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跟诊日记三

任之堂跟诊日记三:作者 曾培杰 陈创涛

第一天,六月七日。

跟诊日记是写我们怎么在任之堂学医中医的,同时也希望这些点滴的总结对其他中医学子有一些启发。因为很多人想学好中医,却苦于名师难遇。还有一些人已经学了中医好多年,要么就跑去干西医了,要么就改行。

跟老师同毕业的,有六十人一个班,最后真正干医的只有十来人,而像老师这样出来,干个体体现传统中医特色的,除了老师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可见,学院培养中医也太不容易了。

当然,还有民间的自学中医,比如从黑龙江过老师这里来,想跟老师学一个月的周东亮。他从十九岁开始自学中医,到现在有十五年了。现在他还在厂里打工,可已经把助理医师,职业医师都考到手了。

老师叫他诊病、开方、用药,他都还有些底气不足。中医如果真的有这么难学,那么中医的传承该怎么办呢?

老师说,不是难学,而是不得其门而入。

老师为我们开了一扇升降之门,让我们学习中医有个清晰的思路。

比如,这一个病人,舌尖红,舌苔薄白,舌下静脉变粗带瘀紫。

周东亮把完脉,加上四诊后,说,这病是肝郁化火,然后处方丹栀逍遥散。

老师说,你只看到了这疾病的部分病机,看问题要多方面看。

然后老师叫病人伸出舌头,说,你看!舌下静脉瘀得这么厉害,有比较明显的血脉不通。而且脉象上亢,中焦郁堵。

你用柴胡没有错,可用了15克,就太大了,用15克柴胡是发表,她脉象本来就上亢,这样一用上去,整个脉势就会越得更厉害,我们用它来疏肝,5到6克就足够了。

舌尖红,病人是有心火,用栀子也没有错,可一用十五克,太重了,苦寒反伤胃,用到十克,就已经不少了。

你要看到她上面的火,是怎么来的,不能单看火就清火,火清不掉,清掉了,人也伤坏了。

你看她,尺脉偏沉,是虚火上亢,你要引火,而不是清火。用龙骨、牡蛎各十五克,她的脉势就能够往下收。

还有,你问到病人脾胃状况如何,她这边右路关脉降不下,是胃气上逆,有没有反酸打呃啊?

病人点头。

老师说,看来,不仅存在肝郁化火的病机,还存在胃气上逆的病机。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没错,但剂量要拿捏好。

胃气上逆,直接用竹茹半夏两味药个20克加进去,整个方子,就不同了。如果还有血脉瘀堵,你也可以加入川牛膝15克,既引热火下行,也活血化瘀。

老师当场就把这个方子略作调整加减,就可以用于治病了。

大家听了都豁然开朗,都明白一个疾病过来,不是一个病机那么简单,有时它会两个或者三个病机同时出现,错综复杂,这就要考验到医生辨证用药的技巧了。

老师是用升降来立法的,病人整体脉势都是上越的,单用丹栀逍遥散还是飘了些,所以老师加入竹茹、半夏、川牛膝,降胃气的同时也引火下行。这是对病机的用药,而对病人整体的气机,老师单用龙骨牡蛎这组药对。

老师说,气机是上亢的,就把它收下来。气机是下陷的,就把它提上气。气机是郁在中间的,就像盘古开天的,让它升降上下去调。

升的药,你可以选柴胡、麦芽、薄荷,甚至升麻、葛根。

降的药,你可以选半夏、枇杷叶、竹茹,甚至代赭石、川牛膝。

知道这个升降的思路,那么药物就随你调遣了,当你心中能做到没有成方的时候,而不是想不起方,你中医治病用药就入门了。

这个病人,我们再总结一下,周东亮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病人肝郁化火烦躁的这个病机。而老师看的更高远更深入,这个火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下焦收不住,冲上来的,所以单疏肝清火制不住,所以还要用龙骨牡蛎往下收,老师再把病人脉象时,发现有关部胃气也降不下来。

胃气是人体最大的气血出入之所,阳明胃经降,百脉降。阳明胃经不降,单纯疏肝清火是清不下的,所以老师断病人有反酸打呃胃气上逆的现象,故用竹茹半夏降胃气,用川牛膝把心火引下来,暖肾与命门。

《大医精诚》上说:“审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

孙思邈提到,医生诊病,连细微的变化都要琢磨把握出来,更何况是大方向的气机升降。

这病人有气郁,又有气逆,还有脉势上越。

看到气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

看到气逆打呃反酸,就知道加入竹茹、半夏或川牛膝。

再看到脉势下虚上实,就知道用龙骨、牡蛎,把整个气机往下收。

这个病用一疏一降一收三个思路,治疗病人气机的一郁一逆一越。

第二天,六月八日。

杜兄刚走不久,我们药房又来了蔡姐。

老师说,平淡交情滋味长,我们任之堂,来而不拒,去而不留。所以以后也不高欢送迎新了。

说起这位蔡姐来,她也特聪明,以前她在新东方教托福,她现在想改学中医,下了极大的决心。

问老师能不能教她?

老师笑着说,在这药房学习,经常要干体力活,跟脏东西打交道,你受得了这苦吗?

蔡姐说,什么苦,我都受得。

老师指着门外的药渣桶说,你能够把药渣提得动去倒,我就教你?

蔡姐点都,二话不说,真把这药桶给倒了。

来老师这里学医,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如果不是真正下很大决心来学的,往往容易半途而废。

老师不论对方资质如何,看的是她有没有下这个决心,下定这个决心就是好苗子。没下定这个决心,即便学了很多,也很难有成就。

随后,蔡姐问老师学医的次第?

老师先让蔡姐背《清静经》,蔡姐不解。

老师说,学医看书,只是一方面,悟比看书更重要。学只是最终的目的是悟,悟后才能有所用。没有悟的知识,存在大脑里是一种负担。就像你看很多很多书,记了很多,脑就很胀,很伤脑。

这时,需要的不是知识,而是领悟。我建议所以的中医学子,都要背背《清静经》,这是道家有助于领悟开悟的经文。

你看!经文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

这道连天地都能生,更何况是用它来治疗一人一病了。

所以我们不要拘束于疾病上,要看到背后天地的道。当你从天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你就有无穷无尽的灵感。

这些灵感可以让初学中医的人,迅速发生质的飞跃,可以让原来不会画画、书法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把画画好,把字写好。

蔡姐也是好强之人,她把《清静经》背得让我们吃惊,也就是说,她背完《清静经》一气呵成,几十秒就可以搞定。

这大概是得益于她以前学英语,脱口而出的天赋吧!

接着,老师就让蔡姐开始背《药性赋》。

老师让初学医的人,一般刚开始让他们背《清静经》、《道德经》,先高屋建瓴,站在道的层面上,来去学各种术,第二步就是打基础。地基有多深,决定楼房能盖多高,所以《药性赋》、》《汤头歌诀》,以及中药、方剂教材,随后就要跟上。中医的教材,以第五版为业内人士最公认,也是编得比较好的。

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有了基础后,接着要干什么?就是要把你的心愿给发出来。

老师常说,心愿一发,震动十方。

他任之堂的所有成就,都是基于刚开始那颗心愿。我们也是因为老师的心愿而感召上来跟老师学医的,这个大概就是同气相求吧。

你的心愿是什么,就很能够跟相同心愿的人,结成队伍。

那些大医家大国手,往往都有大心愿大智慧。

很多人以为名师难遇,这不是遇不遇的问题,是自己心愿发得够不够大的问题。

老师说,自古以来,医道向来都是师傅找徒弟,只要有大心愿的弟子,那一定早有大心愿的师父看到了。

这样说来,有大心愿的弟子,碰到大心愿的师父,那就是迟早的事了。

所以,学艺,不管是哪门艺,看的就是他的发心。发心不大,结果肯定是多学少成,或者半途而废。

那么我们学中医,要怎么发心立愿?

我们只需要把医界里面最厉害的医圣、药王的心愿拿出来研读,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

所以这几天,大家都忙着背《大医精诚》与《伤寒论原序》,这两篇是医古文中的佼佼者,是医古文里面左右两只眼睛。一篇是药王的发心,一篇是医圣的立愿。

至于背的效果,该首推我们任之堂“背书第一”的阿发。

他盘腿、打坐,可以背书到睡着,边炒猪甲炒薏苡仁,可以背书到忘我,三天下来,《大医精诚》,就基本给他背熟。

搞得我们学医这么多年,都觉得汗颜惭愧,再不努力赶上,这个脸可丢大了。

最搞笑的,莫过于中午十二点多时,我们还在看病,阿发就蹲在药房外面吃饭,因为他要先吃完饭接王蒋的班。

这时一个病人要拍打,是手麻的。

老师就叫阿发,我们出去看到阿发正在吃饭。

我们笑着说,有病人要处理了,算了等会再来吧。

当我们回到药房里面看下一个病人时,没想到阿发随后,还嚼着饭,一脸无奈滑稽的表情,慢吞吞地进来,口中还诵着《大医精诚》的这句条文曰:

“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没想到,活学活用,《大医精诚》的条文,没背三天,就在他心中扎根了,老师听了都在笑。

阿发一个上午,又是锤龙骨,又是炒薏仁,又是拍打,还要背书,到吃饭时,早已既饥又渴,如狼似虎,甚至还带着些疲劳沧桑,一听到有活干,二话不说,只认做,这就是他心摆得单纯,学得很容易入心的原因。

学东西就是这样,学不学得进去,靠的就是记忆背,可用不用得出来,靠的便是悟。

在老师这里,一边要背医籍,一边又有很多临床运用的机会。

既背且悟,所以每天大家都在进步。

前面提到学医,要有高屋建瓴的眼光,即《清静经》、《道德经》,第二步就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药性赋》、《汤头歌诀》,第三步,把发心立愿立好,如《大医精诚》、《伤寒论原序》,这可是一辈子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看《中医经典要文便读》里面,第一篇是什么?就是《大医精诚》啊!

把这放在首位,可见它的地位有多高,那可是中医学子的眼睛。这双眼睛没点亮,中医的好多好东西都看不到。

那么第四步呢?

就是边临床边回归经典。晚上大家跟老师吃饭的时候,老师就叫大家一起背《清静经》接龙,大家都背得很顺畅,老师点头说很好,以后把《堂主话药》讲好后,大家都有一定药学基础,我们就开始背《黄帝内经》、《伤寒论》,到时一样跟《清静经》的背法相同,用接龙你一句我一句。像道家弟子修炼经文一样,我们学医的也用来学经典。

第三天,六月九日。

今天第八个病人是十多岁的中学生,他妈妈陪他过来看病。

这少年身上有湿疹,瘙痒难受,他妈妈反映说,夏天还是比较好的,其他三个季节,湿疹更厉害。

老师说,小孩子水果冰冻可乐吃多了吧!

