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lib线上展览 | 诸神、宗教、人性: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线上展览第13期
诸神、宗教、人性: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前言
一
春(La Primavera (Spring))
203cmx314cm,油画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原名亚历桑德罗·菲利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是欧洲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人文主义思想,充满世俗精神。其后期的绘画中又增加了许多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风格典雅、秀美。《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是最能体现他绘画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这幅画的情节是在一个优美雅静的树林里,美丽端庄的维纳斯位居中央,她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春之降临。在维纳斯的左边,季节女神Flora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向观者迎面而来,她全身披戴着饰花的盛装,身后跟着春神莎菲尔和风神。
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写照,他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手段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
维纳斯的诞生(The Birth of Venus)
172cmx278cm,油画
《维纳斯的诞生》,画家将情感以柔美的笔法,来描绘希腊女神的诞生。创造了一种具感性的、女性的优美和谐的气氛。赤裸的维纳斯象征的正是人文主义的理念,亦即由纯粹、单纯与高贵灵魂所构成的灵性之美。隐藏在这幅画作中的繁复的象征系统,可以解释为企图整合新的基督教理念(画面隐喻着洗礼的水,带来灵魂的重生),以及辉煌的古典神话,而这样的整合正是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的典型。
滑动查看细节
大天使米迦勒与撒旦(St. Michael & Satan)
268cmx160cm,油画
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与李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所绘的画以“秀美”著称,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优美。
在基督教义中,上帝在创造世界的第二天,创造出了天使(Archangel)。天使长米迦勒则是被明确指出姓名的七名大天使之一。启示录中有米迦勒与化身为恶龙的撒旦争斗的叙述,因此西方文艺作品当中,多半是将米迦勒塑造成背有巨翼、全副盔甲,手中挥着带有蓝色火焰的剑或长枪、脚踩着恶龙或巨蛇的战斗天使形象。
诸神之宴(The Feast of the Gods)
170.2cmx188cm,油画
乔瓦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1430-151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是威尼斯画派的创立人,并使威尼斯成为文艺复兴后期的中心。他创新了许多题材、在绘画形式和配色上也带给大众新的感受,将文艺复兴的写实主义提升到了另一个新的境界。
《诸神之宴》是贝里尼一生所画的最后一幅杰作。这幅色彩丰盛的画取材于奥维德﹝Ovid﹞的《盛宴》﹝Fasti﹞中的诗句,描述在一次酒神的盛宴中,生殖神普里阿普斯萨﹝Priapus﹞因为行为不检,在宴会中出糗的事情。
生殖神禁不起肉欲的诱惑想把仙女洛提丝的裙子掀起来,但是驴子的叫声使他的企图归于失败而当众出糗,在座诸神因这件糗事莫不欢天喜地。这段插曲充份表达了优雅而俏皮的文艺复兴期之宫廷风俗。
画面中主要的诸神脚色从左边开始依序是:
塞立纳斯﹝Silenus﹞:森林之子,祂带了一头驴子。
巴卡斯﹝Bacchus﹞:酒神,长相像一个小孩,戴着一顶葡萄叶头冠。
佛恩乌斯﹝Faunus﹞:森林和田野之神,戴着一顶松针叶头冠。
默丘利﹝Mercury﹞:信使之神,带着一根节杖。
朱比特﹝Jupiter﹞: 天神,带了一只老鹰。
一位不知名的女神,手里拿着一种代表婚姻的果实。
