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难治?快看文章!| 肺病对药组药举隅
张士卿 邓沂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于己百先生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验对药组药,轻松解决临床常见病证。
胆南星、地龙
二者合用,具祛风化痰、定痉止咳之功,宜于风痰阻滞、痰热壅肺之阵咳、痉咳的治疗。
南星“治痰功同半夏”(《汤液本草》),而“半夏专主肠胃湿痰,南星专主经络风痰”,特别是“(南星)胆制味苦性寒,能解小儿风痰热滞”(《本草求真》)。
地龙,性寒而下行(《本草纲目》),性寒故能解热痰,下行则能降肺止咳平喘。
于氏将胆南星、地龙二味合用,既清肺热,化风痰,又下气降肺,止咳平喘。
如此标本兼治,凡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尤其是小儿气管炎,由于风热痰阻滞气道所致者,用之确有良效。
地龙、僵蚕、射干
射干苦寒,入肺经,降逆行痰,清热解毒,用于痰热壅肺引起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热毒所致之咽喉炎、扁桃体炎的治疗。
于氏以射干为主,配伍清热、降气、平喘的地龙和祛风解痉、利咽消痰的僵蚕,共奏祛风化痰、利咽止咳之功,宜于风痰阻滞、寒邪化热、肺气失宣引起的咽痒、咳嗽与咯痰不利,上感、急慢性咽炎、气管炎等病症皆可用之,疗效确实可靠。
临床具体应用时,症情较轻,只宜射干配地龙,或射干配僵蚕;症情较重,则宜地龙、僵蚕与射干三味合用。
地龙、海螵蛸
地龙咸寒,清热、解痉、平喘,现代研究其所含海波黄嘌呤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云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浸剂对豚鼠试验性哮喘也有平喘作用。
临床常用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之痰鸣喘息、不能平卧之症,尤以风热阻肺、肺热壅实所致者最为适宜。
海螵蛸咸涩、微温,具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之功,宜于遗精带下、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吐酸胃痛等症的治疗。
于氏取海螵蛸味涩质重的特性,并遵《素问·脏气法时论》“肺欲散,急食酸(涩)以收之”的理论,与地龙合用,寒热兼施,共奏祛风止咳、敛肺定喘之效,用于咳嗽兼见气喘之症,无论寒证热证,皆有良效。
紫菀、百部、冬花;黄芩、麦冬
紫菀、百部、冬花,三药为伍,温肺化痰止咳,宜于肺气壅塞所致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咯痰不爽及肺虚久咳、劳嗽咯血等证。
紫菀“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本草再新》),“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神农本草经》),其甘润苦泄,辛温而不燥,专入肺经,长于润肺下气、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喘,咳嗽无论新久、寒热虚实,皆可用之。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止咳力强,可用于多种咳嗽,尤宜于久嗽及肺虚劳咳。
冬花功同紫菀,亦常与紫菀相须为用,以增强化痰止咳平喘之效,然其辛温而润,临证以寒痰咳嗽最为适宜。
于氏临床上对寒痰咳嗽、痰多色白之证,仅于三味中任选二味用之;而对咯痰不爽、久咳劳嗽之证则三味尽用,恒久奏效。
黄芩、麦冬,具清热润肺止咳之功,可用于咳嗽、咯痰色黄、口干便结等证。
黄芩“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咳喘气(《本草正》),麦冬养阴润肺,“治肺中伏火”(《珍珠囊》),因此黄芩、麦冬二味合用,是将清肺火、润肺阴、止咳喘三效合而为一,凡寒痰咳喘,日久化火、火热伤阴及痰热、阴虚咳嗽,用之皆宜。
茯苓、杏仁、葶苈子、大枣
茯苓、杏仁合用,源于《金匮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汤。
茯苓甘淡而平,甘补淡渗,性平作用缓和,具化气除饮降逆之功,宜于停饮所致之咳嗽。
杏仁苦微辛,性微温,苦降肺气,辛能宣散,有止咳平喘之效,为治咳喘病之要药。
于氏将二药配伍,行水饮,疏肺气,止咳喘,用于水饮阻肺引起胸闷气短、咳嗽咯痰而大便不干病证的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属痰湿所致者,皆可用之。
葶苈子配伍大枣,来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子行水祛痰、平喘泻肺,痰饮去则咳喘平,胸闷止,即“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之义。
大枣益气和中,可使邪去而不伤正,以免葶苈子泻利太过,损伤阴液肺气。
两药合用,泻肺行水祛痰,下气止咳平喘,专治痰涎壅盛所致咳嗽气喘、胸闷短气而大便干结的病证。
茯苓、杏仁与葶苈子、大枣,主治证均为咳逆上气、胸闷气短,但前者宜于大便不干的病证,后者宜于大便干结的病证。
浙贝、瓜蒌、生牡蛎
贝母为化痰止咳的良药,而浙贝苦寒较重,开泄力大,散结作用强,正如《本草正》所言:“(浙贝)最降痰气,善开郁结”。
瓜蒌既能清化热痰,又能利气散结宽胸,因此可通胸膈痞塞,以治胸痹、结胸之胸膈痞满或疼痛。
于氏以化热痰、散结滞、止胸痛的浙贝、瓜蒌为主,又加上咸寒能够软坚散结,兼能清化痰热的生牡蛎,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除痞止痛之效。
临床用治痰热结滞、气机阻滞之咳嗽咯痰、痰黄难咯、胸闷胸痛等证,疗效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