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把你埋在月宫里……
清明节,应该是一个温凉的节日,如此时的天,既有想念的温情,又有失去的悲凉。
情感的世界,可以凭此激发出诸多诗意的字句,世俗的世界,却需为此生发许多刻意的编排。
孔子活着时,不愿意讲死,“未知生,焉知死”。他死之后,他的门徒们却把死的规矩立得很详细。不单是他的门徒,各个文化之下,死的文化各不相同,同一文化的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
未知的,就越想知道。尽管人不知道死,但照着活这面镜子,来推演死的世界,逻辑是“未知死,焉知生”。
比如汪峰,他的《春天里》就这样写道:“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活在春天里,肯定是一件比较舒服的事,十里桃花嘛,埋在春天里,却是一个不知道舒服不舒服的事,只能算是一个诗意的想法,不能算一个诗意的做法,只能算是一个刻意的编排,不能算是诗意的编排。
什么才算是一个合理的诗意的编排呢?
——把你埋在月宫里,与嫦娥为伴。
有人会说,这根本就是一个比埋在春天里更不靠谱的事。
短时间看,这事是实现不了,但长时间看,肯定能实现。
为什么要穿越太空埋在月宫里,真的是想完成卷帘大将二师兄的遗愿?
不是的。
是因为地球这个“地宫”的空间有限,可供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近日,沈阳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今年沈阳加大生态安葬奖补力度,对“可降解骨灰法”生态草坪葬每具骨灰补贴1500元。从2017年1月1日起,凡在公墓(包括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内选择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的,每具骨灰奖补1500元,其中丧属1000元,公墓运营单位500元。
这些年,沈阳已通过树葬的形式安葬骨灰超过36万盒,植树20万余株,绿化总面积达千余亩。
北京也开始类似的举动。本月25日,北京市首次举行“自然葬”骨灰安放仪式,31位逝者的骨灰被永久性安放在朝阳区长青园墓区,由于使用可降解骨灰罐,骨灰最终将融入土地。这种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市民无须付费。
关键词,节地、生态、可降解。
尽管不知道死后灵魂去哪,但肉体还给后人留下这些麻烦,不免有些羞愧。但又一想,死后身体真是身不由己,也释然了。还是天葬来得彻底,甘愿从食物链的最顶端落下,化为他生口粮,实实在在做到了节地、生态、可降解。
但大多数文化还讲埋的。如果一定要埋,就可以在选择埋哪上下功夫。月宫因为彻底不占有地球空间,可以作为将来的一个选择。
想像一下,如果埋到月宫,不管这个节那个节,想念谁了,就抬头看看明月,哦,他或她在那呢。
举头望明月,抬头思故人。眼神好的,看得到,眼神不好的,想得到。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中自有一人。
想看得清楚,用高倍望远镜就好,省掉驱车奔波苦。
若是想得深了,焚香一炷,心随香气,直抵云端。
怎么样,埋在月宫里,是不是诗意昂然呢?比埋在春天里,靠谱一点点?
不过广寒宫太冷,晚上零下170摄氏度,白天又是零上100摄氏度,永远睡觉的人还不怕,那些看墓的可受不了。所以,现在欧空局正在做相关的研究,为将来作准备,要开发一种新的供暖系统,为月球土壤加热。
如果不是想上去住,研究供暖系统干什么呢?
所以埋到月宫里,是可能实现的事。
再往前推一步,那现在是不是就可以卖一卖月宫墓地呢?
答案是当然,只要有人愿意买,你就可以卖。
既有诗意,又有生意,更能得意。
一天一个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