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多名双一流毕业生争百余酒厂一线岗位!是名校生自降身价吗?

近日,一则“茅台酒厂面向211高校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招聘制酒、制曲工”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笔者查看了茅台集团官网,发现在2020年3月底,茅台发布了“2020年面向‘211’或‘双一流’高校招工简章”,拟招170名制酒、制曲工,其中男123人,女47人;2020年6月底,茅台发布了“2020年面向‘211’或‘双一流’高校招工考试成绩公示”,显示有4231名高校毕业生报考。
经过第一轮考试选拔,有183名合格考生被选拔参加第二轮体能测试。这183名考生名单中,有13名来自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以及170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的本科生。
4000多名“双一流”大学毕业生争抢170名茅台酒厂一线岗位,引发了很多争议。有人觉得这是名校毕业生自降身价!果真如此吗?其实待遇才是关键。
曾有茅台酒厂员工透露,茅台酒厂制酒工的待遇好:每天5小时工作制,普通工人仅靠公积金就能买房,到手年收入13万元。某机构也发布过相关数据:2014-2018年,贵州茅台员工人均年薪分别是21.42万元、25.08万元、23.98万元和25.54万元。
单论薪资,这样的收入,完全配得上“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再者,茅台是国内最顶尖的酒厂,能进入该厂工作,社会地位不会低。因此可以说,名校毕业生争当茅台酒厂一线工人,是冲着待遇去的,他们大多就是想有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过上较好的生活,至于所谓的专业成长,并不是他们现阶段考虑的。
早前,某校大四学生齐同学在被问到“班上同学就业情况如何”时,直言“签约的很少,有几个签约的,工作岗位也不是很好”。他还表示同学们都比较迷茫,有些同学干脆就回家呆着准备考公务员、考其他事业单位,或准备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
其实,即便今年没有遇上特殊情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很严峻,一是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已达到破纪录的874万人;二是社会能提供的高端岗位非常有限,导致“研究生抢本科生的饭碗,本科生抢专科生饭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三是不少高校学科结构设置不合理,存在与市场脱钩的情况,于是培养出的一些学生,虽然很优秀,但很难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匹配的工作岗位。
近些年,考研生数量暴增,公务员考试热度持续高涨,均与就业形势严峻有关。不幸的是,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又恰恰赶上了特殊情况,就业形势自然就更为危急了。
所以,站在就业的角度,我们理解这些“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的选择,毕竟现在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不能再纠结于身份和专业,而是尽己所能拓展就业渠道,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此时若有一份年薪过十万的工作摆在眼前,怎么可能不去争取?
不过,四千多名“双一流”大学生争百余酒厂一线岗位;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这样顶级院校的硕士生,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这样一流大学的本科生,选择去一个酒厂当制酒、制曲工,确实会引起人们的质疑。很多人认为,花了如此大力气,用了如此多资源培养的名校毕业生,到酒厂从事制酒、制曲工作,是人才的浪费,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通常情况下,名校毕业生具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他们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是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根基;他们应该从事更高层次的工作,或进行更高水平的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大更多的力量。如果他们选择到当一线制酒工、制曲工,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士气”。
可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名校毕业生不是不想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奈何社会不给他们做贡献的机会,他们只能屈从现实,先解决“养活自己”的问题。
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按照国际上说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50%以上,表示进入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快速普及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好在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公务员招录规模总体上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暂时能解决一些问题,至于未来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怎样的就业局面,就看“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能不能不折不扣地被实施下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