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光无限的平台,纷纷转型做自有品牌,为何?
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不少昔日头部的平台,都在转型!
我说的这些平台,都是昔日风光无限的平台,具体名字我就不说了,因为说出来,我担心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毕竟虽然现在平台体量下来了,但是也依然是响当当的存在。
我关注到的重点信息是,这些平台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曾经的头部平台,拿了不少轮投资,也算是准独角兽,某个领域的佼佼者;
2)都享受到了某个类目的行业红利,快速成长,后续又赶上了社交电商的模式红利,在18年-19年,增长迅速;
3)都曾经面临过多级分销、拉人头等政策性风险,甚至有些时间谣言四起;
4)都是在往资本市场进军的路上遇到了困境,市场总量上不去,投资方向改了,资本价值缩水;
作为头部,没有更多的前人经验可以参考,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因为体量巨大,在面临困境时,怎么转型很关键。
在目前的环境下,我看到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转型方向,那就是做自有品牌,做品牌运营管理,做类似于微商的私域品牌。
不管是关闭已有平台,另起炉灶,还是保留已有平台业务,额外增加,最终的核心点都是,培育自己的品牌。这样的转型,我看了的好几个,了解电商行业的朋友应该也都有看到。
在我看来,这是明智的,也是为数不多的最佳选择。
我说说我的个人理解:
1)平台模式,最终都是往资本市场走的,都是把上市作为最终目的,如果盘子不能持续做大,就失去了资本的投资价值,这条路目前看,大部分第三方平台都走不通了。
2)之前的平台模式,通过做大规模来提升估值。要做大规模,最好的方法是不断烧钱和补贴,通过资本的方式来竞争。这算是互联网行业的通用玩法。现在大家都可以看见,烧钱也烧不到纳斯达克了,那就只能这么赚钱怎么来,先赚利润要紧。
3)社交电商的红利在消失,最大的原因是其他模式对于微商人群、团队长、社群用户的吸引,原来的店主团长都到更赚钱的渠道去了。对于社交电商的广大平台来说,短视频、直播、社群团购、社区团购等都是釜底抽薪的存在。
4)即使红利消失中,但是已有的用户和团队长,依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存在。那么,如何利用好这群人,就很关键了。做自有品牌,高利润,高分佣,供应链可控,渠道可控,价格可控,这就很有意思了。
5)针对已有用户和团队长的人群,推出几个类型的自有品牌,比如母婴类,美妆个护类、保健品类,然后通过社交电商和微商的玩法,把销量做起来,口碑做起来,发展代理商,有了基础和口碑之后,再进入传统的电商渠道,新零售渠道,把一个品牌的红利尽可能多的吃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6)正好现在,新消费浪潮崛起,2-3年时间打造一个年销售几十个亿的品牌目前看来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了。正好趁着这波浪潮,做一个甚至好几个年销售过亿,过十亿的品牌,不香吗?
7)当下,品牌比平台更值钱。在2021年的电商环境下,一个电商平台,一年销售10个亿,价值不大;一个新锐品牌,一年销售额10个亿,那上市已经不是问题,并且资本价值每天都会涨一波,百亿市值都是完全可能。类似的可以参考完美日记、花西子、王饱饱等。
所以,平台转型做自有品牌,我觉得很明智,也侧面说明目前电商行业的竞争有多激烈,前几年的泡面有多大。
大家还可以思考,还有一些没有转型的,或者没有能力转型的,结局会怎样?
那么,平台都去做自有品牌了,我们这些电商卖家,要怎么转型呢?
我觉得:
1)平台和类似平台的渠道,不会少,只会多,难点在于如何更早知道和判断,并且学会利用渠道的增长期红利;
2)新消费品牌依然是大趋势,新锐品牌目前还太少。目前的新锐品牌和当年淘品牌不一样,他是在全渠道长大的,不会昙花一现,也不会受制于某个头部渠道。
3)要做新锐网红品牌,需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因素加持。产品力是核心,团队是产品力的保证,营销是钥匙,资本是推进器。赛道的选择也很关键。
4)现在的新锐品牌,因为有社交媒体的加持,成名速度会更快,并且玩法会更加年轻化。
5)原来做品牌,是做2B的生意,现在的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做的是2C的生意。
6)品牌是跨越渠道更迭的最好载体,成长型团队是跨越经济周期的唯一基础;