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行业“重庆奇迹”的创造者

高中学历、退伍军人。14年前,安徽人李国在福州向永辉超市递出了第一份简历,上面只有这简洁的两行字,应聘成为一名超市防损员。

166家门店,年营业额突破140亿元。14年后,李国掌舵永辉超市华西大区,以重庆江北为大本营,让永辉超市成为零售业的一匹黑马。

从一名超市防损员成长为集团副总裁,李国一路走来步履坚定、锐意创新、佳绩不断。2014年,身为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重庆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的李国,入选江北区首届“江北英才”特殊支持计划。

4月1日,记者来到重庆永辉总部采访,探寻这位“英才”在江北创造的零售业奇迹。

    从“重庆困局”到“重庆奇迹”

2004年,永辉进军重庆。

“当时江北发展很迅猛,永辉瞄准新兴崛起的观音桥商圈,开设了重庆的第一家门店——观音桥店。”李国介绍,到2006年,永辉在重庆已经有了4家门店,但碍于本土超市实力强劲,经营遭遇瓶颈。

临危受命,李国接手掌舵重庆永辉。“重庆困局”怎么破成为摆在李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重庆市场陌生而复杂,他和团队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分析重庆本土超市的客流特点,了解山城顾客的消费习惯和需求。他们对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对服务质量、购物环境等进行全面提升。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李国把“农超对接”“生鲜直采”模式带到山城,在全市20多个区县设立农产品采购点。我区的唐家沱丝瓜基地,2013年通过“农超对接”的方式为永辉超市供应产品28.5万吨。

产品新鲜,价格便宜,成了永辉最大的卖点。凭借独特的经营模式和符合老百姓日常需求的优势,重庆永辉成为江北区乃至整个重庆老百姓信赖的超市,李国和团队从“重庆困局”中成功突围。

2009年,在李国看来是重庆永辉爆发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有23家门店在重庆开张营业。永辉在重庆的发展势如破竹,直接带动了华西大区的不断拓展:2010年进贵州,2011年进四川,2013年进陕西。2012年,永辉西部物流园区在沙坪坝区投用,常温库引进自动分拣线,每小时可自动分拣货物1万箱,生鲜库日均配送量达800吨,可满足未来5年内永辉超市在成渝经济区、贵州、陕西以及周边其他区域的仓储配送需要,为版图的进一步扩张打下坚实的配送基础。

为了获得最佳成本效益,李国还大胆进行现代服务业尝试,率先在国内超市行业中启动SAP ERP项目——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从该项目中受益——引导重庆永辉朝着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困局”变为“重庆奇迹”。至今,重庆成为永辉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以重庆为龙头的华西大区,已拓展门店166家,开业门店99家,2014年销售额突破140亿元。

    “心细”“爱学习”“事必躬亲”是一致评价

4月1日上午10点30分,李国来到永辉东和春天店。查看干货柜台的山楂成色、检查生鲜区的蔬菜陈列,这样的琐事在外人看来实在不是“总经理”该干的事儿,但李国干得细致而认真。

虽然2011年就升任重庆永辉的总经理、集团的副总裁,在同事眼里的李国,依然是那个没有架子的领导。“心细”“事必躬亲”“爱学习”是大家的一致评价。

现任永辉超市华西大区副总经理游达从2006年起就与李国共事,他们一起走访了重庆的许多区县。游达说:“每到一个新地方,李国最先带我们去的,不是批发市场,就是当地最大的超市。一方面尽快熟悉当地物产特色,另一方面向我们的竞争对手‘取经’。”李国总是随身携带速记本,随时记、多问、多学成为李国保持至今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国说,每天临睡前的时间,他必定会用来总结一天的工作,记录第二天要做的事。

每开一家新店,从选址到内部设计,李国都亲自参与。直到现在,跟他说起某家门店,他还能回忆出这家店的大致格局。他经常不打招呼,直奔门店突击检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李国不放过卖场的每一个细节,货柜下方、沟渠等角落的卫生怎样,空调孔有没堵上,他都要细细查看,逼得各个门店的主管也跟着他“吹毛求疵”起来。一次,店庆活动结束时已是午夜时分,大米、鸡蛋等几乎脱销。补给的货车到了,李国让晚班员工赶紧下班休息,自己带着公司的干部们挽起袖子,搬运起大米来。

    输出重庆产品,也要输出重庆人才

去年7月份的一个晚上,重庆酷暑难耐。300多名重庆永辉中层以上干部在南山一个训练基地集合,准备参加18公里夜跑。他们中间,有的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有的才站完数个小时的军姿,但在他们脸上,找不到一丝疲惫,每个人都精神抖擞。这是一场考验团队的比赛,各个方阵只有集体跑完全程才算成功;任何一个人掉队或脱离团队跑在最前头,都是整个方阵的失败。

这是李国组织的一场例行军训,他也站在队列中间。他说,零售业竞争激烈,要占据领先位置,首先要从“人”入手,磨练团队的“狼性”。

光有“狼”一样的拼劲还不够。李国致力于完善重庆永辉的人力资源建设,大学生储备干部集训营、店长拓展训练营、中层干部集训营、领导力发展计划培训班、各部门每月数次的主题培训活动……重庆永辉已形成一套内容丰富、覆盖全面的培训机制,一批批后备干部脱颖而出。

“我们不仅通过生鲜直采、农超对接的形式,输出重庆的优良农产品,也要输出重庆的优秀人才。”李国介绍,重庆永辉每年用于人才培养的费用在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一批大区经理等优秀管理人才从重庆走向全国。

    未来三年,走进社区覆盖全重庆

“永辉的第一家店开在观音桥,重庆永辉的总部设在盘溪,江北是我们发展的起点和重点。”李国说,他与重庆结缘已经八年,常年工作、生活在江北,对江北有着特殊感情,时刻不忘饮水思源。

2009年元旦,李国牵头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慈善超市——重庆永辉慈善超市在石马河成立,这标志着永辉超市对江北区乃至重庆市内的数千户特困家庭的帮扶正式展开。受助家庭凭借购物券可到慈善超市领取大米、油、盐等生活用品。

每一年,李国还带领重庆永辉积极响应江北区工会、区团委等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慰问困难职工”等专项捐赠。仅2014年春节期间用于专项捐赠的金额就达34万元。

在回馈社会的同时,李国带领重庆永辉不断扩展版图。

“就年营业额来说,重庆永辉还有50亿到80亿的增长空间,整个华西大区预计还有150亿的增长空间。”李国说,虽然重庆永辉发展势头良好,但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可废。

“重庆还有5个区县没有永辉超市,我们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内,让永辉在重庆的每个区县都能扎下根。”李国说,“不仅要去区县开设新门店,还要让永辉走进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安全的产品。”

“预计到2016年底,华西大区的销售额可突破200亿元。”面对新的征程,李国步履坚定,目光如炬。

    评委会评语:

    具有卓越的战略经营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一手打造百亿级商贸企业,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引领作用,为江北转型升级做出了卓越贡献、成效显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