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及其腧穴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
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1.脾胃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便秘等。
2.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
3.前阴病阴挺,不孕,遗精,阳痿等。
4.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下肢痿痹,胸胁痛等。
本经针灸腧穴(21穴,带*为常用穴)
1.隐白* 井穴
【定位】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2.大都 荥穴
【定位】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胃痛、呕吐、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热病,无汗。
3.太白* 输穴;脾之原穴
【定位】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②体重节痛。
4.公孙*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5.商丘 经穴
【定位】在踝区,内踝前下方,舟骨粗隆与内踝尖连线中点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②黄疸;③足踝痛。
6.三阴交*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7.漏谷
【定位】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腹胀,肠鸣;②小便不利,遗精;③下肢痿痹。
8.地机* 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主治】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疝气;④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9.阴陵泉*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②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③阴部痛,痛经,遗精;④膝痛。
10.血海*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妇科病;②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③膝股内侧痛。
11.箕门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与冲门的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长收肌和缝匠肌交角的动脉搏动处。
【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腹股沟肿痛。
12.冲门
【定位】在腹股沟区,腹股沟斜纹中,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主治】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
13.府舍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4.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腹痛、积聚、疝气等下腹部病证。
14.腹结
【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腹痛,腹泻,食积;②疝气。
15.大横*
【定位】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证。
16.腹哀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17.食窦
【定位】在胸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①胸胁胀痛;②噫气、反胃、腹胀等胃气失降性病证;③水肿。
18.天溪
【定位】在胸部,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①胸胁疼痛,咳嗽;②乳痈,乳少。
19.胸乡
【定位】在胸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胸胁胀痛。
20.周荣
【定位】在胸部,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①咳嗽,气逆;②胸胁胀满。
21.大包* 脾之大络
【定位】在胸外侧区,第6肋间隙,在腋中线上。
【主治】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四肢无力。
足太阴脾经经穴歌诀
足太阴经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府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二十一穴太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