他点了点头。

老师说,想要好得快点,那玩意少吃点。你是想选择生病,还是选择不吃水果冷饮?你自己好好琢磨吧!

他母亲说,以前治了好多地方都没能治好,老是容易复发。

老师说,那你试试吃我几味药吧!

随后,老师又说,这娃子身体有寒气,就让他进入夏天状态吧,正好现在春夏养阳,而这娃子也是在夏天状态皮肤湿疹最轻的,用姜桂附吧!

干姜、桂枝、附子,这三味扶阳的药。

老师又配入龙骨、牡蛎,使温阳而不浮亢。

然后加入《奇效良方》中常用的那六味治皮肤瘙痒的药。方歌曰:

威灵甘草石菖蒲,苦参胡麻何首乌,

药末二钱酒一碗,浑身瘙痒一时无。

以这十一味药为主,调方两次,后来复诊,那些湿疹就退下去了。

他母亲都很高兴,问那些外地来的病人,怎么知道这十堰有好大夫呢?连本地人都知道得不多。

那些外地病号都说,是看了大夫写的书,然后闻名而来。

这人还挺会观察的,又问我们说,来余老师 这里看了几次病,都发现女的病人比难的病人多。

她问我们是为何?

我们说,应该是女的比较有时间,男的要工作赚钱离不开啊!

她说,不是,男的有病他都扛住耐住,女的有反应就会很快去看医生。

懂得及时就医,难道这也是女性比男性普遍要长命的道理?

第十一个病人,咳嗽有好多年了,老是断断续续不好,经常头晕。

老师一把脉后说,脉弦,关脉为盛,还是用天麻钩藤饮加味,加了穿破石、丹参、火麻仁、猪甲。穿破石、丹参是通血脉的,火麻仁、猪甲是通肠道的。

这药一喝下去,两剂就见效了,居然不怎么咳了。原来,把血脉打通了,也把肝阳降下来了。

来复诊后,脉势明显柔缓了很多。

病人脉象弦硬,是疾病在加重,而脉象柔缓,则是疾病在缓解,在调头。

没有书上有载天麻钩藤饮可以治疗咳嗽,但是对于肝阳上亢,关脉弦郁的病人来说,老咳嗽不好,这天麻钩藤饮,把他脉势调服后,就好多了。

中医看的是疾病的证,治疗的也是疾病的证,咳嗽只是疾病的外象反映。

病人问大夫,我这病能不能永远根治过来?

老师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非常难啊,每个病都不是无缘无故长出来的,都在你平常生活中有不好的习性在那里。你因为坏习性不该,爱生小气的话,这样虽然吃了药好转,但回去后,照样疾病还会回来。

怎么该呢?

老师说,你心性要像大海一样,不要像一盆水,大海经得起风吹浪打,一盆小水一掀就翻了。

有个病人看到老师桌上摆了绿茶还摆了西瓜,便对老师说,不是说不可以喝那些水果凉茶吗?

老师说,“食其时,百骸理”。

吃些应季时令的,适当吃点可以。比如你夏天吃苹果、梨,是去年冬天产的就不行。

病人问,那我也可以吃些?

老师说,你最好别沾,我们又练功,身体气血是很通透的,当心态很平静时,吃的东西进去,它会上下对流,很顺畅。当你心态不太平静时,连喝水都塞牙缝,吃水果凉茶更会把寒气冰伏在里面,搞到气机更加不流畅。

病人还问,医生你经常叫别人少想事,少思虑过度,你应该比我们思虑过度,想得更多。

老师笑着说,要活在当下,当思则思。我早上是想多了,说多了,可我下午去爬山,啥都不想了,跟神仙一样自在快活,你能做到吗?

病人摇头说不能,说他都没有一时是安静的。

老师说,想问题可以,可是要能够想得出去,收得回来,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如果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不能停下来,安心吃饭睡觉,那就是大问题了。

病人又问,我这肝部胀闷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你以前发太多的火了,就像火山爆发一样,那胸中的血脉都会鼓起来,血脉一鼓胀,你就会觉得很胀闷。

那月经出血,老止不住该怎么办?

老师说,就像一个大水坝漏水一样,你要从里面堵,不能从外面堵,从外面堵是堵不住的,从里面堵才能堵得住,所以有人内服云南白药有效,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天,六月十日。

今天要特别谈到两个复诊的病人,这两个病人,老师都是按瘀血来论治,效果都很好。

一个是瘀血在子宫,用少腹逐瘀汤,一个是瘀血在咽喉,用会厌逐瘀汤,会厌就死指咽喉部。

这两个病都有很多年了,在别的地方也治疗了很久,两个病的共同之处就是舌底静脉曲张变粗,瘀血很重,已经能称得上是瘀血体质了。

所谓久病必入络,久病必有瘀血。疾病久治不愈,从医学角度来论治,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论瘀血治病,集大成者当然要首推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了,这部书老道长也极其推崇。

老师书桌上也放着一本,有些疑难怪病,治疗起来不是很有头绪时,老师往往会翻翻这本书,启发启发思路。

这个病人是痛经了好多年,每次月经来时,都会痛得冷汗淋漓,而月经量也非常少,平时老觉得小腹部有些堵。

老师上次给她摸脉后说她子宫有寒,寒主收引,血脉瘀阻在那里。于是叫我开少腹逐瘀汤,这少腹逐瘀汤,原来是《医林改错》中专用种子安胎的,把它用到少腹疼痛痛经,月经来时有瘀血块,效果都非常神奇。

按王清任的说法是,病人子宫若真的有淤血,这少腹逐瘀汤能把子宫内瘀血化尽。

少腹逐瘀汤方歌为: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

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病人吃了药后来复诊,跟老师说,大夫,这药真神,这次吃了三付药,月经很顺畅不痛了,以前月经量很少,现在也多了起来。

老师说,不怕你子宫里面的瘀血寒气排不干净,就怕你又把寒气瘀血吃回来。以后小肚子不要受凉了,夏天虽然热,不要贪凉饮冷,背部少对着空调吹。

病人说她以前可能雪糕吃多了。

老师说,你试一下月经刚来的时候,就喝上一两瓶冰冻可乐,或吃一些冰冻雪糕,它当下就不来了。它瘀在里面,以后就会有大问题。

你看你手上的月牙都长得不透亮,我告诉你啊,我亲身试了,冰冻啤酒,我只要一喝上,这手上指甲的月牙很快就下去了。

这冰寒之物,寒凝肝脉,肝脉收缩,疏泄不出来啊!你要知道这冰冻之物,对女性的害处,以后你就会谨慎些了。

汤方为:

小茴香10克 肉桂3克 干姜1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赤芍12克 蒲黄10克 五灵脂10克

没药10克 元胡10克

这是少腹逐瘀汤,老师复诊时,还加入:

杜仲15克 川断15克 黄芪25克 炙甘草8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这是子宫瘀血,寒气排出后,脉象变柔缓了,就可以进补了。

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称赞少腹逐瘀汤为:

“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精血见时,先腰痠少腹胀,或精血一月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

又有一个病人,也是从瘀血角度论治的,这个病人声带不好十几年,说出来的话,既沙哑又干涩,而且病人说她的咽喉一直都很痒。

痛痒这些感受,都是气血不通的表现。

老师摸脉后说,你这个是气滞血瘀, 脾肾阳虚,脉沉且涩。

病人问,大夫,你看我这病有得治吗?治了那么多年,我都心灰意冷了。

老师说,试试吧!以后咳嗽千万不要随便吃镇咳的药。

病人问,为什么呢?

老师说,你想想,如果你在炒菜的时候,不小心被油烟呛到了,或者你吃饭的时候被米粒呛到了,你会上医院去打吊瓶呢?你会不会吃止咳镇咳的药呢?当然不会,咳出来就好多了,如果你强行镇压下去,憋住气出不来,那以后就麻烦了。人体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咳是咳不死人的,但吃错药,强行镇咳是会坏事的。

病人听后如梦方醒,似乎在回忆她以前是否经常服用止咳镇咳药。

久病不治必寻到瘀血,瘀血的脉一般是偏于涩滞的,瘀于下焦,就用少腹逐瘀汤,瘀于中焦,用血府逐瘀汤,瘀于上焦,头部的用通窍活血汤,咽喉部的,用会厌逐瘀汤。

老师说,就给她开付会厌逐瘀汤吧!

会厌逐瘀汤方歌为:

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这方歌上说得很清楚,凡是水呛在咽喉,或是瘀血凝在咽喉,呼吸说话不利的,这会厌逐瘀汤都有效果。

桃仁10克 红花8克 当归10克 赤芍12克

柴胡8克 枳壳12克 桔梗15克 玄参20克

生地15克 甘草8克

老师又按她脉说,这脉沉细,沉为阳虚,细为血少。

若病人阳气不足的话,瘀血是推不动的,所以老师加入:

红参15克 附子10克 桂枝10克

这三味药起到推动血脉,振奋阳气的作用。

还加入一味木蝴蝶15克,因为木蝴蝶是治疗咽喉部咳痒极好的一味药。

当病人来复诊时,效果非常明显,虽然声带沙哑没有完全改变过来,但已经减轻了很多。

最重要的一点是,病人说她自己咽喉不痒了,不痒就不会咳嗽,就不会难受。虽然说话还有一点沙哑,那已经没有太大碍事了。

经老师这么活用《医林改错》中的两个方子,我们眼睛不禁为之一亮。原来《医林改错》中的方子能够这么用,可以用到这么好。也难改老道长极其推崇这部书。

这部书在以前行走江湖的那些伤科医生来说,那称得上是至宝了。而且很多病虽然不是典型的外伤,但按照瘀血来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第五天,六月十一日。

以前我们也见过牛皮癣,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厉害的牛皮癣。

今天预约的病人,周身上下从头到脚都长满了牛皮癣,看的人没有不起鸡皮疙瘩,毛骨悚然的。

他也因为自己这一身上下的皮肤病,一直都低着头,不敢与外人正视,老师叫他把头抬起来,他都畏畏缩缩,精神特别紧张。

那牛皮癣,所到之处,皮肤一片狼藉。

老师叫他把衣服挽起来,前胸和后背都密密麻麻,有些地方还布满了指甲的抓痕,搔破后流出了血,还结成了疤。

老师问他,介不介意拍个照,只照皮肤,不照脸,我们可以做个前后治疗效果的对比。

虽然治啥别治皮,但老师还是有足够的信心治疗这种顽固的牛皮癣的。

我们发现连周围其他围观的病人,有一些都情不自禁地后退了几步,唯恐沾了病气上身。

老师去找相机,而阿发则在外面背《大医精诚》……

“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芥蒂之心,是吾之志也……”

连病人寸口脉周围都是牛皮癣,老师毫不犹豫地替病人搭上脉。

老师说,脉实而有力,不是虚证,可以治疗。

老师问他什么时候病发的。

这湖北的小伙子说他06年的时候染了一次发得上了牛皮癣,由轻到重,这五六年以来,越来越厉害,打吊针,用药膏,吃药片,都反复试了,一年比一年厉害,也吃越害怕,现在 心里都极不舒服。

老师说,你想不想治好。

病人笑了说哪有不想的。

老师说,你如果想治好,也有办法,你以前啥都试过了,就有两样,肯定没试过。一是忌口,二是静心。少吃荤,多吃素,连鸡蛋牛奶都不要沾口。

病人说他最爱吃鸡蛋了,经常吃鸡蛋。

老师说,鸡蛋是大发之物,你越吃进去,就越不舒服。你如果不戒掉的话,这病没法治。

我们不禁摇头,病了这么久,治了这么久,居然连生病期间应该忌口这些常识都没弄懂,这样求医千里,又有何功呢?

