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性
1、如何通过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理解能动性?
2、人可以怎么最大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看到这2个问题时我稍感诧异,塞利格曼早在90年代对以上两个问题早已回答的很透彻,而且你还现场听了他老人家的讲述。
再问的意义是什么?
我猜想你可能觉得自己没太听懂,或是语言能力有限以至于想搞的更明白一些,更或是译作晦涩难懂让你望而却步。
我把你的问题归结为:“怎么用人话,更通俗的讲一讲塞利格曼的能动性?”。
你的本意是这个意思吧?
01
塞利格曼是谁?
这个人,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其实也不重要,“习得性无助”你肯定听过,这词就是这老哥们1967年提出的,后来根据他的狗笼子实验结果,才发展出了积极心理学。
我们得先搞懂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才能明白“能动性”,不然是空中楼阁。
啥是习得性无助?
这老哥们的话是:当坏事发生,那些具有将坏事的起因看作是固有的不变的人往往陷入失助的境地。
到底是个啥意思?
举个例子:你多次创业破产了,你先觉得是自己命不好造成的,后来又觉得是自己智力低下造成的,慢慢的,你觉得是自己的冲动、武断、盲目、不听劝告等等因素造成的,你越想越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干脆回家等死算了,于是你就回家躺下等死了。
习得性无助的理论源头在哪里?塞利格曼为什么会提出这个理论假设,然后去做实验?
源头是宿命论,是基督教的教义,这种上帝最高,天最大的思想是不符合哲学现实的,然而,他却深埋欧洲人和美国人的潜意识之中。
所以,塞利格曼的理论假设是建立在欧美群体潜意识基础上的,所以他的理论是不一定适合东亚文化的。
况且,习得性无助这个理论对不对,也够呛,我后面再表。
假设它的对的,那我先说说,是不是适用我们。
02
习得性无助的理论适用我们吗?
个人一直觉得这个理论至少是“不适用中华民族的”,虽然武志红等心理学从业者经常在节目里提及,但我个人认为,他们也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立足于中华实际。
为何?且听道来。
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
从这时起,中华民族就奠定了以(东方)哲学为基本调性的文化,但这对统治阶级其实是个大坑,因为儒术从外表上看起来是能奴化民心、教化民众,让他们相信天命,俯首听臣,但儒家思想的内核却是“哲学”。
哲学,从来是不信天地、不尊鬼神的呀。
所以才会有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思想不只是出于毛,中华文化历来都是,天地不仁、失道寡助等等。
统治阶级入了这个“坑”以后,就再也没能力“跳”出来过,所以,欧洲有王室(日本虽然也有,但这个话题太长,不表)除中国以外的国家有贵族阶级,唯独中国没有。
因为在儒家思想内核的驱动下,国人从不信天,认为谁都能当皇上,只要敢努力,有能力,所以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分分合合,但保持了相对统一,这正是(东方)哲学思想奠定的基础,结出的果实。
所以,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必然不适用我们的民族特性的。
如果作为病理性的个例,显然是合适的,如果在公众场合谈国人之病、国人之陋,显然是严重错误加谬论。
如果有了以上的理论共识,接下来谈“能动性”,就比较容易理解。
03
如何通过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理解能动性?
首先,心理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隶属于哲学,而社会学只是哲学的一个高级打工仔。
打个比方:哲学是一个设计师,社会学就是一个装修队,设计师设计好了图纸,装修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出了,那种材料最合适,那种方案最经济实惠等经验。
所以从社会学出发解释能动性其实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况且,以虚务虚(能动性)易,以实证务虚难,而且是太难太难。
我就从哲学层面谈谈能动性吧。
谈哲学呢,容易枯燥,没办法用人话讲,你切耐着性子看,实在看不下去就翻页吧。
从哲学上看,能动性(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我只能说可能,因为哲学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的变化其实就是大脑的生物活动,而物质遵守牛顿定律,一直运动或静止。
我想说的是,在宇宙大爆炸之时,一切可能都决定好了,今天的一切都是注定的,这也正是宿命论的起源。
意思是物质的复杂化,人类不能改变,人没有主观能动性,也不可能产生主观能动性。(我将你所说的能动性暂理解为主观能动性)
在本体论上,从宇宙的起源,物质的存在,物质遵循的运动定律,到意识存在基础来看,确实推不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但在认识论上,人的意识来自于感觉,人能感觉到自己可以自由的思考,意识的自由是建立在“感觉到”这个层面之上。
请问: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这就追问到“感觉”的产生机理,追问到意识的载体“人脑”的运动,又进入本体论,又得不出“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结论。
足见,主观能动性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感觉到”而言的。
但是,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
而所谓一些动物如人一样的做某些事情,这不是主观能动性,而是动物出于生存需要的必备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称为本能。
动物是只有做法而没有理论的,也就是说没有主观能动,不是出于意识支配的。
比如小狗算术,它并不知道数字的概念,而是出于一种条件反射(了解训狗的人都知道,就是放狗粮的原理)。
我们假设,假设前段的哲学推论是对的。
那塞利格曼的“能动性”理论是立不住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根都不在,得出的结论必然是全部错误的。
我们再假设,假设马克思的理论是对的,主观能动性是存在的。
那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就是立不住的,因为动物是没有能动性的,那么“狗笼子”实验根本就无法应用到人身上,哪来的“人”的习得性无助,我们只能理解为“狗有习得性无助”。
04
人可以怎么最大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坚信自己,让内在的两个声音变成一个。
但操作起来又何其难也。
我们现在假设,主观能动性就是存在的,而且就存在人身上。
那我们首先得认识,并且坚信:人是万能的,人是能改变一切的,包括自己的思想意识。
这就是东方哲学独有的特点,人定胜天。
你得相信人定胜天,你能逆天改命,相信李开复说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改变不能接受的”。
这话啥意思?
