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规划15年后成为“世界最好”的高校,被抹去世界一流定位?

国内数量不多的新型大学中,有一所特别耀眼,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就是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办学规模和斯坦福大学办学理念的私立高校西湖大学。
该校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关于西湖大学的发展规划: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然而前些天,网上出现了很多关于西湖大学被抹去“世界一流”定位的信息。大概内容是西湖大学曾被定位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但在浙江出台的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中,该校被“取消”世界一流的定位,被重新定位为“建成新型高水平大学”。不少人就此得出结论:西湖大学的建设标准被降低了。
这所规划15年后成为“世界最好”的高校,真的被抹去“世界一流”定位了?笔者仔细查看了相关新闻,发现至少有两个疑问。第一,西湖大学究竟有没有过“世界一流大学”的定位?第二,浙江究竟何时出台的《意见》?《意见》中又是如何定位西湖大学的?
带着这两个疑问,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寻工作,发现人们关于“西湖大学被抹去世界一流定位”的推断,其实就是一场误会。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家和地方究竟对西湖大学进行了怎样的定位。
在教育部批复的“关于同意设立西湖大学的函”中,有这样的说明:学校定位于研究型高等学校,主要开展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着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从国家层面上看,西湖大学只是被定位为“研究型高等学校”。不仅如此,批复内容还强调:学校(西湖大学)从举办研究生教育起步,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不超过5000人;要坚持发展有限学科,学科专业设置和学位授予单位申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也就是说,西湖大学不只没有被定位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还被限制了规模和学科。
2018年4月,浙江本地媒体对西湖大学被批复同意设立的消息进行了广泛报道,其中并没有说地方对该校的定位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只是说,“西湖大学的创办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吸引和培养世界一流人才,提升创新引领能力。同时对于我国探索政府支持下调动社会力量集聚一流学术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简而言之,就是当时浙江省认为西湖大学的设立是创新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新举措、新尝试,可以给国家发展社会力量办学提供一些参考。
2019年3月,浙江省主要领导到西湖大学调研,提出:“建设好西湖大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希望西湖大学稳扎稳打、追求卓越,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这番表态可以看成西湖大学被定位为“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不过,“建成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们通常认为的“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或与“双一流”建设有关,或该校规划中明确提到“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很显然,西湖大学都不是。事实上,“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仍是新型研究型大学,与前面提到的教育部的定位没有区别,只是该说法加了一个前缀。
其次,我们来看看浙江出台的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究竟对西湖大学的未来发展做了怎样的规划。
公开资料显示,浙江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意见》发布至今已有一年多时间.《意见》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5%,高水平大学数量达到10所左右,5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标准,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意见》第二大点第五小点“优化高校类型结构”中强调:支持浙江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推进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一流学科高校建设。支持西湖大学以新机制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扶持浙江工业大学等省重点建设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
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西湖大学就一直被定位为“研究型高校”,只是媒体在表述建设何种层次的“研究型大学”时用了“世界一流”或“高水平”字眼。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官方正式关于西湖大学定位的行文中,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世界一流”的前缀。
所以,“西湖大学的定位从‘世界一流’变成‘新型高水平’,学校建设被降格了”的说法就是一场误会,因为西湖大学的定位本就是“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这场误会的背后,透出的恰恰是西湖大学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人们对西湖大学未来发展的热切期待。
作为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新型高等学校,西湖大学秉承“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办学理念,聚焦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等学科方向,很有成为世界级名校的气质,它也始终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势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会以一个独特且极具魅力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