不过这回,他听老师这么说,心中有些底了。

老师把完脉后,叫他伸出舌头,舌苔黄腻,舌尖红,还有口臭。

我们随后也摸了他脉,脉象实大有力,这是一个典型的实脉。

老师说三部俱实该怎么办?

我们立刻想到老师治疗各类湿疹,凡脉实者,都会用到防风通圣散的理法。

防风通圣散的思路,说白了就是两个,一个是发表,一个是通里。

皮肤上的那些癣毒、湿邪,之所以停聚在那里留浊不去,外不能发表于上,内不能通里于下,所以才愈发顽固。

《濒湖脉学》上李时珍是怎么说的?

他那脉学七言诀上说实脉为: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福福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原来单一个实脉,只要摸到了,凭脉处方都有底气。这实脉他把病机与治法都告诉我们了。

实脉的病机是热度蕴结在三焦上中下出不来下不去,而治法脉诀上说得很清楚,就“通肠发汗”四个字。

所以老师抓住了这个主要的病机,通肠就用通肠六味:

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红藤、金荞麦。

发汗就用风四药,《内经》上说,汗非风不出。

用风药就可以把阳气升起来,把停留在皮肤上的湿邪,通过皮肤汗孔表出去。

风四药,就是老师这次从渭南孙蔓之老先生那里取回来的重要经验,即:

羌活、独活、荆芥、防风。

老师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用上红景天、银杏叶,直接给心一股能量,只有心脏动力强大,这些湿毒才能彻底被搬运推动出去。

皮肤的疾病,还要加些皮肤的引药。

老师又加入蝉蜕、龙衣。这两样,一是蝉脱的皮,一是蛇脱的皮。中医取象类比,以皮通皮之意。

又为这个病人,久病顽固,毒邪深伏,这时既需要能解毒,又需要能温通的药,这样的药非常少,因为解毒的药往往偏于寒凉,而温通的药又往往偏于燥热,这都不利于疾病。

老师说,就有两味药,既能温通又能解毒之功,那就是蜂房与蛇床子。

老师一出手开就是七付药,这病人吃完七付药后来复诊时,身上高起红肿的牛皮癣,退回收下去了,留下一些斑迹。

他家属陪他来看病时,都对老师充满了期待,希望老师能彻底把这病拔根了。

老师说,拔根不在我手上,而在你们手上。以后鱼蛋奶发物,不要吃了,葱姜蒜也少吃。夏天水果冷饮,更不要吃。

第六天,六月十二日。

夏天到来,拉稀的病人越来越多,因为夏天阳气发越,耗散于外,而身体五脏六腑却处于相对空虚状态。

看来什么季节得什么疾病,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夏季无病常带三分虚,所以冷饮凉水,更不能轻易尝。许多人为了解口馋,却不得不害病吃药。

今天第二十一个病人就是这样,进来大便每天次数都很多,以拉稀为主,而且还容易出虚汗。

老师把脉后,指着他关节说,你看你的关节晦暗、瘀紫,再看看你舌头,舌根白腻厚,你还吃水果。

病人问,那凉瓜可不可以吃?

老师说,绝对不可以吃!你肠道火力太差,根本不能够把凉瓜水果腐熟。

那大夫,我老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是肠道的问题,你不单容易出虚汗,还容易气喘,你这是身体在自己救你自己,那些凉瓜水果冰饮,喝到肚子里了,是身体要把它们的寒气变成虚汗排出来。下面是拉,上面是汗,是身体在保护你啊!如果不把它们排出来,那身体内会长东西的。

是啊!大夫,最近老觉得体力不够,上楼气喘,为什么其他人吃水果都没事?

老师说,假没事的多,真没事的少。吃水果久了,会害命的。不是看他吃多少水果,而是看他肠子好不好。如果他肠子好的话,吃进去排得很畅,手上血脉不会成瘀紫壅堵,整个人很通透,那还可以。如果吃了后,刚开始觉得胃胀,后来就开始变痰,这其实就是凉果这些东西在体内开始堆积了。这时如果不知道戒,下一步再走下去,就是长东西了。

病人问,怎么戒掉呢?挺难的。

老师说,容易得很,有些人一辈子吃大鱼大肉,生冷瓜果,谁劝他他都不戒口,可一旦诊断成癌症,医院一个诊断结果下来,他脸部都吓黑了,不用人劝了,说啥他都听,他都止住了。其实,这不吃水果冷饮,不是帮你省小钱,而是帮你将来省大钱。不得癌,不开刀,不害命,这是多大的钱啊!

现代人大都不明白这个道理,爽口味多终作疾!

贪图口爽与疾病往往都是连在一起的。

想少病,就让肠道清静一些。

老师说,肠道不通,脾阳不足,于是叫我们开通肠六药,先通他肠道。再用四君子汤,补他脾气。最后加入羌活独活,以少量的风药,把肠道的湿气,往上宣通,靠脾跟肺把它们运化开。

再复诊的时候,这病人不拉稀了,舌苔厚腻之色也退下去。

最近老师把通肠六药跟羌活独活这组风药运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通肠六药,是把肠道积浊往下排,羌活独活这组风药,把身体的清阳之气往上宣发,达到升阳而祛湿的效果。

又因为它们是风药中的佼佼者,两者一配合,能除周身上下多余的风湿。所以在拉稀的病人身上,能把肠道多余的水湿,祛除干净。

方药为:

火麻仁20克 猪甲10克 艾叶5克 苦参5克

金荞麦20克 红藤20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红参15克 苍术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8克

三剂

现在开始每天看病,都跟星期天没啥区别了,因为四十八个号里面,十二个预约号每天都挂满,而三十六个早上给病人排队的号,六七点钟就被排完了,而且被排超出了。

所以早上看病,老师一般要很顺畅,中途不要有打岔,才能在十二点多的时候,把病人基本看完。可如果有什么打岔,到十二点半,往往都很难把病人看完。

虽然有时要等到一点左右才吃饭,不过看到那么多复诊来的病人,很多都在改善,我们也安心了。

这预约号里面,第五个病人,是长期尿频的。说话结结巴巴,之前吃了补肾固精的药。

老师别出心裁,给他用补中益气汤的思路,特别提到用柴胡升麻两味药的大作用,这两位药是升阳的。

老师说,升阳祛湿治尿频,效果不错哦。

果然,病人来复诊的时候,就说了这样一句话,这药我吃了后,感到非常有效果,尿频好了。

用补中益气汤来治尿频,原来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这种治疗思路。

里面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这就是说,一个人中气不够的话,他的大小便都会出问题,这种尿频就是一种病变。中医认为气有升举的作用,尿频往下掉,是阳气升举之力不够,也属于下陷的一种病变。

下陷者升举之,所以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气,小便自利。

这样病人服用后,那种尿频不利索的感觉就好了。

第七天,六月十三日。

在老师这里待久了,好多怪病都可以看到。除了一些大医院检查出来,器质性疾病各类肿瘤癌块外,还有很多是现代医学根本没法检查出来的各种功能性疾病,说白了就是气机失调了。

今天有两个,一个是女的。肚脐下有个气鼓包,劳累的时候,就会胀得特别厉害。

她很害怕,但医院的检查又没有说她有什么恶变。像这类功能性的疾病,中医是比较在行的。

果然,老师把她脉后说,这寸脉浮取摸不到,沉取也比较弱。左手寸脉,浮取管小肠,沉取管心脏。知道该怎么下药了吗?

我们马上会意,在任之堂这里,一般病人寸脉浮取不到的,是小肠腑气不通,这类病人,老师一般是给他先通小肠。如果寸脉沉取是比较弱的,是病人心血也不太够,这时在通利小肠的同时,往往还需要温补心阳。心与小肠相表里,把心与小肠同治。

老师说,如果不加强她心脏功能,但纯粹地通她小肠,还不能够彻底把她身体浊气通导出去。人身上的浊邪有肠道的,也有下肢静脉血管,还有皮肤长痘痘的。这些如果要从根本上治,都是要加强心脏功能,因为心脏功能不够,那些败浊之物,就会形成残垢,粘在血管皮肤肠道上。

老师直接问她背部怕不怕冷,她点了点头。

一般肾阳虚的人脚部会怕冷,而心阳虚的人,背部会怕冷。

再叫病人伸出舌头,舌体淡胖,有齿痕,舌根白腻。

于是确立治法:润通小肠,温补心阳。

处方为:

火麻仁20克 猪甲10克 艾叶5克 苦参5克

红藤20克 金荞麦20克 扣子七10克 鸡矢藤30克

桂枝12克 红参15克 枣仁15克 红景天15克

白术30克

二剂

复诊后,这病人说,吃完药,觉得好多了,肚子都觉得小了些,拉出很多东西。没有以前胀得那么难受了,背部也不会那么怕风。

而第三十六个病人,也是怪病。他就是背部有团气在上下乱跑,而且肠中经常感到有响声,按那个腹部也不痛。

老师问他以前有没有做过手术,或受过外伤。他都说没有,大医院也检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就是腹背有气在窜,特别闷。

舌苔白腻,右关尺部沉濡,左寸浮缓。

老师说,胃肠中响,是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水气在大肠化不开,背部有气在窜,是膀胱经向上升的力量减弱。你是不是常觉得头晕?