潘恩﹝Pan﹞:一个半人半兽的神,戴着一顶葡萄头冠,吹着一把牧笛。
尼普顿﹝Nepturne﹞:海神,带着一根三叉戟。
洛提丝﹝Ceres﹞:农耕女神,带了一穗麦子。
阿波罗﹝Apollo﹞:光明之神,头戴桂冠,手持文艺复兴时代的乐器。
普里阿普斯萨﹝Priapus﹞:生殖之神。
洛提丝﹝Lotis﹞:水泉女神﹝naiad﹞之一,代表贞洁。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Venus of Urbino)
1538,提香(1488-1576)
119.2cmx165.5cm,油画
提香·韦切利奥( Tiziano Vecelli或Tiziano Vecellio,1488-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派的画家。青年时代在人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威尼斯派的绘画艺术,把油画的色彩、造型和笔触的运用推进到新的阶段,作品洋溢着欢欣的情调和旺盛的生命力。
这幅作品表现出提香细腻描绘的功力与创新构图,画面前方横躺着一位身体匀称的裸体美女;她身后的一大面黑色布幕遮住了左半边画面,右半边则表现出室内的情景与空间。提香将背景从中切开做差异性极大的处理,一方面在引起观赏者想知道黑幕后面是什么地方?另一方面也让大家满足内心偷窥的欲望。提香处理这种题材及构图的方法,在绘画史上都是一种挑战与突破,19世纪法国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时期的画家马奈受了这幅画的影响创作了《奥林比亚》。
酒神与阿里阿德涅(Bacchus and Ariadne)
176.5cmx191cm,油画
这幅画描述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的女儿亚里亚得妮被恋人忒修斯抛弃而徘徊在沙滩上,远扬的小船在她的左肩处隐约可见。酒神巴卡斯和陪他狂欢作乐的跟随者到来,从凯旋车跃下的巴卡斯看到亚里亚得妮旋即坠入情网。为了表示他的爱是真诚的,于是他保证亚里亚得妮不死,便把她的头冠抛向天空变成星座。
画面左边是孤立在画面众多的人物之外的亚里亚得妮,提香以上下左右的对比,描绘人体复杂姿势的对位法,描绘她优雅的姿势,强调衣服流动的色泽。在画面中间是年轻半裸的酒神,他扭曲着身体,正想要从凯旋车跳往前方,与亚里亚得妮的姿势呼应。漩涡状粉色的衣服仿若天使背后的翅膀般随风飘舞,阴影部分的深红色与亚里亚得妮流畅弯曲的红色围巾相映成趣。年轻的酒神头上绕有葡萄叶,双唇半开、忘情地注视新的恋人。
二
哀悼基督(The Mourning of Christ)
200cmx185cm,油画
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佛罗伦斯画家和建筑师,被公认为文艺复兴初期最有天份的美术家,他的作品有着从束缚的中世纪解放出人性的力量。他认为宗教人物如圣母和耶稣,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他特别加强了人物画中的肌理和阴影感,也将过去平板的金或蓝色背景改为透视画法的一般风景。他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在耶稣的遗体周围,是一群绝望的女圣徒和使徒们。乔托将景物安排在他度过年轻时代的托斯卡纳山岩下,画面中没有任何多余的细节,而沉浸在痛楚中的主要人物,表情哀伤但都带着高贵的节制,这使人们回忆起最伟大的古典传统。圣约翰俯身向前凝视着耶稣的尸体,姿势毫不矫柔造作,却有一种肃穆的气氛,令人为之动容。画面上方的天使们,是唯一用纷乱的形式来表示哀伤的,正如乔托作品中大多数的天使那样,他们看上去好像没有腿,他们的长袍向后飘了起来,就好像被风吹起来一样。
这幅画真正强大的感染力,还是来自于那些体形真实、衣着朴素、而又气质高贵的,所有活生生的人物,他们实实在在、活灵活现地,让观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他们对耶稣的衷心敬爱。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beforerestoration)
880cmx460cm,壁画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达·芬奇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科学理念和艺术的结合,超越时代。
以往《最后的晚餐》刻意渲染哀痛气氛,众门徒各自陷入沉思,犹大远离众人,仿佛他的罪行已经确定。但达·芬奇独具匠心,选择了耶稣用餐时,宣布座中有人要出卖祂、众门徒大为震惊的那一刻。
对这幅壁画的人物心理变化之掌握极为传神而复杂,在此之前,从没有画家为人物的表现而去研究人类的心理;所以达·芬奇被视为是这种新观念的创始人,为世人证实“艺术家也可以是沉思与创造的思想家,与哲学家没有两样”的新观念。
滑动查看细节
