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气,义气,侠气,凉气,佛气店员吓傻劫匪,义气兄弟感动盗贼
中国文化里,气是一种特有东西,而西方文化里没有。
周易讲阴阳二气,道德经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孟子说他善养浩然之气。
几千年下来,中国人身上,带上这样或那样的气,有了这样或那样气的故事。
故事1,佛气店员吓傻劫匪
佛,不争,空即色,色即空。
6月24日晨,台湾新北一超市
一男子持刀进来:你把钱柜打开,我要抢劫。
店员:哦,我只是一个打工的。抢劫,不要啦!
劫匪:你不怕!我拿刀!
店员退后两步,说:你自己来拿好不好?拿完你就离开?
劫匪: 呃,这……
店员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劫匪:这,呃……
100秒后,有顾客进超市。
见有人来,劫匪往店外走,店员对他再鞠一躬,说:记得好好工作哦!
佛气,就是淡定。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男有佛气,女也有佛气。
3月1日早上,广东潮州市,洪女士到银行ATM室存款。
“呯”,一男子进来,把门关上,紧紧站在洪女士后面,随后一把菜刀抵到她腰上。
“给我拿3000!”
洪女士一愣,心想:我手里有8000,他要3000,这数对不上啊。
洪女士说:我没钱,我没有那么多钱,你不能拿我的钱……要不,你少要一点?
男子:没办法,2000。
“能不能再少点,1000?”
“不行。不能再少了……”
洪女士:2000!(成交!)
同样的场景,放在西方文化之下,可能是店主持枪,击毙劫匪。
不争就是争。新北和潮州市的劫匪,随后被警方抓获。
故事2,义气兄弟感动盗贼
生我所欲,义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生取义。
古人的故事,其实比今人更精彩。
兄肥弟瘦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中国人的义气。
《后汉书·赵孝传》说:及天下乱,人相食。孝弟礼为饿贼所得,孝闻之,即自缚诣贼,曰:“礼久饿羸瘦,不如孝肥饱。”贼大惊,并放之。
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
(当时王莽暴政)盗贼蜂起,天下大乱。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赵孝的弟弟赵礼,被盗贼掠去,赵孝为救弟弟,把自己绑上到盗贼所居之处,对盗贼说:“弟弟赵礼身瘦,不如我肥胖,请你们烹我吧。”
盗贼被赵孝的义气所感动,立刻释放了赵礼。
盗贼之所以惊,是因为赵孝身上的义气。
这个故事,还有续集。
在放赵孝的时候,盗贼有条件。因为盗贼也饿,要求赵孝回去后,给他们送粮食。
赵孝也答应了,但回家之后,张罗一圈,没弄到。
这哥们,居然又跑到盗贼那去了,实话实说:“粮食没搞到,还是烹了我吧!"
盗贼不忍心,还是把他放了。
(盗贼头目:一笔写不出两个义字,我们做事,也是有底线的。)
义气,只为他人争,不为自己争。
故事3,侠气英豪快意恩仇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儒生在庙堂之上,侠士在江湖之中,一文一武,以勇为荣,以怯为耻。
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解决不了的事情,侠士用刀剑来解决。
墨家,是最早的侠门宗派。
最早的、有记录的大侠,是曹沫。
曹沫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问:你想干哈?
曹沫说:你们齐国总欺负咱鲁国,现在咱日子过不下去了,你看着办吧。
桓公说:有这事?你们早说啊,我都不知道。把我们以前占你们的地盘,都还给你们吧。多大点事,用得着这样嘛?
曹沫扔下匕首,神色不变,仍然把桓公当老大哥一样恭敬着。
古代的荆轲、聂政,近代的秋瑾、梁启超,无不是侠气满满之士。
以他们为原形,金庸和古龙创作的武侠小说,已成为中国文化独有的IP。
侠气,就是以战争的方式,达到和平,以争达到不争。
故事4,凉气群众吃瓜起哄
气,不全是好的,也分阴阳,也论正邪。
今年6月,甘肃和江苏,发生两起女孩跳楼事件。
围观群众不仅鼓掌欢呼,而且拿强光灯刺激跳楼者,在朋友圈里发各种评论。
他们,头上冒的是人性的凉气,把他人的悲剧,当成自己的喜剧来看。
有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
这话说的有些绝对,但崖山之后、明亡之后,中华大地的义气、侠气,不如汉唐浓烈,却是不争的事实。
纵是近现代的英雄们,“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但围观群众身上的奴气、凉气仍然深重,仍如碧涛滚滚。
凉气,只争自己,不争他人。
佛气,义气,侠气,凉气,都是一种争。
区别是怎么争,为谁争。
佛气,义气,侠气,凉气,你身上,哪个气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