病人点头说是。

很明显胃肠中浊水不下化,而腰背膀胱经清阳不上升,还是用升阳除湿的方法,老师给他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药为:

荆芥8克 防风10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红参15克 茯苓20克 炙甘草8克 陈皮10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木香10克 枸杞15克

两剂

再来复诊的时候,他说肠子不响了,背上也没有刚来时气窜得厉害,头部也不怎么晕了。

老师又在荆防败毒散的基础上,加入香附与地龙两味药。

香附为气病之总司,通管周身气机流通。

地龙就是蚯蚓,斩成几截,放在泥土中,它每一截又能各自成活,可见它自身经络修复功能是相当强大的。

病人长期气窜,除了气机不顺外,还会窜伤经络。所以理顺气机之外,还要修复经络。

老师说,你们以后在临床上,可能会碰到很多这样的怪病,有时就会像老虎咬刺猬一样,不知道怎么下手,如果症状单一的话,就会眉目,可如果复杂多样,就会觉得挺麻烦。

但你们不要被疾病的表象给迷惑了,越是复杂的疾病,越离不开升降。要么是升清阳以降肠浊,要么是升肝以降胃,要么是升督脉以降任脉,要么是降肠腑以治脏病,要么是升清阳以治腑病。

反正不管它是什么东西南北风,我们只要咬定升降不放松就行了。

这样,你一般下药就有效,在大方面大原则上就不会出错。

8

进来老师这里送走了一拨旧人,又来了一拨新人。

有吴兄、周东亮,他们都是中医忠诚的爱好者。虽然有些在西医院里面工作,但那颗中医的热情始终都不减。

今天晚上,大家都汇聚一堂,一起搓丸子了。

新来的学生,搓丸子,搓得有大有小,不太均匀,于是老师又跟他们讲搓药丸的功夫。

老师说,做啥事都由一个由粗到精由浅到深的过程,这药丸是要给病人吃的,我们做药丸前背《清静经》,就是要把心放清静下来。当你心很静的时候,你搓的每一个药丸都是一个模板,非常均匀。当你心不静的时候,搓出的药丸子,忽大忽小,粗粗糙糙。这搓药丸子,也是在搓磨你们的心。

经老师这么一说,大家自然把搓药丸重视起来,于是做出来的药丸子,很明显均匀光滑很多。

可见,做一件事情,你有一分重视就有一分效果,你有十分重视就有十分效果。你随随便便,放任自流,效果就不理想。

由于又有一部分新学生的到来,他们都怀着一颗理顺中医的心,老师今晚决定讲一节中医基础课。

通过一节课,要把老师医间道里面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讲清楚,这该是多么浓缩的精华。老师用这个循环图,写一本《医间道》还些不完。

老师说这张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非常重要,就像建一栋房子的规划图,也像打一场战的一张战略地图。

初学者心中有循环图,可以立马进到中医门子里面,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重新把这张循环图理顺,治病用药的眼界,将发生质的飞跃。

对学医者而言,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是最重要的,时刻都离不了的,就像将《论语》时刻都离不开一个“仁”字,讲《道德经》离不开“无为而治”,讲佛法离不开“四大皆空”一样。

脏腑是人体的根本,疾病会表现在外面,病根都会在相应的脏腑中。所以王清任说:“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而这脏腑不仅包括解剖学上的脏器实质,对中医而言,更多的是,有关于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升降循环。

老师今晚就主要从脏腑气机升降循环来,把人体五脏的大致运化状态以及用药思路讲明。

我们听后,原本对脏腑的理解还是比较破碎,经老师这么一讲,整体感立马出来了。

就像在广州去过很多地方,对每个地方都有一个了解,但对广州的整体印象还不是很清楚时,这时有人送给你一张广州的详细地图,你在认真地研究一遍,以前不太熟悉的地方,突然间豁然开朗,顿然贯通。这样,你再也不需要地图,却能够在期间,自由穿行而不致于迷路,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啊!

东南卫视拍纪录片的林兄,这次来拍老师任之堂,算是满载而归。

他说,来这么多天,都把子弹打光了,所有拍摄的带子,以及预备的统统都完了。今晚听余老师说,要讲一节大课,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洗掉一盒带子,早知道如此,我就再多带一些过来。

对于林兄而言,他是快乐之中带遗憾,因为这会采访任之堂的行动,在收获上远远超于原计划。

他也是来得是时候,逢到老师既讲脉学,又讲《医间道》中最重要的人体阴阳气血循环图。

老师讲道生医,道为源,医为流,道为根本,医为枝叶,学医要站在道的层面去领悟,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我们来看看,怎么把人体放到天地之间去领悟。

于是,老师先后画了三个杯子。

一个杯子装满浑水。

一个杯子就是经过几天后澄清了,上面一半是清水,下面一半是浊水。

一个杯子,是清水跟浊水相互对流,产生了明显的太极阴阳图。

老师说,第一个杯子,就像往池塘里放水一样,很浑浊,像天地混沌初开,既没有阴阳的交融,也没有阴阳的对流。所以,没有生物。

第二个杯子,经过清升而浊降,阴浊之气聚在下面成为地,清阳之气升到上面而为天。阴阳从此对立开来,就像牛郎织女星一样,阴阳两相对,也不能造物。

然后呢?在这天地之中,阴阳二气就开始相互运动,形成转化。这吃糖水也就开始长鱼虾了。

可见,太浑浊了,一团死气,长不了鱼虾。到了上清下浊,缺乏升降运动,也不能长鱼虾。只有升降开始,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腾为雨。这时就像《清静经》的说法,就叫: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这池塘里的水,就变得似清非清,似浊非浊,清中有浊,浊中有情,于是就开始鱼虾成群,水草丛生。

然后,老师就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太极,并在太极里面把人体五脏六腑纳入。

左边肝升,右边肺降。

上下为心肾,中间为脾胃升降。

这是人体阴阳对流图。

这一个图,再一分为二,形成两个轮子,就是《医间道》上人体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啊!

围绕着这个图,不仅可以谈病因病机,还可以谈治法方药,甚至可以谈脉象精妙。

比如:

左手的寸关尺,对应左边的轮子,心肝肾阴。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右边的轮子,肺胃肾阳。

这样,脏腑升降跟脉象一对应起来,把脉势就可以把出脏腑的大势。

接下来,老师又在小黑板上绘制了四个圈,太极生出两仪,两边各一个圈,加上中间脾胃升降一个圈,还有整体一个大圈,这四象四个圈子就出来。

围绕这四个圈子,可以把整套中医理论体系纳进去。

最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用这圈子来把脉,治病用药,有图象,有脉象,有藏象,有药象,都可以围绕升降展开,所以这图被称之为“学习应用中医的指南针”。

老师从下焦肾开始讲解这个圈子。

人体的肾阴,统管周身之阴。肾水就在肝的下方,滋养这肝木,这样肝木才能条达柔顺。

比如,来一个病人,他很烦躁,你一摸他肝脉,瘀得很,再摸他尺脉沉,这是肝郁化火,伤了肾水,中医叫做“子盗母气”。

这时,我们治疗就要从左路肾阴,升肝木,升心火,这一思路入手。这时用的大法就叫做“滋水涵木”法,为何要滋水涵木?

因为肝木盗用了肾水,水是升木的,水为木之母,木为何会盗水?

因为肝木上有火,身体出于自救反应,它的肾水就自动会上来救济肝木,肝不停地化火,肾水就会不停地被抽用上来灭火,这就叫盗,盗就是偷盗暗耗之意。

所以常生气的人,也会导致肾虚。

这时你如果单用疏肝清肝的药下去,还不够,除了要养肝血外,还需要滋养肾阴。疏肝清肝用柴胡、薄荷,养肝血用当归、白芍,而滋养肾阴,则可用枸杞、首乌、女贞子、山萸肉等。

第二,是肝木生心火。

长期思虑过度的人,劳心太甚,就会耗用大量的肝血,使肝不能藏血。这样心火也亢,肝气也郁结。左路脉寸上越,关郁结。

这样的病人,就是典型的丹栀逍遥散证。治疗除了要解肝郁,还要降心火。

第三种,是心火下降于胃的过程。

中医叫做“火生土”。心火衰微了,那么胃腐熟食物就没有力量。

这样的病人,往往早上吃了饭,到晚上都不知道饿。像这种病人,一般是背部经常凉飕飕,还容易担惊受怕。这时“虚则补其母”,你只要把心火过到胃中来,这样背也不凉了,胃消化也有劲了。

因为胃的消化功能靠的是那股热气,这股热气就来源于心,就像土地长养万物,来源于太阳的照射一样,缺乏太阳照射的南北极,阴冷草木难生。

这时,重要的不是健胃消食,而是暖心阳。心阳一振作,胃就有劲了。直接用点桂枝,补补心火,使心火能生胃土,就有效果了。

比如,有个常年咳嗽的病,消化也特不好。这病人特奇怪,只要他碰上些凉水,他就会咳嗽,而且到了冬天,手脚冰凉,咳嗽加重,后背发凉。

老师切他左寸脉沉迟,右关缓弱,这是明显心火衰微,不暖肺金胃土,肺金得不到暖和就咳,胃火得不到暖和,吃的东西就消化不了。

老师说,这种情况,你是扶他的肾阳,还是从心阳入手呢?你如果从肾阳入手,要转一大圈。而从心阳入手,则变得直接了,效果更快。

老师直接建议他服用肉桂粥,每天早上用5克肉桂细粉,加少量糖,调成白粥一大碗。

他吃了半个月后,不咳了,背不凉了,消化也有劲了。

一碗肉桂粥,就有这样的效果,里面医道很简单,心火能生胃土,心火能暖肺金而已!

我们看老师画的脏腑循环图里面,心火就分为两个方向,一个就是在上焦直接平行到肺中去暖肺,另外一个就是心火直接降到中焦来暖胃。

这就是老师用桂枝汤治疗肺寒咳嗽久不愈,以及胃寒腐熟无力的病人,往往都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心脉不是很有神气的,老师一般在桂枝汤中去掉白芍加上红参。

这个汤方一下去,普遍病人都反映,吃饭有劲,背部也暖多了,而且晚上不容易做恶梦。

第四种,是胃犯心的。

老师说,临床上见到很多胃溃疡、反酸的病人,他的心脏都很不舒服。特别是有心脏病的人,稍微吃撑一点,好像是撑在胃,其实更难受的还是心脏。

为何常反酸的病人,心脏会不舒服呢?

老师说,心火生胃土,是顺生,而胃反酸就是逆,逆伤心嘛!所以心脉就会不舒服,这叫:“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样的病人,不是吃心脏病的药能够解决问题,平时只要注重饭到七分饱,吃点胃炎散,马上就好了。所以老师这里胃炎散,用得很普遍。

这就是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吃撑了,会伤到心脏的道理,他们习惯性地想到,饱食伤胃呗!这是常理,从中医这个循环图来看,伤胃进一步就是伤心,胃逆而犯心也!

