乡鸳鸯口,俺从小喜爱花,看,俺家快成了"百花园"了!欢迎大家有空来玩! 小院全景 小院一角 美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