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中江12,武进到苏州上
第七天,2020年10月2日,武进九州喜来登->阖闾城->泰伯庙->泰伯墓->鸿山遗址博物馆->苏州合景万怡酒店,123公里
武进,春秋战国时期称延陵邑,为吴王子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
季札出生前后的那段时间,楚国不断向东方扩张,处于巢湖流域的是群舒,古徐人的一支,与吴人可能有血缘关系,至少是盟国。为了支持盟友,吴王寿梦出兵援助群舒,与楚国在江右发生争战。此时,楚国国力正处于上升时期,吴舒联盟不是楚国的对手,而吴国引火烧身,战火很快烧到吴国本土。
季札的少年和青年时期,楚国军队经常深入吴国(湖熟文化)的腹地,吴国无法抵挡,节节后退,他的几位兄长带领族人离开宁镇山区,被迫向东向南进入太湖平原。不用怀疑他的兄长们在即位前谦让王位的传说,无论真假,这个位置都是烫手的山芋,不是年轻的季札能够接下来的。
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失意的季札王子迷上了华夏文化,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他在吴国王族与上层贵族间推广在他看来更先进的华夏文化。最后他很可能比中原诸侯的大部分士人更了解华夏文化,到他出使中原时,俨然是华夏文化的继承者,真是泰伯的传人。一句话,他们都当真了。
不知道是谁、什么时候,将延陵封给季札?假如太湖边上那座城确实是阖闾所建,那么阖闾前的诸王都城不在此,它可能是葛城,可能是淹成,可能是朱方,也可能是另外什么城。问题是,在此之前就封延陵给季札,那是濒临前线的险地,这是分封还是发配呢?
来武进那么多次,还没有进过淹城旅游区,这次也没有,尽管又一次从淹城门口经过。
近9点时,骑到华渡桥,下面是直湖港。
直湖港往西分叉,一支流向滆湖,一支流向太湖
20分钟后,骑到雪堰镇,镇政府在潘家村。
村委边上的潘家浜
过雪堰镇后,骑友开始多起来,大部分都沿着环太湖公路走,有一个骑公路车的却从雪城路穿过去,我看了一下导航,也是让走雪城路,就跟了过去,然后看到后面有一拨骑友直走环太湖公路,心想自己可能在自找麻烦,沿着大路不是更简单?而前面那个骑友早没了踪影。
前面路过阖闾城村,在命名那个遗址之前,这个村子应该有另一个名字吧?
过了陆马公路,看到无锡市的界牌,然后无比惊喜地发现,阖闾城遗址就在路边。
门房的大爷让我把车子停在他助力车的边上,自己进去随便看,听他口气都不用锁,我还是比较小人地锁上了。
这是我的专场,我在里面逗留了一个小时,没见到第二个游客。
还是无锡县的时候,1982年,现在早已转为国保单位了
百度百科上的阖闾城卫星图,标出了东、西小城和大城,以及太湖的位置,我沿着雪城路向东骑,从东小城中间穿过
整个大城东邻太湖,北靠胥山,面对太湖的一侧还有一座水寨。大城的城壕总长约4000米,呈长方形,城内面积近3平方公里。当时的楚都纪南城有16平方公里,而传说中的木渎大城竟然有36平方公里,显然这座阖闾城的面积不算大。但吴国当时被楚国挤压出故地宁镇山区,刚刚在太湖平原西北角立稳脚跟,能够在太湖边上建起这样一座城,已经尽力了。
我先进去的是东小城,东小城与西小城共用一段城墙,那段城墙在遗址区的西半部,我骑车过来的雪城路就从东小城的中间穿过。东小城北、东的城垣保留比较完好,墙基达30~32米宽,夯土筑成,不知墙高多少,可以想象工程量很大。
阖闾城的小城内有纵向的河道,古河道北端连通闾江,穿城后与太湖相通,在东西小城的北部还保留着宽约30米的古河道遗迹。河道应该是天然形成的,主要提供城内的饮水和洗涤,这么宽的河道,也可以用作交通水道,特别是水军的航道。
这是今天流向闾江和太湖的河道,远处是马山,春秋时期在太湖中,叫夫椒山,吴越第二次大战就发生在那儿
东小城内古河道的位置
再跨过雪城路,到遗址的西半边,这儿大部分属于常州的武进区,遗址里面的民居还在,不像东半边全部属于遗址公园了。我估计这些民居早晚会被拆迁,再过几年,可能会恢复到阖闾与伍子胥的年代。
进去后的那个城垣遗迹,就是东、西小城共用的城墙。不是很清楚一座大城内有二座小城的目的,其中一座应该是王城,另一座是给太子居住?《越绝书》、《吴越春秋》都提到阖闾与夫差的太子,但所谓的太子后来都没有继位,我怀疑吴国(包括越国)是否有太子制度。
昨天去的葛城遗址也有二座小城,但都在城外,具体用途尚不清楚。
东西小城共用的城墙
遗址里还有一个小村子
从阖闾城遗址出来,和门房大爷告别,他很高兴我来参观他的地盘,让我去前面的博物馆看看,并告诉我里面的餐厅很好,他们吃饭免费,对外也很便宜,十块钱二荤一素。
闾江,前面200米汇入太湖,右边的支流从遗址南流过来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在环太湖公路的北侧,有一条辅道可以进去。
几年前环太湖,我走的是逆时针方向,曾经路过这个博物馆,我记得在路边看到过国保碑,这次找不到了,问里面工作人员,说是正在装修,没有我说的什么碑,我觉得她没听明白我的意思。
博物馆布置得差强人意,大部分展品都是别处的,石器基本是阖闾城遗址出土的(石器所占比例不大),陶器大多是无锡市区几个土墩墓出土,青铜兵器都来自于长兴博物馆,难得几件珍品都是仿制品。
博物馆极力营造一种气氛,似乎整个学术界都已经认定,这里就是《越绝书》里提到的阖闾大城。事实上,我知道不是这样的,国内大部分学者还是倾向于阖闾大城在苏州,至于是木渎古城,还是苏州老城,苏州的学者也在争执。
无锡市区洪口墩遗址出土的马桥文化文物,说明此地土著是先越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吴人是侵略者
阖闾城遗址出土的石器,吴人来此后,生产工具依然是石器为主
鸿山遗址出土的原始青瓷,战国时期,越人复国成功,回到故土
博物馆展示了整个遗址公园的宏大远景,看着令人振奋,但建成以后会有人来参观吗?
阖闾城考古遗址公园将包括山前山后,闾江二岸
第一步已经迈出
从博物馆出来,已经是中午,打听餐厅所在,工作人员说是在前面的酒店里,想了想,还是骑到太湖边吃干粮吧,那儿的风景足够好。
博物馆三楼观景台上看到的马山
马山现在是半岛,春秋时期是太湖中的岛,有人主张这就是夫椒山,勾践曾率领越国水军袭击夫差的吴军,被击败后一路逃往山阴,被包围在会稽山后投降。这样的话,可以支持阖闾城在此地的论点。当然更多人主张夫椒山是洞庭山,就是今天的西山或者东山,这样更能支持阖闾城在苏州的论点。
而王建革的文章认为吴越争霸时太湖还没有完全形成,是在形成的过程中,那么马山也好,洞庭山也好,很可能是在中江的岸边,那么夫椒之战是陆战,并非水战,颠覆了我的认知(可能也包括别人)。
但不管如何,坐在太湖岸边,面对粼粼的湖水,听着拍岸涛声,远眺传说中的古战场,慢悠悠地吃我的干粮,总是一种享受。
回过头来,公路的对面,大概是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