所以,广东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最善用温胆汤,降胆胃之气来治疗心脏病。心脏病能够从“脾胃论”来解决,奥妙也在这里。

第五点,心火能够下移于胃,通过胃的腐熟,在下降去温暖肾水,肾水就不会过寒,这就是心肾通过中焦胃来相交。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心火的另外一条途径,除了借助胃气下降外,它还需要借助肺气的收敛作用。

肺为水之上源,肺气收敛降浊,那么上焦心脏多余的水湿,就会被敛降化入三焦膀胱,然后从肾中变为小便利出。

如果这个肺脉亢盛,不能向下敛降,那么水气就会积在心肺,造成心肺积水,严重的会危机生命。

所以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有个重要的思路,就是开心窍通心脉的同时,还需要借助肺脏敛降的功能,把多余的积水向下肃降,排出体外。

我们来看,老师从一个民间道医手中得到的这个丹参槟榔饮,就是通过通心脉,敛肺肃降,引风火痰水下行来治疗危重心脏病。

当时一个风湿病心脏病的病人,命悬一线,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就快不行了,医生叫他们准备后事,家属都哭哭啼啼。

于是请这位民间中医前去看。他一摸脉,然后生气地说,还没死,你们瞎哭啥!家属大惊,忙请教方药。

郎中只开出四味,即:

枇杷叶、槟榔、丹参、菖蒲。

家属问,枇杷叶用多少?郎中说,枇杷叶要炒过的,用两大把。

这样,随手一捧,就起码有几百克。

这药下去,第二天疾病就转弯了。病人能起床了,后来慢慢地调养过来。

医院的西医生们,也非常惊讶。

而老师得知后,马上登门拜访了这位民间中医,提上了一壶好酒,前后请教了两次。

这郎中感老师的诚意,才把他的方药用法说出来。

就这四味药,相当普通四味药,用好了,却可以救命的。

这四味药,就体现一个大法,我们看丹参、菖蒲,是通脉开窍治心为主的。

心中的积水该怎么走呢?

要通过肺下敛到三焦膀胱,所以草医道人重用大量枇杷叶,降十二经逆气,化十二经痰水,用槟榔也是通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使肺水能下行肠间,从大小肠膀胱排出。

通过肺来肃降,心脏邪气的气路通了,所以病人慢慢恢复过来。

第六点,就是中间脾胃这个圈子,脾胃是一个小升降,这个小升降能调得好,可以带动周身上下内外的大升降。

叶天士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中间脾胃主要是论其升降,升降失常,百病变作。这在李东垣的《脾胃论》里面论得最详。

脾胃升降失常,会出现好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来谈尿频。正常人体饮进来的水液,到胃了,叫:“饮入于胃,游溢出精气,上疏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这是《黄帝内经》关于水入胃后的正常走势的详细论述。

可如果异常呢?那就是水饮一进胃,就掉到肾膀胱去了,失去了脾胃的升举运化。

这是因为脾胃虚弱无力,不能把水运化开。这种病人,一来往往说他怕喝水,一喝水就说他尿多、尿频,你在摸他的右手关部,缓弱,很明显是脾阳不升。

这时,陷者举之,你只要用健脾升阳的方法,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尿频,效果很好。

最近就有好几个病人,我们取补中益气汤里面柴胡、升麻的妙用,放在一般辩证方子里,治尿效果很好。

脾胃升降失调,脾不能升清,还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泄泻。

《黄帝内经》称之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这就是说,人体的清阳之气,如果郁在中下焦,不能靠脾升清升起来,那么他的大便往往都不成形,稀稀拉拉,一冲即散。还有,很容易犯泄泻病。

胃肠泄泻病,在小孩子里面也是最常见的。

老师当地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郎中,老师去拜访他时,跟他聊起医来。

老师去拜访很多医生,跟他们交流,他们都很愿意把宝贵的经验说出来。

老师说,这里面有方法,就是你去跟人家交流,不要老想抠人家的经验,这在同行之间是相当忌讳的。

有些老先生,他一辈子就用好那几个经验,非常宝贵。如果不是机缘,他不会轻易说出来。

这个机缘,也是事在人为的。跟他们交流时,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好东西抛出来。当你坦诚相待,把好经验都说出来时,对方自然也坦诚相待,也会说出他好经验。

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先生,非常认真地跟老师说,我八十多岁了,就一个方子用来治小儿病,用得很好,胃肠消化道疾病,找我看的小孩子,我经常用这个方子,把他们调好。

老师说,什么方子?

老先生笑着说,眼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方子就是你经常看到的,只是没引起足够重视而已,叫“痛泄药方”。

老师说,痛泻药方治小儿泄泻?

老先生说,你把这方子用来治小儿拉肚子,效果很好,这时白术要用炒白术,可如果你把这方子用来治便秘,效果也相当好。不过你要用生白术,还要重用白芍。你再一变,把这个方子用来治疗小儿感冒风气中,胃口不开,迟迟难好,那么你就重点用防风、陈皮,加减变化一下,基本把小儿常见病,都搞定了。

把痛泻药方,拿来治便秘、感冒、食积,这都是在教材上没有提到的,是广大了这个方子的妙用。

只有四味药的玉屏风散,它不是四味药,它是饱含着起码四个理法。

白术代表着健运脾阳。

白芍代表着柔肝缓急。

这样肝脾都调到了。

我们看小儿的病,不外乎是“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种特殊的小儿生理脏腑结构,极容易导致肝木犯脾土,然后泄泻,肚子痛。

防风代表着风药升发清阳。

陈皮代表着气药理气开胃。

特别是防风我们不能小看这风药的作用,虽然它在这方中剂量不大,但却起到“轻可去实,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老师说,你在临床上碰到很多胃肠泄泻,大便不成形的病人,这时你只要稍用点风药,或羌活、独活,或荆芥、防风,把中下焦的清气轻轻一往上升举,那么靠肺脾脏腑自身的机能,自动都会把这些湿气化散开。

最近经常有病人长期泄泻,不止舌头水滑,舌根部特白腻的,这样的病人往往用上附子,大便就会变得很粘,因为附子把下焦的湿气变为热气。

可如果用上羌活、防风这些风药,让下焦的水湿往上一升,再靠脾来散精,再往上一运化,由肺来通调水道,下疏膀胱。

这样,第二天病人排出的大便就相当干爽成形,舌苔也会好看多了。

用风药把肠中水气风干,通过脾升清阳的作用,肠道的水湿转一个圈子,就慢慢化开了,可见风药之功非凡。

在医书当中通常都会提到,久泻的病人,脾气很虚,清阳陷下去,这时加入升麻以升清阳,而达到止泻的作用,这时相当好的经验。

升麻跟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的道理都一样,都是通过风药来升清。

第七点,也是中焦脾不能向上升清生肺的,在圈子里面叫做脾土生肺金。

很多小孩子老容易咳,而且一咳老容易不好,是什么道理?

中焦脾胃这个气机不能转好,结果导致脾土不能生肺金。土不能生金,就肺虚,肺虚就咳不止。

中医有个治法,叫做“培土生金”,这个土就是脾土,这个金就是肺金。

通过培土,脾上升,就把精气运送到肺,肺气一足,固表之力就增强,外邪就能很轻松被逐出去。

像这种小孩,久咳不愈,如果摸到他寸关俱虚,把玉屏风散用上,咳嗽很快就好了。

这也叫:“虚则补其母。”

我们看《神农本草经》中怎么记载黄芪,里面说黄芪“补虚,小儿百病”。

玉屏风散就是以黄芪为君,加上白术健脾胃,再加上防风这味风药令清阳能实四肢发腠理。四肢腠理一固密,邪气就不得而入。

可见,这黄芪一味药,对于小儿体质虚损,都是相当好的。

第八点,讲完中焦脾胃,我们就来讲下焦。

讲下焦也离不开中焦,正如降上焦也离不开中焦一样。

我们看下焦命门之火,能够生中焦脾土。肾阳属于火,脾阳属于土,所以我们经常说脾肾阳虚,而不是说脾胃阳虚。

锅中的食物要运化,需要看下面的火力,肾阳就是下面那团火。人体有二火,一个是君火,一个是相火,君火,君临天下,它是向下生胃土,这叫心火生胃土。心火为胃的腐熟功能提供热量。

有了心火的照耀,胃才能健壮,心脏就好比太阳,太阳一照地面,地面的土地得到温热,就能生长万物,可如果晚上如果不照了呢?那地面就冷了。

土热了,生长五谷。

土冷了,杂草难生。

下面的肾火,生的是脾土。肾阳能够温暖脾阳,这样脾的功能才能健全,把从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上输到肺中去,为肺提供营养。通过肺宣发肃降,再把营养滋润到皮肤九窍五脏六腑。

而下焦肾阳,就叫做相火,好比地底的岩浆,比如,你打个山洞,打得很深后,里面也有热量,这是地热。

我们农村人种庄稼,在春寒料峭的时候,往往那时太阳还不够猛烈,就搞个地膜,往地上一盖,让地热布散开,这样庄稼就好生长了。

可见,土地下面本身就有热量往上透发,这正如人体的肾阳处在下焦,往上暖脾土,脾土得到暖和后,就能够生发万物了。

可如果出现虚火上亢,肾阳相火离了胃,收不住往上面跑,那么就会出现上热下寒的现象。

这就像春天种庄稼,没有把地热用地膜伏住,地热耗散得快,土就寒凉,庄稼就难于生长。

对应到人体身上,肾中浮火往上亢,就不能温暖脾阳,于是就出现便溏、肢冷、完谷不化、腰膝冷痛,身体上面却出现一片浮火,慢性咽炎、口腔溃疡,这叫上热下寒,上实下虚。

这时,就要用伏火的思想,引火归元,用自身上焦的火,来暖自身上焦的寒,使寒热对流,疾病不治自愈。

老师常用的就是附子、龙骨、牡蛎,白术、茯苓、干姜。

用龙骨、牡蛎来伏火,用少量附子,取少火生气之意。

白术、茯苓、干姜,能把脾中寒湿运化开。

这样,火伏而脾运,火能生土。那么,中焦脾胃消化吸收,就会慢慢健全。中焦入沤,中焦就像煮熟饭一样,需要足够的热量供给,才能把饭煮熟了。

第九点,谈到下焦肾,我们就看到轮子下面肾阴与肾阳。

肾阴肾阳代表水火,水火是相互克制,达到平衡的。

老师说,火大则水少,水大则火少。

火大则水干,知柏地黄丸主之。

水寒则火微,桂附地黄丸主之。

老师又说,肾阳虚的时候,那肾水是寒的,我们看肾水从左边上升到肝,这股阴寒的肾水,它到肝部就会寒凝肝经。

这样的病人,一看他手指甲都泛青泛乌,筋骨因为寒凝收引行走不便,是因为这些病人是肝寒吗?肝寒只是表,本在肾,是肾中的寒水上泛到肝中来。

你们看冬天的树凉,是为何呢?不是因为树本身凉,是因为扎根在土中的树木,吸上来的水都是凉的。

水生木,凉水生凉木。

整个水上升到肝木上,这一整条木都是凉的。

而我们看夏天的木,是暖的。是因为阳火够,把水温暖了,上升到肝来,肝就温暖了。

这样,我们治疗睾丸痛的病人,是从肝入手,还是从肾入手,答案就很明显了。

老师很推崇《景岳全书》中的“暖肝煎”。特别是暖肝煎中小茴香跟肉桂这两味药的配伍。

这暖肝煎专治疗小腹疼痛、疝气,以及肝经所过之处疼痛的。

它是通过温肾水来暖肝寒的,通过行肝气来止肝痛的。

小茴香跟肉桂两味药,就是温肾水以散肝寒的。

如果肝寒再厉害,可加入吴茱萸、干姜,最厉害的可加附子。

上次,有个妇女,腹中冷痛多年,指甲青乌,少腹为肝经所过之地。

老师就用到少腹逐瘀汤,里面就有小茴香、肉桂、干姜。

通过这三味药,温肾阳来散厥阴肝寒。药后,指甲就变淡红,腹痛、痛经也就好了。

所以,老师说,肝寒要治肾。

而肺寒呢?按照圈子的转动方向来治。

老师说,肺寒则要治心。如果肝寒治心,肺寒治肾,那就走弯路了。

那下面我们来看,肺寒该怎么办?

