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嫠簋铭文,77,扬
铭文的第77个字是扬,扬州的扬、抑扬顿挫的扬。
扬字在铭文的这个位置
扬字的演变
甲骨文中没有发现扬字,金文的扬是个会意字,左边是丮的形象,表示手执的意思,右边象是一盏高座明灯,显示扬举明灯之意。篆文把丮字旁变化为手形,而灯的形象变作昜,成为会意兼形声字。
《说文解字》:“揚,飞举也。从手,昜声。”这是正确的。
唐朝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一诗中提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隋唐之际时,扬州曾经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所谓扬一益二,扬州排第一、益州排第二。不过扬州这个地名、这个概念古今变化很大。
扬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禹贡》说:“淮海惟扬州。”可以参照下面的九州图,大致上是这样的。淮河是扬州与徐州的分界线,这个比较明确,但扬州与荆州之间的分界不是很清楚。淮海惟扬州是指淮河以南,直到东海,可能也包括长江以南的江浙皖一带,但应该不会更南面了,没有达到闽粤。
汉武帝设立十三州刺史部,扬州依然为其一,范围还是很大。东汉末,孙坚、孙策、孙权父子据有江东,占据的就是扬州,后来再夺取蜀汉的荆州,以荆扬二州与蜀汉、曹魏三分天下。
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东晋在扬州范围内设立大量的侨郡、侨县,扬州的辖境不断缩小。渐渐地扬州只是一座城市的名称,今天的扬州市在长江以北,属江苏省。
扬子津原来是扬州城南20多里长江边的一个渡口,隋唐时期已成为一个小镇。隋炀帝开运河,利用的是邗沟故道,运河就在扬子入长江。隋炀帝在扬子建有“临江宫”,又称“扬子宫”,从此扬子津日见繁华。扬子江就得名于此,扬子江是长江下游河段的旧称,是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这一段。
鸦片战争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先到达长江入海口的上海,然后再沿着长江往上游发展,他们最先接触的是扬子江这段长江,所以他们把长江通称为扬子江,"Yangtze River"也成为长江在英语中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