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酷暑难耐,没有空调的古人怎么纳凉?

台风“利马奇”走了,酷热的夏天又回来了。

虽然台风的破坏力惊人,但是台风过境,真的好凉快!

我们现代人热,还可以开空调,再不济也有个风扇,那科技不发达的古人怎么办呢?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近几天天气酷热,“苦夏”让很多人难以忍受。在中国古代,古人为了度过酷暑,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利用冰窖纳凉,利用地下井冰镇水果,利用植物熬制消暑饮品等。

至今流传下来不少古人绘制的“消暑图”,这些“消暑图”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古人消暑的情景。在闲暇时看看这些“消暑图”,也能使烦躁不安的心情平静下来,心静自然凉,说不定也能起到一定的消暑效果!

《水殿纳凉图》,南宋,李嵩

所谓“水殿”就是临水的殿堂,绝对是酷暑夏日纳凉的好去处。

画上有闸引湖水入渠道,流至宫苑内。这潺潺的流水,把燥热都驱散了不少。

“亲水”,是现代人纳凉避暑的选择之一,古人也不例外。
古代南方人最亲水,如明清时的苏州人,便喜欢水上纳凉。清顾禄《清嘉录》“乘风凉”条称:“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之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字水窗冰榭,随意流连……”

除了在水殿里纳凉消暑,约一二知己好友,在林间茅屋中席地而坐,喝茶消暑,也是再惬意不过!

槐荫消夏图,王齐翰,绢本设色,25.9cmx25.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盛夏的绿槐浓阴下,一高士坦胸赤足而卧,闭目养神,怡然自得,榻侧置雪景寒林图屏风,条案上罗列香炉、蜡台及书卷什物。此图人物、床榻、条案、文房清玩刻画入微,极富艺术表现力。
盛夏,最富有代表性的植物是什么?
那当然就是一大片盛开着荷花的池塘了。
《荷塘消夏图》宋 苏汉臣
这幅画作画风工丽,笔墨柔润,两位仕女凭栏相望,塘中荷叶田田,岸边烟树迷离,清幽静谧,景色宜人,表现出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

荷亭消夏图,佚名(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傍晚,泛舟湖上,采莲赏荷,清凉的湖水岂能不降暑三分?
《凉亭消夏图》元 倪瓒
倪瓒的画如同他的人一样有“洁癖”,画面淡寂舒朗,天边大雁飞过,近处树下凉亭内,两人许是把酒言欢,或是谈天说地,惬意!
如果是大户人家,庭院中植物甚多,遮阳清心,又有侍女侍奉在侧,烹茶摇扇,主人乐得清凉自在!
《消夏图》元 刘贯道
《消夏图》画的是一个种植着芭蕉、梧桐和竹子的庭园,其左边横置一榻,一人解衣露出胸、肩,赤足卧于榻上纳凉。
榻之侧有一方桌,桌子与榻相接处斜置一乐器。榻的后边有一大屏风,屏风中画一老者坐于榻上,一小童侍立于侧,另有两人在对面的桌旁似在煮茶。
《消夏图》元 刘贯道
屏风之中又画一山水屏风。这种画中有画的“重屏”样式,是五代以来画家喜欢采用的表现手法,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该画的右方有两名女子持长柄扇、携包裹款款而来,仪态娴静文雅。
《美人消夏图》 明代 宋旭
除了画作,在书法作品中,古人对酷暑难耐的夏日,也有不少表现。

释文:今日热甚,足下将各勿勿,吾至乏,惙力不具,王羲之白。

《今日热甚帖》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的信,大意是:天太热,咱们各忙各的,你就别来了,我也浑身没劲,就不接待你啦。
释文:凝式啓:夏熱體履佳宜,長酥密水,即欲致法席,苦非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以下数字残损难识)病?(下二行残损)。
《夏热帖》是杨凝式写的一封信札,内容大致是,因天气炎热,送给僧人消夏饮料“酥密水”表示问候。
酥密水是夏日解暑“神饮”,古时冬日凿取冰块,藏于地窖之中,待炎炎夏日取出,“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既可降暑,又可制造冷饮。这在当时虽是个稀罕玩意儿,但杨凝式当过太子太保,所有他还是享受得起的。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暑热帖》蔡襄的行书手札。从手札的内容可以看出,蔡襄颇通情理,“暑热,不及通谒”,不去人家拜望,省得招人烦。炎炎夏日,通情达理的他也不免抱怨,感喟“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但最终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唯有喝点清茶,稍带送友人精茶数片,可解暑热,感受些人生情趣。
释文:芾顿首再启。芾逃暑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为虐而热而恼。谚以贵所同者热耳。讶挚在清之中,南山之阴。经暑衾一热恼中而获逃,此非幸。秋可去此,遂吐车茵。芾顿首再启。
此帖疑为致章惇书札,共有8个字剥去不能辨识,但尚能辨其文意,大概指米芾因暑热而逃暑于山,幸兹安适。
还是米芾过得悠游自在,他前半生在地方做官,此时刚转任“监中岳祠”闲职,除了帮皇家看护一下庙产,时间全可自由支配。所以,米芾才能带着一家老小,躲进深山。为躲避酷暑,他尽情享用“南山之阴”,着一“逃”字则境界全出矣。如杨绛女士所言“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只是人生负累,像米芾这样潇洒自若者,能有几人!大多数人是无处可逃,只能当“沉默的大多数”。
释文:暑气初平,颇有凉思。十一日敬洁一觞,敢请移玉过寒舍话旧片时,惟不外是荷。署款:“马愈奉医相杜先生阁下。”
《暑气帖》是马愈邀请朋友医相先生来访叙旧的书信,其大意不难理解。由此大家也可获避暑之法:若想暑气消退,只待傍晚时分稍见凉意,便邀朋友来相聚话旧。暑气初平,心情舒爽,届时备上酒菜,三两知己对坐小酌,共话文章,畅叙友情,那是何等快活。
在夏天,古人还有“避暑会”,有点像现代的户外“纳凉晚会”,但“避暑会”应该是古代“有钱人”的纳凉方式,民间则大多是在树下搭个简单的凉棚,或到洞穴等阴凉、低温处避暑。
俗话所说的“大树底下好乘凉”,正是古人避暑的经验总结。
古人夏天也要用蚊帐,但是比现在的我们要有情调的多,家里的女人们会在帐内悬挂茉莉、珠兰等香花,夜里帐中香气四溢,沁人心脾,同时也能起到安神的作用。
古人还会心态消暑,大家总是在说心静自然凉,所以心态才是消暑纳凉的良药。
唐代白居易有诗云:“何以烦消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难保,更难与人同。”
所以,大家在炎炎夏日里,不妨学学古人,来点禅意,安坐下来,心静自然凉。
2019全国书偶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已经开始啦!
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报名呀!登录网站
https://www.artlib.cn或
https://www.artlib.cn/shuou.html
注册信息、提交作品。
万元奖金,等你来赢!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