第十点,肺寒的治法。

近来,有好几个老人家都有常年咳嗽的习惯。

老师说,这种咳嗽,你一摸他心脉很弱,枳壳不对路,培土生金,太慢了。直接给他心补上一团火,让火能过到肺上来,他咳嗽立马就好了。

像这类病人,你一问她,背心准时凉的为主。胸背为心肺所聚,肺寒咳久不愈,是因为心火虚。

所以,老师用上桂枝汤,加银杏叶、红景天、丹参、菖蒲、枳壳、桔梗、木香,以这几味药为底方,直接把心火一补,把心肺中大气一转,背也不寒了,咳嗽也缓解。

所以老师说,咳而背心发凉者,必要从心火入手。

你让他身体进入夏天状态,用心火来散肺寒,就好得快。

这叫:“肺寒则心火医。”

即:“太阳当空照,寒云自消散。”

最后,老师再补上一段关于水循环的思路。

老师说,很多天气热,搞到心肺火上亢,心烦,拉出来的小便也是黄的,甚至会刺痛。

这时,你要想到“肺为水之上源”这句话,这句话你理解透了,很多病你都会治。一个人有没有好的小便,要注意从肺来看。

“肺为水之上源”,天上的云,是地面水的上源,所有江河湖泊的上源,不在高山高原上,而在天上。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如果膀胱三焦下来的水是热的,拉出的小便是短涩的,你用清热解毒反而容易伤了身体。

你摸他的心肺火上亢,只须要用几味肃降肺气的药,下面小便就拉干净顺利了。

很多人治疗发热尿黄、尿频,一下子就想到要运用泻火的药,要么清上焦火,要么清下焦火。火不靠清,要靠降,肺气一降,顺下来,火随之而降,就像下雨一样。

降天上的肺火,老师常用竹茹、枇杷叶、白茅根、芦根、黄芩。

老师说,你们特别要留意这些中空的草药,如竹茹、芦根、白茅根。

中空代表着虚空,中空善通表里气。它们能透、能清、能降、能流通,中空又象征着谦虚,谦虚则能包容,天空、虚空,则能容万物,人烦躁是因为上焦心胸不空,压力大。

这时,用上这些降肺胃之气的药,让心热、肺热,能从三焦膀胱下肾,以温暖肾阳。这样自身热量又不浪费,自身烦热又得到消解。升降一对流,小便就很顺了。

我们再看导赤散,里面有木通、竹叶,都是导心火,从肺、三焦、膀胱下行的。

所以,病人如果上焦热盛,小便黄赤。

左脉亢盛的,则用导赤散,导心火下行。

右脉亢盛的,则用枇杷叶、竹茹、黄芩、芦根,导肺火下移。

通过号脉,你用药就有依据,治疗就有保障,信心都从这里来。

老师最后总结说,你们要把五脏循环扎根在心中,五脏之间是怎么生怎么克的,是怎么转圈子的,是胸有成竹。

医生治病,心中要装住五行。这五行就像一个门子,门子里面有一条缝,要靠你自己去钻。现在这个循环图就是给你一个缝,你要会钻。

学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茫茫然然,因为没有人会给你一扇门,你能够找到一条缝,就不错了。

这个缝,你去打通,就将成为你人生的大通道。所以很多人,抓住了一条缝,就打开了一扇大医门。

学医就怕心浮气躁,给你们一个门的时候,你们都不知道门在哪。

《论语》曰:“夫子之墙数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这是弟子赞叹孔子的话语,说的是孔夫子的学问非常高深,就像高墙一样,你翻不过去,必须要找到那扇门,如果找不到那扇门,就进不去,进不去,就看不到仁义礼智信的大美,也看不到治国安天下才华的大富。

今天,我们大家听了老师讲这个轮子,正如装上了两只眼睛,正如把五行装到心中,正如打开中医的一条门缝,看到里面博大精深之处。

大家不由激动喜悦非常,原来中医可以这样看,可以这样把医理医法熔于一炉。以前,是从大处上把中医思路理顺,现在再揣摩《医间道》中这两个轮子,这张脏腑阴阳气血循环图,中医治病用药的整体观,才真正从脑海中隐约显现出来!

今晚,大家皆大欢喜,满载而归。

第八天,六月十四日。

退休的老人最怕什么?

最怕躲在家里看电视,闭门不出。

老师说,看电视除了把眼睛看花外,还会把两条腿看废了。

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果然,这一个病人,是十堰当地的,是个退休教师,也是个书法爱好者,信命运。

他说今年逢到他上冲下克,所以经常居家不出,整日抱着电视看,眼睛没有看花,居然把右腿给看坏了。

这回如果不是腿病,他还走不到老师这里来。

他来时,由他亲戚扶着一步一步走,右腿僵直剧痛不能着地,自己根本没法自行走。

当来到老师这儿时,已九点多,看病的好早已挂满,我们跟他说,明天再来吧,今天很难看得到了。

他们说,不行,走一次太不容易了,这脚都没法再走了。

在老师这里,如果是小孩上学,或者是买好火车票赶火车的,又或者老年人身体疾病比较重的,老师都会先帮他们看。

这是合情合理的,其他排好队挂好号的病人也都能理解。

这样,老师就帮他先看。

老师一摸他脉说,你右脉上越,胆囊食道胃都不好。

他用沙哑的声音说,是的,有胆囊炎食道炎。

他又说他还有痛风,现在右腿剧痛,动不了,问老师有没有办法?

老师又看了他的舌头,说试试看吧,于是对我们说,这病人脉上越洪大,整个气血都往上吊,上实下虚,所以腿脚无力,痹痛,他整体身体是处于夏天状态,我们用药,要让他身体进入秋天状态,把气血往下收。

果然,他平时整天都抱着电视看,特爱发脾气,饮食也无肉不欢,口中浊气也特别重。

长期久坐电视旁,把下焦肝肾精血,都抽到上焦心脑来用,这叫盗肾水,肾水盗完后,肠道的精血,胃中的气,还有膀胱中的津,通通都往上调,结果呢?

肠道缺乏滋润,大便难,胃缺乏滋润,秽浊之气上逆,不能下行,膀胱缺乏滋润,小便黄赤。

诸如此类,都是因为恶劣的看电视习惯,烦躁的脾气,厚重的饮食,把下焦津水浊气过分地往上调所致。

所以老师说,用降气的药,让他身体进入秋天状态。

治法为:

降气化浊,通肠利水。

于是开方:

枇杷叶30克 苏梗20克 竹茹20克 川牛膝15克

龙骨20克 牡蛎20克 炒薏仁40克 泽泻10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火麻仁20克 猪甲15克

土茯苓20克 威灵仙20克 白僵蚕15克 大伸筋草15克

木香15克 醋柴胡10克 归尾20克 钟乳石25克

五剂

老师开完药方就交代他说,叫他们忙你拍拍,凡筋骨痹症,拍打的效果都不错。

他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拍打,更加想不到被人扶着走进来的,而被人拍打后却自己能高兴地走出去。

这样,我们就带他到旁边去,用交叉平衡的方法。

病人右膝麻痛不能屈伸,于是我们就找到他左手,从肘弯到心包经这一条线上,开始拍打。

由于他身体还比较壮实,所以我们用力当然没有客气。

几十下,就在肘弯内关周围,就出现一拍红色的痧气。

拍得他汗出涔涔,呼吸深沉,边拍边吐浊气臭气。

然后我们就叫他配合跺右腿,刚开始他不敢往下跺,当我们把他手臂拍通后,叫他由轻到重,慢慢地跺。拍一下,跺一下,刚开始跺得很勉强。

可越到后来,跺得越起劲,越有力,周围观看的其他病人,不仅啧啧称奇。

刚开始进来脚都不能动,不敢碰地的。居然拍打了左手内关肘弯后,右脚开始可以触地屈伸跺起脚来,那跺脚声,也随着拍打有节奏地进行起来。

他开始高兴起来,越跺越有劲,呼吸越来越顺。

跟刚来时,病怏怏相比,现在完全是一副雄赳赳的样子,信心大涨。

老师跟我们说,拍打就要有这个节奏,要让病人觉得像是哼着小调在治疗一样。

医者艺也,医术也有艺术的美感,开方有开方的美,把脉有把买的美,拍打也有拍打的美。

艺术,在达到一个高度后,都会共同地去追求那种美。所以我们拍打这个病人时,都尽量让病人做到放松和谐,这就是医学之美。

拍完了手部内关,我们就开始拍他左脚委中,发现他左脚胃中穴周围,经脉曲张得厉害,比右脚还厉害数倍,我们就问他,你的左背肩胛,周围是不是痛。

他惊讶地点头称是。

他这次只是想来治他的右腿,并没有说他左背肩胛的问题,然后我们通过拍打,左边的委中穴,一并把他治了。

前后拍打完半个小时,他可以不用他家人扶,就能自行走路了,非常高兴,对我们跟老师谢了又谢。

然后我们交代他,回去自己加强锻炼,少看电视。

10

第九天,六月十五日。

今天第四个病人,久病都成半个医生。

他长期失眠,有没有查出有什么问题,所以人很焦虑。

老师把完脉后,他问,大夫,我这是什么病?

老师说,你这是神经紧张焦虑。

他说,我试过很多办法,像逍遥散疏肝理气,四物汤活血化瘀,还有用蜈蚣水蛭通络,淫羊藿、巴戟天扶阳,我通通都治过,怎么都没有效果?

