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南宋“马一角,夏半边”的诗意山水 2024-08-02 09:11:46 从北宋进入南宋,政治格局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水画的风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南宋偏安一隅的政治格局,给人造成了“残山剩水”的直观心理感受。这一点反映到绘画上,就是山水画的构图方式改变了。从北宋范宽、李成一路顶天立地的“大山大水”式变为南宋马远、夏圭的“马一角、夏半边”式。这一变革虽非一日之功,但马远、夏圭无疑是变革潮流中两个最重要的画家。《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踏歌图,马远,南宋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在具体画法上,用笔苍劲简略,大斧劈皴干净利索,正是院体的典型特色。马远用淋漓尽致的笔墨描绘峰刃参天的雄奇景色,渲染出生机盎然的环境气氛。以简洁的笔法将几个酒意半酣的农夫一路踏歌而行的情状生动自然地传达出来。整个画面充满了歌舞升平的气氛。这幅画充分显示了马远善用长斧劈皴表现树石的特点,山石、树干挺拔俊健,笔锋自然显露,增强了笔法的力度。这幅作品,从总体上来说,虽然不是边角之景,但在具体处理上,画面大片留白,已经融入了边角之景的法则,所以并不以雄伟见长,而是以清新取胜。尤其是瘦削的远峰,宛如水石盆景,灵动轻盈,绝无北宋山水画那种迫人心肺的压倒气势。说到“踏歌”这个词,想必各位读者并不陌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已经脍炙人口。但“踏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呢?踏歌行,王迦南这是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用脚踩踏地面,伴随着足踏的节奏而作歌,远在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宋更是风靡盛行。在郊外出游、战争胜利、欢庆丰收的时候,都可以看到人们用踏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悦。《踏歌图》上的踏歌者位于画面下方(即近景处)。近景山涧小溪,路边栽满翠竹,几位农夫微带醉意,边走边唱,踏步为节,十分快乐。一位老者刚过小桥,右手扶杖,左手挠腮,摇身抬腿,踏歌而舞,憨态可掬。随行的二老一人双手拍掌,双足踏节,另一人正抓着前者的腰带躬腰扭动。后面的行人肩扛竹棍,上挑葫芦,和节而踏。四个人动态不一,却韵律和谐。山道的左面还有两名儿童,一个孩子稍大,正观看农夫们的踏歌,另一个孩子十分活泼,手舞足蹈,似乎也要加入“踏歌”的行列。马远对绘画技法的纯熟掌握并非一日之功。他祖籍山西永济,是南宋光宗、宁宗时期(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画院画家。从他的曾祖父马贲开始,马家便世世代代在画院任职:马贲是北宋画院待诏(待诏:以一技之长供奉内廷的人),马远的祖父和父亲又是南宋画院待诏,再加上他的哥哥、他自己以及他的儿子,难怪时人称老马家为“一门五代皆画手”。从小接受绘画熏陶的马远不负众望,成为了当时南宋画院的领军人物。他与同时代的另一位画家夏圭一道,对五代、北宋以来的山水画风进行了重大变革。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多为“大山大水”式:山峦雄浑厚重,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显得气势宏大,具有很强的力量感。溪山行旅图,范宽,北宋夏圭的代表作为《溪山清远图》。作者以上虚下实的构图形式来布置景物,所描绘的山坡、巨石、江岸、树木、桥梁等都集中在画面下部,画面景界显得开阔,给人一种登高俯视的感觉。(旋转90度观看)溪山清远图,夏圭,南宋画面上半部,或以清淡的笔墨表现远山,或留出大片空白表示江水、烟云。全图的疏密关系处理,真正达到了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境地,使画面产生一种既轻松又强烈的节奏感。悬崖直插江边,起伏险峻的远山,显得非常深邃雄伟。全卷用笔刚劲,沉稳,山坡用一笔长线画过,线条简洁、疏松,但由于作者在线条中加入了充沛的力感,所以画中并无轻薄之感。巨石山崖运用了斧劈皴,笔法沉着、纯熟,如匠人砍木一般,留下了一片片斧凿的痕迹,山岩坚硬凝重的质感顿时显露出来。综观全卷,可见作者布置景物经过周密思考。高远与平远、深山与阔水紧密相接,气脉通连。3 丈的长卷,并无堆砌拼凑之感,反而让人觉得空灵疏秀。南宋山水画处于北宋向元代山水画变革的过渡时期。到了南宋,原本全景式的山水画构图发生了变化。山峰不再顶天立地,更多的是奇异峻峭。画家常将景物安排在一角,在画面上留出许多空白。