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世界,世界在身边。第120,乘湖
《越绝书.吴地传》:“乘湖,周五百顷,去县五里。”
去县五里,相当于今天的2公里,乘湖就在姑苏城墙外边,而且是一个五百顷的大湖,放眼苏州城四周,符合这二个条件的大概只有阳澄湖了。民国时期的《江苏省志·水系》中,这个湖叫阳城湖。
清代有一个学者叫汪堃,曾经帮助过太平天国,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浪迹天涯,经常改名以逃避追捕,其中一个名字叫葵愚道人。他写了一本《寄蜗残赘》,其中说到:“阳澄湖,秦时乃阳城县也”。这个说法得不到古文献的支持,与秦代相距最近的《汉书·地理志》没有阳城县的记载。当时吴县之东有一个娄县,辖区巨大,县治在今昆山,在娄县和吴县之间这么小的空间要挤一个阳城县,基本没有可能。
阳澄湖卫星图,阳澄西湖与中湖、东湖基本上是分开的,莲花岛所在的两个条状半岛,将中湖与东湖分开,但中间有大片水域相通
从沙家浜向南,沿南消泾到湘石路向西,过三官塘桥不远,转而向南,接澄林路,就是将阳澄西湖隔开的那条大堤,原先应该是湖堤,中湖、东湖坍陷为湖后,成了两湖之间的隔堤。中间有一些小河浜相通,但只能通行小渔船。
三官,大概也是指天官、地官、人官
三官塘桥南望,可以看到重元寺的塔,湖中有点蓝藻,但应该不影响大闸蟹的养殖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倪华与吉磊,在1997年发表过一篇《从古文化遗址看阳澄湖地区环境变迁与湖群形成》。他们研究过环阳澄湖一带的很多遗址,发现在距今6~7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这儿水域面积很大,先人都住在地势比较高的地区,那些遗址都在xx山,或者xx墩,现在的高度都在7-8米以上,有的是20米左右,比旁边的地势明显高很多。
过了一千年,崧泽早期,天气转凉,水域面积缩小,遗址的高度较低。崧泽晚期,天气再次潮湿,水域面积再次扩大。又过了一千年,良渚早期,气候干凉,湖沼面积缩小,大量土地出露,是良渚文化大发展的时期。良渚遗址很多,地势也不高。良渚晚期,气候由凉转温湿,平均温度比现代高出1-2°C,降水量多200-300mm。这是大洪水时期,良渚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这时候距今4~5千年,相当于中原的炎黄时期。
商代,没有文化层叠压在良渚文化的遗址之上,只有厚厚一层黄土。可以推断,这一千年里此处几乎没有什么人类活动,而且这儿主要是陆地和沼泽,不是大型湖泊。到春秋战国时期,史籍记载寥寥,也没有什么遗址出土,然后就到了唐代,湖水可达阳澄湖镇。一下子跳过去二千年。到明清时期的记载,说阳澄湖底因为干旱露了出来,百姓在湖底发现了很多古井、一些古代石碑,一些墓葬。
二位学者的结论是:“古遗址分析表明,新石器时代本区虽有较大的水域面积,但多为一些湖沼,没有大湖泊沉积特征遗留。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有一段漫长岁月中缺乏确切文献记载资料的时期。直到宋朝单锷撰《吴中水利》、郏亶《水利书》中才有了记载,指出阳澄湖为春秋吴故城所在,并记载有村田成湖的事实。”
沟通阳澄西湖与中湖的几条河浜
我的猜测是,今天的阳澄西湖是东汉时的乘湖,而阳澄中湖、东湖,春秋时期(包括之前)还是一大片沼泽,适合养殖麋鹿,是《越绝书》提到的麋湖,当时水域面积不大,而麋湖城就建在沼泽边上的高地,比如莲花岛。麋王(或宋王、周宋君)在语招之战前,驻扎在麋湖西城,这座麋湖西城应该就在姑苏城北、乘湖西岸。
乘湖,后来讹为城湖、阳城湖,近代改名为阳澄湖,改革开放后,以大闸蟹名扬天下。
阳澄湖的地质构造,阳澄湖处在湖苏断裂带和苏昆嘉断裂带之间,两条断裂构造总体上控制和形成阳澄湖今天的范围和轮廓。下面这张图没有把湖苏断裂段画出来。
吴江-吕四断裂,是湖州-苏州断裂的江苏段,经吴江北西,过阳澄湖、沙溪镇,穿过沪境,到吕四港入海。断续长160余公里,总体沿北东方向延伸。苏州-昆山断裂为东西向断裂带。地震剖面证实为向南倾的铲形正断层,为甪直凹陷的北界,具同沉积断层特征。史料记载,近断裂带多次发生5级左右地震,新近仍有活动。
昆山附近断裂切割上地幔,而阳澄湖附近仅为表壳断裂。就是说昆山那边的断裂比较深,达到了地幔的位置。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在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像我们这儿大致是10千米。阳澄湖底的断裂比较浅,估计4、5千米。
断裂带,比较容易发生地震,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的应力需要释放,就从断裂带释放出来。位于断裂段附近的地方就相当于震中。地震过后,在地壳内部积存的地下水也会涌上地面,也是从断裂段附近的裂隙涌上来的,如果那个地方的地势比较低,就形成湖泊。
还有一种反向的可能,就是原来是一个断裂段处的湖泊,地震前后,地壳内部形成一个通道,把湖泊里的水都通过这个地下的通道引走了。据说,汶川地震之前,川西的整个地下水位下降了很多,表明地底下有比较激烈的地质活动,有内部的地质活动,一定需要释放能量。
阳澄湖历史上很多次变大、变小,有些是和气候有关,有些是和地质活动有关,我觉得应该有一些记载的,但估计很少。而且这一带在近代开发得很厉害,很多古墓、古树、河道、湖泊,都被整理过,那些被保留在古生物中的蛛丝马迹都没了。
沪宁高铁跨越阳澄西湖的西南角,略往南,是阳澄西湖隧道,属于312国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