老师说,你只有一样没有试过。

他侧耳恭听,我们也在期待老师的高见。

既然这个病人那么远来找老师,那可不是一般地容易治,其实大部分千里求医的病人,那些病都没那么简单。

老师顿了顿说,你有一样没试过,就是把病不当一回事。

他愣了一愣,好像想明白了一些。

确实,太执著于自己身体上的毛发小病,疾病是需要引起重视,但是做人又不能太过娇脆。掉根头发,疼下牙,就惊慌失措,这也不是治病应有的态度。

王蒋近来因为药房事情特多,天气也渐热,人也有些烦躁,偶尔难受也会发发脾气。

但他发完脾气后,立马就会反思。他说:

人心眼小了,小事也会变成大事。

人心胸大了,大事也会化为小事。

我们就用王蒋这句反省之语拿来劝病人,很多病人都受益。

这个病人比较瘦想长胖,问老师可以吃些什么?

老师说,把三餐吃好,最好吃素。

他疑惑地说,吃素不是减肥吗,我现在已经没肉可减了。

老师说,吃素照样可以长胖,你没在向下待过,没有养过牛马,也知道牛马是吃什么的。长胖不是靠你吃多少,也不是靠你吃什么,看的是你的内耗,你的心宽广,少内耗,你身体吃五谷杂粮,也会长得圆圆满满。饮食养身不养神,平时不在于你吃什么,而在于你心神能不能静下来。

佛家说,直指本性。

这是很高明的智慧,什么事情最终都要落实归到心来解决。一个人越能把问题回归到自己心上来调的,他就越接近真理了。如果越把疾病、压力、责任,都推到外面去,把身体好不好都归于饮食营养丰不丰富上去,他就离真理越来越远了。

老师近来用话疗术,越来越多的重视于调这个本性(心)了。

病人虽然有所触动,但还是思虑过度。

又问老师说,大夫,我这究竟是什么病,该怎么治?

老师就耐下心来,再跟他说,什么病,你就别操心太多了,你也不要再给自己随便试药。半桶水的医生,都不能救病人,你了解一些医药常识,更不能随便在自己身上乱试。就像不怎么懂电脑的,去拆那电脑,一不小心就把零件搞坏了。人体的精密度远胜于电脑。

老师帮他摸完脉后,又说,这个时代的人,病在任督二脉太多了,仁脉不降,督脉不升,你这病也是督脉不升,任脉不降。能够把任督二脉,这条前后升降的大路线调好,很多病都可以治好。

我们发现,病人绝大部分都是左路督脉升不好,右路人脉降不好。如果能找出治疗升降任督的方法,治起病来,又是另一番天地。

那些练功的人,始终都抓住任督二脉不放松,因为这里面就有治病延年的道理。

这病人还是很想知道病因,于是问老师说,为什么会任督反转呢?

老师说,有五大原因。

第一个就是脾气太刚。

不服人,不服领导,不服医生,凡是都是昂头刚气,这样任脉就往上冲,降不下来。所以做人治病,都是一个道理,要谦虚,要顺从。

《黄帝内经》说:“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第二个就是思虑过度。

这世上的事,十件之中有九件都是不应该由你去操心的。智者,不是怎么学会把问题解决,而是学会怎么把问题看淡。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想太多,耗元气,盗性命。气机结在那里,堵住了,任督转不过来。

第三个就是欲望太多。

人的心神被欲望牵着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心神静不了,气脉就是昏乱的。

第四个是辛辣冰冻鸡蛋牛奶吃多了。

辛辣的伤肺,上焦血脉愤张,任脉降不下来,冰冻水果直接伤伐命门之火,下焦督脉升不起来,鸡蛋牛奶为滋腻之物,碍堵中焦,运化不开,伤及胆道,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经不通畅,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都没有升发之气。

第五个是熬夜打麻将赌博。

人体昼为阳夜为阴,昼宜动夜宜静,昼应醒夜应眠,长期熬夜,也彻底把身体的任督给反转了。

这几天有好几个结膜充血的病人,治疗效果都不错。

今天这个病人很高兴地过来说,吃完两剂药,白睛出血彻底好了,眼睛也不浑浊明亮了,还有流鼻涕咽喉痒也彻底好了。

一看老师的方,是重用桑叶50克,生麻黄5克。

老师说,肝虽然开窍于目,但按照五轮学说来看,眼睛白睛出血,是属于肺火太重。这时,除了考虑到清热凉血,还要用到清肝降肺,而桑叶正好归肝肺二经,既有清肝降肺的功效,又能够凉血止血。所以碰到这种病,一般都是两剂治好,这是专病专药。

加上少量的麻黄,是宗《内经》“火郁发之”的道理。

如果你摸到病人脉象,两边寸脉上越,你可加入枇杷叶、竹茹,降右路肺胃上越之脉势。

栀子、淡豆豉降左路心肝上越之脉势。

咽喉痒、虚火上亢,直接加入龙骨、牡蛎、川牛膝,引火下行。

就这几味药,都特管用。

这几天治疗眼病、白睛溢血,老师都主要是用这些药来加减变化,效果明显。

第十天,六月十六日。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人用什么来养颜美容,用的是诗书。

阿发近来随着他读的书越来越多,有一股非比寻常的气质,渐渐显露出来。

他背起书来,很有古风古音,笑起来天真无邪。

老师跟阿发说,你要把这个笑容一直保持下去,学中医未必出来一定要在第一线上看病,学中医有好多事可以干,治病只是其中一件。教育宣传普及,也是相当重要的。

把中医当作人生最重要的保险来看,为生命的质量保驾护航,也是必不可少的。

还有,阿发可以做中医的形象大使,趁现在还是一张白纸,要把中医的很多经典关到心里去。

王蒋则可以往道医方面发展……

早上,阿发问,为什么近来反而瘦了,是不是近来吃素吃多了?

我们说,肥和尚,瘦书生。和尚吃素,他也可以长得圆圆胖胖。书生即便吃肉,也照样清清瘦瘦。

饮食养身不养神,和尚是心宽而体胖,书生如果反倒吃得胖乎乎的,那是不够用功。真正用功起来,你不管吃啥,都是胖不起来的。

所以读书人就要有那股清瘦之气,素食它能够令胖的人变胖,同时也能够令瘦的人变胖,它是双向的。

这双向调节,靠的不是素食的表面物质,而是素食后,养成的那颗素心。

今天,第十五个病人,腰以下冰凉,腰背酸胀。

老师问他,两个腿子走得动吗?

他说,走起来,挺辛苦的,气不太够。平时很怕风怕冷,背凉,晚上容易起来夜尿。

再看他舌象,舌底经脉曲张明显,有淤血。舌质胖大,有齿痕,气虚肝郁。舌根白腻,脾肾阳虚。

老师摸脉后说,左边寸脉不足,心力不够,右面尺脉沉,肾阳不足。肾主腰脚,所以走路沉重,心阳布气于背,所以背部凉。

像这样的病人,你让他左右心肾气血,交通转一圈,疾病很快就转头了。

治法:温通心阳,补肾纳气。

方药为:

桂枝15克 白芍20克 生姜15克 大枣五枚

炙甘草10克 红景天15克 银杏叶15克 当归15克

红参15克 附子15克 龙骨25克 牡蛎20克

枳壳15克 桔梗15克 川牛膝15克 旱莲草15克

两剂

这病人吃完药后,呼吸也有劲了,腿脚也轻松多了,居然可以去爬武当山。

老师说,中医就是调这股气,这股气只要能流通顺畅,再弱的人他也能够活得很长。如果流通不利索,再强壮的汉子,也会很快病下去。

我们医生治病,首先就要从这个气的角度上来,帮他五脏理顺。顺气则阴阳调和,再通过运动锻炼,身体就恢复得很快。

12

第十一天,六月十七日。

今天,第十八个病人,特别从广东开车过来,一家三口,胖的又偏胖,瘦的又偏瘦,胖的想瘦瘦身,让身体轻快轻快,瘦的想壮壮身,让身体看起来别那么薄弱。

老师说,胖人一般痰湿偏重,精子活力不够。你要想精子能够动,你自己就需要锻炼运动。只有你灵活善动,它才能善动灵活。

瘦人一般是阴虚火旺,虚火上亢,性格比较焦躁。瘦人要养壮,不是靠饮食,而是靠心态。心宽体胖,心脉舒畅一点,身体就圆满一点。

小孩子面黄肌瘦,又是为何?

大部分是父母喂养不当所致,许多父母本身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该给小孩吃,什么东西不该给小孩吃。

老师说,养小孩最简单的就是把三餐米饭吃饱就行了,其他的零食补品不单无益,反而有害。我们医生帮病人调身体,用药是一时的,教会他们顺道而行,才是终久。

这家女主人瘦小,一来任之堂的时候,脸色发青,腹痛难耐,她说经常容易拉肚子,稍微吃点凉受点寒,肚子就不舒服,大便就稀溏。甚至严重时,碰一下冷水,肚子都有感觉。晚上洗完头,如果不把头发擦干,很容易就感冒了。

老师替她把了脉,两边尺部沉且滑,关部也郁,缓,中下焦一派湿象。再看她舌头,舌体水滑,舌根白腻。

老师说,像这种湿停在中下焦,腹痛便溏的病人,看她舌苔又水滑,这时正好用风药。

治法:祛风除湿,健运脾胃。

用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8克 防风8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柴胡8克 川芎8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红参10克 茯苓15克 陈皮10克 炙甘草8克

两剂

老师还交代她戴个帽子出去晒太阳,她这个长期大便不成形腹痛,是因为湿气郁在中下焦,升不上来。可以借助大自然的阳气,把清阳之气升上来。

《黄帝内经》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人体清阳之气,长期郁在下焦,肚子就会经常不舒服,脸色也难看,大便也成不了形。

所以这个用风药治疗腹痛泄泻的思路,还是从升清降浊里出来。

《黄帝内经》说:“升降相因。”

人体的升降是互为因果的,你身体的清气能上升,浊邪就能够下降。身体的浊邪能够下降,清气也就能够上升。

所以说,升清降浊是一体的,它们是一而不是二。

这个病人千里来求医,不单吃了药,戴帽子晒太阳,还听老师的去爬山,特别听从医生的劝告,不吃凉果冻水,不用交代她都很配合。

结果,第二次来复诊,她就说,肚子不痛了,大便也成形了。

我们看她脸色也没有刚来时那样泛青。

第十二天,六月十八日。

天气已经热起来了,进入夏月,湿病日渐增多。

湿在筋骨,则筋骨酸痛。

湿在胃肠,则上吐下泻。

今天第八个病人,一伸出舌头来,整条舌头都是白腻偏暗,很明显既有湿又有寒还有瘀。

老师说,你肯定吃水果了,而且还吃不好,还喜欢吹空调呗。

他说,这天气不吹空调怎么受得了,水果吃了降火啊!

