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70名教师集体辞职刺激了谁?看懂这3个观点,到底打谁的脸呢

4月27日,江西临川发布公告,集体解聘70名教师。这是一个大动作,也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零星清退教师,实属正常工作,市县乡一级清退这么多教师,实属罕见。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解聘教师,有两种含义。一是学校主动辞退教师,有人解读说,这是集中清理“空岗”人员。二是教师辞职,上级批准辞职。有人解读后续公告说,这70人都是以各种理由辞职的。

辞职的理由主要有:一是两地分居,二是收入太低,三是随夫调动,三是搬家异地,四是照顾家人,五是身体不好。千言万语凝成一句话:归根到底还是嫌工资低,如果工资高,以上问题都可以“用钱解决”。

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看懂这3个观点,归根到底打谁的脸,大家自我去判断。不要过分“抬举”教师这个职业,这3种观点说透忧伤。

一种是反方观点:

教师这个职业非常不错,尤其是对女性就业来说,环境单纯,假期丰富,收入稳定,退休待遇高,照顾孩子和家人兼顾,性价比很高,为什么这些教师还不知足呢?

尤其是教师都有各种“手段”赚“辅导费”,特别是网课火热之后,很多教师通过自媒体和网课、微课,“隐秘”地赚钱。

教师退休待遇普遍比当地企业人员高,发达地区的教师退休金高达七八千元,比在职教师工资都高,关键是退休后发挥“余热”,再到私立学校和培训机构赚大钱。

一种是正反观点:

教师这个职业,分化很严重。大城市名校的教师,收入比企业中层甚至高管都高,而且还有各种“隐秘”的收入渠道。这个群体从来不抱怨,因为他们都“偷着乐”呢。但是,在不发达地区,尤其是县乡一线学校,教师待遇始终上不去,尽管近年来强调要提高教师待遇,反证出“因为收入低才强调要提高”。

教师,尤其是小幼教师,压力越来越大,对学生的教育和监护,几乎接近了“无限责任”,以前传统的批评惩罚手段,统统失效失灵,不敢管理学生,家长打上门来,学校不但不保护教师,反而要“切割”责任。顶着“育人天使”的大帽子,依然要弯腰为柴米油盐发愁,收入与辛酸不成比例,责权利严重失衡。

县乡一线教师收入确实偏低,少则一两千,多则不过四五千,工资低,还不是真伤心的,最伤心的是没有发展前景。县乡一线学校,优秀教师都被城市名校挖走了,家庭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生,千方百计去城市名校去了,次之的也去私立学校了。一线学校,留下的,都是没本事调走的教师和资质平平的学生。县乡逐步凋零,学校发展走下坡路,学生没有奋进动力,教师没有成就感,心态越来越失衡,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客观规律。

一种是中立观点。

教师,赞美之词再多,它也只是一种职业。既不要用“育人天使”去道德绑架这个群体,也不能完全用市场化机制对待教师这个职业,毕竟教书育人是立国之本、百年大业。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是所有人共同思考的问题。

这次70名教师集体辞职,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辩证哲学道理。世上万物,均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保持教育队伍的稳定,不能靠强迫手段,而是靠动态平衡。稳定的前提,需要先流动,有愿意流出的,就有愿意流入的,不稳定的流出,稳定的流入,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据说这些辞职教师,有不少流向了高薪的私立学校。目前来说,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无论是在薪酬上,还是在教师和学生质量上,确实存在“剪刀差”。私立学校,面向有钱人,教师待遇自然就高,同样的教学水平,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有着明显的“溢价”。“剪刀差”带来教师流动,早晚有一天,溢价空间带来的性价比趋于平衡,教师的流动就会达到平衡。

怎么理解看待教师流动呢?

最好的人才机制,就是把人才池打造成一池活水,让教师的智慧充分涌流,教师在哪里教学,都是对社会做出贡献,受益的还是下一代。具体到收入待遇这个务实的话题,还是交给教师自己去算大账吧。

私立学校给出的薪酬肯定比公立学校高,不同地区的“溢价”空间各不相同。但这个“溢价”,不能只算小账,必须算长远的大账,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本不同的账,千万不要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教师。有的教师即使想去私立学校,人家还不要呢。有的教师非常优秀,给再多的钱也挖不走,不是他们有多少高尚,而是他们心中都有一个算盘。

私立学校收入高,但是没有事业编,不能保证长期稳定,退休待遇绝对不能跟事业编相比。事业编教师的优势,不能短期相比,而是要比一辈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年轻的教师到私立学校工作时间总收入比一辈子事业编总收入高,就可以向私立学校流动,中老年教师心里很明白,算一辈子大帐,肯定还是公立学校好。各取所取,不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