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的主要应用 纳米金粉做为标记物的优点

一、纳米金发展史

1885年纳米金溶液在美国常作为治疗酗酒的主要成分;
    1890年Koch医生发现结核杆菌不能够在金的表面存活;
    1890年纳米金被用来治疗关节炎;
    1935年芝加哥外科专家Edward等人发现纳米金溶液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病痛,强健体质。
    1939年Kausche和Rusk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金颗粒标记的烟草花叶病毒,呈高电子密度细颗粒状。
    1971年Faulk和Taylor首次采用免疫金染色(immunogold staining,IGS)将兔抗沙门氏菌抗血清与纳米金颗粒结合,用直接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表面抗原,开创了纳米金免疫标记技术。
    可见,纳米金已经很早就登上了科学的舞台。
 
二、纳米金的主要应用

1. 纳米金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纳米金在现代食品分析检查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源于纳米金检测耗时时间短,样品损失小,对操作技术要求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价廉等优点,尤其是能够快速测定技术更能适应现代高效、快速的节奏和满足社会的要求。
    纳米金检测主要用于兽药残留,动物传染病,农药残留,致病微生物检测,真菌霉素的检测。等等。
 
2. 纳米金标记技术

作为现代四大标记技术之一的纳米金标记技术(na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纳米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纳米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而且吸附后不会使生物分子变性,由于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由于球形的纳米金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总结一下,纳米金粉作为标记物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 可以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标记几乎所有的大分子物质,且操作方便,标记后大分子物质的活性基本不发生改变。
2. 仪器设备简单,将纳米金粉接上抗原或抗体,就能通过目视间接凝聚实验而进行快速诊断
3. 免疫探针的特异性强,而非特异性吸附作用小,较少受生物组织背景影响。
4. 标记简单的抗体、凝聚素和激素等,很容易形成稳定的金标记复合物,可长期保存,用量少,检测速度快。
5. 可以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金用于多重标记
6. 纳米金的电子密度很大,特别适合于TEM或SEM观察,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敏感性远远超过了酶反应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