老师说,水果如果能降火,你吃了就不会上吐下泻了。既然身体都给你信号,不要那玩意,你就别吃了。

你看我们药房,以前是装了空调,但都没开。我们都不吹空调,人该热的时候就要让他热热。

这上天安排夏天,就是给我们散散寒,把寒气散掉,一年都健康。贪凉饮冷就会留下隐患。

那些风湿病的病人,还特别需要这夏天最好时机来治。

回去买盒藿香正气口服液喝吧。

病人说,就这么简单?我这么虚,要不要补补?

老师说,现在生活水平又不差,为何会虚呢?凉东西碰多了,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身体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把它们派送出体外。

如果排送不出去,你就心慌掉气,大便不成形,拉肚子。

你不把原因找到这里来,你看多少中医都没有用。

阳光大道你不走,专捡那些阴寒小道。就像汽车一样,柏油大道你不开,专挑那些坑坑洼洼的山道走,不多久轮胎就破了。

要破一个轮胎,那还不简单,可要修补那可就费劲了。

老师说的“阳光大道”是指夏天少吹空调,多晒晒太阳,让身体寒气散散,喝水也多喝温水,少喝凉水冰水,出点汗,身体反而通透。不要排出阳光,不要排斥出汗。

阴寒小道是指贪凉饮冷,喜欢吹空调,喝凉饮,洗冻水,吃下火的药,以及凉茶水果。

除了用藿香正气口服液化湿外,老师还在很多方中加入藿香这味药。

老师说,现在暑湿多起来了,藿香这味药,它能上能下,对于湿邪弥漫三焦,它都有办法。

藿香为何能上能下呢?

我们一想藿香正气口服液,不正是治疗上吐下泻中间胀满的吗?上中下它都来得,所以说它能上能下。

第二十六个病人,是从四川成都过来的。

他周身上下都有大小不一的包块,小的黄豆大,大的鸡蛋大,医院给他诊断为多发性脂肪瘤,他在全国各地也跑过很多地方治疗,始终都没什么进展。

看了老师《医间道》里面有治疗脂肪瘤的,就过来十堰找老师。

老师摸脉后说,中焦关部滑郁,寸部迟,周身气机不畅,痰湿瘀阻,小肠不通。

病人说,大夫我这可以治疗吗?

老师说,这个病,可以治,不过就是时间长了点。比你还重的,都有治好的,你不要焦虑。治疗前,你要先给我记住,有几样东西,你是连碰都不要碰的。

病人立即振奋过来,细心聆听。

老师说,脂肪瘤在中医辨证来说,是痰湿阻络,气血流动不畅。所以那些粘糊糊的东西要少吃。特别是鱼,鱼生痰,肉生火,肉也要少吃,最好能吃素。鸡蛋水果牛奶也不要吃了。说完老师就念方。

治法:通肠化积,温补心气,燥湿化痰。

处方:

火麻仁20克 猪甲15克 艾叶5克 苦参5克

红藤20克 鸡矢藤30克 扣子七15克 红参15克

银杏叶15克 红景天15克 羌活5克 独活5克

海藻15克 昆布15克 白芥子30克 鳖甲20克

天南星15克

七剂

老师说,这里重要白芥子,是消皮里膜外之痰,凡痰根比较深,比较广泛,组织在经络内外的,白芥子可效。

我们发现老师这个方子,真正用来化痰,消肿结的就那五六味药,其他大部分都是调心脉与小肠的。

老师说,这就是治疗脂肪瘤的方法,一个是要排他的小肠,另外一个就是通他的心脉。

排小肠邪气就有个去路,通心脉正气才足。单用燥湿化痰消肿散结的药物,病人很难消受,因为本来病人身体长脂肪瘤,他就有气虚,脾运化不够,心推动不够在里面。所以这里用红参、红景天、银杏叶,直接给心一个能量动力,助心行血脉。

老师说,你服药后,大便会拉得偏多,如果拉的大便很粘滞,掉在厕所里,冲刷很困难,但你却拉得很顺畅,这样坚持一段时间,身体就会慢慢好转。

你身体上那么多脂肪瘤,不必盯着每一个看,服药期间,只要看其中一个,如果它下去了,就证明治疗思路对了。

14

第十三天,六月十九日。

今天第二十五个病人来复诊,原来是两个多月没来月经。吃了老师两剂药后,月经来了。

老师说,治疗月经推迟或闭经,首先要分清虚实。

虚证,一般虚在脾肾,脾肾亏虚,化生乏源,所以月经量少推迟,乃至闭经。

实证,一般是脉道不通,病人出现典型的郁脉,或有瘀血或有气滞或有寒凝,当下不下,阻滞不通。

怎么辨其虚实呢?

在脉象上,叫做有力无力辨虚实。

这病人刚来时,脉象涩滞不通,舌下经脉曲张明显,舌尖红,心火上亢,气血不能够下行,所以月经想来却不能来。郁久后,身体就有瘀血。

所以老师第一次给她开方。

治法:活血通经,引血下行。

处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

桃红四物汤是治疗瘀血阻经脉道涩滞不通的良方。

老师加入郁金、香附、三棱、莪术、川牛膝、五灵脂、穿破石、生甘草。

这样整个经血就通开了。

月经来后,病人反倒觉得没劲,老师说,这是把瘀堵通开后,虚象显露开来了,这时就要以培补气血,以资化源为主。

病人如果元气不够,就没法把瘀血彻底推动排出。所以适当吃些补益的药,让它气血足后,就能够冲开郁结瘀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这时,老师摸她脉说,关尺部不足,不足以补之。用补肾益气,稍佐点化瘀的。

选择五子衍宗丸,平和补肾,再加当归补血汤,养养气血。

五子衍宗丸,是从下焦腰肾精血补起。

当归补血汤,是把中焦脾胃气血补足。

方药为:

菟丝子15克 覆盆子15克 枸杞子15克 车前子10克

五味子5克 杜仲20克 寄生29克 川断20克

黄芪30克 当归15克 香附15克 川牛膝15克

穿破石30克 鸡矢藤30克 生甘草8克

两剂

治疗前后两个方,一个以通为主,一个以补为主。侧重点不同,先把瘀血通开,后续就把补药跟上。

补药里面也加入流通的药物,补中带通。符合妇人生理,这也是老师用药的特点。

妇人月经不能按时而下,老师往往都会加入川牛膝,这味药在前后两个方都贯通。

川牛膝不单可以引血下行,还能够引气火痰湿往下走。

《病因赋》上说:“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但凡气逆,又兼有瘀血,都少不了川牛膝,因为川牛膝既可以顺逆气,也可以化瘀血。

第十四天,六月二十日。

近来老师讲到解表药,解表药里面就有风药。

老师把风药广用,用于解表只是风药的最基本功效,风药的真正大作用,绝不仅止于治疗一般的风寒湿感冒。

老师用风药来升阳祛湿,治疗肠道泄泻,如荆防败毒散。临床上经常上都看到这个效果,不管是大便不成形,还是泄泻,这风药上去,都会让疾病有所转化。

喻嘉言称其为“逆流挽舟”,真不欺之言论也!

风能走表,所以用风药治疗感冒皮毛受邪。

风能上达巅顶,高巅之上为风可到,所以用风药治疗头身疼痛。

风能胜湿,所以用风药治疗泄泻、白带过多、尿频。

风性善行数变,所以用风药治疗各种风湿痹痛、皮肤瘙痒,时发时止。

今天老师又把风药用到治疗最顽固的骨节病变,强直性脊柱炎里面去。

第十三个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了。

这类疾病,中医西医至今都没有完全有把握的治疗方法。

这个病人,脊柱病变严重,骶髂关节成虫蚀样病变。

老师以前也治疗过这种病,堪称旷日持久,非常难搞。

老师说,以前用补肾壮督、清热解毒法,都没办法。病人指甲红,是寒邪瘀在里面化热,这种热不是清热解毒能清的,这种瘀也不是活血化瘀能化的,这种壅堵不通,更不是用补肾壮骨法能补的。

我们要像赵绍琴老先生治疗慢性肾炎一样,需要把这督脉里面不通的地方打通,把骨头里面寒湿郁久化了的热毒透出来。

选药我们考虑用风药,像荆芥、防风之类,把血分郁热往外宣发,引邪外透。

老师摸他脉说,脉沉细,关部郁,寸脉不足,脉越沉,邪气越深,关部郁,病邪被关在里面,寸脉不足,邪气透发不出去,肌肤卫外功能减弱。再看他舌头,舌苔白腻。

老师说,请师就得从师,你来找我治疗,我努力帮你治,但这类病很难治,有几样你必须严格听从。

第一,生冷凉瓜,你不要再吃了。

第二,冷水更不要轻碰。

病人问,能不能游泳?

老师说,你身体周身的骨节,都让寒邪给冰伏住了,你这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汗出又碰到水引起的,不要说游泳,连冷水都不要轻易去碰。

病人又问,那不凉的水,可不可动?

老师说,少动,水不管是凉热,它始终是水,你再大的火,仍到水里都会灭掉,不管是温水、寒水、热水、凉水,都能够灭火。

水克火,是天经地义的事,你身体的火就剩下那么一点,如果再不知道保护,以后下半身就动不了了。

所以,游泳就别游了,凉水也别碰,冷饮更不要沾口。

随后老师就念治法方药。

治法:透邪外出,活血通脉。

用药为:

羌活5克 独活5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柴胡8克 黄芩10克 葛根30克 生甘草10克

金毛狗脊15克 土元15克 穿山甲15克

五剂

老师说,给你用上最厉害的穿山甲了,这几付药下去,有反应好转,你就回来,如果都没什么效果,你就要另找高人。病人说,大夫,我听别人说你就是高人,所以拜托你。

老师说,治疗这类病,医生只能尽一部分力,你要去反省自己以前的过错。

有一病,必有一过。

有一大病,必有一大过。

有些病人得了严重的肝癌,他反省自己过失,痛哭流涕,洗心革面,结果大哭一场后,癌瘤缩小一半。

发心忏悔,也是一种透邪外出的办法,你这脉那么沉,就是邪气长期关在那里,出不来,我们是要给邪一个出路,而不是赶尽杀绝。

就像诸葛亮用兵一样,把敌人围起来,还会给他们留一个出口。

你也是这样,即脾气不要太刚,太刚了,对疾病对人对事,都没有回旋的余地。

这个方里面,老师用到金毛狗脊,这是引药入督脉,用到葛根,用它走膀胱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能把骨髓深伏的寒邪,血脉里的郁热,层层由深往外透发出来。土元、穿山甲两味动物药,直入病所,去腰部死血,凡周身上下,难通之处,次二类药,皆可通之。

这病人吃完药后,又回来复诊,对老师说,吃药后,身体很轻松,没有以前那种沉重感。

老师就继续给他守方用药,用这个思路治疗,病人看到了希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