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比老人更易猝死!这几个指标很关键!

2021年开头的十多天里,

关于“猝死”的新闻接连上热搜,

从加班的打工人,到演员、网红,

令大家惋惜、惊讶的是,

他们的年龄都是“2”开头!

一提到猝死,很多人觉得离自己很远。
——我知道心肌梗塞猝死,那不是老年人得的病噻?
——我平时身体挺健康的,猝死跟我没关系吧!
——我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总没事吧?
你们对猝死了解太少!
猝死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为何频频找上年轻人?为何年轻人较老年人更易猝死?平时看似健康的人就不会猝死吗?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风险人群?中南君请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鲁志兵主任医师为大家解惑。

01

猝死和身体健康的人相关

根据世卫组织定义,猝死就是身体健康或看上去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短时间”,世卫组织定义是6小时;国内则普遍认为是发病12小时内。

大约70%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即跟心脏有关。据统计,我国每年都60万人猝死,而其中43%的人都在40岁以下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心梗。

健康、年轻

这两大让人“放心”的标签恰恰是和“猝死”联系最紧密的!

02

为何年轻人较老人更易猝死

老年人

由于老年人发生心梗,多伴随慢性冠心病,其血管的狭窄状态是逐渐形成的,从30%、40%、50%到99%,直至最终形成完全梗塞,心肌已适应缺血的过程,临床上叫“缺血预适应”

在缺血的基础上,老年人血管长出了侧支循环,就是说,这根血管不通了,另外一根过来帮忙,这对急性缺血也是一个保护作用。

这就是“此路不通,绕道而行”的典范!

老年人正是因为有基础心脏病比如冠心病,已经长期服药,处在药物的保护作用之下。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这些保护机制发挥了作用,心肌细胞可以耐受急性缺血。

年轻人

年轻人突发心梗,没有疾病逐渐加重的过程,发生心梗的直接原因多数是斑块突然破裂造成的堵塞,一般发生时,心肌梗死都是大面积,血管完全闭塞,对心肌的损伤是致命性的,极易猝死。

这里要好好说下这个“不定时炸弹”

——斑块????

血管内层细胞的损伤、血脂的异常、血管自身的老化炎症,会让血管逐渐变硬,管壁上还会形成斑块。斑块,简单说,就是血管的垃圾
人出生时,血管壁是光滑的,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垃圾就会变多,逐渐出现硬化。尤其有家族史的人,血管更易硬化;没有家族史的,但若身体肥胖,喜欢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久坐不动,熬夜压力大,也得注意,这些因素同样会促使血管斑块形成。不良习惯越多,这个“垃圾堆”就堆得越高。

像山坡一样的就是斑块,

C即为斑块最大最厚的血管了▲

当斑块变大,易造成血管狭窄、堵塞。斑块突然破裂了,年轻人因为没有上述老年人身体的种种“保护机制”,后果通常十分严重。这就是年轻人心梗发生的比例较低,可一旦发生就极易猝死的原因。

终于知道为啥炸鸡

薯条甜品叫“垃圾食品”了吧!

03

两大常见诱因

劳累 经常熬夜

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娱乐,会让交感神经一直处在高度兴奋状态,心肌耗氧量增加,大量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负担增加。长此以往,会让心脏功能减退,心电活动紊乱,血管斑块变得不稳定,极易发生斑块破裂。
熬夜的危害就更为明显,熬夜后身体会疲劳,同时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能出现心慌。有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的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6~8小时睡眠的人的2到3倍。

情绪激动 兴奋、大怒

情绪激动时,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心肌耗氧量将增加,这容易诱发心梗,还可能引发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另外,脑血管威胁也会增加,有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2小时,中风风险会增加3倍。

04

猝死前有什么信号

怎么预防

心源性猝死前会有胸闷、胸痛、心慌、心跳过缓、黑朦、晕厥等征兆。身体报警了,一定要重视起来!

怎么预防?

第一,确定自己是否属于风险人群!
看自己是否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心律失常或有猝死家族史;是否肥胖;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一旦发现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第二,定期体检!
年轻人要对自己的身体有充分了解,普通体检就可查出一些常见风险因素。体检时要关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等项目结果。
这些都正常了,是不是就完全没事了呢?
不一定!

比如,冠心病要做多排CT才能准确诊断,但是普通体检不会做CT筛查,就算做了,也只能判断是否有病变,而斑块何时脱落并不能预知!
因此,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不熬夜,多运动,少沾烟酒,低盐低脂饮食,保持心情舒畅(佛系)。

有症状要及早就医,特别是难以忍受的胸痛胸闷,症状持续或程度剧烈,应拨打120或看急诊!不要“熬一熬”“挺一挺”!

end

策划 / 高翔

编辑 / 丁燕飞

视频 / 夏萌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