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考察之隆昌石牌坊
牌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类型。隆昌,被称为“中国石牌坊之乡”。对牌坊的第一次有目的性的考察,我选择了隆昌。考察时间为2018年2月19日(农历戊戌年正月初四)。隆昌的牌坊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 数量多,类型全
隆昌石牌坊群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49年间,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数量确实不少。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隆昌县志》记载,仅隆昌县城内就有大小石牌坊33座。但目前仅存13座,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隆昌市区南关景区和北关景区。
根据本人实地考查所见牌坊及据内江师范学院2014级学生宋富珍、肖红等撰写的《隆昌石牌坊景区实训调查报告》(https://wenku.baidu.com/view/6283bd8802768e9950e7388f.html)一文中所列牌坊,现将隆昌城区牌坊13座牌坊分类列表如下:
本次本人考察区域为南关景区和北关景区,并未见郭陈氏节孝坊和郭王氏功德坊。估计这两座牌坊应该是在南、北二关景区之外的某处。
从上表可以看出,仅城区就有6种类型的牌坊。据北关景区牌坊博物馆资料,隆昌除城区的上表所列6种牌坊外,还有贞节坊、镇山坊、嵌瓷观赏坊。
为传承牌坊文化,隆昌近年一方面对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古旧牌坊进行保护、修缮,另一方面在公园、车站、景区入口等处新建了几十座牌坊。
2. 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石质牌楼式建筑
牌楼,即有楼的牌坊。下面借用北关景区牌坊博物馆中牌坊结构图解图(图1)阐释隆昌牌坊形制。
四柱:两根主柱、两根次柱。
三门:一个明间(门)、两个次间(门)
三重檐:从下往上,第一重檐为边楼,第二重檐为次楼,第三重檐为正楼(明楼/顶楼)。
五滴水:滴水在此代此重檐屋顶,即边楼两滴水、次楼两滴水,正楼一滴水,共五滴水。
在隆昌新建的牌坊中,有的从形制上看与当地常见的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牌楼有明显区别。
根据牌坊最高峰的差异可以把牌坊分为门楼式和冲天式。立柱顶端有楼,牌坊的最高峰是明楼正脊(或正脊上的刹尖)的牌坊为门楼式,隆昌牌坊多为这种类型。立柱直冲天上,上面没有屋顶盖住的牌坊为冲天式,南关景区新建的现代山门坊即此种类型(图2)。
另外,或许是由于财政更加富裕的原因,加之历史上的建筑等级制度对当前建筑形制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隆昌一些新建的牌坊体量特别庞大,如莲峰公园北门的凤翥鸾翔牌坊面阔五开间(六柱五门,图3),南门的大道行思牌坊面阔更是达夸张的七开间(八柱七门,图4)。
3. 南、北二关景区古牌坊装饰风格差异大
总体说来,南关牌坊群装饰繁复,北关牌坊群装饰简洁(除距牌坊群较远的禹王宫山门牌坊外)。
南关古牌坊有鸱吻、有刹尖,而北关古牌坊则没有(图5、图6)。
南关景区的古牌坊上各种石雕图案丰富多样,而北关景区各古牌坊上石雕图案明显少得多。图7各照片所示为南关景区李吉寿德政坊细部石雕。
4. 多集中横跨古驿道
隆昌城区的古牌坊,多以牌坊群的形式出现,牌坊与牌坊间距离仅约10余米。南关古牌坊群沿古驿道从西到东依次分布着郭玉峦功德坊、舒承湜百岁坊、节孝总坊(一)、节孝总坊(二)、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6座古牌坊(图8)。北关古牌坊群沿古驿道从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牛树梅德政坊、孝子总坊、刘光弟德政坊、肃庆德政坊4座古牌坊(图9)。在北关还有一座禹王宫山门坊在距离牌坊群稍远的地方。
这些牌坊都横跨古驿道。也就是说,人们在古时的这两条交通要道上通行时,都会从这些牌坊下面通过。为什么这些牌坊要建在交通要道上呢?如果我们再留意一下这些牌坊类型,可以发现这些横跨古驿道的牌坊都属是纪念性牌坊。皇帝下旨修建这些牌坊目的在于通过对某些人的表彰和纪念来宣传一种道德理想,用以教化民众。把这些牌坊建在交通要道上,往来的行人更多,宣传、教化的效果更好。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