对无法改变的事情,如我们的出身、长相等,你无法改变,所以只能要去接受。
而那些可改变的同时你又是不能接受的,就主动的改变,如学习很苦,你无法接受,但不学你就低人一等,干活很累,你无法接受,但不干你就没饭吃,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大致如此吧。
总之,你要是能改变你不能接受的,那你就升华了。
你在改变什么?
不能接受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实就是和我们的“本我”作斗争,弗洛伊德将本我归纳为“食色性”,我一直认为应该再加一个“懒”。
也就是超我和本我的斗争,如果超我打赢了本我,你的心理问题就严重了,如果超我打死了本我,你就成就了精神疾病,变得刻板木讷。
反过来,如果本我打赢了超我,你就容易纵情声色,本我打死了超我,你就容易精神分裂或躁狂发作。
只有一个办法,超我本我相互谅解,互相承认,从敌对关系发展成合作关系,解决了内部矛盾,人才能向外发展,也就有了能动性。
具体怎么做?
举个例子:假如今天雾霾红色预警,你不想出门,但是不出门就没饭吃。其实除了雾霾你还懒是不是?
超我说:兄弟,我理解你,但是楼下的辣子炒鸡真TM好吃,我给你一个雾霾专用口罩,这下我们出门好不好?
本我不好意思了,说:“那好吧”。
你看,你接受不能改变的,并改变不能接受的,对吧。
这个例子,内在的机理是什么?
是原谅自己的懒惰,并且承认他,而且用更大的利益去诱惑它,它就会出现能动性。
下楼后,本我突然想起来,还有比辣子鸡更好吃的东西,阳澄湖大闸蟹,可惜就是要坐2站地铁。
超我说:走吧兄弟,不就2站路嘛,十几分钟,有站在这做选择的时间,我们早就到了对吧?
本我说:行。
这一段内在的机理是:目标要尽可能设计的够小,才有可能实现,如果是20站地铁才能到,那本我的动机反而会消失。
吃完了大闸蟹,本我爽开了颜,结账,275元。
超我说:兄弟,明天我们继续来吃好不好?
本我:擦,钱呢?
超我:要不我们今天去把那三家的单子跑了,只要中一家,那吃个一周都没问题,对吧。
这一段内在的原理是:如海因茨偷药,有一个两难的故事,不吃就痛苦,吃吧又费钱,反正不吃也痛苦,挣钱也痛苦,那还不如痛一个,爽另一个,于是有了选择,两种痛苦就变成了,一种痛苦。
和所有的童话故事的结局一样,最终超我和本我幸福的在一起。
你看,这个故事很简单。
其底层逻辑:一是相互原谅不打架,二是相互欣赏同兴趣,三是要有利诱小目标,四是设置两难做抉择,五是参与比结果更重要。
能动性的开端是参与,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在参与上,塞利格曼在(AuthenticHappiness)一书中指出,快乐三要素:享乐(兴高采烈的笑脸)、参与(对家庭、工作、爱情与嗜好的投入程度)、意义(发挥个人长处,达到比我们个人更大的目标)。
三项要素之中,享乐带来的快乐最为短暂。
他说:“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有太多人以追求享乐为生活的目的,但是参与和意义却远比享乐重要。”
文章的最后回答你所说GPT-3,一句话就能说清楚,我认为心理学关联GPT-3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些商业宣传的噱头而已,世界公认:机器唯一不可能替代人的唯有哲学,当然,也包括心理学。你要相信。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