整幅画显得非常诗意而富有生活气息。构图的方式虽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但若论变革的关键人物,非马远、夏圭二人莫属。身为职业画家的马远,对各种题材都很擅长。他的画作也得到了宋宁宗和皇后杨氏的喜爱。北京故宫还收藏有12幅马远画的《水图》,分别描绘“洞庭风细”、“长江万顷”、“寒塘清浅”、“黄河逆流”等不同水景。表现力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由于高超的画技和对宋代画风的重要变革,在中国画史上,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三人并称为“李刘马夏”,又称为“南宋四大家”。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赞 (0) 相关推荐 第26画丨马远《踏歌图》:“马一角”和“马拖枝” 画卷欣赏 宋 马远 <踏歌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本集文稿 北宋的山水画,无论对象是北方的山水或是南方的景致,画面基本上以繁密的皴擦,气度宏阔的取景和饱满的全景构图,给观者以大山大水的真实 ... 书画鉴赏:在南宋,你听说过“马一角,夏半边”吗? 在南宋,全景式山水格局逐渐演变出一种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边境山水".由繁入简.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大气到诗意小品,"马夏"二人,便完成了这场变革.马远构图多用变焦 ... 在南宋,你听说过“马一角,夏半边”吗? 在南宋,全景式山水格局逐渐演变出一种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边境山水".由繁入简.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大气到诗意小品,"马夏"二人,便完成了这场变革.马远构图多用变焦 ... “马一角与夏半边”,残山剩水的边角之思 写在前面 马远构图多用边角形式,夏圭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宋朝在军事上给人的印象不甚强悍,并且受到外族的侵扰.但是宋朝的商业极其发达,相对富庶的生活让 ... 南宋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附近),侨寓钱塘(今杭州).南宋画院待诏.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 初师李唐,却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 ... 戴进山水画用笔“劲挺方硬”,深得南宋“马夏”遗意 文|夏绍毅 [摘要]: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到明初,由于宫廷画的兴起,画坛出现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山水画.戴进的山水画主要沿袭南宋"马夏"的"劲挺方硬&q ... 南宋马夏“边角山水”如此完美,足以并肩北宋“大山大水” [摘要]:南宋马夏的山水主要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们主要以边角小景为创作方式,人称"马一角.夏半边".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北宋"大 ... 南宋马远的绘画为何被称为“马一角” 在南宋,全景式山水格局逐渐演变出一种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边境山水".由繁入简.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大气到诗意小品,"马夏"二人,便完成了这场变革.马远构图多用变焦 ... 国破山河碎下的“马一角”,马远设色山水图册 说起绘画大师,你的脑海里是否马上会出现毕加索.凡·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要问起中国画的大师,除了历史课本曾提到的寥寥数人,你还能想起谁? 事实上,千年绘画传承,中国拥有数不清的大画家,只是长期以 ... 跟大象一样大的巨型马你见过吗?“重型马之王”——夏尔马 人类的马,最初是为了战争而生的.马负载着上百斤的人和重盔甲,驰骋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因此留下了无数人们的赞颂,还留下了许多美名,如赤兔.天马.白龙马.宝马.绝影等等,甚至许多马匹被看得比人类还更加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