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道德经.谷神不死》的解释
我对《道德经.谷神不死》的解释
(1)
本章标题《谷神不死》,是整个丹道学术的纲,纲举才能目张。谷,一般指两山峰之间的低地,在这里,两眼角之间的低处,即眉间处的玄关窍,就是玄关窍所在的空谷。在“无欲观其妙”时,此妙就是在意守玄关窍获得的元神的内景和性光。谷神就是玄关之元神,它是整个修炼的主宰,即性灵。不死,就是持续练功,“有欲观其窍(徼)”,真意进入下丹田,惺惺不昧,人能养得虚灵不昧之体以为丹头,则修炼自易。并在下丹田附近形成所谓“虚无窟子”,这就是“牝”。联系上下,就形成所谓玄牝。如此方可言修道。
(2)
“玄牝”: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名,养育万物。圣人以有而形无,实而形虚,显呈此至隐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问之若答,应焉如响,必须臾不离地返照玄关,即不死也。其在人身,总一虚灵不昧之真,修真即修这个真。自人丧厥天良,谷神之汩没者久矣!后之修士,欲得谷神长存、虚灵不昧,以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从空际盘旋,无有把柄;惟从无欲有欲、观妙观窍下手(第一章所说),有无一立,妙窍齐开,而玄牝立焉。故曰:“此窍非凡窍,乾坤(指先天性命)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指后天性命)精。”总要精气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无窍、生死门;否则为凡窍,而无一元真气存乎其中——虚则落顽空,实则拘形迹,皆非虚灵不昧之体。惟此玄牝之门,不虚不实,即虚即实,真有不可名言者,静则无形,动则有象,静不是天地之根,动亦非人物之本,惟动静交关处,乃坎离颠倒之所,日月交关之乡,真所谓天根地窟也(邵康节诗:天根地窟常往来,三十六宫皆是春)。学人到得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间之气,凝而为性,发而为情——所由虚极静笃中,生出法象来。知得此窍,神仙大道尽于此矣,此窍何窍?由玄而牝也。
(3)
“玄牝之门”:何谓玄,就是玄关窍,玄即天;何谓牝,就是虚无窟子,牝即地。天地合,而玄牝出。元神与真意合成神息,它一上一下,一往一来,旋循于虚无窟子,即玄牝之门也。
(4)
“天地之根”: 玄牝之门,是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凡人顺用之则为死户,圣人颠倒之则为生门。张三丰说:“顺则人,逆则仙,只在其中颠倒颠。”人欲炼丹以成长生久视之道,舍此玄牝之门,别无他径也。确立谷神不死的修性,为的正是形成玄牝以修命,才能性命双修以筑基。因此,天地之根在此,人的根基亦在此。
(5)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修道者欲修此妙窍,著不得一躁切心,起不得一忽略念。惟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人多欲速成,于是便被“速成”者骗。性命双修,连一点燥切心,一点忽略念都不行,必一点一滴地由量变到质变,所以欲速则不达,终致一无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