基督受洗(the baptism of christ)
177cmx150cm,油画
这是一个基督教传统绘画题材,一天,耶稣来了,他要接受约翰的洗礼。约翰知道他是上帝的儿子,不敢为他施洗。经耶稣劝说,约翰给耶稣施了洗。
在这幅画上,达·芬奇奉老师之命,只画了左侧两个小天使中左边一个,可是就这一个侧面形象的天使,从人物造型和脸部的神情表现来看,要比老师所画的其他几个人物生动得多。他着重描绘的是一个天真无邪、毫无神秘色彩的儿童形象。儿童头部的卷发、身上的衣褶以及他与据说也是他画的后面的自然背景之间的和谐关系,给人以极其真实可信的感受。画布上这个跪着的小天使,目光炯炯有神,他认真而又好奇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事件。这一切似乎使他深入幻想的境界。当老师委罗基奥看了之后,也颇有自愧勿如的心情。
创世纪-创造亚当(Sistine Chapel Ceiling-Creation Of Adam)
1510,米开朗基罗(1475-1564)
280cmx570cm,壁画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对西方艺术有着无以伦比的功劳,出身为佛罗伦斯的名门,他是美学的巨人,上帝借由他来传达美学给世人。
他与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其绘画代表作有《创造亚当》和《圣家族》等。
这是《创世纪》整个天顶画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这一幕没有直接画上帝塑造亚当,而是画出神圣的火花即将触及亚当这一瞬间:从天飞来的上帝,将手指伸向亚当,正要像接通电源一样将灵魂传递给亚当。这一戏剧性的瞬间,将人与上帝奇妙地并列起来,触发我们的无限敬畏感。体魄丰满、背景简约的形式处理,静动相对、神人相顾的两组造型,一与多、灵与肉的视觉照应,创世的记载集中到了这一时刻。
上帝一把昏沉的亚当提醒,理性就成了人类意识不停运转的「器」。在一个静止的画面上,同时描绘出两个不同层面的情节,完整地再现了上帝造人的全部意义。
西斯廷圣母(the sistine madonna)
1512-1514,拉斐尔(1483-1520)
265cmx196cm,油画
这幅《西斯廷圣母》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塑造了一位人类救世主的形象,圣母玛利亚决心以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拉斐尔的这幅名画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把握都恰到好处,显示出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格调,因而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精神享受。通过这幅画,拉斐尔将阳光播撒到世人的心目中。拉斐尔在这幅作品中将圣母的端庄与世俗的爱融为一体,他用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草地上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
1505-1506,拉斐尔(1483-1520)
113cmx88cm,油画
拉斐尔这幅《草地上的圣母》,画中的圣母,慈爱、祥和、平静。这圣母的脸,是理想化的脸,画中的风景,也是理想化的现实。
拉斐尔笔下的色彩,产生了发光的效果。以颜色明暗的变化,让画中事物的边缘有阴影,让事物的中间有高光。同时这又产生色彩振动的效果:画面左边圣母的红色上衣与绿色草地、右边黄色土地与蓝色袍子,这些互补色互相映衬,构成和谐。
这幅画又是几何形状的集合:圣母头上的光晕、她的发髻、她的领口、袖口上的金线,圣约翰和耶稣头上的光晕,都是圆形;而三个主要人物的构图、圣约翰和十字架、耶稣和圣母的右手,这又都是三角形。包容的圆形和稳定的三角形,让观者对圣母和耶稣充满信任和敬仰。这幅画集不同形式的美之大成,理想的人体、充沛的光线、简约的构图、和谐的秩序。
三
抱银鼠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
1483-1490,达芬奇(1452-1519)
40.3cmx54.8cm,油画
这幅精美肖像画,描绘了气质高贵沉静的切奇莉亚.加勒兰妮﹝CeciliaGallerani﹞。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莉亚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
达·芬奇经常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在这幅画中,他使用明暗法,即画面中光线与阴影的对比,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所谓间接照明,是由墙壁或屏幕来反射光线,现在这种理论被认为非常现代化,与今天摄影家使用的方法不谋而合。
滑动查看细节
《蒙娜丽莎》,它除了以倾城佳人出名之外,同时是肖像画作的一种典型代表,更表现了高度的油画技巧,尤其是以其背景的晕涂效果,和蒙娜丽莎脸部及手部的明暗处理方式,全画笼罩在一种舒适,静谥的气氛之中。
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蒙娜丽莎的丈夫)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这幅以神秘氛围的山岳风光为背景的佛罗伦萨女子肖像,可以说是肖像画中的极品,画家仿佛在画中注入了生命。
蒙娜丽莎的眼神非常的优美、温柔,带着股深不可测的意味看向前方。不过若仔细看收藏在罗浮宫的这幅画,她既没有睫毛,也没有眉毛。这或许是因为考量到当时佛罗伦斯所流行剃眉的美容术,于是便将眉毛和睫毛都修掉了。她的右手轻轻地搭在左手上,姿势十分优雅,也流露她平和、沉稳的心境。这个手臂和手的姿势,使身体形成一个安定的三角形构图,引导观者的目光随着她的周遭而转动,益显画面的动态感。
衬托蒙娜丽莎优雅姿态的背景,则是一片广漠荒凉的山岳风景。比起她面部精细地描绘,背景的笔触就显得轻快多了。达文西对偏好描绘散发神柲气息而动人的自然景观,因此在这幅画中,除了中景部分蜿蜒的道路和桥梁之外,其余则完全不像是真实世界的景致。
图中正在忏悔的抹大拉的玛丽亚,眼含泪珠的望着天堂。由于当时天主教正受到来自宗教改革的挑战,这幅画更是展现了对更大精神世界的追求。
抹大拉的玛丽亚虽曾自甘堕落,耶稣认为她仍能得到救赎,在随后的日子里,她一直独身一人为自己的罪行赎罪。艺术史学家瓦萨里看到提香的这幅作品时曾这样评价到,他说每一个看到这幅画的人都一定会为其所动。然而,即便抹大拉的玛丽亚的形象如此美丽,人们看到她想到的比起欲望与渴求更多是遗憾与惋惜。然而提香的作品,重点不在于表达忏悔,而是本着文艺复兴对人体的讴歌而绘。
尽管人们曾多次企图辨识出画中的年轻人,但他的名字仍然无人知晓。有人说他是当时一位主要的新柏拉图派的哲学家,也就是美帝奇家族的座上客皮科·德拉·米兰多拉;也有人说他是波提切利的一位哥哥;甚至有可能是美帝奇家族的一名成员。
因为年轻人手里拿着的勋章,说明了他和美帝奇家族的关系,那枚勋章几乎和模特儿的脸,共同形成这幅画的中心。
勋章上画的是老科西莫·德·美帝奇。画中那枚勋章是用镀金的灰泥制作的,镶嵌在画板的一个小孔里,看来是为了使它显得更为逼真。
这幅画中的年轻人衣着朴素,长相迷人但并不过份漂亮,他富于力量和敏感的脸庞面向前方,那双大手则加强了他极为克制的形象。背后的多斯加尼景色画得相当粗糙,但是却完全合乎透视法的原则。
比拉斐尔小5岁的巴尔达萨雷伯爵,是画家的挚友。在《巴尔达萨雷伯爵像》中,画家不仅细腻刻画了伯爵的形象和性格特征,更出色的是运用微妙变化的色彩,把伯爵身上那天鹅绒的银灰色,外衣和帽子描绘得淋漓尽致、质感鲜明。
这幅作品真切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位政治家、外交家兼学者于一身的形象特征:他那黑亮、锋利而又平和的眼神,好像能够看穿一切;他那微红、紧闭、外柔内刚的双唇,显示了他自信、果断、严谨和善辩的机巧;微微翘起的下巴,那浓密、整齐的络腮胡须,显示了意大利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学者特有的风范;那黑色的礼帽,白色的衬衫,灰黑色的素装又反映了被画者在当时主张摒弃艳装提倡素装的时代风尚。
拉斐尔更着意于挖掘这位真实人物深沉、善良、智慧的内在气质,在画家的笔下得到活灵活现的表现。构图采用正三角形,使画面沉稳和庄重,这与人物身份,修养和心态十分吻合。
这是西蒙内塔·韦斯普奇的理想化肖像,她是一位年轻的贵妇,在十六岁时结婚,被认为是佛罗伦萨最美丽的女人。除了波提切利之外,她还为其他画家提供了灵感。我们在这里所看到的是接近古代美的概念的当代女性的完美理想形象。请注意睫毛和上半身轻微转向观察者的微妙之处:理想的肖像是活的,它在呼吸。这些品质可以解释其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亮点之一。
结语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所关注的主题与中世纪的画家相比,多样性和风格都更加自由。在此期间,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某些特征元素也还在不停演变。各种观点和见解都有了更新的实现方式和实现效果,波及后世的现实主义,特别是在描绘人性时,无论是象征性的、肖像性的还是叙述性的,都充满了个人意识。
往期回顾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乔一 ]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linjiaqi1063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